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性排线的衔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5257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软性排线的衔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性排线的衔接装置,尤指应用于二软性排线的延伸桥接段相互对接电性导通的衔接装置,利用基座的复数弹性抵持臂与对接座的复数弹性抵压臂间形成衔接空间,一侧利用枢接轴、旋动臂嵌扣,另一侧利用扣持体与嵌扣孔活动嵌扣组装,达到整体结构易于成型、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



背景技术:

按,随着电子科技产业的不断进步,许多电子、电气产品的研发、问世,而电脑的应用更提供在文书处理、档案管理、图片或影像编辑、绘图、影音播放或连线网际网路等许多用途,也带给人们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上的诸多便利,一般桌上型电脑因具备主机、萤幕、键盘、滑鼠及印表机等周边设备,仅供在室内的桌面进行作业,不利于携带使用,因此为了方便可随身携带应用,则有笔记型电脑、个人数位助理(PDA)或平板电脑等各式体积小、轻便的电脑相关产品,可供使用者不受时间、地点或空间的限制,均可方便操作应用。

而近年来由于网路通讯技术也正在迅速蓬勃发展中,通过电脑、笔记型电脑、个人数位助理(PDA)或平板电脑等可以方便连线网际网路,则将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与休闲带入有别于以往的崭新境界,且网路信息的无远弗界、并可供上传、下载、备份各种所需的信息,提供日常生活或工作上、求学、购物、信息分享、心得交流等,则使网际网路的应用更为盛行不衰,且为了方便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可连线网际网路,也造成许多人对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需求提升,许多制造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厂商为供使用者方便携带,各式可携式电子装置均朝向轻、薄、短、小的设计理念作研发、创设,则可携式电子装置内部的电子电路系统,也将原本硬实的主机板改以软性电板(FPC)的应用,大幅减少电子电路系统占用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空间位置,并可符合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设计理念;然而,一般软性电板(FPC)的应用,请参阅图9、图10所示,为于连接器A内部插设空间A0穿设信号端子B,且可将信号端子B的焊接端B1焊设于主机板或软性排线上,再利用信号端子B另一侧支臂B2的凹槽B21组装压制元件C的轴柱C1,当软性排线D穿入信号端子B的支臂B2与弹臂B3之间的插设空间A0,则利用压制元件C的轴柱C1以支臂B2的凹槽B21为轴心活动旋转,凭借抵压部C2抵压在软性排线D表面,而供软性排线D抵触在弹臂B3的抵持部B31上,形成线接触的电性连接状态。

一般软性排线D应用的连接器A,是绝缘材质制成,再在内部穿设叉形状的信号端子B,连接器A并于信号端子B的支臂B2与弹臂B3之间形成插设空间A0,以供压制元件C旋动抵压软性排线D,则连接器A的体积较大占用空间,无法符合电子装置轻、薄、短、小的设计理念,且连接器A的制造、组装步骤相当繁琐、困难,制造成本相对提高,不符经济效,在实际应用实施时存在诸多缺失,有待改善。

是以,如何解决软性排线体积大、不符电子装置设计理念的问题与困扰,且制造、组装过程复杂、成本较高的麻烦与不便,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故,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可方便制造成型、降低成本,凭借基座的复数弹性抵持臂及对接座的复数弹性抵压臂,将二软性排线予以抵压组装、电性导通的软性排线的衔接装置的新型专利诞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软性排线的衔接装置,其包括基座及组装于基座上的对接座,其特征在于:

该基座表面凸设复数弹性抵持臂;及

该对接座活动组装于基座上,表面凸设有与复数弹性抵持臂相对的复数弹性抵压臂,在复数弹性抵持臂、复数弹性抵压臂间形成供二预设软性排线对接固定的衔接空间。

所述软性排线的衔接装置,其中:该基座是金属材质一体成型,并在表面中央斜向凸设有复数弹性抵持臂,且基座一侧凸设有二枢接轴,另一侧凸设有二扣持体,再在二枢接轴、二扣持体外部分别利用模内射出一体成型相对内侧设有限位凹槽的绝缘座体,且该二枢接轴凸出于一绝缘座体二侧外部,该二扣持体凸出于另一绝缘座体二侧外部,而在对接座一侧设有组装于二枢接轴处的旋动臂,另一侧设有与二扣持体相对嵌扣的嵌扣孔。

