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68333发布日期:2018-06-01 20:52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包。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池包中,双层模组中间隔板采用一块板料冲压成型,为满足国标31467.3中7.1章节中振动测试要求,在加强结构无法满足的前提下,只能通过增加板料厚度来提高双层模组中间隔板的整体强度和刚度,采用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提高产品强度和刚度,但也造成了局部设计(强度和刚度)浪费,而且一方面整包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板料厚度增加导致零部件重量增加,随之影响的是整包重量,从而降低了整包能量密度,极大地降低了电池包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包,可以在不显著增加重量的前提下,满足双层模组中间隔板的强度和刚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池包,包括:上层电池模组和下层电池模组,所述上层电池模组和所述下层电池模组之间设置有双层模组中间隔板,所述双层模组中间隔板包括:支架本体和纵向加强结构,所述纵向加强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两个纵向侧边缘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纵向加强结构为纵向加强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两个向上隆起的纵向凸台,所述纵向凸台邻近所述纵向侧边缘设置,所述纵向加强结构与所述纵向凸台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凸台的下表面内凹以形成内凹部,所述纵向加强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在所述内凹部并与所述内凹部固定。

具体地,所述纵向加强结构包括:隆起部,所述隆起部配合在所述内凹部中并与所述内凹部三面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本体的纵向边缘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纵向翻边;所述隆起部的外侧设置有隆起部外翻边,所述隆起部外翻边向所述纵向翻边延伸并与所述纵向翻边邻近或与所述纵向翻边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多条横向加强筋,多条所述横向加强筋以垂直于所述纵向加强结构的方式平行地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包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层电池模组前方的前下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下层电池模组后方的后下支架,所述双层模组中间隔板支撑固定在所述前下支架和所述后下支架的顶部。

可选地,所述前下支架和所述后下支架分别与所述支架本体的两个纵向侧边缘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双层模组中间隔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水冷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包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包,只在支架本体的两个纵向侧边缘处设置纵向加强结构,可以提高纵向侧边缘处的局部强度和刚度,同时可以避免过多地增加双层模组中间隔板的重量,有利于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双层模组中间隔板的立体图;

图3是双层模组中间隔板的底面示意图;

图4是双层模组中间隔板的侧视图;

图5是图3中的A-A剖面图;

图6是图5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电池包10、上层电池模组1、下层电池模组2、双层模组中间隔板3、支架本体31、纵向凸台311、纵向翻边312、横向加强筋313、纵向加强结构32、隆起部321、隆起部外翻边322、前下支架4、后下支架5、水冷板6、模组总成支架7、电池管理系统主控板8、下壳体9。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图1-图6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10。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10包括:上层电池模组1和下层电池模组2,上层电池模组1和下层电池模组2之间设置有双层模组中间隔板3。结合图2-图3所示,双层模组中间隔板3可以包括支架本体31和纵向加强结构32,纵向加强结构32固定在支架本体31上,由此可以显著增加支架本体31的强度和刚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说的“纵向”指的是支架本体31的长度方向。

在图3的具体示例中,纵向加强结构32为两个,且两个纵向加强结构32分别设置在支架本体31的两个纵向侧边缘处,每个纵向加强结构32沿支架本体31的长度方向延伸。由于双层模组中间隔板3与其它零部件的连接处主要集中在两个纵向侧边缘处,所以双层模组中间隔板3的受力较大部位也主要集中在两个纵向侧边缘处,因此,只在支架本体31的两个纵向侧边缘处设置纵向加强结构32,可以提高纵向侧边缘处的局部强度和刚度,同时又可以避免过多地增加双层模组中间隔板3的重量,有利于节约成本、提高电池包10的能量密度。

在具体实施例中,纵向加强结构32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支架本体31上,焊接操作简单且固定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10,既可以解决由于增加产品整体厚度导致局部强度和刚度设计浪费问题,又可以减轻双层模组中间隔板3的重量,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池包10的能量密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纵向加强结构32为纵向加强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本体31上设置有两个向上隆起的纵向凸台311,参照图2、图4-图5所示,纵向凸台311邻近纵向侧边缘设置,纵向加强结构32与纵向凸台311固定,以此提升纵向凸台311的强度和刚度。

进一步地,参照图6所示,纵向凸台311的下表面内凹以形成内凹部,纵向加强结构32的至少一部分嵌入在内凹部并与内凹部固定,由此增加了纵向加强结构32与纵向凸台311的贴合面积,从而加强了纵向加强结构32对纵向凸台311的强度增强效果。

具体地,参照图6所示,纵向加强结构32可以包括隆起部321,隆起部321配合在内凹部中并与内凹部三面贴合,由此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纵向凸台311的强度和刚度。

进一步地,参照图6所示,支架本体31的纵向边缘设置有向下(图6中的右侧)延伸的纵向翻边312,隆起部321的外侧设置有隆起部外翻边322,隆起部外翻边322向纵向翻边312延伸并与纵向翻边312邻近或与纵向翻边312固定。换言之,在一些实施例中,隆起部外翻边322向纵向翻边312延伸,但与纵向翻边312间隔开,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隆起部外翻边322向纵向翻边312延伸,直至隆起部外翻边322与纵向翻边312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本体31上设置有多条横向加强筋313,多条横向加强筋313以垂直于纵向加强结构32的方式平行地设置在支架本体31上。通过设置横向加强筋313,可以进一步增加支架本体31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包10还可以包括前下支架4和后下支架5。如图1所示,前下支架4设置在下层电池模组2前方,后下支架5设置在下层电池模组2后方,双层模组中间隔板3支撑固定在前下支架4和后下支架5的顶部,前下支架4和后下支架5可起到支撑双层模组中间隔板3的作用。

电池包10还可以包括模组总成支架7、电池管理系统主控板8和下壳体9,前下支架4和后下支架5固定在下壳体9内且位于下层电池模组2的外侧,在电池包10受到外力碰撞时,前下支架4和后下支架5可以起到保护下层电池模组2的作用。模组总成支架7设置在双层模组中间隔板3的上方且位于上层电池模组1的外侧,在电池包10受到外力碰撞时,模组总成支架7可以起到保护上层电池模组1的作用。电池管理系统主控板8固定在模组总成支架7上,由此有利于增加电池包10内部的空间利用率,有效地节省电池包10的内部空间,间接地减少电池包10的重量。

可选地,前下支架4和后下支架5分别与支架本体31的两个纵向侧边缘固定。换言之,前下支架4与支架本体31的固定处、后下支架5与支架本体31的固定处是支架本体31上受力较大部位,通过在这两个部位(即两个纵向侧边缘)处设置纵向加强结构32,可以提升双层模组中间隔板3的局部强度和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双层模组中间隔板3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水冷板6,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冷板6与双层模组中间隔板3螺接固定,具体地,水冷板6适于设置在两个纵向凸台311之间,由此有利于进一步缩减电池包10的高度尺寸。

下面结合图1说明电池包10的装配流程。

(1)将下层电池模组2安装在下壳体9内;

(2)分别将后下支架5和前下支架4固定于下壳体9内;

(3)将双层模组中间隔板3与后下支架5、前下支架4螺接在一起;

(4)将水冷板6固定在双层模组中间隔板3上;

(5)将上层电池模组1固定在双层模组中间隔板3上;

(6)将模组总成支架7固定在双层模组中间隔板3上;

(7)将电池管理系统主控板8固定在模组总成支架7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