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新型防强磁屏蔽壳的电表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6185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新型防强磁屏蔽壳的电表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表变压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新型防强磁屏蔽壳的电表变压器。



背景技术:

电表变压器是专门应用于电表内的工作原件,在其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磁场,为了避免变压器本体产生的磁场对智能电表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电表的测量精度,往往会在变压器本体的外部套设一个防漏磁屏蔽壳从而防止变压器本体产生从磁场外露。但是有些电表内部的其他元器件也会产生磁场,而且作用较大,会对变压器本体产生影响,而变压器本体外套设的防漏磁屏蔽壳大多数较薄,对微弱磁场有阻隔作用,但对较强磁场阻隔作用较小,因此变压器本体会受到外部磁场的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问题,提出一种带有新型防强磁屏蔽壳的电表变压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新型防强磁屏蔽壳的电表变压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变压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变压器本体之间设置有防强磁屏蔽壳,所述防强磁屏蔽壳包括一个顶面和四个侧面,所述顶面四周与四个所述侧面密封连接,围合成用于容纳变压器本体的灌封腔,所述顶面与四个所述侧面上边沿的连接处设置有防脱落凹槽,四个所述侧面的内表面上均设置有凹坑。

作为优选,所述凹坑为圆柱型。

作为优选,每个所述侧面内表面上凹坑的数量为12个。

作为优选,所述防强磁屏蔽壳的顶面和四个侧面一体成型,厚度均为3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防强磁屏蔽壳,屏蔽外界磁场对变压器本体的干扰,同时增加变压器本体灌封的稳定性,保证电变变压器整体使用质量,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带有新型防强磁屏蔽壳的电表变压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带有新型防强磁屏蔽壳的电表变压器防强磁屏蔽壳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带有新型防强磁屏蔽壳的电表变压器防强磁屏蔽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壳体;2、变压器本体;3、防强磁屏蔽壳;4、顶面;5、侧面;6、防脱落凹槽;7、凹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新型防强磁屏蔽壳的电表变压器,包括壳体1,在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变压器本体2,申请人在壳体1与变压器本体2之间设置了一个用于防止电表内其他元件产生磁场从而对变压器本体1产生影响的一体成型的防强磁屏蔽壳3。如图2所示,防强磁屏蔽壳3包括一个顶面4和四个侧面5,顶面4的四周与四个侧面5的上边沿密封连接,围合成用于容纳变压器本体的灌封腔,为了保证外部产生的磁场无法穿透防强磁屏蔽壳3,顶面4和侧面5的厚度均为3mm,这样就解决了外部磁场干扰这一因素,但是,以往的屏蔽壳厚度较薄,在将变压器本体2放入防强磁屏蔽壳3内进行灌封完成后,多多少少都会在胶水变干后将屏蔽壳撑起造成微弱的弹性形变虽然很小,但会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保证变压器2不会从屏蔽壳中脱落。但因为防强磁屏蔽壳3厚度较厚,灌封的胶水不足以使其变形,在胶水变干后就会存在从防强磁屏蔽壳3中脱落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顶面4与侧面5上边沿的连接处设置有防脱落凹槽6,之所以说其有防脱落的作用是以为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防脱落凹槽6的开口面积要比四个侧面5形成安装腔的面积要大,这样一来,在灌封时,胶水到达防强磁屏蔽壳3的底部后,进入防脱落凹槽6内,在其凝固后形成一个横截面类似于“T”型的结构,从而防止其整体脱落,进一步的,为了使灌封凝固后更加稳定,在四个侧面5的内表面上均设置有12个均匀分布的圆柱形的凹坑7,胶水进入凹坑7内凝固后,使之形成嵌入侧面5内表面的状态,增大摩擦力,进一步保证其稳定性,从而保证电表变压器整体使用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