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装置,具体是一种高效散热变容储电装置。
背景技术:
触电设备是装电的容器,是由两个电极及其间的介电材料构成的,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它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任何两个彼此绝缘且相隔很近的导体包括导线间都构成一个储电器。当被置于两块带有等量异性电荷的平行极板间的电场中时,由于极化而在介质表面产生极化电荷,遂使束缚在极板上的电荷相应增加,维持极板间的电位差不变。
目前现有的储电设备大多不带有变容功能,且散热效果不佳,使用寿命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散热变容储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散热变容储电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主要是由储油室、正极极板、负极极板、导槽、螺纹套筒和蛇形冷凝管构成,所述装置本体上端固定连接负极接线柱和正极接线柱,装置本体内部固定连接储油室,储油室左部上下端均固定连接导槽,上端导槽电性连接负极接线柱,下端导槽绝缘连接储油室底部,导槽内滑动连接负极极板端部,且负极极板电性连接导槽;所述储油室内部右端固定连接正极极板,正极极板上端电性连接正极接线柱,下端绝缘连接储油室底部,负极极板左端固定连接螺纹套筒,螺纹套筒内部螺纹连接螺纹杆,螺纹套筒滑动连接储油室左壁,且在连接处设置橡胶密封圈,螺纹杆转动连接装置本体左壁,螺纹套筒为塑料绝缘材质所制;所述装置本体上端铰接转动把手,装置本体侧壁固定连接通风管,储油室下端螺栓固定连接承托板,承托板两端固定连接装置本体内壁,装置本体下端固定连接支腿;所述储油室左右侧壁均固定连接压力阀门,压力阀门下端固定连接波纹软管上端,波纹软管下端固定连接冷却箱,且冷却箱内部设置蛇形冷凝管,蛇形冷凝管端部连通波纹软管,蛇形冷凝管另一端部连通抽液泵,抽液泵上端固定连接承托板;所述装置本体底部右端固定连接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转动连接蜗杆,蜗杆啮合连接蜗轮,且蜗轮皮带传动抽液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纹杆左端固定连接调节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置本体左端下部固定连接温度开关,温度开关电性连接驱动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箱内部充有冷却液。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油室内部充有介质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通过蛇形冷凝管对高温高压的介质油进行循环散热,且该装置内部的负极极板滑动来凝结导槽,在螺纹杆作用下可左右移动,通过改变正极极板与负极极板间的距离改变装置本体的容量。该装置结构设计简单适用,可根据用户需要自行调整容量,且散热效果极佳,大大提升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高效散热变容储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高效散热变容储电装置中蜗轮和蜗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高效散热变容储电装置中转动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本体;2-储油室;3-正极极板;4-负极极板;5-负极接线柱;6-正极接线柱;7-导槽;8-转动把手;9-压力阀门;10-波纹软管;11-通风管;12-螺纹套筒;13-橡胶密封圈;14-螺纹杆;15-调节轮;16-承托板;17-蛇形冷凝管;18-冷却箱;19-抽液泵;20-散热风扇;21-第二锥齿轮;22-驱动电机;23-蜗杆;24-蜗轮;25-第一锥齿轮;26-温度开关;27-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高效散热变容储电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主要是由储油室2、正极极板3、负极极板4、导槽7、螺纹套筒12和蛇形冷凝管17构成;所述装置本体1上端固定连接负极接线柱5和正极接线柱6,装置本体1内部固定连接储油室2,储油室2左部上下端均固定连接导槽7,上端导槽7电性连接负极接线柱5,下端导槽7绝缘连接储油室2底部,导槽7内滑动连接负极极板4