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立式包带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7381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立式包带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线缆的芯线进行包膜作业的装置,特别是一种双层立式包带机。



背景技术:

在线缆的生产过程中,包带机,又称绕包机、包膜机,是将带材/绝缘膜通过转盘旋转,绕包在线缆上的设备,主要用于电线、力缆、控缆、光缆等的绝缘芯线绕包,对线缆起到电气屏蔽和保护成型的作用。本申请人在2010年9月9日申请了一件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为多层包膜机,在2011年4月27日获得了授权,授权公告号为CN201812580U,上述专利中记载了一种多层包膜机,包括:设于机架上的入线导辊组、设于入线导辊组右侧的入线导轮、设于入线导轮右上方一侧的由第一电机驱动的第一绕包头、设于第一绕包头上方的用于设置膜卷的第一纸盘储存架、设于第一纸盘储存架上方的第一上过线管、设于第一上过线管上方右侧的过线轮、设于过线轮下方右侧的中间过线管、设于中间过线管右侧的第二过线轮、设于第二过线轮右上方一侧的由第二电机驱动的第二绕包头、设于第二绕包头上方的第二纸盘储存架、设于第二纸盘储存架上方的第二上过线管、设于第二上过线管下方右侧的牵引轮、设于牵引轮右侧的被动引取轮;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 106298100A同样公布了一种自动化立式数控线材包带机,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沿进线方向依次设置有进线辊组、第一包带旋转装置、第一存带机构、引线机构和出线轮,所述第一包带旋转装置设置用于容置带卷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上端盖,所述第一存带机构设置有用于限制存储带卷下移的限制组件;所述机架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引线机构和第一包带旋转装置的控制装置。上述的包膜机/包带机均采用立式设计,为实现双层包覆,将两组绕包装置并排设置,上述装置使用时包覆后的线缆需要多次转折,影响线缆的质量,同时并排式设置使得设备占地面积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的双层立式包带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层立式包带机,包括:机架,该机架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进线导轮、可旋转的第一绕带装置、可旋转的第二绕带装置、牵引导轮,所述第一绕带装置内设置可旋转的第一放带装置,所述第二绕带装置内设置可旋转的第二放带装置,所述第一绕带装置、第一放带装置、第二绕带装置、第二放带装置的旋转中心线置于同一直线上,第一绕带装置、第一放带装置、第二绕带装置、第二放带装置的旋转中心线上沿轴向均设有贯穿的穿线孔,以使芯线由进线导轮引入后经第一绕带装置、第一放带装置、第二绕带装置、第二放带装置的穿线孔沿直线进入牵引导轮,可有效减少包带机的占地面积,同时芯线在包覆过程中无需转向,提高了包覆质量,避免芯线包覆过程中因转向造成的断线、弯曲、变形等缺陷。

进一步,所述第一绕带装置/第二绕带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上环体和下环体,所述上环体与下环体之间沿轴向设置多个连接销,所述下环体的下端固定连接中空设置且可转动的主传动轴,用于驱动第一绕带装置/第二绕带装置旋转。

进一步,所述第一放带装置/第二放带装置包括中空设置且可转动的张力轴、用于盛放带卷的放带盘,所述张力轴穿过所述主传动轴设置,该张力轴的顶端与放带盘的中心固定相连,该放带盘置于所述上环体和下环体之间的空腔内,用于包覆的带卷置于放带盘内且与所述放带盘同轴设置,以使张力轴在主传动轴内转动时可带动带卷转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绕带装置/第二绕带装置还包括中空的内轴、包带管,所述内轴的底端穿过所述放带盘与所述张力轴可转动配合,该内轴的顶端与所述包带管固定相连,以使待包覆的芯线可穿过张力轴、内轴进入包带管;所述包带管的一侧设置穿线槽,以使由带卷引出的包覆带材可经穿线槽进入包带管内。

