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耐候阻燃报警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9286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结构,确切地说是一种高耐候阻燃报警电缆。



背景技术:

电缆的阻燃能力是横梁电缆性能的重要参数,当前的电缆,为了达到阻燃能力并对电缆起火后进行预警,主要是通过在电缆中一方通过增加阻燃性原料,一方面在电缆绝缘层中增加燃烧时散发刺激性气味原料作为电缆的阻燃和起火报警措施,虽然可以一定程度满足使用的需要,但一方面当电缆起火后,对火源的扑灭能力不足,不能有效的抑制火情蔓延,同时仅通过刺激性气味作为火灾报警方式,报警效率低下,易造成对火情的贻误,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阻燃电缆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耐候阻燃报警电缆,该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在满足传统电缆使用需要的同时,一方面具有效的提高了电缆的阻燃能力和对火源的扑灭能力,另一方面可在电缆温度升高及起火时自动进行报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电路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耐候阻燃报警电缆,包括陶瓷软管、合金导体线芯、阻燃层、电磁屏蔽层、绝缘陶瓷龙骨、温差发电装置、信号反馈线、报警蜂鸣器、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及第三绝缘层,合金导体线芯嵌于陶瓷软管内并与陶瓷软管同轴分布,且合金导体线芯与陶瓷软管间设厚度为1—3毫米的第三绝缘层隔离,电磁屏蔽层包覆在陶瓷软管外,电磁屏蔽层外由第二绝缘层包覆,第一绝缘层包覆第二绝缘层外,且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间设宽度为1—10毫米的阻燃腔,绝缘陶瓷龙骨嵌于阻燃腔内,并分别与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表面相抵,绝缘陶瓷龙骨包括承载架和阻燃带,其中承载架若干个并沿合金导体线芯轴线方向均布,承载架中,相邻的两个承载架间距为10—100毫米,相邻的两个承载架之间通过至少两条以合金导体线芯对称分布的阻燃带相互连接,阻燃带与合金导体线芯轴线平行分布,阻燃带为与合金导体线芯同芯的圆弧状结构,且阻燃带与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表面间距离为0—3毫米,温差发电装置和报警蜂鸣器若干个,均嵌于阻燃腔内,并安装在承载架的侧表面,且每个温差发电装置均与至少一个报警蜂鸣器电气连接,承载架侧表面设至少一个定位槽,定位槽轴线与合金导体线芯平行分布,信号反馈线至少一条,嵌于定位槽内并与温差发电装置电气连接,阻燃层嵌于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内,且阻燃层与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外表面间最小距离不低于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厚度的1/4。

进一步的,所述的合金导体线芯为由至少两根合金单丝导体绞合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合金单丝导体横截面为矩形结构及等腰梯形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绝缘层内均布若干横截面为椭圆形的气腔。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架为“十”字型、“X”字型、正多边形及圆形的板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阻燃带包括易燃柔性承载套、阻燃砂及高压惰性气体,所述阻燃砂和高压惰性气体嵌于易燃柔性承载套内,且阻燃砂体积为易燃柔性承载套有效容积的1/2—2/3,所述的高压惰性气体压力为1.1—1.5倍标注大气压。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在满足传统电缆使用需要的同时,一方面具有效的提高了电缆的阻燃能力和对火源的扑灭能力,另一方面可在电缆温度升高及起火时自动进行报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电路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 所述的一种高耐候阻燃报警电缆,包括陶瓷软管1、合金导体线芯2、阻燃层3、电磁屏蔽层4、绝缘陶瓷龙骨5、温差发电装置6、信号反馈线7、报警蜂鸣器8、第一绝缘层9、第二绝缘层10及第三绝缘层11,合金导体线芯2嵌于陶瓷软管1内并与陶瓷软管1同轴分布,且合金导体线芯2与陶瓷软管1间设厚度为1—3毫米的第三绝缘层隔离11,电磁屏蔽层4包覆在陶瓷软管1外,电磁屏蔽层4外由第二绝缘层包覆10,第一绝缘层9包覆第二绝缘层10外,且第一绝缘层9与第二绝缘层10间设宽度为1—10毫米的阻燃腔12,绝缘陶瓷龙骨5嵌于阻燃腔12内,并分别与第一绝缘层9、第二绝缘层10表面相抵。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绝缘陶瓷龙骨5包括承载架51和阻燃带52,其中承载架51若干个并沿合金导体线芯2轴线方向均布,承载架51中,相邻的两个承载架51间距为10—100毫米,相邻的两个承载架51之间通过至少两条以合金导体线芯2对称分布的阻燃带52相互连接,阻燃带52与合金导体线芯2轴线平行分布,阻燃带52为与合金导体线芯2同芯的圆弧状结构,且阻燃带52与第一绝缘层9、第二绝缘层10表面间距离为0—3毫米,温差发电装置6和报警蜂鸣器8若干个,均嵌于阻燃腔12内,并安装在承载架51的侧表面,且每个温差发电装置6均与至少一个报警蜂鸣器8电气连接,承载架51侧表面设至少一个定位槽53,定位槽53轴线与合金导体线芯2平行分布,信号反馈线7至少一条,嵌于定位槽53内并与温差发电装置6电气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阻燃层3嵌于第一绝缘层9、第二绝缘层10内,且阻燃层3与第一绝缘层9、第二绝缘层10外表面间最小距离不低于第一绝缘层9、第二绝缘层10厚度的1/4。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合金导体线芯2为由至少两根合金单丝导体绞合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合金单丝导体横截面为矩形结构及等腰梯形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三绝缘层11内均布若干横截面为椭圆形的气腔13。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架51为“十”字型、“X”字型、正多边形及圆形的板状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阻燃带52包括易燃柔性承载套521、阻燃砂522及高压惰性气体523,所述阻燃砂522和高压惰性气体523嵌于易燃柔性承载套521内,且阻燃砂522体积为易燃柔性承载套521有效容积的1/2—2/3,所述的高压惰性气体523压力为1.1—1.5倍标注大气压。

本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在进行火情报警时,首先当电缆表层或电缆内部运行温度过高时,使得电缆内部与外部温度存在加大的温差,在这种情况下,温差发电装置工作并发电,驱动报警蜂鸣器运行并报警,同时另可通过信号反馈线路将温差发电装置产生的电流作为火灾远程预警信号进行传输,实现远程报警的目的;在进行阻燃时,一方面由第一绝缘层内的阻燃层或第二绝缘称内的阻燃层对来自电缆外部的火源和对因电缆导体温度过高而引发的自燃进行阻燃,另一方面当电缆发生燃烧后,虽然电缆温度升高,从而导致阻燃带的易燃柔性承载套因高温结构受损,使得易燃柔性承载套内的阻燃砂和高压惰性气体填充到阻燃腔内,实现将火源扑灭和隔离的目的,于此同时,在柔性承载套因高温结构受损同时,易燃柔性承载套内的高压惰性气体受热膨胀,一方面加速易燃柔性承载套破损,另一方面增加阻燃砂和惰性气体对阻燃腔的填充和覆盖速度及范围。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在满足传统电缆使用需要的同时,一方面具有效的提高了电缆的阻燃能力和对火源的扑灭能力,另一方面可在电缆温度升高及起火时自动进行报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电路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