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双通道出气口的旋转式隔离开关触头模块及旋转式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01819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有双通道出气口的旋转式隔离开关触头模块及旋转式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开关技术领域,具体讲就是涉及一种设有双通道出气口的旋转式隔离开关触头模块。



背景技术:

开关的词语解释为开启和关闭。它是指一个可以使电路开路、使电流中断或使其流到其他电路的元件。最常见的开关是让人操作的机电设备,其中有一个或数个接点。接点的“闭合”(closed)表示接点导通,允许电流流过;开关的“开路”(open)表示接点不导通形成开路,不允许电流流过。开关的发展历史从原始的需要人工手动操作的闸刀开关,发展到现在的在各种大型电气控制设备中应用的智能化开关,开关的功能越来越多,安全性也越来越高,旋转式开关是一种常见的开关,其通过将旋转操作器锁定在与旋转操作装置的特定状态相应的特定位置来阻止旋转操作装置被未经授权地操作。旋转隔离开关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系统中,例如,光伏,风电等。例如在光伏系统中,每个光伏电池中产生的较小的电流被并联地结合以便给利用系统提供所需的电流或总功率。

在现有的光伏系统中,通常利用旋转隔离开关实现单独隔离、保护和断开每个光伏电池的目的。目前,常见的用于光伏系统的旋转式隔离开关包括一个操作机构和若干触头模块,其中触头模块的结构决定着隔离开关的灭弧效果,现有的触头模块在旋转式隔离开关的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组件接合或脱开时会产生电弧放电,如若电弧不能快速熄灭或离开旋转式隔离开关,就会降低旋转式隔离开关的分断性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现有的旋转式隔离开关的动触头在分闸运动至停止位置时,电弧会一次性从出气口排到隔离开关外部,最终熄灭电弧。目前的隔离开关在一侧的出气口(靠近动触头分闸停止位置处)有且只有一个,该出气口如果开得过大,则不利于积攒壳体内部气压,即不利于提升电弧的运动速度;如果开得过小则不利于电弧及时排到外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的应用于光伏产业中高电压和高电流电气系统中的旋转式隔离开关在接通或断开过程中产生的放电电弧排出口不利于电弧排除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设有双通道出气口的旋转式隔离开关触头模块,在靠近动触头分闸停止位置处出气口分成两个出气通道,第一个出气通道在动触头还未分闸到位时,就将一部分电弧排出到壳体外部;第二个出气通道在动触头运动到位时,将剩余电弧排出到壳体外部。双通道出气口的结构不仅有利于提升壳体内部气压,加快电弧运动速度,还为电弧及时排出提供了通道,进而大大提升了隔离开关的灭弧性能。最终使得隔离开关的分断能力提升,保证了旋装式隔离开关使用的安全性能。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设有双通道出气口的旋转式隔离开关触头模块,它包括安装壳体,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组件,所述动触头组件装在所述安装壳体上的动触头组件安装槽内,所述静触头组件装在所述安装壳体上的静触头安装槽内位于所述动触头组件的外侧,所述动触头组件能够绕自身轴线方向转动,所述动触头组件绕自身轴线方向转动过程中能够与所述静触头组件接合或脱开,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组件绕自身轴线方向转动过程中与所述静触头组件接合或脱开过程中产生的电弧能够从出气口排出;

所述出气口位于安装壳体上,与所述动触头组件与所述静触头组件接合或脱开时产生的电弧受到的电磁力方向对应,所述出气口通过隔弧筋分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利用第三通道与外界连通。

进一步,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从所述安装壳体由内向外逐渐变窄。

进一步,所述动触头组件绕自身轴线方向转动的轨迹下方的安装壳体的磁体安装槽内装有至少一对磁体,所述动触头组件绕自身轴线方向转动轨迹的外侧的安装壳体上设有燃弧空间;

所述至少一对磁体中的两个磁体极性朝向相反,所述至少一对磁体中极性朝向相反的两个磁体能够将所述动触头组件与所述静触头组件接合或脱开时产生的电弧沿燃弧空间拉长后从安装壳体上对应的出气口排出。

进一步,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旋转片和两端分别与所述静触头组件对应的动触片。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对磁体中的极性朝向相反的两个磁体分居安装壳体中心轴的两侧,能够使所述动触头组件与所述静触头组件接合或脱开时产生的电弧受到向安装壳体外侧推动的电磁力。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对磁体中的极性朝向相反的两个磁体分别装在安装壳体上的动触头组件安装槽底部的磁体安装槽内。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对磁体中的每个磁体都是永磁体。

