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7314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电池模组一般包括多个电池,而对各电池进行温度采样一直是整个电池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它会直接影响到电池管理系统(BMS)对行车的控制以及电池的安全、充放电策略等。但是由于各电池注液密封后,就无法准确地测量电池内部温度。

现在主流的做法是通过采集电连接于相邻电池的极的电连接片(Busbar)的表面温度,进而拟合电池内部温度。但是由于Busbar的温度受到Busbar的材料、Busbar的厚度以及系统电压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都是发散的,无法通过拟合来准确测量电池内部温度。如果温度信号偏差很大,会产生非常严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其在对电池进行温度采样时,采集到的温度更接近电池内部温度,提高了对电池温度采集的准确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多个电池,沿长度方向并排,各电池包括顶盖组件,顶盖组件包括顶盖片和固定于顶盖片的两个电极端子;FPC,沿高度方向位于所有电池的顶盖片的上方并内设有电路;以及至少一个热敏电阻,各热敏电阻直接贴附于其中一个电池的顶盖片的处于两个电极端子之间的位置并电连接于FPC的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中,由于各热敏电阻直接贴附于对应的电池的顶盖片的处于两个电极端子之间的位置、且各热敏电阻电连接于FPC的电路,从而可通过各热敏电阻直接采集对应的电池的顶盖片的表面温度,进而通过顶盖片的表面温度拟合出电池的内部温度,提高了对电池温度采集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电池模组的其中一个电池的立体图。

图3是沿图2中的A-A线切分后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FPC与热敏电阻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圆圈部分的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池 21贯通槽

11顶盖组件 3热敏电阻

111顶盖片 4电连接片

112电极端子 L长度方向

12壳体 H高度方向

13电极组件 W宽度方向

2FP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

参照图1至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1,沿长度方向L并排,各电池1包括顶盖组件11,顶盖组件11包括顶盖片111和固定于顶盖片111的两个电极端子112;FPC 2,沿高度方向H位于所有电池1的顶盖片111的上方并内设有电路;以及至少一个热敏电阻3,各热敏电阻3直接贴附于其中一个电池1的顶盖片111的处于两个电极端子112之间的位置并电连接于FPC 2的电路。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中,由于各热敏电阻3直接贴附于对应的电池1的顶盖片111的处于两个电极端子112之间的位置、且各热敏电阻3电连接于FPC 2的电路,从而可通过各热敏电阻3直接采集对应的电池1的顶盖片111的表面温度,进而通过顶盖片111的表面温度拟合出电池1的内部温度,提高了对电池1温度采集的准确性。

这里,虽然顶盖片111的表面温度不能直接代表电池1的内部温度,但是顶盖片111的表面温度和电池1的内部温度同步性高,且顶盖片111的表面温度也不会受到系统电流的变化的影响,从而利用顶盖片111的表面温度拟合出电池1的内部温度的方式与背景技术中通过利用Busbar的表面温度拟合出电池1的内部温度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对电池1温度采集的准确性更高。

参照图2和图3,各电池1可包括:壳体12;电极组件13,收容于壳体12内;以及顶盖组件11,装配于壳体12。

参照图2和图3,顶盖片111装配于壳体12,两个电极端子112电连接于电极组件13、穿设并固定于顶盖片111。

参照图1,电池模组还可包括:多个电连接片4(Busbar),各电连接片4电连接于相邻的电池1,以用于实现多个电池1之间的串和/或并联。

各热敏电阻3可直接贴附在对应电池1的靠近其中一个电极端子112的位置。这是由于电池1在使用过程中,电池1的越靠近电极端子112的位置,其温度越高,从而从靠近电极端子112的位置采集到的温度更接近电池1的内部温度。

热敏电阻3的数量可以依据需要来确定。其中,热敏电阻3的数量可与电池1的数量一致,这样可以通过多个热敏电阻3同时采集各自对应的电池1的顶盖片111的表面温度,从而来拟合出电池模组中所有电池1的内部温度,进而可以获得电池模组中所有电池1之间的温度偏差,有利于进一步管理各电池1,降低了电池模组的失效率。

而在电池模组的实际工作中,为了减少热敏电阻3的使用数量,可以将多个电池1至少划分为两个电池组,各电池组由至少相邻的两个电池1组成,一个电池组对应一个热敏电阻3。这是因为,同一个电池组中的几个电池1彼此靠近,其温度差别不大,可以组合在一起并利用同一个热敏电阻3进行采集温度。

具体地,参照图1,多个电池1可被划分为两个电池组(分别为第一电池组1A和第二电池组1B),各电池组均包括三个电池1,热敏电阻3也为两个。其中一个热敏电阻3置于第一电池组1A的中间一个电池1上,通过采集中间一个电池1的顶盖片111的表面温度来作为第一电池组1A的温度。相应的,另一个热敏电阻3也置于第二电池组1B的中间一个电池1上,通过采集中间一个电池1的顶盖片111的表面温度来作为第二电池组1B的温度。

为了固定各热敏电阻3,电池模组还可包括:导热胶(未示出),将各热敏电阻3固定于对应电池1的顶盖片111。

参照图4和图5,各热敏电阻3可直接固定连接(如焊接)于FPC2。

进一步参照图4和图5,FPC 2可设置有贯通槽21,贯通槽21具有多个侧面,各热敏电阻3收容于贯通槽21并固定连接(如焊接)于贯通槽21的侧面,且各热敏电阻3在FPC2的贯通槽21内与对应电池1的顶盖片111直接贴附。这里利用嵌入式的思想,将各热敏电阻3收容于FPC 2的贯通槽21内并固定连接于贯通槽21的侧面,其实相当于将各热敏电阻3直接嵌入到FPC 2中,同时使各热敏电阻3在FPC 2的贯通槽21内与对应电池1的顶盖片111直接贴附,提高了电池模组的连接可靠性,并解决了对电池1的内部温度采集不准确的问题。

为了保证各热敏电阻3与对应电池1的顶盖片111的表面能够充分的接触,可将各热敏电阻3仅固定连接于贯通槽21的其中一个侧面而与其它侧面间隔开。这样,各热敏电阻3只有一端与FPC 2进行电连接,且有一定固定作用,而各热敏电阻3的另一端可适应性的调整,从而保证各热敏电阻3与对应电池1的顶盖片111的表面尽可能地充分接触。

参照图5,贯通槽21的形状可为矩形。各热敏电阻3的形状可为薄板状。其中,各热敏电阻3可由热敏材料制成。

FPC 2可通过粘结胶固定连接于至少一个电池1。当然,FPC 2不仅限于通过粘结胶进行固定,也可在FPC 2与对应的电池1上设置互相配合的卡接结构或凹凸配合结构来进行固定。

热敏电阻3可为铂热电阻(如pt100或pt1000),也可为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器(NTC)。

此外,在产品设计中,电池1的顶盖片111的两个电极端子112之间的表面上通常设置有条形码(barcode)。由此,为了便于定位热敏电阻3,可以参照条形码的位置来进行设置热敏电阻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