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顶式双轴包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8174发布日期:2018-06-30 06:16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压顶式双轴包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胶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压顶式双轴包胶机。



背景技术:

包胶机,顾名思义,一种用以对需要包胶的骨架进行胶带的包胶,以使相应骨架外包设有一层或多层胶带。

现有技术中的包胶机一般包括固定胶带的胶带输送机构、固定骨架的治具头、骨架旋转机构及胶带切带机构,其虽然已经得到广泛使用,但其依然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具体来说,一方面,其一般仅具有一个用以固定骨架的治具头,使得每次作业时,仅能对一个骨架进行包胶,在包胶完毕后,则需要将相应包胶完毕的骨架卸下再重新装上新的待包胶的骨架进行包胶,如此,则使得包胶作业效率低,生产加工周期长,使得增加人力及人工劳动成本;另一方面,当需要对大型的变压器骨架进行包胶时,因其体积大,在包胶作业过程中则容易晃动,使得包胶不齐整,而传统的包胶机,因其不具备固定大型变压器骨架的骨架压紧机构,使得其一般仅适合用于对小型骨架进行包胶,而不适用于对大型的变压器骨架进行包胶。

藉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压顶式双轴包胶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顶式双轴包胶机,用以对需要包胶的变压器骨架进行胶带的包胶,包括主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板;

包胶面板;所述包胶面板通过支撑柱架设于所述基板的上方,与所述基板相平行设置,且所述包胶面板的上端面的左前部向下开设有第一过孔;

治具头;所述治具头包括相并列的立设于所述第一过孔上方的用以对应固定需要包胶的两变压器骨架的第一治具头及第二治具头;

骨架旋转机构;所述骨架旋转机构立设于所述基板上,并正对所述第一过孔,所述骨架旋转机构的上端与两所述治具头的下端相旋接,且所述骨架旋转机构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以控制两所述治具头的旋转,以使分先后对两所述治具头上所固设的变压器骨架进行包胶;

胶带输送机构;所述胶带输送机构固设于所述包胶面板的左侧,用以固定胶带来料并将胶带来料输送至两所述治具头上所固设的变压器骨架上;

切带机构;所述切带机构固设于所述基板的右侧,用以对两所述治具头上所固定的包胶完毕的变压器骨架上的胶带进行切带。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所述骨架旋转机构包括竖向固设于所述基板的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一异步电机、立设于所述第一异步电机上端转轴上且位于所述基板上方的用以驱使所述第一治具头或所述第二治具头转动的扭转头、固设于所述第一过孔内的固定轴承、可转动的卡设于所述固定轴承内的回转轮盘及竖向固设于所述基板的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用以驱动所述回转轮盘转动的第二异步电机;其中,

所述第二异步电机的上端转轴延伸至所述基板上方;所述回转轮盘向下延伸出至所述包胶面板的下底面;所述回转轮盘的向下延伸出至所述包胶面板的下底面的部分通过一转动轮带A与所述第二异步电机的上端转轴相套接;

所述回转轮盘的上端面的中部向下从后至前相并列的开设有第一轴孔及第二轴孔;所述第一治具头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孔,所述第二治具头穿设于所述第二轴孔;所述第一治具头的下端及所述第二治具头的下端对应位于所述第一轴孔的下方及所述第二轴孔的下方,且所述第一治具头的位置与所述扭转头的位置相对;

所述扭转头成型为U型结构,以使所述扭转头的中部形成为用以卡设所述第一治具头的下端或所述第二治具头的下端的限位槽;

当所述第二异步电机驱动所述回转轮盘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治具头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治具头的位置互换时,所述第二治具头的下端可被卡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优选地,所述胶带输送机构包括胶带固定架、胶带架螺杆、胶带固定圈、胶带架固定板、胶带导向杆、胶带限位圈及导向杆调节板;其中,