进一步,所述第一绕带装置/第二绕带装置还包括可拆卸的导辊架,导辊架的中心设置与所述内轴相适配的通孔,该通孔的一侧设有过线缺口,该通孔的另一侧设置限位槽,所述内轴的顶端一侧设置与所述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卡块,以使芯线或包带管穿过导辊架的过线缺口后,导辊架的通孔套在所述内轴上,限位卡块插入所述导辊架的限位槽;该导辊架的两端与所述上环体固定相连后,内轴和包带管可随所述上环体同步转动。

进一步,各连接销上套接可自由转动的套筒,所述导辊架的端部设置可自由转动的第一导线轮,所述导辊架上还设有可自由转动的第二导线轮,所述第二导线轮置于所述第一导线轮和通孔之间,以使包覆带材由带卷引出时由套筒、第一导线轮、第二导线轮进行导向后经穿线槽进入包带管。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线轮、第二导线轮的旋转中心线平行于上环体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二导线轮的下端面低于所述第一导线轮的上端面设置,且第二导线轮的上端面低于穿线槽的开口设置,以使由置于上环体和下环体之间的带卷引出的包覆带材经套筒导向沿周向传送后转向进入第一导线轮,传送方向改为沿径向向包带管传送,并在第二导线轮处形成V型转向,使得包覆带材沿轴向传送经穿线槽进入包带管,在包覆带材进入包带管前由套筒、第一导线轮、第二导线轮进行导向,且套筒、第一导线轮、第二导线轮与包带管同步转动,使得包覆带材在绕包前与包带管同步高速转动,在包带管和带卷之间形成缓冲,利于提高包覆质量。

进一步,双层立式包带机还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存带装置和第二存带装置,所述第一存带装置置于所述第一绕包装置和第二绕包装置之间,所述第二存带装置置于所述第二绕包装置和牵引导轮之间;所述第一存带装置/第二存带装置包括与机架固定相连的中心轴和置于中心轴下侧的可转动的限位挡板,中心轴的中心沿轴向设有适于芯线穿过的贯穿孔,该贯穿孔与第一绕带装置、第一放带装置、第二绕带装置、第二放带装置的穿线孔置于同一直线上,第一备用带卷/第二备用带卷套接在相应中心轴上时,转动限位挡板对第一备用带卷/第二备用带卷进行阻挡限位;需要将第一备用带卷/第二备用带卷移动至第一放带装置/第二放带装置时,转动限位挡板使得其脱离第一存带装置/第二存带装置即可。

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双层立式包带机,相对于现有技术,进线导轮、第一绕带装置、第二绕带装置、牵引导轮依次叠置在同一直线上,有效减少了包带机的占地面积,同时芯线在包覆过程中无需转向,提高了包覆质量;(2)导辊架的设置使得包带管可随上环体同步转动,且在更换备用带卷时无需断线,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3)主传动轴、张力轴、内轴的设置,使得带卷的转动速度可进行调节,同时避免对包带管的转动造成影响,使得带卷的放带速度与芯线的包覆速度可以更好的进行匹配,对包带的节距进行调节;(4)第一导线轮、第二导线轮设置在导辊架上,使得包覆带材在绕包前与包带管同步高速转动,在包带管和带卷之间形成缓冲,利于提高包覆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层立式包带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绕带装置和第一包带装置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导辊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架1,底板10,进线导轮11,第一调节电机12,第一主电机13,第二调节电机14,第二主电机15,第一备用带卷16,第二备用带卷17,限位挡板18,中心轴19,第一绕带装置2,连接板20,下环体21,上环体22,连接销23,套筒24,包带管25,穿线槽26,主传动轴27,主传动轮28,内轴29,第二绕带装置3,牵引导轮4,牵引电机41,脚踏5,第一带卷6,包覆带材61,张力轴62,张力轴传动轮63,放带盘64,主传送带65,张力轴传送带66,芯线67,第二带卷7,导辊架8,第一导线轮81,第二导线轮82,通孔83,过线缺口84,限位槽85,连接孔86,锁紧螺栓8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双层立式包带机,包括机架1,该机架1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进线导轮11、同样结构的第一绕带装置2和第二绕带装置3、牵引导轮4,第一绕带装置2内设置可旋转的第一放带装置,第二绕带装置3内设置可旋转的第二放带装置,第一放带装置与第二放带装置的结构相同;第一绕带装置2/第二绕带装置3包括平行设置的上环体22和下环体21,上环体22与下环体21之间沿轴向均布6个连接销23,各连接销23上套接可自由转动的套筒24;各连接销23的两端分别经螺栓与上环体22和下环体21固定相连,下环体21的下端固定连接用于驱动其旋转的主传动轴27,该主传动轴27与一连接板20轴承配合,连接板20的一端与机架1固定相连;主传动轴27为中空的传动轴。

