气动夹紧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0515阅读:3417来源:国知局
气动夹紧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紧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动夹紧机构。



背景技术:

在线缆接线端子制作过程中,需要使用夹紧工具对线缆铜皮进行夹紧加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使用全手动的夹紧工具效率低,线缆成型质量不佳,影响大批量线缆的制作效率和质量。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低成本、操作简单的气动夹紧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气动夹紧机构。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动夹紧机构,包括气缸、油缸以及卡钳,所述气缸的气缸活塞杆与油缸的油缸活塞杆相连;所述卡钳包括左卡钳、右卡钳,所述左卡钳与所述油缸活塞杆的端部连接,所述右卡钳与所述油缸的外壁通过连接机构相连。

所述气缸上设有手动换向阀,所述手动换向阀的进气端通过第一气管与气源连通,所述手动换向阀的出气端通过第二气管、第三气管分别与气缸上的第一进气口与第二进气口连通。

所述手动换向阀为三位五通手动换向阀。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呈L形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与油缸外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右卡钳的顶部连接。

所述左卡钳的一侧与所述右卡钳匹配夹紧,另一侧与所述油缸活塞杆的端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油缸驱动卡钳的夹紧与松开,通过气缸给油缸提供动力,通过空气作为动力,并通过手动转向阀控制气缸,降低成本,环保,通过油缸满足卡钳夹紧与松开需要的动力,实现了夹紧工具的半自动化操作,简化操作,避免了人力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路图。

图中,1气缸,11气缸活塞杆,12第一进气口,13第二进气口,2油缸,21油缸活塞杆,3卡钳,31左卡钳,32右卡钳,4连接机构,41固定件,5手动换向阀,51第一气管,52第二气管,53第三气管,6气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2。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动夹紧机构,包括气缸1、油缸2以及卡钳3,所述气缸1的气缸活塞杆11与油缸2的油缸活塞杆21相连;所述卡钳3包括左卡钳31、右卡钳32,所述左卡钳31与所述油缸活塞杆21的端部连接,所述右卡钳32与所述油缸2的外壁通过连接机构4相连,本案通过油缸2驱动卡钳3的夹紧与松开,通过气缸1给油缸2提供动力,通过空气作为动力,降低成本,并且环保,通过油缸2满足卡钳3夹紧与松开需要的动力,实现了夹紧工具的半自动化操作,简化操作,避免了人力的浪费。

所述气缸1上设有手动换向阀5,所述手动换向阀5的进气端通过第一气管51与气源6连通,所述手动换向阀5的出气端通过第二气管52、第三气管53分别与气缸1上的第一进气口12与第二进气口13连通,工作原理:当使用者将手动换向阀5旋至左位时,气源6依次通过第一气管51、第二气管52以及第一进气口12进入气缸1,推动气缸1内的气缸活塞杆11向右移动,从而推动与其相连的油缸活塞杆21向右移动,带动与油缸活塞杆21相连的左卡钳31向右移动,使得左卡钳31与固定的右卡钳32夹紧,从而实现线缆铜皮的夹紧;当使用者将手动换向阀5旋至右位时,气源6依次通过第一气管51、第三气管53以及第二进气口13进入气缸1,将气缸1内的气缸活塞杆11向左回推,从而带动与其相连的油缸活塞杆21向左移动,带动与油缸活塞杆21相连的左卡钳31向左移动,使得左卡钳31与固定的右卡钳32分开,即可将夹紧的线缆取出。

所述手动换向阀5为三位五通手动换向阀。

所述连接机构4包括呈L形的固定件41,所述固定件41的一端与油缸2外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右卡钳32的顶部连接。

所述左卡钳31的一侧与所述右卡钳32匹配夹紧,另一侧与所述油缸活塞杆21的端部连接,确保左、右卡钳能够夹紧,从而实现线缆的夹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