所述胶带架固定板的连接端与所述包胶面板的上端面的左后部固定连接,末端向左延伸并与所述胶带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胶带架螺杆可转动的立设于所述胶带固定架上;所述胶带固定圈设有两个,并套固于所述胶带架螺杆外,以使卡固胶带来料;所述导向杆调节板的连接端与所述胶带架固定板的连接端转动连接,末端与所述胶带导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胶带限位圈设有两个,并可活动套固于所述胶带导向杆外,以使限位并向两所述治具头上所卡固的变压器骨架导胶带来料。

优选地,所述切带机构包括水平的架设于所述包胶面板的上端面并正对所述第一治具头上端与所述第二治具头上端中间位置的切刀、切刀固定架、切刀滑动块、滑动轴承座、切刀摆杆、连接轴及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三异步电机;其中,

所述切刀的右端固设于所述切刀固定架上;所述切刀固定架立设于所述切刀滑动块上,所述切刀滑动块可左右滑动的固设于所述滑动轴承座上,所述滑动轴承座固设于所述包胶面板上;

所述切刀滑动块的下底面靠近其左端沿前后方向开设有一活动槽;所述切刀摆杆的摆动端固设有一可活动的卡设于所述限位槽的卡固件;所述切刀摆杆的连接端与所述连接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下端穿过所述包胶面板并延伸至所述包胶面板下方而与所述第三异步电机的上端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异步电机立设于所述基板;

当所述第三异步电机带动所述切刀摆杆来回摆动,致使所述卡固件带动所述切刀滑动块沿所述滑动轴承座左右滑动时,所述切刀的左右位置可调。

优选地,所述滑动轴承座包括两滑杆固定座,两滑动杆及两轴承;其中,

两所述滑杆固定座从左至右固设于所述包胶面板上,其中一所述滑动杆的两端对应与两所述滑杆固定座的前端固定连接,另一所述滑动杆的两端对应与两所述滑杆固定座的后端固定连接;两所述轴承对应可滑动的套设于两所述滑动杆外;所述切刀滑动块的下底面的右部与两所述轴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与两所述治具头上所卡固的变压器骨架相抵的变压器骨架压紧机构;其中,

所述变压器骨架压紧机构架设于两所述治具头上方。

优选地,所述变压器骨架压紧机构包括旋转压圈、旋转抵压块、压杆旋转轴A、转动轴盘A、升降旋转套、压杆旋转轴B、转动轴盘B、转动轮带B、旋转轴座、压圈提升板及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的驱动气缸;其中,

所述旋转压圈设有两个,并正对两所述治具头,且两所述旋转压圈对应固设于所述旋转抵压块的底部;所述旋转抵压块的顶部与所述压杆旋转轴A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盘A套固于所述压杆旋转轴A的上端外壁;所述升降旋转套及压杆旋转轴B均竖向设置;所述压杆旋转轴B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异步电机的上端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压杆旋转轴B的上端穿过所述包胶面板而向上延伸至所述包胶面板上方;所述升降旋转套的下端可上下活动的套固于所述压杆旋转轴B的上端外;所述转动轴盘B套固于所述升降旋转套的上端外壁;所述转动轮带B套设于所述转动轴盘A及所述转动轴盘B外;

所述旋转轴座立设于所述包胶面板上,并套设于所述升降旋转套的下端外;所述压圈提升板设于所述旋转轴座上方,所述压圈提升板上开设有两轴孔,以使对应套设所述升降旋转套及所述压杆旋转轴A,且两所述轴孔内对应固设有用以套接所述升降旋转套的轴承及用以套接所述压杆旋转轴A的轴承;所述驱动气缸竖向固设于所述旋转轴座的外壁,且所述驱动气缸上端的气缸杆连接至所述压圈提升板的底部,以使控制所述压圈提升板的升降;

当所述第二异步电机驱动所述压杆旋转轴B带动所述升降旋转套旋转时,所述升降旋转套通过所述转动轴盘B、转动轮带B及所述转动轴盘A带动所述压杆旋转轴A旋转,所述压杆旋转轴A带动两所述旋转压圈与所述扭转头同步旋转;

