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时监测内部电位的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808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时监测内部电位的锂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应用已经渗透到不同的领域。特别在电动汽车领域,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电池技术的发展依赖于电池体系的不断开发和完善,同时电池内部由于化学特性和制造一致性导致不同的位点有电位差异,所以监测电池制造及使用各过程内部各位置电位情况,对电池新的体系开发以及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于电池内部各位置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情况,主要通过数学计算的方法进行推理,但是电池内部化学体系的复杂性使得定量建模和真实情况有较大的偏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实时监测内部电位的锂电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实时监测内部电位的锂电池,包括:电池壳、第一导线、第二导线;

电池壳顶部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导线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一铂丝和包覆在第一铂丝外部的第一绝缘层,第一导线一端穿过第一通孔伸入电池壳内,第一铂丝位于电池壳内一端从第一绝缘层位于电池壳内一端伸出,第一导线位于电池壳外部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端,第二导线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二铂丝和包覆在第二铂丝外部的第二绝缘层,第二导线一端穿过第二通孔伸入电池壳内,第二铂丝位于电池壳内一端从第二绝缘层位于电池壳内一端伸出,第二导线位于电池壳外部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端。

优选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均采用聚四氟乙烯绝缘材料制成。

优选地,第一绝缘层外壁通过紫外固化胶与所述第一通孔密封配合,第二绝缘层外壁通过紫外固化胶与所述第二通孔密封配合。

优选地,电池壳包括电池盖和电池盒,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电池盖上。

优选地,电池壳采用铝壳、钢壳、铝塑膜中的一种制成。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实时监测内部电位的锂电池,电池壳顶部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导线一端穿过第一通孔伸入电池壳内,第一导线的第一铂丝位于电池壳内一端从第一绝缘层位于电池壳内一端伸出,第二导线一端穿过第二通孔伸入电池壳内,第二导线的第二铂丝位于电池壳内一端从第二绝缘层位于电池壳内一端伸出,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位于电池壳外部一端分别设有连接端。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实时监测内部电位的锂电池,结构设计优化合理,能够通过导线对电池壳内的电信号进行实施准确监测,且不影响电池内部工作,有效提高监测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实时监测内部电位的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实时监测内部电位的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实时监测内部电位的锂电池,包括:电池壳1、第一导线、第二导线;

电池壳1顶部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导线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一铂丝2和包覆在第一铂丝2外部的第一绝缘层4,第一导线一端穿过第一通孔伸入电池壳1内,第一铂丝2位于电池壳1内一端从第一绝缘层4位于电池壳1内一端伸出,第一导线位于电池壳1外部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端,第二导线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二铂丝3和包覆在第二铂丝3外部的第二绝缘层5,第二导线一端穿过第二通孔伸入电池壳1内,第二铂丝3位于电池壳1内一端从第二绝缘层5位于电池壳1内一端伸出,第二导线位于电池壳1外部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端。

本实施例的实时监测内部电位的锂电池的具体工作过程中,通过在电池内部设置采集电位信号的导线,通过导线的连接端与外部电位测量仪器连接,从而对电池内部电位进行实时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实时监测内部电位的锂电池,电池壳顶部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导线一端穿过第一通孔伸入电池壳内,第一导线的第一铂丝位于电池壳内一端从第一绝缘层位于电池壳内一端伸出,第二导线一端穿过第二通孔伸入电池壳内,第二导线的第二铂丝位于电池壳内一端从第二绝缘层位于电池壳内一端伸出,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位于电池壳外部一端分别设有连接端。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实时监测内部电位的锂电池,结构设计优化合理,能够通过导线对电池壳内的电信号进行实施准确监测,且不影响电池内部工作,有效提高监测可靠性。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层4和第二绝缘层5均采用聚四氟乙烯绝缘材料制成,防止监测时铂丝引起短路,保证监测安全性。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层4外壁通过紫外固化胶与所述第一通孔密封配合,第二绝缘层5外壁通过紫外固化胶与所述第二通孔密封配合,进一步提高监测可靠性。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池壳1包括电池盖和电池盒,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电池盖上。

在电池壳的具体设计方式中,电池壳1采用铝壳、钢壳、铝塑膜中的一种制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