第一放带装置/第二放带装置包括中空设置且可转动的张力轴62、用于盛放带卷的放带盘64,张力轴62穿过主传动轴27设置,该张力轴62的顶端与放带盘64的中心固定相连,该放带盘64置于上环体22和下环体21之间的空腔内,用于包覆的带卷置于放带盘64内且与放带盘64同轴设置,主传动轴27的底端设置主传动轮28,张力轴62的底端设置张力轴传动轮63,第一绕带装置2的主传动轮、第二绕带装置2的主传动轮分别经主传送带65与第一主电机13、第二主电机15传动配合,第一放带装置、第二放带装置的张力轴传动轮63分别经张力轴传送带66与第一调节电机12、第二调节电机14传动配合,以使同一放带装置的张力轴62和主传动轴27可以不同的速度进行旋转,且相互之间不受影响。第一主电机13、第二主电机15、第一调节电机12、第二调节电机14可采用伺服电机,易于控制和调节转速。

第一绕带装置2/第二绕带装置3还包括中空的内轴29、包带管25和可拆卸的导辊架8,内轴29的底端穿过放带盘64与张力轴62可转动配合,该内轴29的顶端与包带管25固定相连,以使待包覆的芯线67可穿过张力轴62、内轴29进入包带管25;包带管25的一侧设置穿线槽26,以使由带卷引出的包覆带材61可经穿线槽26进入包带管25内。各主传动轴27、张力轴62、内轴29均为中空设置,使得主传动轴27、张力轴62、内轴29沿中心轴线与包带管25相通,形成适于芯线61穿过的穿线孔。

导辊架8的中心设置与内轴29相适配的通孔83,该通孔83的一侧设有过线缺口84,该通孔83的另一侧设置限位槽85,内轴29的顶端一侧设置与限位槽85相适配的限位卡块,以使芯线67或包带管25穿过导辊架8的过线缺口84后,导辊架8的通孔83套在内轴29上,导辊架8上还设有锁紧螺栓87,该锁紧螺栓87穿过过线缺口84设置,以使锁紧螺栓87拧紧时过线缺口84收缩,通孔83的直径发生变化,可以抱紧内轴29,同时限位卡块插入导辊架8的限位槽85,使得内轴29、包带管25随导辊架8、上环体22同步转动。导辊架8的两端还设有连接耳,连接耳上设置连接孔86,上环体22的上端面沿轴向设置螺孔,可使用螺栓将连接耳、导辊架8固定在上环体22上。

导辊架8的端部设置可自由转动的第一导线轮81,导辊架8上还设有可自由转动的第二导线轮82,第二导线轮82置于第一导线轮81和通孔83之间,第一导线轮81、第二导线轮82的旋转中心线平行于上环体22的径向设置,第二导线轮82的下端面低于第一导线轮81的上端面设置,且第二导线轮82的上端面低于穿线槽26的开口设置,以使由置于上环体22和下环体21之间的带卷引出的包覆带材61经套筒24导向沿周向传送后转向进入第一导线轮81,传送方向改为沿径向向包带管25传送,并在第二导线轮82处形成V型转向,使得包覆带材61沿轴向传送后经穿线槽26进入包带管25,在包覆带材61进入包带管25前由套筒24、第一导线轮81、第二导线轮82进行导向,且套筒24、第一导线轮81、第二导线轮82与包带管25同步转动,使得包覆带材61在绕包前与包带管25同步高速转动,在包带管25和带卷之间形成缓冲。