当所述驱动气缸控制所述压圈提升板升降时,所述压圈提升板带动所述升降旋转套及所述压杆旋转轴A同步升降,所述压杆旋转轴A底部所设有的两所述旋转压圈的高度可调,两所述旋转压圈对两所述治具头上所卡固的变压器骨架的压紧度可调。

优选地,所述驱动气缸设有两个,两所述驱动气缸对称的固设于所述旋转轴座的左侧壁及右侧壁。

优选地,还包括一第一防尘机壳及一第二防尘机壳;其中,

所述第一防尘机壳固设于所述包胶面板的下部,以使将所述基板、第一异步电机、第二异步电机及所述第三异步电机罩合;

所述第二防尘机壳固设于所述包胶面板的上部,以使将所述转动轴盘A、升降旋转套、压杆旋转轴B、转动轴盘B、转动轮带B、旋转轴座、压圈提升板及所述驱动气缸罩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压顶式双轴包胶机,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设有两个用以固定变压器骨架的治具头,使得可分先后对两所述治具头上所固设的变压器骨架进行包胶,如此,则使得相对于传统的单轴包胶机构,包胶作业效率至少能提高两倍,使得包胶作业效率高,包胶作业加工周期能得到大大缩短,使得能减少人力及减少人工劳动成本,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用以输送胶带来料的胶带输送机构及用以切断胶带的切带机构,使得省去了人工输送胶带来料及人工切断胶带的麻烦,进而,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其二、在本技术方案中,一方面,两所述胶带限位圈可活动的套固于所述胶带导向杆外,使得其彼此之间的距离可调,使得能适配限位及导不同宽度的胶带来料,使得胶带来料导向性好及不会移位,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变压器骨架压紧机构,当将变压器骨架套固于两所述治具头上后,通过所述变压器骨架压紧机构进行压紧,即使得待包胶的变压器骨架固定性好而不会晃动,使得包胶齐整而不会出偏差,也使得本实用新型适合用于对大型的变压器骨架进行包胶,使得使用适应性强,使用可靠性强,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达到最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压顶式双轴包胶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压顶式双轴包胶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压顶式双轴包胶机在去掉所述旋转轴座、第一机壳及所述第二机壳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压顶式双轴包胶机在去掉所述第一机壳及所述第二机壳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四;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

基板10;

包胶面板20;

第一过孔201;

支撑柱30;

治具头40;

第一治具头4011;第二治具头4022;

骨架旋转机构50;

第一异步电机501;扭转头502;限位槽5021;固定轴承503;回转轮盘504;第二异步电机505;

胶带输送机构60;

胶带固定架601;胶带架螺杆602;胶带固定圈603;胶带架固定板604;胶带导向杆605;胶带限位圈606;导向杆调节板607;

切带机构70;

切刀701;切刀固定架702;切刀滑动块703;活动槽7031;滑动轴承座704;滑杆固定座7041;滑动杆7042;轴承7043;切刀摆杆705;卡固件7051;连接轴706;第三异步电机707;

变压器骨架压紧机构80;

旋转压圈801;旋转抵压块802;压杆旋转轴A803;转动轴盘A804;升降旋转套805;压杆旋转轴B806;转动轴盘B807;转动轮带B808;旋转轴座809;压圈提升板810;驱动气缸811;

第一防尘机壳90;

第二防尘机壳1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结合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压顶式双轴包胶机,用以对需要包胶的变压器骨架进行胶带的包胶,包括主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板10;

包胶面板20;所述包胶面板20通过支撑柱30架设于所述基板10的上方,与所述基板10相平行设置,且所述包胶面板20的上端面的左前部向下开设有第一过孔201;

治具头40;所述治具头40包括相并列的立设于所述第一过孔201上方的用以对应固定需要包胶的两变压器骨架的第一治具头401及第二治具头402;

