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及有轨电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5260阅读:1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及有轨电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地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及有轨电车。



背景技术:

传统接地装置安装在机车、动车组及地铁车辆的转向架轴箱外端盖上,其作用是实现网侧高压电流从电网到钢轨的接地回流。传统车轴随着车轮一起旋转,接地装置的接触盘安装于轴端随车轴一起旋转。

而有轨电车用轴桥装置代替了传统的车轴,而轴桥装置不会随车轮旋转,因此,接地装置的接触盘无法安装于轴端,即传统的接地装置无法在有轨电车上使用。

因此,如何实现有轨电车接地设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能够实现有轨电车接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有轨电车。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包括:

刷盒,所述刷盒安装在有轨电车的非动力轴桥端盖上;

碳刷,所述碳刷安装在所述刷盒上;

接触盘,所述接触盘安装在所述有轨电车的车轮上,且与所述有轨电车的钢轨恒接触,所述接触盘与所述碳刷抵接。

优选地,在上述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中,还包括弹簧支撑;

所述弹簧支撑安装在所述刷盒内,且所述弹簧支撑能够将所述碳刷抵接在所述接触盘上。

优选地,在上述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中,还包括盖板;

所述盖板密封安装在所述刷盒的开口处。

优选地,在上述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中,还包括第一橡胶密封圈;

所述第一橡胶密封圈用于所述刷盒和所述盖板之间的密封。

优选地,在上述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中,还包括第二橡胶密封圈;

所述第二橡胶密封圈用于所述刷盒与所述非动力轴桥端盖之间的密封。

优选地,在上述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中,所述碳刷的个数为多个。

优选地,在上述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中,所述刷盒通过第一螺栓安装在所述非动力轴桥端盖上。

优选地,在上述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中,所述接触盘通过第二螺栓安装在所述车轮上。

优选地,在上述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中,所述盖板通过第三螺栓安装在所述刷盒上。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由于接触盘安装在有轨电车的车轮上,且与有轨电车的钢轨恒接触,接触盘与碳刷抵接,碳刷安装在刷盒上,刷盒安装在有轨电车的非动力轴桥端盖上,因此,使用时,电流流向为非动力轴桥到非动力轴桥端盖,再到刷盒上,然后到碳刷上,接着到接触盘上,然后到车轮上,最后传到钢轨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满足了有轨电车的接地设置。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有轨电车,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

由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有轨电车包括上述任意一项中的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因此,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均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有轨电车所包含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新颖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的弹簧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的刷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的第一橡胶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的第二橡胶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图8中:

刷盒1、碳刷2、接触盘3、弹簧支撑4、盖板5、第一橡胶密封圈6、第二橡胶密封圈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8,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包括刷盒1、碳刷2和接触盘3。

其中,刷盒1安装在有轨电车的非动力轴桥端盖上,碳刷2安装在刷盒1上,接触盘3安装在有轨电车的车轮上,能够随着车轮转动,接触盘3为环形,能够与有轨电车的钢轨恒接触,接触盘3与碳刷2抵接。接触盘3设计为空心结构,绕过轴桥而直接安装于车轮上,能够满足有轨电车轴桥不随车轮旋转的的特殊要求。

非动力轴桥端盖与刷盒1能够导电,刷盒1与碳刷2能够导电,碳刷2与接触盘3能够导电,接触盘3与车轮能够导电,车轮与钢轨能够导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由于接触盘3安装在有轨电车的车轮上,且与有轨电车的钢轨恒接触,接触盘3与碳刷2抵接,碳刷2安装在刷盒1上,刷盒1安装在有轨电车的非动力轴桥端盖上,因此,使用时,电流流向为非动力轴桥到非动力轴桥端盖,再到刷盒1上,然后到碳刷2上,接着到接触盘3上,然后到车轮上,最后传到钢轨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满足了有轨电车的接地设置。

实施例二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又一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和实施例一中的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的结构类似,对相同之处就不再赘述了,仅介绍不同之处。

本实施例中,具体公开了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中还包括弹簧支撑4。其中,弹簧支撑4安装在刷盒1内,且弹簧支撑4能够将碳刷2抵接在接触盘3上。具体地,弹簧支撑4插接在刷盒1内。

弹簧支撑4上设置有卷簧,当碳刷2磨损后通过卷簧的压紧仍与接触盘3保持一定压力接触,接触盘3通过第二螺栓或者螺钉安装在有轨电车车轮上。便于刷盒1与非动力轴桥端盖的拆装,需要说明的是,接触盘3也可以采用铆接、扣压连接、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有轨电车车轮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刷盒1通过第一螺栓安装在非动力轴桥端盖上。需要说明的是,刷盒1也可以通过卡扣等形式可拆卸安装在非动力轴桥端盖上。

为了防止刷盒1漏电,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还包括盖板5,盖板5密封安装在刷盒1的开口处。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刷盒1和盖板5的密封度,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还包括第一橡胶密封圈6,其中,第一橡胶密封圈6用于刷盒1和盖板5之间的密封。第一橡胶密封圈6具体为与刷盒1第一端外尺寸相适应的异型橡胶密封圈,刷盒1第一端是指刷盒1与盖板5密封的那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橡胶密封圈6也可以通过橡胶密封垫代替。

为了提高刷盒1与非动力轴桥端盖之间的密封度,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还包括第二橡胶密封圈7,其中,第二橡胶密封圈7用于刷盒1与非动力轴桥端盖之间的密封。第二橡胶密封圈7为与刷盒1第二端外尺寸相适应的异型橡胶密封圈,刷盒1第二端是指刷盒1与非动力轴桥端盖密封的那端。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橡胶密封圈7也可以通过橡胶密封垫或者防水密封纸代替。

第一橡胶密封圈6和第二橡胶密封圈7的尺寸经过计算及试验验证,满足容积率及压缩率的要求,能够满足防护等级IP67的防水密封要求。

本实施例中,公开了碳刷2的个数为多个。碳刷2能够承受电流通过设计计算及试验验证,符合有轨电车额定电流及最大电流的要求。本实施例中,以碳刷2的个数为3个为例,对应地,刷盒1有3个插接碳刷2的孔,3孔呈圆形布置。需要说明的是,碳刷2数量也可以为2个,刷盒1结构可以有2孔,孔可以呈异形或方形布置。

为了便于盖板5与刷盒1的拆装,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盖板5通过第三螺栓安装在刷盒1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由于接触盘3安装在有轨电车的车轮上,且与有轨电车的钢轨恒接触,接触盘3通过弹簧支撑4与碳刷2恒抵接,碳刷2安装在刷盒1上,刷盒1安装在有轨电车的非动力轴桥端盖上,因此,使用时,电流流向为非动力轴桥到非动力轴桥端盖,再到刷盒1上,然后到碳刷2上,接着到接触盘3上,然后到车轮上,最后传到钢轨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满足了有轨电车的接地设置。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轨电车,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的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

由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有轨电车包括上述任意一项中的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因此,非动力转向架接地装置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均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有轨电车所包含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第二”等均为描述上进行区别,没有其他的特殊含义。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