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同时闭合、断开双开关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6221发布日期:2018-06-20 00:11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同时闭合、断开双开关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非同时闭合、断开双开关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实用新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电力的实用新型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成为人类历史十八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二十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机械能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

开关的词语解释为开启和关闭,它还是指一个可以使电路开路、使电流中断或使其流到其他电路的电子元件,最常见的开关是让人操作的机电设备,其中有一个或数个电子接点,接点的“闭合”表示电子接点导通,允许电流流过,开关的“开路”表示电子接点不导通形成开路,不允许电流流过。

按照用途分类:波动开关、波段开关、录放开关、电源开关、预选开关、限位开关、控制开关、转换开关、隔离开关、行程开关、墙壁开关、智能防火开关等。

按照结构分类:微动开关、船型开关、钮子开关、拨动开关、按钮开关、按键开关、薄膜开关和点开关等。

按照接触类型分类:开关按接触类型可分为a型触点、b型触点和c型触点三种,接触类型是指,“操作(按下)开关后,触点闭合”这种操作状况和触点状态的关系,需要根据用途选择合适接触类型的开关。

按照开关数分类:单控开关、双控开关、多控开关、调光开关、调速开关、防溅盒、门铃开关、感应开关、触摸开关、遥控开关、智能开关、插卡取电开关、浴霸专用开关。

在配电设备中,当用两个开关输入,然后汇成一路输出时,容易出现使用不慎导致两路输入电源同时接通的情况,造成用电事故,因此,为了保障安全此类开关的安全性,需要配置相应的互锁机构,达到防止两路开关同时接通的目的,既当两路输入中的一路开关输入接通时,另一路开关即被锁定在断开的状态而不能接通,以保证安全。目前市面上的双开关主要有三种,1、互不相关的两个开关组合在一起,之间没有任何联锁,不能满足特殊情况下的使用;2、直接用锁进行联锁,操作繁杂、可靠性低;3、电子式,需要独立供电、环境适应性较差、且价格昂贵、性价比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同时闭合、断开双开关限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非同时闭合、断开双开关限位装置,包括开关壳体,所述开关壳体外表面的上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开关控制杆,所述开关控制杆底部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竖杆和第一竖杆,所述开关壳体外表面的左上端开设有第二预留槽,所述第二预留槽内腔的右侧通过第二耐压弹簧活动连接有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顶部的右端与第二竖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杆底部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弯杆,所述第二弯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杆,所述开关壳体外表面的左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包括第二限位孔和第二换向孔,所述第二限位孔和第二换向孔的内腔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和第二限位弹簧,且第二复位弹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开关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控制端左侧的上端与第二横杆固定连接,所述开关壳体外表面的右上端开设有第一预留槽,所述第一预留槽内腔的左侧通过第一耐压弹簧活动连接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顶部的左端与第一竖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杆底部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弯杆,所述第一弯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杆,所述开关壳体外表面的右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包括第一限位孔和第一换向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和第一换向孔的内腔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一限位弹簧,且第一限位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开关控制端,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端顶部的右端与第一横杆固定连接,所述开关壳体外表面的中下端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且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内腔分别通过第三耐压弹簧和第四耐压弹簧活动连接有第三推杆和第四推杆。

优选的,所述开关壳体外表面的四周均开设有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推板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凸条。

优选的,所述开关壳体的外表面涂设有防静电涂层。

优选的,所述第三推杆和第四推杆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第三推杆和两个第四推杆的末端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在开关壳体外表面的左下端和右下端分别设置了第二开关和第一开关,并通过第二限位孔、第二换向孔、第二复位弹簧和第二限位弹簧以及第一限位孔、第一换向孔、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一限位弹簧的作用,可使本开关限位装置具备同时合闸或分闸但不能一起操作的能力,起到了预防用电安全事故的目的,同时其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安装、易于操作、成本低、且不需用到电子元器件、不需耗费电能、经久耐用。