骨架旋转机构50;所述骨架旋转机构50立设于所述基板10上,并正对所述第一过孔201,所述骨架旋转机构50的上端与两所述治具头40的下端相旋接,且所述骨架旋转机构50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以控制两所述治具头40的旋转,以使分先后对两所述治具头40上所固设的变压器骨架进行包胶;

胶带输送机构60;所述胶带输送机构60固设于所述包胶面板20的左侧,用以固定胶带来料并将胶带来料输送至两所述治具头40上所固设的变压器骨架上;

切带机构70;所述切带机构70固设于所述基板10的右侧,用以对两所述治具头40上所固定的包胶完毕的变压器骨架上的胶带进行切带。

基于上所述,可以明确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压顶式双轴包胶机,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设有两个用以固定变压器骨架的治具头40,使得可分先后对两所述治具头40上所固设的变压器骨架进行包胶,如此,则使得相对于传统的单轴包胶机构,包胶作业效率至少能提高两倍,使得包胶作业效率高,包胶作业加工周期能得到大大缩短,使得能减少人力及减少人工劳动成本。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用以输送胶带来料的胶带输送机构60及用以切断胶带的切带机构70,使得省去了人工输送胶带来料及人工切断胶带的麻烦。

进而,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需要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时,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骨架旋转机构50则包括竖向固设于所述基板10的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一异步电机501、立设于所述第一异步电机501上端转轴上且位于所述基板10上方的用以驱使所述第一治具头401或所述第二治具头402转动的扭转头502、固设于所述第一过孔201内的固定轴承503、可转动的卡设于所述固定轴承503内的回转轮盘504及竖向固设于所述基板10的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用以驱动所述回转轮盘504转动的第二异步电机505;其中,

所述第二异步电机505的上端转轴延伸至所述基板10上方;所述回转轮盘504向下延伸出至所述包胶面板20的下底面;所述回转轮盘504的向下延伸出至所述包胶面板20的下底面的部分通过一转动轮带A(未图示)与所述第二异步电机505的上端转轴相套接;

所述回转轮盘504的上端面的中部向下从后至前相并列的开设有第一轴孔及第二轴孔;所述第一治具头401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孔,所述第二治具头402穿设于所述第二轴孔;所述第一治具头401的下端及所述第二治具头402的下端对应位于所述第一轴孔的下方及所述第二轴孔的下方,且所述第一治具头401的位置与所述扭转头502的位置相对;

所述扭转头502成型为U型结构,以使所述扭转头502的中部形成为用以卡设所述第一治具头401的下端或所述第二治具头402的下端的限位槽5021;

当所述第二异步电机505驱动所述回转轮盘504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治具头401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治具头402的位置互换时,所述第二治具头402的下端可被卡设于所述限位槽5021内。

并且,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胶带输送机构60包括胶带固定架601、胶带架螺杆602、胶带固定圈603、胶带架固定板604、胶带导向杆605、胶带限位圈606及导向杆调节板607;其中,

所述胶带架固定板604的连接端与所述包胶面板20的上端面的左后部固定连接,末端向左延伸并与所述胶带固定架601固定连接;所述胶带架螺杆602可转动的立设于所述胶带固定架601上;所述胶带固定圈603设有两个,并套固于所述胶带架螺杆602外,以使卡固胶带来料;所述导向杆调节板607的连接端与所述胶带架固定板604的连接端转动连接,末端与所述胶带导向杆605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胶带限位圈606设有两个,并可活动套固于所述胶带导向杆605外,以使限位并向两所述治具头40上所卡固的变压器骨架导胶带来料。

且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切带机构70包括水平的架设于所述包胶面板20的上端面并正对所述第一治具头401上端与所述第二治具头402上端中间位置的切刀701、切刀固定架702、切刀滑动块703、滑动轴承座704、切刀摆杆705、连接轴706及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的第三异步电机707;其中,

所述切刀701的右端固设于所述切刀固定架702上;所述切刀固定架702立设于所述切刀滑动块703上,所述切刀滑动块703可左右滑动的固设于所述滑动轴承座704上,所述滑动轴承座704固设于所述包胶面板20上;

