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8101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次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具有各种形式。依据外壳类型,二次电池可以分为袋型二次电池和罐型二次电池。袋型二次电池的外壳由包括聚合物层和金属层的层压片制成。罐型二次电池的外壳通常由金属壳和金属顶盖片构成。

目前为解决二次电池的电池模组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膨胀力的问题,通常通过电池模组的围框结构提高电池模组的结构强度以束缚二次电池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变形或者通过电池模组提供二次电池膨胀的空间。

但是不管采用上述那种方式,依然希望对电池模组的膨胀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其能够提高电池模组的强度以改善电池模组的膨胀力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两个端板,沿长度方向相对设置;两个侧板,分别连接于两个端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并与两个端板围成收容腔;多个电池单元,沿宽度方向并排布置并收容于收容腔内;固定板,设置于对应的端板的外侧面,且固定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侧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中,两个侧板与两个端板围成收容腔,且固定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侧板,由此在多个电池单元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强度,从而依靠电池模组自身的强度来束缚电池模组中的电池单元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发生的膨胀变形,使电池单元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变形保留在电池模组的内部,改善了电池模组的膨胀力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组装图。

图3是图2中的圆圈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的圆圈B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图1中的端板的立体图。

图6是图1中的绑带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端板 311凸耳

11第一凹部 3111上表面

12第二凹部 32二次电池

13第一突起 321极耳

14第二突起 F5第三抵靠面

15中间凸部 F6第四抵靠面

16定位槽 4固定板

F1第一对接面 41第一固定板

F2第二对接面 411第一贯通孔

17凸台 42第二固定板

F7第一抵靠面 421第二贯通孔

F8第二抵靠面 5绑带

171插孔 51上段

2侧板 52下段

21凹槽 53侧段

22定位突部 6连接管

F3第三对接面 7隔离板

F4第四对接面 8弹性缓冲垫

23第一凹陷部 L长度方向

24第二凹陷部 W宽度方向

25开孔 H高度方向

3电池单元 G间隙

31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包括:两个端板1,沿长度方向L相对设置;两个侧板2,分别连接于两个端板1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并与两个端板1围成收容腔;多个电池单元3,沿宽度方向W并排布置并收容于收容腔内(各侧板2与对应一个电池单元3的大面相邻);固定板4,设置于对应的端板1的外侧面,且固定板4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侧板2。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中,两个侧板2与两个端板1一起围成沿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封闭且高度方向H开口的收容腔,且固定板4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侧板2,由此在多个电池单元3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强度,从而依靠电池模组自身的强度(即通过固定板4对两个侧板2施加压力)来束缚电池模组中的电池单元3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发生的膨胀变形,使下文所述的二次电池32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变形保留在电池模组的内部,改善了电池模组的膨胀力问题;另外,两个端板1、两个侧板2仅需简单的组装形成沿高度方向H开口的收容腔,固定板4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侧板2,装配简单,操作方便,进而提高了电池模组的组装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增强电池模组的结构强度,电池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绑带5,各绑带5套设于收容有多个电池单元3的收容腔的外周且部分贴靠两个侧板2。绑带5的设置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宽度方向W的强度,进一步束缚了电池单元3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发生的膨胀变形,保证了电池模组的外形尺寸。

对应地,参照图1、图2并结合图6,各侧板2设有至少一个凹槽21,各凹槽21从各侧板2的外表面向内凹入并沿高度方向H延伸;各绑带5由上段51、下段52以及两个侧段53围成,各绑带5的两个侧段53分别容置于两个侧板2的对应的凹槽21内。凹槽21的设置能够将绑带5固定在凹槽21内而不会发生位置的变动,提高了电池模组的结构的稳定性;另外,节约了电池模组的外部空间。当然,凹槽21也可以省略。