所述软性排线的衔接装置,其中:该基座二侧分别一体成型绝缘座体,且二绝缘座体朝向复数弹性抵持臂的相对内侧分别凹设有限位凹槽。

所述软性排线的衔接装置,其中:该对接座由金属材质一体成型,且表面中央斜向延伸凸设有倒L形状的复数弹性抵压臂,二侧分别设有活动组装于基座一侧绝缘座体二侧枢接轴处的连接板、相对嵌合另一侧绝缘座体二侧扣持体处的扳动板。

所述软性排线的衔接装置,其中:该连接板二侧分别转折后向外延伸组装于二枢接轴处的旋动臂,二旋动臂分别设有活动枢设于二枢接轴上的轴孔。

所述软性排线的衔接装置,其中:该扳动板二侧分别朝垂直向弯折延伸有二侧臂,二侧臂分别设有与各扣持体相对嵌扣对接的嵌扣孔。

所述软性排线的衔接装置,其中:该基座二侧绝缘座体二侧分别凸设有供连接板、扳动板卡制定位的限位挡杆,而连接板于二旋动臂内侧分别凹设有供各限位挡杆嵌置的第一卡槽,扳动板于二侧臂内侧分别凹设有供各限位挡杆嵌置的第二卡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1.该衔接装置于基座表面凸设复数弹性抵持臂,二侧分别一体成型的绝缘座体于相对内侧分别凹设有限位凹槽,且一绝缘座体二侧分别凸设有枢接轴,可供对接座一侧旋动臂活动组装,另一绝缘座体二侧分别凸设有扣持体,则供对接座另一侧的嵌扣孔相对嵌扣,而在对接座表面凸设有复数弹性抵压臂与复数弹性抵持臂呈上、下相对、内侧并形成衔接空间,以供二预设软性排线位于衔接空间内受到复数弹性抵压臂、复数弹性抵持臂上、下抵压形成对接固定,达到方便、快速组装二预设软性排线呈电性连接的目的,且基座及对接座易于一体成型加工制成、可降低成本、更符合经济效益。

2.该基座是金属材质一体成型,并在表面中央斜向凸设有呈凹形状的复数弹性抵持臂,且二侧外端缘分别凸设二枢接轴、二扣持体,再在二枢接轴、二扣持体外部分别利用模内射出(Insert Molding)一体成型绝缘座体,并供二枢接轴、二扣持体分别凸出各绝缘座体二外侧,而二绝缘座体朝向复数弹性抵持臂的相对内侧分别凹设有限位凹槽。

3.该对接座由金属材质一体成型,且表面中央斜向延伸凸设有倒L形状的复数弹性抵压臂,一侧设有连接板供活动组装于基座一侧绝缘座体一侧二枢接轴处,另一侧设有扳动板相对嵌合于绝缘座体另一侧二扣持体处,而连接板二侧分别转折后向外延伸旋动臂,二旋动臂分别设有轴孔活动组装、枢设于二枢接轴处,再在扳动板二侧分别朝垂直向弯折延伸有二侧臂,二侧臂分别设有嵌扣孔可与各扣持体相对嵌扣对接;另于基座二侧各绝缘座体的二侧分别凸设有限位挡杆,可分别供连接板、扳动板形成卡制定位,而连接板于二旋动臂内侧分别凹设有第一卡槽可供基座一侧各限位挡杆嵌置,且扳动板于二侧臂内侧分别凹设有第二卡槽系供基座另一侧各限位挡杆嵌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图7a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9是现有软性排线连接器的侧视剖面分解图。