所述切刀滑动块703的下底面靠近其左端沿前后方向开设有一活动槽7031;所述切刀摆杆705的摆动端固设有一可活动的卡设于所述活动槽7031的卡固件7051;所述切刀摆杆705的连接端与所述连接轴706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706的下端穿过所述包胶面板20并延伸至所述包胶面板20下方而与所述第三异步电机707的上端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异步电机707立设于所述基板10;

当所述第三异步电机707带动所述切刀摆杆705来回摆动,致使所述卡固件7051带动所述切刀滑动块703沿所述滑动轴承座704左右滑动时,所述切刀701的左右位置可调。

基于上述所述,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大致工作原理是:

首先,手动将需要包胶的变压器骨架上料至所述第一治具头401上及所述第二治具头402上,并将相应的胶带来料固定于相应的胶带输送机构60上,通过相应的胶带导向杆605的导向,以使相应的胶带来料的端头从所述第一治具头401的后部被粘设至固设于所述第一治具头401上的待包胶的变压器骨架的后表面。

其次,通过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以使所述第一异步电机501带动所述扭转头502顺时针旋转数圈,使得所述扭转头502带动所述第一治具头401顺时针旋转数圈,以使胶带来料被缠绕至固设于所述第一治具头401上的待包胶的变压器骨架的表面;

再次,再通过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以使所述第二异步电机505带动所述回转轮盘504顺时针转动半圈,使得所述第一治具头401及所述第二治具头402整体被转动半圈,使得其位置互换,此时,所述第二治具头402的下端则卡设于所述扭转头502内,自所述第一治具头401上的包胶完毕的变压器骨架的表面引出的胶带来料则从所述第二治具头402的右侧被粘设至固设于所述第二治具头402上的待包胶的变压器骨架的右表面。

再者,再通过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以使所述第三异步电机707带动所述切刀701沿所述滑动轴承座704向左滑动而进入所述第一治具头401上端与所述第二治具头402上端中间位置来切断胶带来料,之后,再通过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使得其复位至初始状态。

再次,再通过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以使所述第一异步电机501带动所述扭转头502顺时针旋转数圈,使得所述扭转头502带动所述第二治具头402顺时针旋转数圈,以使胶带来料被缠绕至固设于所述第二治具头402上的待包胶的变压器骨架的表面,即完成一个工作周期。

如此循环往复,即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不停的对所述第一治具头401上所固设的变压器骨架及所述第二治具头402上所固设的变压器骨架进行胶带来料的包胶作业,使得本实用新型可工作不间断,使得能大大的提高变压器骨架的包胶作业效率,从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显著提高。

优选的,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动轴承座704包括两滑杆固定座7041,两滑动杆7042及两轴承7043;其中,

两所述滑杆固定座7041从左至右固设于所述包胶面板20上,其中一所述滑动杆7042的两端对应与两所述滑杆固定座7041的前端固定连接,另一所述滑动杆7042的两端对应与两所述滑杆固定座7041的后端固定连接;两所述轴承7043对应可滑动的套设于两所述滑动杆7042外;所述切刀滑动块703的下底面的右部与两所述轴承704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如此,本技术方案中的所述切刀701为采用切刀摆杆705推动切刀滑动块703沿所述滑动轴承座704左右滑动的方式进行传动,使得相对于传统的采用齿轮传动的方式进行传动,噪音小,成本低,传动位置精准灵敏及使得相关零部件不易受磨损,使得整体使用寿命能得到大大延长。

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好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两所述治具头40上所卡固的变压器骨架相抵的变压器骨架压紧机构80;其中,

所述变压器骨架压紧机构80架设于两所述治具头40上方。

具体的,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变压器骨架压紧机构80包括旋转压圈801、旋转抵压块802、压杆旋转轴A803、转动轴盘A804、升降旋转套805、压杆旋转轴B806、转动轴盘B807、转动轮带B808、旋转轴座809、压圈提升板810及与所述主控制器信号连接的驱动气缸811;其中,

