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抑制驻波谐振峰值的水平极化漏泄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4443发布日期:2018-06-08 19:32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效抑制驻波谐振峰值的水平极化漏泄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效抑制驻波谐振峰值的水平极化漏泄电缆。



背景技术:

漏泄电缆的宽频化是漏泄电缆设计中需研究的重点,根据多模抑制的常用方法,可以在漏泄电缆表面有规律地增加开槽来达到扩展频带的目的,然而,随着每个周期内开槽孔数的增加,开槽孔之间的相互干扰会越来越强,并反映在反射系数的幅值大小上,使漏泄电缆出现驻波谐振峰值。所谓驻波谐振峰值是指,由于漏泄电缆外导体表面的开槽,每个槽孔处的反射系数不同,之间相差一个相位差,当漏泄电缆工作时,这些反射系数会进行叠加,当同相叠加时,反射系数的幅值会产生峰值,表现为反射很严重,能量的衰减很大,几乎无法到达负载端,这样的位置即是谐振点,而对应的谐振频率就是无法进行通信的频带。因此,如何将工作频段中的驻波峰值减小到通信的允许范围内,使漏泄电缆可以应用在较宽频带范围内,是设计的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漏泄电缆外导体开槽形状可以分别辐射出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两种电磁波,其中垂直极化漏泄电缆可以通过调整周期内槽孔的角度等尺寸达到抑制驻波谐振峰值的效果,而水平极化漏泄电缆结构相对单一,现有槽孔形式无法有效抑制驻波谐振峰值。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抑制驻波谐振峰值的水平极化漏泄电缆,通过改变槽缝本身的比例尺寸、各槽组间距,可以实现满足漏泄同轴电缆在不同使用频率下的谐振峰值抑制效果。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有效抑制驻波谐振峰值的水平极化漏泄电缆,该电缆外导体上沿电缆轴向周期性地开有多组水平极化槽型,所述的多组水平极化槽型通过一定的排列组合方式形成,每组水平极化槽型包括两列及以上的、相互平行的水平极化槽缝。

进一步的,同一组水平极化槽型中的槽缝结构、槽缝间距相同。

进一步的,不同组水平极化槽型中的槽缝结构、槽缝间距相同或不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的槽缝结构包括槽缝的宽度、窄度、倒角尺寸。

进一步的,相邻两组水平极化槽型之间的间距相同或不相同。

进一步的,每个周期内包括两组及两组以上的水平极化槽型。

进一步的,各组水平极化槽型相互之间的结构或间距相同或不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平极化槽缝与电缆轴向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平极化槽缝采用直角长方形或四角为圆弧形倒角的长方形。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槽缝本身的比例尺寸、各槽组间距,可以实现满足漏泄同轴电缆在不同使用频率下的谐振峰值抑制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平极化漏泄电缆,能根据使用工作频带有效抑制2倍频、3倍频、4倍频的驻波谐振峰值,使用频带明显增宽;大大提升漏缆内信号传输特性,电压驻波比可以保持在1.4及以下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优选实施方案的外导体漏泄槽孔结构分布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优选实施方案的外导体漏泄槽孔结构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优选实施方案的外导体漏泄槽孔结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有效抑制驻波谐振峰值的水平极化漏泄电缆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有效抑制驻波谐振峰值的水平极化漏泄电缆,该电缆外导体上沿电缆轴向周期性地开有多组水平极化槽型,所述的多组水平极化槽型通过一定的排列组合方式形成,每组水平极化槽型包括两列及以上的、相互平行的水平极化槽缝。

其中,同一组水平极化槽型中的槽缝结构、槽缝间距相同;不同组水平极化槽型中的槽缝结构、槽缝间距相同或不相同,所述的槽缝结构包括槽缝的宽度、窄度、倒角尺寸。

其中,相邻两组水平极化槽型之间的间距相同或不相同。每个周期内包括两组及两组以上的水平极化槽型,各组水平极化槽型相互之间的结构或间距相同或不相同。

优选的,所述的水平极化槽缝与电缆轴向垂直;所述的水平极化槽缝采用直角长方形或四角为圆弧形倒角的长方形。

外导体上的漏泄槽孔结构对漏缆的电压驻波比影响较大,常规的水平极化漏泄电缆结构单一,无法有效抑制驻波谐振峰值,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类全新的槽孔结构,该结构由多组水平极化槽型通过一定的排列组合方式形成,每组槽型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为了避免出现因周期内开槽数量增加导致相互干扰问题,每组槽孔内的相邻槽缝可以进行微扰驻波补偿。这种漏泄槽孔通过改变槽缝本身的比例尺寸、各槽组间距,可以实现满足漏泄同轴电缆在不同使用频率下的谐振峰值抑制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优选实施方案的外导体漏泄槽孔结构分布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外导体上沿电缆轴向周期性地开有两组水平极化槽型,第一组槽型包含两条水平极化槽缝,槽缝为相同尺寸的直角长方形或四角为圆弧形倒角的长方形,以间距d1沿电缆纵向排开(d1可选10±3mm);第二组槽型包含两条水平极化槽缝,槽缝为形状和尺寸与第一组槽型相同,以间距d2沿电缆纵向排开(d2可选110±6mm);每个槽孔周期p内包含三个第一组槽型和一个第二组槽型,各槽型分别以间距b1、b1、b2沿电缆纵向排开(b1、b2分别可选20±4mm、30±5mm)。采用该第一种优选实施方案的漏泄电缆,可以有效抑制2倍频、3倍频、4倍频的驻波谐振峰值,使用频带明显增宽,频带宽度可达到2GHz及以上的范围。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优选实施方案的外导体漏泄槽孔结构分布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外导体上沿电缆轴向周期性地开有两组水平极化槽型,第一组槽型包含两条水平极化槽缝,槽缝为相同尺寸的直角长方形或四角为圆弧形倒角的长方形,以间距d1沿电缆纵向排开(d1可选10±3mm);第二组槽型包含两条水平极化槽缝,槽缝尺寸与第一组槽型不同,以间距d3沿电缆纵向排开(d3可选90±6mm);每个槽孔周期p内包含三个第一组槽型和一个第二组槽型,各槽型分别以间距b3、b3、b4沿电缆纵向排开(b3、b4分别可选25±4mm、38±5mm)。采用该第二种优选实施方案的漏泄同轴电缆也可以取得与第一种优选实施方案类似的效果。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优选实施方案的外导体漏泄槽孔结构分布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外导体上沿电缆轴向周期性地开有三组水平极化槽型,第一组槽型包含两条水平极化槽缝,槽缝为相同尺寸的直角长方形或四角为圆弧形倒角的长方形,以间距d4沿电缆纵向排开(d4可选40±3mm);第二组槽型包含两条水平极化槽缝,槽缝尺寸与第一组槽型不同,以间距d5沿电缆纵向排开(d5可选30±3mm);第三组槽型包含两条水平极化槽缝,槽缝尺寸与第一组和第二组槽型均有不同,以间距d6沿电缆纵向排开(d6可选120±6mm)。各槽型分别以间距b5、b6沿电缆纵向排开(b5、b6分别可选50±4mm、45±5mm)。采用该第三种优选实施方案的漏泄同轴电缆也可以取得与第一种优选实施方案类似的效果。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需抑制的驻波谐振频率要求,调整漏泄电缆每组开槽尺寸及槽组间距形式,产生一种新的覆盖产品,因此,未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变化和改动,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