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C电池背面激光图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4394阅读:700来源:国知局

属于太阳电池结构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的背面激光图形开膜设计。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背面激光开膜图形方法主要有线、线段、点等。因背场对BSF(铝硅合金)要求比较高,致使点开膜还没有大规模量产,均处于开发阶段。而线开膜因整体开膜面积大,对背面钝化层破坏比较多,故目前以线段比较流行且进行了大规模量产。对于线段图形设计也有很多种,如:错位线段、小线段、长线段、还有搭配不同线间距等等。不管哪种设计方法,其最终目的是在降低开膜面积的同时还能保证很好的接触,本实用新型是总结三种开膜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整合并设计出一种新的激光开膜图形。在降低了开膜面积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很好的满足接触,不仅对电性能有提升而且对产能无任何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现有制备方法所造成的开膜面积小接触不好,开膜面积大钝化层破坏严重且影响电性能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背面激光图形开膜结构设计。

一种PERC电池背面激光图形结构,在硅片上设有开膜线和开膜线段:

所述激光图形结构由多个图形单元组成,相邻图形单元的单元间距为1~3mm;

单个图形单元包括两条平行布置的开膜线以及二者包裹的若干条开膜线段,所述若干条开膜线段呈多行间隔布置,相邻行的行间距为0.05~1.5mm,同一行中相邻开膜线段的点间距为0.1~3mm。

优选的,所述单个图形单元中,相邻行的开膜线段呈错位排列。

优选的,所述开膜线的线宽为30~40um,长为156~157mm。

优选的,所述开膜线段的线宽为30~40um,长为0.1~1mm。

优选的,所述图形单元的宽度为5~7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图形设计简单,不增加成本,线间距参数设计合理,并且在提升电性能的前提下不影响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结合图1,一种PERC电池背面激光图形结构,在硅片1上设有开膜线6和开膜线段5:

所述激光图形结构由多个图形单元7(图中虚线部分)组成,相邻图形单元7的单元间距4为1~3mm;

单个图形单元7包括两条平行布置的开膜线6以及二者包裹的若干条开膜线段5,所述若干条开膜线段5呈多行间隔布置,相邻行的行间距3为0.05~1.5mm,同一行中相邻开膜线段5的点间距2为0.1~3mm。如图1所示,所述单个图形单元7中,相邻行的开膜线段5呈错位排列,即奇数行的开膜线段5位于偶数行的两个开膜线段5的中间位置。

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开膜线6的线宽为30~40um,长为156~157mm。

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开膜线段5的线宽为30~40um,长为0.1~1mm。

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图形单元7的宽度为5~70mm。

具体实施例中:一种PERC电池背面激光图形结构,在硅片1上设有开膜线6和开膜线段5:

所述激光图形结构由多个图形单元7组成,相邻图形单元7的单元间距4为2mm;

单个图形单元7包括两条平行布置的开膜线6以及二者包裹的若干条开膜线段5,所述若干条开膜线段5呈多行间隔布置,相邻行的行间距3为1mm,同一行中相邻开膜线段5的点间距2为1mm。如图1所示,所述单个图形单元7中,相邻行的开膜线段5呈错位排列,即奇数行的开膜线段5位于偶数行的两个开膜线段5的中间位置。

所述开膜线6的线宽为35um,长为157mm。

所述开膜线段5的线宽为35um,长为0.5mm。

所述图形单元7的宽度为35mm。

本实施例图形设计简单,不增加成本,线间距参数设计合理,并且在提升电性能的前提下不影响产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做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