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散热功能的电池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0873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散热功能的电池箱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散热功能的电池箱体。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作为目前电动汽车的动力能量来源,是影响电动汽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电池模组的安全性直接影响整车的安全性,电池箱体作为电池模组的载体,对电池模组的安全和防护起着关键作用。一般电池箱采用低合金高强度冷轧钢制成,整体较重,而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温度较高,热量不易散出,需要增加辅助零件散热。目前的技术是在箱体上额外增加散热器来辅助降温,成型拉伸箱体模具成本高,组装结构复杂,因此会使电池包的重量增加,能量密度降低。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散热功能的电池箱体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散热功能的电池箱体,能有效散热,且质量较轻,能提升整体的能量密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散热功能的电池箱体,包括底壁、设于底壁边缘的前壁、后壁以及一对侧壁;所述前壁与后壁相对,所述前壁、后壁以及一对侧壁垂直相连且与底壁形成用于组装电池模组的收容空间;所述前壁、后壁以及一对侧壁背离收容空间的一侧面上均设有位于收容空间外部的多个第一散热鳍片;所述一对侧壁的其中一侧壁上设有位于收容空间内的多个第二散热鳍片,所述每个第二散热鳍片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前壁、后壁以及一对侧壁靠近底壁的一侧间隔凸起形成多个第一定位板,所述底壁上配合多个定位板开设有多个与第一定位板形状对应的第一定位槽;所述一对侧壁靠近前壁、后壁的两端分别凸起形成呈等腰梯形的第二定位板,所述前壁、后壁的两端分别配合第二定位板开设有与第二定位板形状对应的第二定位槽;所述前壁、后壁以及一对侧壁通过第二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槽配合连接,通过第一定位板和第一定位槽配合与底壁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壁呈矩形并采用铝合金板材制成,所述底壁靠近收容空间的一侧面上凸起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凸台。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前壁、后壁以及一对侧壁背离收容空间的一侧面上均设有位于底部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上间隔设有多个加强筋。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加强板采用铝板材折弯制成并包括横截面呈“L”型的两个面,所述加强板的一个面抵靠于前壁或后壁或一对侧壁,另一个面抵靠于底壁。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加强筋呈三角形且垂直于加强板的两个面。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前壁、后壁、一对侧壁、第一散热鳍片以及第二散热鳍片均为铝型材制成,所述前壁、后壁以及一对侧壁与对应的第一散热鳍片、第二散热鳍片通过焊接形成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散热功能的电池箱体,能有效散热,组装结构简单且质量较轻,能提升整体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散热功能的电池箱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带散热功能的电池箱体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区域C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散热功能的电池箱体100,包括底壁10、设于底壁10边缘的前壁20、后壁30以及一对侧壁40。所述前壁20与后壁30相对,所述前壁20、后壁30以及一对侧壁40垂直相连且与底壁10形成用于组装电池模组的收容空间50。

所述底壁10呈矩形并采用通用铝合金板材制成,所述底壁10靠近收容空间50的一侧面上凸起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凸台11,所述凸台11能有效加强底壁10的强度。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所述前壁20、后壁30以及一对侧壁40靠近底壁10的一侧间隔凸起形成多个第一定位板60,所述底壁10上配合多个定位板60开设有多个与第一定位板60形状对应的第一定位槽12。所述一对侧壁40靠近前壁20、后壁30的两端分别凸起形成呈等腰梯形的第二定位板41,所述前壁20、后壁30的两端分别配合第二定位板41开设有形状与第二定位板41对应的第二定位槽21。组装时,所述前壁20、后壁30以及一对侧壁40通过第二定位板41和第二定位槽42配合连接,通过第一定位板60和第一定位槽12配合与底壁10连接。所述前壁20、后壁30以及一对侧壁40是通过对铝型材切割形成,后续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二次加工,如开正负极孔、通讯孔、航插孔等。所述第一定位板60、第一定位槽12、第二定位板41、第二定位槽21通过剖沟或CNC工艺加工而成。

所述前壁20、后壁30以及一对侧壁40背离收容空间50的一侧面上均设有位于底部的加强板70,每个加强板70采用铝板材折弯制成并包括横截面呈“L”型的两个面,所述加强板70的一个面抵靠于前壁20或后壁30或一对侧壁40,另一个面抵靠于底壁10。所述加强板70上间隔设有多个加强筋71,每个加强筋71呈三角形且垂直于加强板70的两个面,用于增加加强板70的强度。

进一步的,请一并参阅图5,所述前壁20、后壁30以及一对侧壁40背离收容空间50的一侧面上均设有位于收容空间50外部的多个第一散热鳍片80,可有效增大散热面积。所述一对侧壁40的其中一侧壁40上设有位于收容空间50内的多个第二散热鳍片42,所述每个第二散热鳍片42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凹槽421,用于增加散热面积,使热量形成紊流状态,增加对流效果。所述第一散热鳍片80、第二散热鳍片42为铝型材制成,所述前壁20、后壁30以及一对侧壁40与对应的第一散热鳍片80、第二散热鳍片42通过焊接形成一体结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一对侧壁40的另一侧壁40(即与设置第一散热鳍片80相对的侧壁)上可设有风扇,将电芯产生的热量吹向多个第二散热鳍片42,利用铝的高比热容性和高热传导性,将收容空间50内的热量传递给第一散热鳍片80,第一散热鳍片80将热量向电池箱体100外散出,以免形成热量涡流,同时电池箱体为铝制箱体,无导热热阻,热量传递快。

所述底壁10、前壁20、后壁30以及一对侧壁40通过真空钎焊工艺组装,所述加强板70及加强筋71通过手工钎焊焊接于电池箱体上,使电池箱体的防水等级达到IP67等级,整个过程易于操作,材料的通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散热功能的电池箱体100,能有效散热,且质量较轻,能提升整体的能量密度。

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