双层立式包带机还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存带装置和第二存带装置,第一存带装置置于第一绕包装置2和第二绕包装置3之间,第二存带装置置于第二绕包装置3和牵引导轮4之间;第一存带装置/第二存带装置包括与机架1经螺栓进行固定相连的中心轴19和置于中心轴19下侧的可转动的限位挡板18,限位挡板18的一端与机架1经销轴枢接配合,以使限位挡板18可绕销轴转动;中心轴19的中心沿轴向设有适于芯线穿过的贯穿孔,该贯穿孔与第一绕带装置2、第一放带装置、第二绕带装置3、第二放带装置中心的穿线孔置于同一直线上,第一备用带卷16/第二备用带卷17套接在相应中心轴19上时,转动限位挡板18对第一备用带卷16/第二备用带卷17进行阻挡限位;需要将第一备用带卷16/第二备用带卷17移动至第一放带装置/第二放带装置时,转动限位挡板18使得其脱离第一存带装置/第二存带装置即可。

进线导轮11可自由转动设置在机架1的底板10上,牵引导轮4设置在机架1的顶端,该牵引导轮4由牵引电机41驱动旋转,对包覆后的线缆进行牵引。机架1的底板10上还固定设置脚踏5,方便操作人员登上脚踏对机架1上部的第二绕带装3置、第二放带装置、第二存带装置、第二备用带卷17、牵引导轮4进行观察和操作。

使用时,首先将第一绕带装置2、第二绕带装置3的导辊架8卸下,将第一带卷6置于第一放带装置的放带盘64上,第二带卷7置于第二放带装置的放带盘64上,使得第一带卷6可随第一放带装置同步转动、第二带卷7可随第二放带装置同步转动,再将第一绕带装置2、第二绕带装置3的导辊架8分别通过螺栓与上环体22进行固定,使得内轴29和包带管25可随相应的第一绕带装置2、第二绕带装置3同步转动;再将第一备用带卷16、第二备用带卷17套在相应第一存带装置、第二存带装置的中心轴19上,并调整限位挡板18对第一备用带卷16、第二备用带卷17进行限位固定;待包覆的芯线67由进线导轮11引出后向上穿过第一放带装置的张力轴62,再穿过第一绕带装置2的内轴29和包带管26后,再穿过第一存带装置的中心轴19进入第二放带装置的张力轴,再穿过第二绕带装置3的内轴29和包带管26后,再穿过第二存带装置的中心轴19进入牵引导轮4;第一带卷6引出的包覆带材61经第一绕带装置2的套筒24、第一导线轮81、第二导线轮82导向后经穿线槽26进入第一绕带装置2的包带管25,启动牵引电机41,启动第一主电机13和第一调节电机12,使得第一带卷6和包带管25的旋转速度相适配,以使第一带卷6的包覆带材61缠绕在向前输送的芯线67上;同样的第二带卷7引出的包覆带材经第二绕带装置3的套筒、第一导线轮、第二导线轮导向后经穿线槽进入第二绕带装置3的包带管,启动第二主电机15和第二调节电机14,得第二带卷7和包带管的旋转速度相适配,以使第二带卷7的包覆带材缠绕在已经包覆了一层带材的线缆上,形成双层包覆。

在包覆过程中,出现第一带卷6或第二带卷7用完的情况时,第一绕带装置2、第一放带装置、第二绕带装置3、第二放带装置停止转动,将第一绕带装置2/第二绕带装置3的导辊架8的固定螺栓拧下,并调节锁紧螺栓87,使得导辊架8脱离相应内轴29,将导辊架8的过线缺口84对准相应包带管25/芯线/包覆了一层带材的线缆,然后将导辊架8抽出,转动相应第一备用带卷16或第二备用带卷17下侧的限位挡板18,使得第一备用带卷16或第二备用带卷17脱离中心轴19进入相应第一绕带装置2或第二绕带装置3内,并置于相应第一放带装置或第二放带装置的放带盘64上,使得第一备用带卷16可随第一放带装置同步转动/第二备用带卷17可随第二放带装置同步转动,再将导辊架8装上,启动相应电机即可,在此过程中无需将芯线或线缆断开,即可完成带卷的更换。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