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01565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传输领域,具体为一种数据传输线。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数据传输线抗干扰和防火性能不好,此外,结构较为复杂、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数据传输线,包括外被、耐火层、屏蔽层、铝箔和两根线芯,每根所述线芯包括导体和包覆在所述导体外部的绝缘层,两根所述线芯相邻设置,所述铝箔呈椭圆状,所述铝箔将两根所述线芯包覆其中,所述铝箔的外部依次设有所述耐火层、所述屏蔽层和所述外被,所述铝箔和所述屏蔽层之间设有第一地线和第二地线,且所述第一地线的轴线、所述第二地线的轴线和两根所述线芯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两根所述线芯位于所述第一地线和所述第二地线之间,所述线芯与所述铝箔之间、所述铝箔与所述屏蔽层之间均设有填充绳。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被呈扁平状,所述外被由聚乙烯材料制成,在第一方向上,所述外被包括两条直线段和两条弧线段,两条所述直线段和两条所述弧线段交替设置,且两条所述直线段相对设置且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地线为镀锌铜,所述第二地线为裸铜。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耐火层采用耐火云母带制成。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层为镀锡软铜带编制而成的金属编织层。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由聚氯乙烯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数据传输线的结构简单、合理,耐火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好,此外,其结构相对紧凑,具有节省空间的功能,并具有传输大电流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外被;110-第一地线;120-铝箔;130-第二地线;140-第一导体;141-绝缘层;150-第二导体;160-填充绳;170-屏蔽层;180-耐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线,该数据传输线包括外被100、耐火层180、屏蔽层170、铝箔120和两根线芯。

本实施例中,每根线芯包括导体和包覆在导体外部的绝缘层141。

本实施例中,导体的数量为两根,分为第一导体140和第二导体150。

其中,线芯的竖向截面呈圆形,两根线芯相邻设置,此处的相邻可以理解为两根线芯的外圆周面相切,本实施例中,绝缘层141可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制成,其能有效增强该数据传输线的绝缘性能。

本实施例中,铝箔120在竖向截面上大致呈椭圆形,其内部中空,且铝箔120将两根线芯包裹在其中,铝箔120的外径范围可为0.8cm-0.9cm之间。

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铝箔120的外部为屏蔽层170,屏蔽层170的外部为耐火层180,其中,屏蔽层170为镀锡软铜带编制而成的金属编织层,其使得该数据传输线具有较佳的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而耐火层180采用耐火云母带绕包制成,其能够对数据传输线起到更好的耐火阻燃效果。

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耐火层180的外部为外被100,外被100呈扁平状,外被100由聚乙烯材料制成,聚乙烯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电绝缘性,并且其自重轻,有利于降低该数据传输线的重量,在第一方向上,以图1所示的状态为例,第一方向即为外被100的长度方向,外被100包括两条直线段和两条弧线段,两条直线段和两条弧线段交替设置,两条直线段相对设置且相互平行,两个弧线段分别朝向远离数据传输线的中心方向突出。

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铝箔120和屏蔽层170之间设有第一地线110和第二地线130,且第一地线110的轴线、第二地线130的轴线和两根线芯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其中,第一地线110为镀锌铜,第二地线130为裸铜,由于第一地线110为镀锌铜,而第二地线130采用裸铜,使得第一地线110和第二地线130有利于节约该数据传输线的空间。

参阅图1,为使得该数据传输线的结构更加紧凑,两根线芯位于第一地线110和第二地线130之间,且第一地线110与铝箔120的外周面相切,而第二地线130与铝箔120的外周面也相切。

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线芯与铝箔120之间、铝箔120与屏蔽层170之间均设有填充绳160。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