图10是现有软性排线连接器的侧视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10-衔接空间;11-弹性抵持臂;111-抵持面;12-枢接轴;13-扣持体;14-第一绝缘座体;140-限位凹槽;141-限位挡杆;15-第二绝缘座体;150-限位凹槽;151-限位挡杆;2-对接座;21-弹性抵压臂;211-抵压面;22-连接板;220-第一卡槽;221-旋动臂;2210-轴孔;23-扳动板;230-第二卡槽;231-侧臂;2310-嵌扣孔;3-第一软性排线;31-第一凸耳片;32-第一金属接点;4-第二软性排线;41-第二凸耳片;42-第二金属接点;A-连接器;A0-插设空间;B-信号端子;B1-焊接端;B2-支臂;B21-凹槽;B3-弹臂;B31-抵持部;C-压制元件;C1-轴柱;C2-抵压部;D-软性排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与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实施的方法等,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软性排线的衔接装置,包括基座1及对接座2,其中:

该基座1表面中央斜向凸设有复数弹性抵持臂11,各弹性抵持臂11顶部分别形成抵持面111,再在基座1二侧各侧边分别凸设有二枢接轴12、二扣持体13,并在二枢接轴12、二扣持体13外部分别一体成型第一绝缘座体14、第二绝缘座体15,则供二枢接轴12凸出第一绝缘座体14二侧外部,二扣持体13分别凸出第二绝缘座体15二侧外部,且第一绝缘座体14、第二绝缘座体15相对内侧朝向复数弹性抵持臂11的各侧边分别凹设有限位凹槽140、150,再在各限位凹槽140、150二侧分别凸设有限位挡杆141、151。

该基座1表面中央斜向凸设有复数弹性抵持臂11,各弹性抵持臂11顶部分别形成抵持面111,再在基座1二侧各侧边分别凸设有二枢接轴12、二扣持体13,并在二枢接轴12、二扣持体13外部分别一体成型第一绝缘座体14、第二绝缘座体15,则供二枢接轴12凸出第一绝缘座体14二侧外部,二扣持体13分别凸出第二绝缘座体15二侧外部,且第一绝缘座体14、第二绝缘座体15相对内侧朝向复数弹性抵持臂11的各侧边分别凹设有限位凹槽140、150,再在各限位凹槽140、150二侧分别凸设有限位挡杆141、151。

上述各构件于组装时,系利用基座1一侧二枢接轴12、供对接座2一侧二旋动臂221的轴孔2210活动枢设、组装,并可利用对接座2另一侧二嵌扣孔2310、分别活动嵌扣于基座1另一侧的二扣持体13处,且供对接座2一侧连接板22的二侧第一卡槽220、分别卡制于基座1的第一绝缘座体14二侧各限位挡杆141处,而对接座2另一侧扳动板23二侧各第二卡槽230、分别对位卡制于基座1的第二绝缘座体15二侧各限位挡杆151处,以供对接座2活动组装于基座1上,并在基座1的复数弹性抵持臂11、对接座2的复数弹性抵压臂21之间形成衔接空间10,则可凭借基座1及对接座2组构成本实用新型软性排线的衔接装置。

而上述基座1及对接座2,分别为金属材质一体成型所制成,且基座1二侧各枢接轴12、各扣持体13外部再利用模内射出加工方式(Insert Molding),分别一体成型第一绝缘座体14、第二绝缘座体15,并供各枢接轴12分别凸出第一绝缘座体14二侧外部、可供对接座2二侧旋动臂221跨置在第一绝缘座体14上,再利用各轴孔2210活动枢设于各枢接轴12,且各扣持体13分别凸出第二绝缘座体15二侧外部,可供对接座2一侧扳动板23下压、迭置于第二绝缘座体15上,即可利用二侧臂231各嵌扣孔2310分别嵌扣于各扣持体13处,而在基座1的复数弹性抵持臂11、对接座2的复数弹性抵压臂21之间、形成适当间距的衔接空间10,且通过基座1及对接座2的金属板材所组成软性排线的衔接装置,可降低整体厚度、不占太大空间,可符合电子装置的轻、薄、短、小的设计理念、诉求,而基座1与对接座2的结构简易、方便制造、组装,可降低制造成本,更符合经济效益。