端部,且负极极板4电性连接导槽7,储油室2内部充有介质油;所述储油室2内部右端固定连接正极极板3,正极极板3上端电性连接正极接线柱6,下端绝缘连接储油室2底部,负极极板4左端固定连接螺纹套筒12,螺纹套筒12内部螺纹连接螺纹杆14,螺纹套筒12滑动连接储油室2左壁,且在连接处设置橡胶密封圈13,螺纹杆14转动连接装置本体1左壁,螺纹杆14左端固定连接调节轮15,螺纹套筒12为塑料绝缘材质所制,转动调节轮15带动螺纹杆14同步转动,螺纹杆14带动螺纹套筒12左右移动进而带动负极极板4上下端部在导槽7内左右滑动,使得负极极板4和正极极板3之间的距离变化,根据电容器定义的容量计算可知,电容量与极板面积成正比、与介电常数成正比、与极板距离成反比,通过改变正极极板3与负极极板4的距离调整装置本体1的容量大小,在夏季高温天气时可适当调小装置本体1的容量防止温度过高损毁。
所述装置本体1上端铰接转动把手8,装置本体1侧壁固定连接通风管11,储油室2下端螺栓固定连接承托板16,承托板16两端固定连接装置本体1内壁,装置本体1下端固定连接支腿27,需要搬运移动装置本体1时可将转动把手8转出方便提运,搬运完毕后转动把手8在重力作用下重新落下,不占用空间,支腿27用于安装。
所述储油室2左右侧壁均固定连接压力阀门9,压力阀门9下端固定连接波纹软管10上端,波纹软管10下端固定连接冷却箱18,且冷却箱18内部设置蛇形冷凝管17,蛇形冷凝管17端部连通波纹软管10,蛇形冷凝管17另一端部连通抽液泵19,抽液泵19上端固定连接承托板16,冷却箱18内部充有冷却液,波纹软管10可根据压力变换体积,类似家用面盆下方的管道,储油室2内部温度升高膨胀时其内部的介质油便会经由压力阀9流向波纹软管10内,波纹软管10被撑大容纳膨胀的介质油,介质油在通过波纹软管10流入蛇形冷凝管17内,冷却箱18内的冷却液对介质油进行冷却经抽液泵19再次流入储油室2内部,通过抽液泵19对储油室2内部的介质油从左端压力阀门9抽出经冷却后再从右端压力阀门9重新流入储液室2内部,实现循环冷却;所述装置本体1底部右端固定连接驱动电机22,驱动电机22转动连接蜗杆23,蜗杆23啮合连接蜗轮24,且蜗轮24皮带传动抽液泵19,蜗轮24转动连接竖向支架上端,竖向支架下部固定连接装置本体1底部,通过蜗杆23转动带动蜗轮24跟随转动进而驱动抽液泵19内部的叶轮转动抽液;所述蜗杆23左右两端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25,且蜗杆23转动连接支杆上部,支杆下部固定连接装置本体1底部,通过支杆保持蜗杆23稳固,实现平稳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25啮合连接第二锥齿轮21,第二锥齿轮21固定连接从动轴,从动轴上端固定连接散热风扇20,左端从动轴下端轴承转动连接装置本体1底部,右端从动轴上端轴承转动连接冷却箱18底部,转动的蜗杆23带动第一锥齿轮25转动进而驱动第二锥齿轮21跟随转动,第二锥齿轮21带动散热风扇20转动吹风对装置本体1内部吹风散热,热空气经通风管11排出装置本体1内部实现热交换达到降温效果;所述装置本体1左端下部固定连接温度开关26,温度开关26电性连接驱动电机22,温度开关26是一种用双金属片作为感温元件的温度开关,装置本体1正常工作时,双金属片处于自由状态,触点处于断开状态,当温度升高至动作温度值时,双金属元件受热产生内应力而迅速动作,打开触点接通电路使得驱动电机22通电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装置本体1内部固定连接储油室2,储油室2内部充有介质油,转动调节轮15带动螺纹杆14同步转动,螺纹杆14带动螺纹套筒12左右移动进而带动负极极板4上下端部在导槽7内左右滑动,使得负极极板4和正极极板3之间的距离变化,根据电容器定义的容量计算可知,电容量与极板面积成正比、与介电常数成正比、与极板距离成反比,通过改变正极极板3与负极极板4的距离调整装置本体1的容量大小,在夏季高温天气时可适当调小装置本体1的容量防止温度过高损毁;装置本体1上端铰接转动把手8,需要搬运移动装置本体1时可将转动把手8转出方便提运,搬运完毕后转动把手8在重力作用下重新落下,不占用空间;储油室2内部温度升高膨胀时其内部的介质油便会经由压力阀9流向波纹软管10内,波纹软管10被撑大容纳膨胀的介质油,介质油在通过波纹软管10流入蛇形冷凝管17内,冷却箱18内的冷却液对介质油进行冷却经抽液泵19再次流入储油室2内部,通过抽液泵19对储油室2内部的介质油从左端压力阀门9抽出经冷却后再从右端压力阀门9重新流入储液室2内部,实现循环冷却;蜗杆23转动带动蜗轮24跟随转动进而驱动抽液泵19内部的叶轮转动抽液;转动的蜗杆23带动第一锥齿轮25转动进而驱动第二锥齿轮21跟随转动,第二锥齿轮21带动散热风扇20转动吹风对装置本体1内部吹风散热,热空气经通风管11排出装置本体1内部实现热交换达到降温效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