所述旋转压圈801设有两个,并正对两所述治具头40,且两所述旋转压圈801对应固设于所述旋转抵压块802的底部;所述旋转抵压块802的顶部与所述压杆旋转轴A80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盘A804套固于所述压杆旋转轴A803的上端外壁;所述升降旋转套805及压杆旋转轴B806均竖向设置;所述压杆旋转轴B806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异步电机505的上端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压杆旋转轴B806的上端穿过所述包胶面板20而向上延伸至所述包胶面板20上方;所述升降旋转套805的下端可上下活动的套固于所述压杆旋转轴B806的上端外;所述转动轴盘B807套固于所述升降旋转套805的上端外壁;所述转动轮带B808套设于所述转动轴盘A804及所述转动轴盘B807外;

所述旋转轴座809立设于所述包胶面板20上,并套设于所述升降旋转套805的下端外;所述压圈提升板810设于所述旋转轴座809上方,所述压圈提升板810上开设有两轴孔,以使对应套设所述升降旋转套805及所述压杆旋转轴A803,且两所述轴孔内对应固设有用以套接所述升降旋转套805的轴承及用以套接所述压杆旋转轴A803的轴承;所述驱动气缸811竖向固设于所述旋转轴座809的外壁,且所述驱动气缸811上端的气缸杆连接至所述压圈提升板810的底部,以使控制所述压圈提升板810的升降;

当所述第二异步电机505驱动所述压杆旋转轴B806带动所述升降旋转套805旋转时,所述升降旋转套805通过所述转动轴盘B807、转动轮带B808及所述转动轴盘A804带动所述压杆旋转轴A803旋转,所述压杆旋转轴A803带动两所述旋转压圈801与所述扭转头502同步旋转;

当所述驱动气缸811控制所述压圈提升板810升降时,所述压圈提升板810带动所述升降旋转套805及所述压杆旋转轴A803同步升降,所述压杆旋转轴A803底部所设有的两所述旋转压圈801的高度可调,两所述旋转压圈801对两所述治具头40上所卡固的变压器骨架的压紧度可调。

此处,还可明白的是,在骨架变压器包胶完毕后,则还可通过所述驱动气缸811的驱动,以使两所述旋转压圈801被调高至脱离包胶完毕的变压器骨架,使得便于手动将包胶完毕的变压器骨架从所述治具头40上取下而重新装载新的待包胶的变压器骨架。

且针对上文所述还可明确,所述变压器骨架压紧机构80则与所述骨架旋转机构50同步传动,使得能有效压固变压器骨架及保证变压器骨架不会发生位移。使得待包胶的变压器骨架固定性好而不会晃动,使得包胶齐整而不会出偏差,也使得本实用新型适合用于对大型的变压器骨架进行包胶,使得使用适应性强,使用可靠性强。

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达到最佳

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所述驱动气缸811设有两个,两所述驱动气缸811对称的固设于所述旋转轴座809的左侧壁及右侧壁。

进一步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第一防尘机壳90及一第二防尘机壳100;其中,

所述第一防尘机壳90固设于所述包胶面板20的下部,以使将所述基板10、第一异步电机501、第二异步电机505及所述第三异步电机707罩合;

所述第二防尘机壳100固设于所述包胶面板20的上部,以使将所述转动轴盘A804、升降旋转套805、压杆旋转轴B806、转动轴盘B807、转动轮带B808、旋转轴座809、压圈提升板810及所述驱动气缸811罩合。

如此,所增设的第一防尘机壳90及第二防尘机壳100,则使得能对本实用新型的多个传动构件,包括所述第一异步电机501、第二异步电机505及所述第三异步电机707等等,能进行很好的保护,使得其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其他实施例等,在此,不作一一举例说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简单,易实施,易操作,实用性强,专用性强,在结构的改进及技术的改进中,均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使得本实用新型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实用新型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