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拔工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9083发布日期:2018-07-25 00:16阅读:11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插拔工装器。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连接器的插拔检验,最常见的就是直接手工对插方式,该方式对较大产品较为实用,对小型产品而言,有很大的局限性。对插小型产品时,采用手工插拔方式,操作会十分费力,费时,且不适合长时间操作或大批量插拔检验。当产品特小时,手工操作就困难重重了。

小型化、集成化和模块化已经成为连接器的发展趋势,很多连接器都要求小型化,连接器在成品检验时,又要求100%对插检测,产品的小型化,导致小型产品的对插检验十分困难,尤其是一些小且有弹性的产品,甚至无法手工对插检验,因此,在对插小型连接器时,借助对插工装进行对插检验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插拔工装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拔工装器,包括手柄、套筒、接触套、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一端通过内螺纹连接接触套一端,所述接触套的外部套设套筒,所述接触套的内部设置有阶梯孔,阶梯孔的内部固定设置芯子。

优选的,所述接触套一端为外螺纹,另一端设置有阶梯圆柱。阶梯圆柱用于限定接触套的最大位置。

优选的,所述接触套非螺纹的一端内部设置孔且轴向开设有条形槽,条形槽为六个,均匀分布于接触套的圆周方向。用专用工具将接触套的6片撑开。

优选的,所述条形槽为矩形形状。

优选的,所述套筒和接触套之间通过间隙配合且触部位为的粗糙度等级为1.6。

优选的,所述手柄的外部设置有防滑槽,且防滑槽的数量为三个,防滑槽在插拔手柄时,提供摩擦力。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部件均为可拆卸安装,故各个部件可根据产品形状的不同进行随意组装,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且加工周期短,其操作简单,灵活度高,使用范围广,提高了生产效率,解决了小产品对插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的使用状态结构图。

图中,手柄1、套筒2、接触套3、芯子4、阶梯圆柱5。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插拔工装器,包括手柄1、套筒2、接触套3、芯子4,所述手柄1一端通过内螺纹连接接触套3一端,所述接触套3的外部套设套筒2,所述接触套3的内部设置有阶梯孔,阶梯孔的内部固定设置芯子4。所述接触套3一端为外螺纹,另一端设置有阶梯圆柱5。所述接触套3非螺纹的一端内部设置孔且轴向开设有条形槽,条形槽为六个,均匀分布于接触套3的圆周方向。所述条形槽为矩形形状。所述套筒2和接触套3之间通过间隙配合且触部位为的粗糙度等级为1.6。所述手柄1的外部设置有防滑槽,且防滑槽的数量为三个。

实施例:

将套筒2滑至接触套3的最右端,装入待测产品;

将套筒2滑至接触套3的最左端,进行插拔检测;

将套筒2滑至接触套3的最右端,取下待测产品;

步骤1,将套筒2滑至接触套3的最右端,接触套3口部处于涨口状态,即为喇叭状,然后将待测的产品置于接触套3内,确保芯子4与产品完全插合。

步骤2,将套筒2滑至接触套3的最左端,手握手柄1,并用手指顶住套筒2(力向产品方向),确保接触套3将产品完全卡紧,通过操作手柄1,完成产品插拔检测。

步骤3,将套筒2滑至接触套3的最右端,待接触套3口部处于涨口状态,即为喇叭状,即可取下待测产品,产品检测完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