请参阅图2、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剖面图、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剖面图、图7的a部分的放大剖面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软性排线的衔接装置,是在基座1一侧二枢接轴12组装对接座2的二旋动臂221的轴孔2210,以供对接座2可利用二枢接轴12为轴心、在基座1上向外呈扇形摆动的活动翻转、掀盖,则当对接座2自基座1二枢接轴12处向外侧翻转、掀起后,可于基座1的复数弹性抵持臂11的各抵持面111上迭置预设第一软性排线(FPC)3、预设第二软性排线(FPC)4,则供预设第一软性排线3二侧第一凸耳片31、预设第二软性排线4二侧第二凸耳片41,分别嵌置入第一绝缘座体14、第二绝缘座体15相对内侧的各限位凹槽140、150内,并供预设第一软性排线3的复数第一金属接点32、分别与预设第二软性排线4的复数第二金属接点42相对抵触、呈电性导通,即可将对接座2忻转往基座1上盖合,利用对接座2的扳动板23抵贴于第二绝缘座体15上,且扳动板23二侧嵌扣孔2310分别嵌扣于各扣持体13,并供扳动板23的二第二卡槽230分别卡制于各限位挡杆151处,对接座2另一侧连接板22的二第一卡槽220分别卡制于第一绝缘座体14的二限位挡杆141处,以将预设第一、第二软性排线3、4定位于复数弹性抵持臂11、复数弹性抵压臂21间的衔接空间10内,而通过复数弹性抵持臂11的各抵持面111向上顶撑预设第一软性排线3,复数弹性抵压臂21的各抵压面211向下抵压预设第二软性排线4,则供预设第一、第二软性排线3、4的复数第一、第二金属接点32、42分别受到各抵持面111、各抵压面211的相对抵持、压合,可供复数第一、第二金属接点32、42形成更紧密贴合、不易松动或脱离,并可产生稳定接触、电性导通的功效,而供预设第一、第二软性排线3、4间利用复数第一、第二金属接点32、42可顺利进行电子信号的传输。

是以,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软性排线的衔接装置,是在基座1表面凸设复数弹性抵持臂11、二侧分别凸设二枢接轴12、二扣持体13,再在二枢接轴12、二扣持体13外部一体成型第一绝缘座体14、第二绝缘座体15,且于基座1上活动组装对接座2,对接座2表面设有复数弹性抵压臂21、二侧分别设有二旋动臂221、二嵌扣孔2310,并利用二旋动臂221活动组装于基座1的二枢接轴12处、二嵌扣孔2310分别嵌扣于二扣持体13处,在复数弹性抵持臂11、复数弹性抵压臂21间形成衔接空间10,可供组装预设第一、第二软性排线3、4,俾可达到基座1、对接座2结构简易、方便制造快速组装的目的,且供可符合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设计诉求,而通过复数弹性抵持臂11、复数弹性抵压臂21稳定抵持、压合预设第一、第二软性排线3、4,以供顺利传输电子信号效能等,且基座1、对接座2整体通过金属材质一体成型可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故举凡可达成前述效果的结构、装置都应受本实用新型所涵盖,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故,本实用新型为主要针对软性排线的衔接装置进行设计,系利用基座表面设有复数弹性抵持臂、二侧分别设有二枢接轴、二扣持体,可供对接座组装于基座上,通过对接座一侧二旋动臂组装于二枢接轴、另一侧二嵌扣孔嵌扣于二扣持体,且对接座的复数弹性抵压臂与复树弹性抵持臂间形成衔接空间,供组装预设第一、第二软性排线,而可达到基座及对接座易于组装制造、降低成本为主要保护重点,且基座与对接座系通过金属材质一体成型制造成衔接装置,乃仅使衔接装置可符合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设计理念诉求的优势,通过复数弹性抵持臂、复数弹性抵压臂抵持、压合预设第一、第二软性排线,可具有稳固抵压不易松动或脱离的目的。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