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电池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456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电池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外壳,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电池外壳。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邮电通讯的不间断电源,以及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军事装备、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以其特有的性能优势已在便携式电器如手提电脑、摄像机、移动通讯中得到普遍应用。

但是实验证明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受到其所处的环境温度影响,锂电池的使用温度过高将减少锂电池容量,从而使得锂电池的使用寿命缩短,而目前市场上的有些锂电池或锂电池外壳没有做降温处理,使得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因工作产生了大量热量,使其环境温度升高,进一步的缩短了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对这一问题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电池外壳,可做到对锂电池进行有效的降温,防止其过热。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电池外壳,包括壳体、冷却箱和电池槽,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能覆盖其上表面的翻盖,所述翻盖的一端设置有转轴,所述壳体的表面中央设置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一侧设置有小型风机,所述小型风机的一端设置有进风管,所述冷却箱的另一侧设置有出风管,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电池槽,所述电池槽的环表面设置有导热双面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热双面胶粘附在壳体的内侧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与小型风机通过进风管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风管与出风管通过壳体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箱与导热双面胶通过壳体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池槽的表面设置导热双面胶可将锂电池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输至壳体表面,再通过冷却箱将热量冷却,或者通过小型风机吹入的气体将热量流失,从而对电池快速降热,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翻盖;3、转轴;4、冷却箱;5、小型风机;6、进风管;7、出风管;8、电池槽;9、导热双面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锂电池外壳,包括壳体1、冷却箱4和电池槽8,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能覆盖其上表面的翻盖2,翻盖2的一端设置有转轴3,壳体1的表面中央设置有冷却箱4,冷却箱4的一侧设置有小型风机5,小型风机5的一端设置有进风管6,冷却箱4的另一侧设置有出风管7,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电池槽8,电池槽8的环表面设置有导热双面胶9。

进一步的,导热双面胶9粘附在壳体1的内侧壁上,导热双面胶9粘附在壳体内表面可将其传导的热量快速传输至壳体1表面,再通过壳体1表面的冷却箱4进行降温。

壳体1与小型风机5通过进风管6相连接,小型风机5产生的气流通过进风管6进入壳体1。

进风管6与出风管7通过壳体1相连接,从进风管6吹入的气流快速通过壳体1的内部从出风管7处排出,从而带走壳体1内的大量热量,达到散热降温的效果。

冷却箱4与导热双面胶9通过壳体1相连接,导热双面胶9传导的热量达到壳体1表面后,再通过壳体1表面的冷却箱4将热量吸收冷却。

具体的,将锂电池放入电池槽8,将翻盖2沿着转轴3关闭,锂电池在工作时产生大量热量在存留在壳体1内,打开小型风机5,电池槽8表面的导热双面胶9将锂电池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壳体1表面,壳体1表面的冷却箱4将壳体1的热量吸收冷却,小型风机5产生的气流从进风管6处吹入壳体1内,再从出风管7处排出,在这个过程中,气流带走了大量的热量,使得锂电池得到散热而降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池槽8的表面设置导热双面胶9可将锂电池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输至壳体1表面,再通过冷却箱4将热量冷却,或者通过小型风机5吹入的气体将热量流失,从而对电池快速降热,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