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容量配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8902发布日期:2018-06-30 06:25阅读:8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容量配组。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存储时间长等优点,在移动电话、数码摄像机和手提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上得到了广泛使用,并且在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电动交通工具及储能设施等大中型电动设备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的关键。在所有电池产品中,锂电池是目前世界上最年轻、最先进、技术含金量最高、能量密度最大的能源产品。

现有技术中的锂电池,按目前常规容量段配组后,尤其是串联组合的电池在使用后,均会出现电池在放电完,压差差异较大的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电池容量配组,该锂电池容量配组能够避免个别电池因电压下降过快而导致整体组合电池电压降差异过大,进而导致电池组不平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锂电池容量配组,包括相互配组的第一锂电池和第二锂电池,所述第一锂电池和所述第二锂电池电连接;

所述第一锂电池设置有电池放电容量模块,所述第二锂电池设置有电池放电时间模块,所述池放电容量模块和所述电池放电时间模块电连接;

所述电池放电容量模块设置有若干个容量档位,所述电池放电时间模块设置有若干个时间档位;

所述容量档位与所述时间档位的个数相等,且每个所述容量档位与所述时间档位一一对应电连接以兼容配组。

所述电池放电容量模块的放电电压设置为3.0V。

所述电池放电时间模块的放电电压设置为3.4V。

每个所述容量档位的容量设置为20mAh。

每个所述时间档位的时间设置为5min。

所述容量档位与所述时间档位的个数均设置为四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锂电池容量配组,包括相互配组的第一锂电池和第二锂电池,第一锂电池和第二锂电池电连接;第一锂电池设置有电池放电容量模块,第二锂电池设置有电池放电时间模块,池放电容量模块和电池放电时间模块电连接;电池放电容量模块设置有若干个容量档位,电池放电时间模块设置有若干个时间档位;容量档位与时间档位的个数相等,且每个容量档位与时间档位一一对应电连接以兼容配组。由于通过电池放电容量模块与电池放电时间模块的配组,尤其是通过3.0V容量与3.4V放电时间的配组,能够让该锂电池容量配组在充放电过程中,第一锂电池和第二锂电池基本是同一时间充满电,同时在放电过程中,第一锂电池和第二锂电池的电压降基本一致。因此,该锂电池容量配组能够避免个别电池因电压下降过快而导致整体组合电池电压降差异过大,进而导致电池组不平衡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锂电池容量配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第一锂电池1;

第二锂电池2;

电池放电容量模块3;

电池放电时间模块4;

容量档位5;

时间档位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一种锂电池容量配组,如图1所示,包括相互配组的第一锂电池1和第二锂电池2,第一锂电池1和第二锂电池2电连接;第一锂电池1设置有电池放电容量模块3,第二锂电池2设置有电池放电时间模块4,池放电容量模块3和电池放电时间模块4电连接;其中,电池放电容量模块3设置有四个容量档位5,电池放电时间模块4设置有四个时间档位6;其中,容量档位5与时间档位6的个数相等,且每个容量档位5与时间档位6一一对应电连接以兼容配组。由于通过电池放电容量模块3与电池放电时间模块4的配组,能够让该锂电池容量配组在充放电过程中,第一锂电池1和第二锂电池2基本是同一时间充满电,同时在放电过程中,第一锂电池1和第二锂电池2的电压降基本一致。因此,该锂电池容量配组能够避免个别电池因电压下降过快而导致整体组合电池电压降差异过大,进而导致电池组不平衡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电池放电容量模块3的放电电压设置为3.0V。电池放电时间模块4的放电电压设置为3.4V。通过3.0V容量与3.4V放电时间的配组,能够让该锂电池容量配组在充放电过程中,第一锂电池1和第二锂电池2基本是同一时间充满电,同时在放电过程中,第一锂电池1和第二锂电池2的电压降基本一致。因此,该锂电池容量配组能够避免个别电池因电压下降过快而导致整体组合电池电压降差异过大,进而导致电池组不平衡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每个容量档位5的容量设置为20mAh,每个时间档位6的时间设置为5min,进而使得两者兼容作为同一个档次配组。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