参照图1、图2并结合图5,各端板1具有:第一凹部11,位于端板1的高度方向H的一侧并从端板1的外表面向内凹入;第二凹部12,位于端板1的高度方向H的另一侧并从端板1的外表面向内凹入;固定板4包括:第一固定板41,固定于第一凹部11,且宽度方向W的两端分别伸出第一凹部11;第二固定板42,固定于第二凹部12,且宽度方向W的两端分别伸出第二凹部12。当然固定板4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于两个,可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且固定板4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进一步地,各端板1的第一凹部11和第二凹部12根据固定板4的形状和数量进行设置,即第一凹部11和第二凹部12并不限于图5所示的形状和尺寸,还可以设置为第一凹部11和第二凹部12沿高度方向H完全对称的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板41设有沿长度方向L贯通的第一贯通孔411;第二固定板42设有沿长度方向L贯通的第二贯通孔421;各端板1在第一凹部11设有第一突起13(从第一凹部11向外突出),与第一固定板41的第一贯通孔411相配合,以固定第一固定板41;各端板1在第二凹部12设有第二突起14(从第二凹部12向外突出),与第二固定板42的第二贯通孔421相配合,以固定第二固定板42。端板1的第一突起13和第二突起14的设置能够对第一固定板41和第二固定板42进行定位,以便于进行后面所述的将第一固定板41的两端和第二固定板42的两端固定于两个侧板2上,且第一突起13和第二突起14可以如图5所示的形状不同,当然形状也可以相同,可根据需要设计具体的外形和尺寸;另外第一突起13和第二突起14的设置使得第一固定板41和第二固定板42能够很简单地装配到端板1上,提高了电池模组的组装效率。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各端板1还具有:中间凸部15,位于第一凹部11与第二凹部12之间,中间凸部15的宽度方向W的侧方形成定位槽16,各定位槽16包括第一对接面F1以及与第一对接面F1相交的第二对接面F2;各侧板2具有:两个定位突部22,连接于侧板2的长度方向L的两端并沿宽度方向W向内凸出,各定位突部22具有第三对接面F3以及与第三对接面F3相交的第四对接面F4;电池模组组装后,侧板2的各定位突部22对接于端板1的对应的一个定位槽16,其中第三对接面F3与第一对接面F1接触,第四对接面F4与第二对接面F2接触。进一步地,定位槽16的形成方式有多种形式,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中间凸部15的宽度方向W的侧方与第二凹部12的宽度方向W的对应的侧方一起形成对应的定位槽16;在另一实施例中,定位槽16只形成在中间凸部15的宽度方向W的侧方,当然并不限于所述的两个实施例,可根据具体需要设计定位槽16的高度方向H的尺寸。侧板2的定位突部22与端板1的定位槽16的设置使得侧板2与端板1能够准确地定位,且当电池模组受到外部的冲击和/或震动时能够提高电池模组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1至图4所示,各侧板2还设有:第一凹陷部23,位于与第一固定板41的伸出的一端相对应的端面上,以供第一固定板41的宽度方向W伸出的一端搭接,且第一固定板41的伸出的一端与第一凹陷部23之间沿宽度方向W留有间隙G;第二凹陷部24,位于与第二固定板42的伸出的一端相对应的端面上(具体地,位于定位突部22的端面上),以供第二固定板42的宽度方向W伸出的一端搭接,且第二固定板42的伸出的一端与第二凹陷部24之间沿宽度方向W留有间隙G。根据下文所述的第一固定板41和第二固定板42与侧板2均为铝板,第一固定板41和第二固定板42与侧板2分别通过激光搭接焊实现固定连接,而间隙G的设置保证了第一固定板41、第二固定板42与侧板2的焊接质量。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中,如图1所示,各电池单元3包括:固定支架31;以及多个二次电池32,收容于固定支架31内。优选地,二次电池32的数量为两个,且各二次电池32具有从固定支架31的长度方向L的一侧向外延伸的极性相反的两个极耳321,两个二次电池32的相对的极耳321对向弯折并贴靠在一起。二次电池32为袋型二次电池,当然电池单元3也可以直接为罐型二次电池。

各固定支架31的长度方向L的两端面分别设有:两个沿高度方向H相对布置的凸耳311,各凸耳311沿固定支架31的长度方向L向外延伸,各凸耳311具有上表面3111;多个并排布置的电池单元3形成由沿宽度方向W排列的多个凸耳311的上表面3111组成的第三抵靠面F5以及由沿宽度方向W排列的固定支架31的端面组成的并与第三抵靠面F5相交的第四抵靠面F6;各端板1还具有:两个凸台17,分别位于端板1的高度方向H的两侧,并从端板1的内表面沿长度方向L向内凸出并沿端板1的整个宽度方向W延伸,各凸台17具有第一抵靠面F7以及与第一抵靠面F7相交的第二抵靠面F8;其中,各凸台17的第一抵靠面F7抵靠于对应的第三抵靠面F5上,第二抵靠面F8抵靠于对应的第四抵靠面F6上。当电池模组在受到冲击和/或震动时,两个端板1沿长度方向L固定于多个电池单元3的两端,即各端板1的凸台17的第一抵靠面F7抵靠于多个电池单元3的对应的第三抵靠面F5上,凸台17的第二抵靠面F8抵靠于多个电池单元3的对应的第四抵靠面F6上,有效地防止了多个电池单元3的晃动,提高了电池模组受到冲击和/或震动时的抗变形能力,进而保证电池模组的结构的稳定性。

为了将两个端板1与两个侧板2充分固定,进一步地,各凸台17设有沿宽度方向W贯通的插孔171;各侧板2还设有:四个沿宽度方向W贯通的开孔25,分别位于侧板2的四个拐角处;电池模组还包括:四个连接管6,各连接管6插设于对应的凸台17的插孔171,且各连接管6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伸出插孔171,伸出的两端分别插入各侧板2的对应的一个开孔25内。为了提高了端板1在凸台17处的结构强度,连接管6的材料采用下面所述的金属,连接管6能够从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对电池模组进行限位,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电池模组在受到冲击和/或震动过程中内部构件的晃动,提高了电池模组结构的稳定性。

电池模组还包括:隔离板7,设置于并排布置的多个电池单元3的极耳321与端板1之间,以固定多个极耳321并电连接在一起。

电池模组还包括:多个弹性缓冲垫8,设置于相邻两个电池单元3之间以及多个电池单元3并排方向处于最外侧的电池单元3与各侧板2之间。弹性缓冲垫8基于弹性恢复性能使多个排列在一起的电池单元3在结构上保持稳定性,从而在电池模组受到外部冲击和/或震动时,多个排列在一起的电池单元3不会发生大的结构变化且不会松散,且外部冲击和/或震动经过侧板2的一侧传递到弹性缓冲垫8而被缓冲消减,同时再返回侧板2的相对的另一侧并进一步缓冲消减。各弹性缓冲垫8可为泡棉。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中,各侧板2为铝板。固定板4为铝板。

连接管6的材质为金属。优选地,金属为铝。当然也可以为其它的材料例如钢。

各端板1为绝缘材料。优选地,绝缘材料为塑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