包含有至少一个上述触头模块的旋转式隔离开关,所述旋转式隔离开关还包括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与所述的触头模块装在一起,所述触头模块的每个触头模块相互叠加装在一起,所述操作机构的手柄通过连接件控制所述的触头模块,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的相互叠加装在一起的触头模块的动触头组件和安装壳体的安装过孔使触头模块的动触头组件相联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设有双通道出气口的旋转式隔离开关触头模块,在靠近动触头分闸停止位置处出气口分成两个出气通道,第一个出气通道在动触头还未分闸到位时,就将一部分电弧排出到壳体外部;第二个出气通道在动触头运动到位时,将剩余电弧排出到壳体外部。双通道出气口的结构不仅有利于提升壳体内部气压,加快电弧运动速度,还为电弧及时排出提供了通道,进而大大提升了隔离开关的灭弧性能。最终使得隔离开关的分断能力提升,保证了旋装式隔离开关使用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触头模块A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触头模块A的分解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触头模块A的俯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磁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弧受力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离开关产品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离开关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下面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如附图1、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一种设有双通道出气口的旋转式隔离开关触头模块,它包括安装壳体1,动触头组件2和静触头组件 3,所述动触头组件2装在所述安装壳体1上的动触头组件安装槽101内,所述静触头组件3装在所述安装壳体1上的静触头安装槽102内位于所述动触头组件2的外侧,所述动触头组件2能够绕自身轴线方向转动,所述动触头组件2 绕自身轴线方向转动过程中能够与所述静触头组件3接合或脱开,其中,所述触头模块还包括每个磁体都是永磁体的至少一对磁体。本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对磁体为一对磁体,具体数量为两个磁体4,如附图5所示,所述两个磁体4分别装在安装壳体1上的动触头组件安装槽底部101的磁体安装槽101a内。所述两个磁体4的极性朝向相反,所述极性朝向相反的两个磁体4位于所述动触头组件2绕自身轴线方向转动的轨迹上,所述动触头组件2绕自身轴线方向转动的轨迹的外侧的安装壳体1上设有燃弧空间106、106’,所述极性朝向相反的两个磁体4能够将所述动触头组件2与所述静触头组件3接合或脱开时产生的电弧沿燃弧空间106、106’拉长后从安装壳体1上对应的出气口103、103’排出。

如附图3和4所示,所述出气口103、103’位于安装壳体1上,与所述动触头组件2与所述静触头组件3接合或脱开时产生的电弧受到的电磁力方向对应,所述出气口103、103’通过隔弧筋103a、103a’分成第一通道103b、103b’和第二通道103c、103c’,所述第一通道103b、103b’和第二通道103c、103c’利用第三通道103d、103d’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通道103b、103b’和第二通道103c、103c’从所述安装壳体1由内向外逐渐变窄。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触头组件2包括旋转片201和两端分别与所述静触头组件3对应的动触片202,所述两个磁体4分居安装壳体1中心轴O的两侧,能够使所述动触头组件2与所述静触头组件3接合或脱开时产生的电弧受到向安装壳体1外侧推动的电磁力。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如附图6所示,主回路通以电流I的情况下,动触头组件2转动,此时在动触头组件2中,动触片202的两端和静触头组件3之间会产生电弧I1和电弧I2,电弧I1和电弧I2分别受到两个磁体4的磁吹力F 作用,电弧I1和电弧I2在磁吹力F的作用下沿燃弧空间106,106’拉长后分别朝着对应的第一通道103b、103b’运动,当动触头组件2运动到最终停止位置时,电弧I1和电弧I2从第二通道103c、103c’运动,最终电弧都是从第三通道103d、 103d’排到隔离开关外部,最终实现分断电弧,完成对线路的保护。

如附图7和8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中所述两个触头模块A、A’的一种旋转式隔离开关,所述旋转隔离开关还包括操作机构B,所述操作机构B与所述两个触头模块A、A’装在一起,所述两个触头模块A、A’相互叠加装在一起,所述操作机构B的手柄B01通过连接件 6控制所述两个触头模块A、A’,所述连接件6穿过所述相互叠加装在一起的两个触头模块A、A’的动触头组件A2、A’2和安装壳体A1、A’1的安装过孔A105、A’105使两个触头模块A、A’的动触头组件A2、A’2相联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数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顺时针”、“逆时针”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