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5010发布日期:2018-09-21 21:29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低压控制高压通断”的电子器件,保证了人能够安全、可靠地控制高压设备的工作。

由于继电器是高压电与低压电之间的一个“中间人”,因此其需要有极高的安全性。例如目前的退杆式电磁继电器,为了保证强度,因此其推杆是金属制的,而动触头也毫无疑问必须要导通,因此若动触头发生漏电的话,则会把高压电导至推杆上,会破坏控制端或者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间隔设置有两个静触头,所述壳体滑动连接有推杆组件,所述推杆组件包括杆体、绝缘抵接块、推件和动触头,所述杆体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杆体与所述推件分别连接于所述绝缘抵接块的两端,动触头连接于推件远离绝缘抵接块的一端,所述动触头用于导通或断开两个静触头。

进一步的,所述推件为中空结构,所述推件的侧边开设有通孔,所述推件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动点块滑动容设于推件内,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触于所述绝缘抵接块和所述动触头。

更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抵接块设有靠近第一弹簧的一端设有固定块,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固定块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线圈、轭铁壳、轭铁板、固定铁芯和衔铁,所述轭铁壳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轭铁板盖设于所述轭铁壳,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轭铁壳的内部,所述固定铁芯设置于所述线圈的内部,所述衔铁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铁芯的内部,所述杆体固定连接于所述衔铁,所述杆体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触轭铁板及衔铁;所述杆体穿过所述轭铁板连接于所述绝缘抵接块;所述固定铁芯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穿过所述轭铁壳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

更进一步的,所述衔铁设有盲孔及与盲孔连通的螺纹孔,所述杆体螺接于衔铁,杆体容设于螺纹孔内,所述第二弹簧远离轭铁板的一端容设于盲孔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线圈和所述固定铁芯之间设置有固定座和密封罩,所述固定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板,所述线圈设置在两块安装板之间;所述固定座的内侧设置有用于挡止固定铁芯的导向环,所述密封罩贴设于所述轭铁板。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继电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陶瓷壳,所述静触头插接于所述陶瓷壳,所述动触头、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绝缘抵接块均位于所述陶瓷壳内部。

更进一步的,所述陶瓷壳的外侧设置有灭弧磁铁,位于所述陶瓷壳的两侧的灭弧磁铁异性相吸。

更进一步的,所述陶瓷壳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绝缘抵接块进行限位的限位座。

更进一步的,所述陶瓷壳的顶部设置有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用绝缘抵接块连接杆体和推件,从而把控制用的杆体以及导通用的推件、动触头进行电隔离,保证了即使推杆或动触头漏电,杆体也不会有大电流通过,从而保证控制端的安全性以及人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推杆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推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陶瓷壳的示意图。

1—壳体,2—静触头,3—推杆组件,4—陶瓷壳,11—线圈,12—轭铁壳,13—轭铁板,14—密封罩,15—衔铁,16—第二弹簧,17—固定座,18—固定铁芯,31—杆体,32—绝缘抵接块,33—第一弹簧, 34—动触头,35—推件,41—灭弧磁铁,42—限位座,43—气管,151 —盲孔,152—螺纹孔,171—安装板,172—导向环,181—固定柱, 351—通孔,321—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间隔设置有两个静触头2,所述壳体1滑动连接有推杆组件3,所述推杆组件3包括杆体31、绝缘抵接块32、推件35 和动触头34,所述杆体31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所述杆体31与所述推件35分别连接于所述绝缘抵接块32的两端,动触头34连接于推件35远离绝缘抵接块32的一端,所述动触头34用于导通或断开两个静触头2。

本实用新型通过用绝缘抵接块32连接杆体31和推件35,从而把控制用的杆体31以及导通用的推件35、动触头34进行电隔离,保证了即使推杆或动触头34漏电,杆体31也不会有大电流通过,从而保证控制端的安全性以及人的生命安全。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推件35为中空结构,动触头34容设在推件35的内部,且动触头34的两端分别凸伸出推件35用以分别与两个静触头2连接,用以保证推件35与动触头34的可靠连接,从而保证推件35能够有效地控制动触头34的动作;除此以外,所述推件35的侧边开设有通孔351,所述推件35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33,动点块滑动容设于推件35内,所述第一弹簧33的两端分别抵触于所述绝缘抵接块32和所述动触头34。当需要接通两个静触头2时,杆体31往上推动使得从触头抵接两个静触头2,此时由于两个静触头2 接通,瞬间会产生较大的电流,导致动触头34会受到电流的冲击,而由于有第一弹簧33的存在,使得动触头34被紧压至抵接两个静触头2,因此即使电流冲击力较大,动触头34也不会动作,从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对于高压端接通的可靠性。

