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扭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2398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自动扭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扭线机。



背景技术:

随着IT行业的发展,电子消费产品的性能不断增强,并且体积不断趋向于小型化。尤其是带有线缆类的产品,其线缆的直径要求越来越细,内部芯线数量越来越多。

为满足市场化的需求,在浸锡焊接前,需将线缆内的部分芯线扭在一起。现有技术中,多采用人工手动扭线,但是,采用该方法加工线缆时,工作效率低,产品不良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动扭线机,能够实现线缆内芯线的自动扭线,工作效率高,良品率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扭线机,包括:机座、连接在所述机座上的升降机构及扭线机构;其中,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板及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板上下移动的升降驱动机构;

所述扭线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板的下方并用于夹持线缆的芯线的第一夹持组件、及连接在所述升降板上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旋转扭线;

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下方两侧的两个线缆夹持输送装置,两个所述线缆夹持输送装置交替夹持线缆至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线缆夹持输送装置包括:

固定板;

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连接在所述固定板的顶面并用于夹持线缆;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固定板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持组件沿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正下方的方向移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活动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的第一气缸。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一对第二夹爪及用于驱动一对所述第二夹爪开合的第二气缸。

更进一步地,一对所述第二夹爪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面及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面均开设有用于放置线缆的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连接的第二旋转轴、同轴连接在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端的主动轮、同轴连接在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一端的从动轮、用于连接所述主动轮及所述从动轮的皮带、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另一端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旋转轴转动的第一电机。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一对第一夹爪及用于驱动一对所述第一夹爪开合的第三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一端与所述机座转动连接的丝杆、同轴套设在所述丝杆上并与所述升降板连接的连接头、及与所述丝杆的另一端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丝杆转动的第二电机。

更进一步地,所述机座上连接有滑轨,所述升降板上连接有与所述滑轨匹配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两个线缆夹持输送装置交替夹持线缆至第一夹持组件的正下方,第一夹持组件夹持住待扭在一起的芯线,升降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夹持组件及旋转驱动机构共同向上移动的同时,旋转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夹持组件旋转,从而实现第一夹持组件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旋转扭线,提高了良品率及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扭线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线缆夹持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升降机构及扭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机座;11-滑轨;20-升降机构;21-升降板;211-滑块;22-第二电机;23-丝杆;24-连接头;30-第一夹持组件;31-第一夹爪;32-第三气缸;40-旋转驱动机构;41-第一旋转轴;42-第二旋转轴;43-主动轮;44-从动轮;45-皮带;46-第一电机;50-线缆夹持输送装置;51-固定板;52-第二夹持组件;521-第二夹爪;522-第二气缸;53-驱动装置;531-固定端;532-导杆;533-活塞杆;54-第一连接板;55-第二连接板;60-线缆;61-芯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3所示,一种自动扭线机,包括:机座10、连接在机座10上的升降机构20及扭线机构;其中,升降机构20包括升降板21及用于驱动升降板21上下移动的升降驱动机构;扭线机构包括设置于升降板21的下方并用于夹持线缆60的芯线61的第一夹持组件30、及连接在升降板21上并用于驱动第一夹持组件30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40,第一夹持组件30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旋转扭线。

该自动扭线机还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夹持组件30的下方两侧的两个线缆夹持输送装置50,两个线缆夹持输送装置50交替夹持线缆60至第一夹持组件30的正下方。其中,线缆夹持输送装置50夹持输送的是在前加工工序中对线缆60内的待扭在一起的芯线61进行90°折弯的线缆60。通过两个线缆夹持输送装置50交替夹持该种线缆60至第一夹持组件30的正下方,并且线缆60内的90°折弯的芯线61正对第一夹持组件30,第一夹持组件30夹持住芯线61,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升降板21向上移动的同时,旋转驱动机构40驱动第一夹持组件30旋转,使得第一夹持组件30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旋转扭线,从而将芯线61扭在一起,工作效率高,良品率高。

具体地,该自动扭线机中,线缆夹持输送装置50包括:固定板51、第二夹持组件52及驱动装置53,第二夹持组件52连接在固定板51的顶面并用于夹持线缆60;驱动装置53与固定板51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二夹持组件52沿朝向或远离第一夹持组件30的正下方的方向移动。第二夹持组件52包括一对第二夹爪521及用于驱动一对第二夹爪521开合的第二气缸522。工作时,首先通过第二气缸522驱动一对第二夹爪521闭合,以夹持住线缆60,然后通过驱动装置53驱动固定板51移动,带动夹持有线缆60的一对夹爪521朝向第一夹持组件30的正下方移动,使线缆60位于第一夹持组件30的正下方,以便于第一夹持组件30夹持线缆60内的芯线61。在第一夹持组件30对芯线61扭线的过程中,一对第二夹爪521始终处于夹持固定线缆60的状态,避免了在扭线的过程中因线缆60发生松动而影响扭线效果。芯线61扭在一起后,第二气缸522驱动一对第二夹爪521打开,以便于取出线缆60。

另外,采用上述两个线缆夹持输送装置50交替夹持输送线缆60,能够有效缩短自动扭线机的待机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为便于准确夹持固定线缆60,在一对第二夹爪5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板54及第二连接板55,第一连接板54的顶面及第二连接板55的顶面均开设有用于放置线缆60的卡槽。如此,在放置线缆60时,只需将线缆60放置在卡槽内,并保证待扭在一起的芯线61竖直朝上即可,操作更简便。

其中,驱动装置53为活动端与固定板51连接的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固定端531固定在机座10上,第一气缸的活塞杆533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端531及活动端,并且固定端531上还连接有与活塞杆533的轴线方向平行并用于导引活动端移动的导杆532,从而确保第二夹持组件52能够将其夹持的线缆60准确移动至第一夹持组件30的正下方。

该自动扭线机中,第一夹持组件30包括一对第一夹爪31及用于驱动一对第一夹爪31开合的第三气缸32。工作时,第三气缸32驱动该一对第一夹爪31闭合,以夹持位于正下方的芯线61。

该自动扭线机中,旋转驱动机构40包括第一旋转轴41、与第一夹持组件30连接的第二旋转轴42、同轴连接在第一旋转轴41的一端的主动轮43、同轴连接在第二旋转轴42的一端的从动轮44、用于连接主动轮43及从动轮44的皮带45、及连接在第一旋转轴41的另一端并用于驱动第一旋转轴41转动的第一电机46。其中,第一旋转轴41及第二旋转轴42均竖直设置。工作时,第一电机46驱动第一旋转轴41转动,通过主动轮43、从动轮44及皮带45之间的传动连接,带动第二旋转轴42转动,进而带动连接在第二旋转轴42的底端的第一夹持组件30旋转,使得一对第一夹爪31夹持的芯线61扭在一起,传动平稳,并且易于控制。

该自动扭线机中,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一端与机座10转动连接的丝杆23、同轴套设在丝杆23上并与升降板21连接的连接头24、及与丝杆23的另一端连接并用于驱动丝杆23转动的第二电机22。工作时,第二电机22驱动丝杆23转动,进而驱动连接头24及与连接头24连接的升降板21上下移动。该升降驱动机构采用这种丝杆驱动的方式驱动升降板21上下移动,使得升降板21及随升降板21共同上下移动的第一夹持组件30及旋转驱动机构40能够匀速平稳地移动,从而确保扭线的均匀性。

为进一步提升升降板21移动的平稳性,在机座10上竖直连接有滑轨11,升降板21上连接有与滑轨11匹配的滑块211,滑块211与滑轨11滑动连接。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