2、本实用新型在开关壳体1外表面的中下端固定连接了隔板31,并通过第一套筒35、第三耐压弹簧36和第三推杆30以及第二套筒32、第四耐压弹簧34和第四推杆33的作用,可保障第二开关18和第一开关23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开关壳体、2第一推杆、3第一竖杆、4开关控制杆、5推板、6滑槽、7第二竖杆、8第二推杆、9第二耐压弹簧、10第二预留槽、11第二弯杆、12第二横杆、13第二开关控制端、14第二复位弹簧、15第二限位孔、16第二限位弹簧、17第二换向孔、18第二开关、19第一换向孔、20第一开关控制端、21第一限位孔、22第一复位弹簧、23第一开关、24第一横杆、25第一限位弹簧、26第一弯杆、27第一耐压弹簧、28第一预留槽、29安装孔、30第三推杆、31隔板、32第二套筒、33第四推杆、34第四耐压弹簧、35第一套筒、36第三耐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非同时闭合、断开双开关限位装置,包括开关壳体1,开关壳体1外表面的上端开设有滑槽6,滑槽6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推板5,推板5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凸条,推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开关控制杆4,开关控制杆4底部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竖杆7和第一竖杆3,开关壳体1外表面的左上端开设有第二预留槽10,第二预留槽10内腔的右侧通过第二耐压弹簧9活动连接有第二推杆8,第二推杆8顶部的右端与第二竖杆7固定连接,第二推杆8底部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弯杆11,第二弯杆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杆12,开关壳体1外表面的左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开关18,第二开关18包括第二限位孔15和第二换向孔17,第二限位孔15和第二换向孔17的内腔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14和第二限位弹簧16,且第二复位弹簧1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开关控制端13,第二开关控制端13左侧的上端与第二横杆12固定连接,开关壳体1外表面的右上端开设有第一预留槽28,第一预留槽28内腔的左侧通过第一耐压弹簧27活动连接有第一推杆2,第一推杆2顶部的左端与第一竖杆3固定连接,第一推杆2底部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弯杆26,第一弯杆2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杆24,开关壳体1外表面的右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开关23,第一开关23包括第一限位孔21和第一换向孔19,第一限位孔21和第一换向孔19的内腔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22和第一限位弹簧25,可使本开关限位装置最多只允许其中一个开关处于接通状态,避免了两路输入电源同时接通、同时供电,达到预防用电安全事故的目的,同时其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安装、易于操作、成本低、且不需用到电子元器件、不需耗费电能、经久耐用,且第一限位弹簧2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开关控制端20,第一开关控制端20顶部的右端与第一横杆24固定连接,开关壳体1外表面的中下端固定连接有隔板31,隔板3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35和第二套筒32,且第一套筒35和第二套筒32的内腔分别通过第三耐压弹簧36和第四耐压弹簧34活动连接有第三推杆30和第四推杆33,可保障第二开关18和第一开关23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第三推杆30和第四推杆33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第三推杆30和两个第四推杆33的末端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开关壳体1外表面的四周均开设有安装孔29,开关壳体1的外表面涂设有防静电涂层,提高本开关限位装置的防静电能力。

使用时,在开关壳体1外表面的左下端和右下端分别设置了第二开关18和第一开关23,并通过第二限位孔15、第二换向孔17、第二复位弹簧14和第二限位弹簧16以及第一限位孔21、第一换向孔19、第一复位弹簧22和第一限位弹簧25的作用,可使本开关限位装置具备同时合闸或分闸但不能一起操作的能力,起到了预防用电安全事故的目的,同时其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安装、易于操作、成本低、且不需用到电子元器件、不需耗费电能、经久耐用,在开关壳体1外表面的中下端固定连接了隔板31,并通过第一套筒35、第三耐压弹簧36和第三推杆30以及第二套筒32、第四耐压弹簧34和第四推杆33的作用,可保障第二开关18和第一开关23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