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抵接块32设有靠近第一弹簧33的一端设有固定块321,所述第一弹簧33套设于所述固定块321的外侧。固定块321用来保证第一弹簧33在形变和复位的过程中,不会向侧边移动,从而保证了第一弹簧33能够可靠地紧压动触头34;作为优选的,第一弹簧3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动触头34和绝缘抵接件。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内还设置有线圈11、轭铁壳12、轭铁板13、固定铁芯18和衔铁15,所述轭铁壳12安装于所述壳体1,所述轭铁板13盖设于所述轭铁壳12,所述线圈11设置于所述轭铁壳12的内部,所述固定铁芯18设置于所述线圈11的内部,所述衔铁15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铁芯18的内部,所述杆体31 固定连接于所述衔铁15,所述杆体31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16,第二弹簧16的两端分别抵触轭铁板13及衔铁15;所述杆体31穿过所述轭铁板13连接于所述绝缘抵接块32;所述固定铁芯18设置有固定柱181,所述固定柱181穿过所述轭铁壳12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1。当需要两个静触头2接通时,先给线圈11通电,使得线圈11产生磁场,固定铁芯18用于增大该磁场的磁力;然后轭铁壳12和轭铁板 13在磁场的作用下磁化,衔铁15受到轭铁板13的磁力而向上运动,带动固定连接于衔铁15的推杆也向上运动,从而推动动触头34向上运动直至抵接于两个静触头2;在线圈11断电以后,线圈11、轭铁壳12、轭铁板13、先后失去磁性,衔铁15在第二弹簧16复位的作用下往下移动,从而带动动触头34脱离两个静触头2,实现了高压端断电的效果。而固定铁芯18的固定柱181穿过轭铁壳12固定连接于壳体1,保证固定铁芯18在无论有无磁场的情况下均不会移动,从而避免固定铁芯18与衔铁15碰撞而导致衔铁15毁坏。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衔铁15设有盲孔151及与盲孔151 连通的螺纹孔152,所述杆体31螺接于衔铁15,杆体31容设于螺纹孔152内,所述第二弹簧16远离轭铁板13的一端容设于盲孔151内。盲孔151的设置,用以对第二弹簧16进行限位,避免第二弹簧16在压缩过程中向侧边摆动而影响了推杆组件3的正常接通;而杆体31 螺纹连接于衔铁15,是在保证杆体31与衔铁15可靠连接的前提下,使得杆体31便于拆装于衔铁15,从而便于对杆体31进行更换。

具体的,所述线圈11和所述固定铁芯18之间设置有固定座17 和密封罩14,所述固定座1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板171,所述线圈11设置在两块安装板171之间;所述固定座17的内侧设置有用于挡止固定铁芯18的导向环172,所述密封罩14贴设于所述轭铁板13。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座17是绝缘的,用来保证线圈11通电以后,电流不会传递至外壳,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导向环172用以固定安装密封罩14,避免密封罩14在电流的作用下摆动而影响了推杆组件3的正常工作。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继电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陶瓷壳4,所述静触头2插接于所述陶瓷壳4,所述动触头34、所述第一弹簧33和所述绝缘抵接块32均位于所述陶瓷壳4 内部。陶瓷壳4与密封罩14形成的空间为真空空间,其里面没有空气,保证了容设于该真空空间的部件在两个静触头2导通以后,不会因通过电流升温而导致被氧化,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寿命。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陶瓷壳4的外侧设置有灭弧磁铁41,位于所述陶瓷壳4的两侧的灭弧磁铁41异性相吸,即位于陶瓷壳4的一侧贴着灭弧磁铁41的S极陶瓷壳4的另一侧贴着另一灭弧磁铁41的N极。在动触头34脱离两个静触头2以后,因断电所产生的电弧会在两个磁极的作用下拉长,从而更易熄灭,避免了静触头2与动触头34因电弧燃烧而毁坏。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陶瓷壳4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绝缘抵接块32进行限位的限位座42,用以保证绝缘抵接块32不会向侧边偏离,保证了动触头34能够顺利与两个静触头2抵接/脱离。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陶瓷壳4的顶部设置有气管43,用以外接真空制造机对于陶瓷壳4与密封罩14之间的空间进行空气抽取,从而制造出真空空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