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TO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9199阅读:1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ITO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灯的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ITO结构。



背景技术:

ITO是一种N型氧化物半导体-氧化铟锡,ITO薄膜即铟锡氧化物半导体透明导电膜,通常有两个性能指标:电阻率和透光率。

就透光率而言,目前ITO结构存在以下缺陷。出光需要从ITO薄膜透射出去,使出光强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ITO结构,可以增加出光的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ITO结构,包括设置在P面的ITO膜,所述ITO膜包括依次附着在所述P面的第一薄膜、第二薄膜、第三薄膜、以及保护膜,所述第一薄膜、所述第二薄膜、以及所述第三薄膜的透光率依次增大;

还包括沿垂直所述P面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薄膜、所述第二薄膜、所述第三薄膜、以及所述保护膜的通孔。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通孔为圆孔,并且直径为5μm。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通孔不规则地排列,并列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通孔的间距不小于5μm。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薄膜、所述第二薄膜、以及所述第三薄膜的透光率不小于85%。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薄膜、所述第二薄膜、以及所述第三薄膜为透光率依次增大的铟锡氧化物薄膜。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薄膜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薄膜,所述第二薄膜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三薄膜。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ITO结构,通过设置三层透光率不一的薄膜,以及贯穿这些薄膜的通孔来增加ITO结构的出光强度;具体是,在确保总体厚度不变的情况下,设置三层透光率依次增加的薄膜,可以使叠加后薄膜的透光率增加;另一方面,设置通孔也可以进一步地使薄膜的透光率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ITO结构的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ITO结构的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ITO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ITO膜;11、第三薄膜;12、第二薄膜;13、第一薄膜;2、保护膜;3、通孔;4、P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TO结构,包括设置在P面4的ITO膜1,ITO膜1包括依次附着在P面4的第一薄膜13、第二薄膜12、第三薄膜11、以及保护膜2,第一薄膜13、第二薄膜12、以及第三薄膜11的透光率依次增大;还包括沿垂直P面4的方向贯穿第一薄膜13、第二薄膜12、第三薄膜11、以及保护膜2的通孔3。

本实施例是对ITO结构提出的一种改进。改变了图1所示的传统ITO结构,图1中,P面4是被单层ITO膜1完全覆盖的,而出光需要从ITO薄膜透射出去,会导致出光强度不高。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三层透光率不一的薄膜,以及贯穿这些薄膜的通孔3来增加ITO结构的出光强度;具体是,在确保总体厚度不变的情况下,设置三层透光率依次增加的薄膜,可以使叠加后薄膜的透光率增加;另一方面,设置通孔3也可以进一步地使薄膜的透光率增加。

这里,主要是通过设置三层厚度不均的薄膜来设置它们的透光率。具体是,第一薄膜13的厚度小于第二薄膜12,第二薄膜12的厚度小于第三薄膜11。这样,可以带来的作用是使第一薄膜13、第二薄膜12、以及第三薄膜11为透光率依次增大。

另外,可以采用铟锡氧化物薄膜作为第一薄膜13、第二薄膜12、以及第三薄膜11。另外,也可以在第一薄膜13的表面覆盖保护层,来确保设置通孔3之后的稳定性。

除此之外,优选的,通孔3为圆孔,并且直径为5μm。优选的,通孔3不规则地排列,并列任意两个相邻的通孔3的间距不小于5μm。优选的,第一薄膜13、第二薄膜12、以及第三薄膜11的透光率不小于85%。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