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能镍钴锰酸锂动力电池正极极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1601发布日期:2018-06-06 01:03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能镍钴锰酸锂动力电池正极极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能镍钴锰酸锂动力电池正极极片结构。



背景技术:

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电池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能单一,没有设置凹槽,不能有效的增大正电极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进而不能有效的使电池在反应的过程中更加迅速,不能增强电池的工作效率,没有设置固定板和固定孔,不能有效的对副电极进行位置调节,不能有效的便于副电极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使用,没有设置无纺布层,不能有效的吸附电解液,从而不能有效的使电极与电解液充分接触反应,进而降低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能镍钴锰酸锂动力电池正极极片结构,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没有设置凹槽,不能有效的增大正电极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进而不能有效的使电池在反应的过程中更加迅速,不能增强电池的工作效率,没有设置固定板和固定孔,不能有效的对副电极进行位置调节,不能有效的便于副电极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使用,没有设置无纺布层,不能有效的吸附电解液,从而不能有效的使电极与电解液充分接触反应,进而降低了电池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能镍钴锰酸锂动力电池正极极片结构,包括主电极、凹槽、副电极、滑槽、滑块、固定板、固定孔、极耳、安装孔、绝缘胶带、无纺布层、涂碳铝箔、粘合剂层、导电剂层和正极活性材料,所述主电极外侧开设有凹槽,所述主电极顶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外侧安装有极耳,所述极耳外侧设置有绝缘胶带,所述主电极内部设置有无纺布层,所述主电极内部位于无纺布层正下方设置有涂碳铝箔,所述主电极内部位于涂碳铝箔正下方设置有粘合剂层,所述主电极内部位于粘合剂层正下方设置有导电剂层,所述主电极内部位于导电剂层正下方设置有正极活性材料,所述主电极底端设置有滑槽,所述主电极底端设置有副电极,所述副电极两端均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一端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滑槽一侧安装有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电极与极耳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优选的,所述滑槽与滑块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固定孔的数量为4个。

优选的,所述无纺布层表面设置有微米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了凹槽,能够有效的增大正电极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进而能够有效的使电池在反应的过程中更加迅速,能够增强电池的工作效率,设置了固定板和固定孔,能够有效的对副电极进行位置调节,能够有效的便于副电极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使用,设置了无纺布层,能够有效的吸附电解液,从而能够有效的使电极与电解液充分接触反应,进而增加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孔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极耳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纺布层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主电极;2、凹槽;3、副电极;4、滑槽;5、滑块;6、固定板;7、固定孔;8、极耳;9、安装孔;10、绝缘胶带;11、无纺布层;12、涂碳铝箔;13、粘合剂层;14、导电剂层;15、正极活性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能镍钴锰酸锂动力电池正极极片结构,包括主电极1、凹槽2、副电极3、滑槽4、滑块5、固定板6、固定孔7、极耳8、安装孔9、绝缘胶带10、无纺布层11、涂碳铝箔12、粘合剂层13、导电剂层14和正极活性材料15,主电极1外侧开设有凹槽2,主电极1顶端开设有安装孔9,安装孔9外侧安装有极耳8,极耳8外侧设置有绝缘胶带10,主电极1内部设置有无纺布层11,主电极1内部位于无纺布层11正下方设置有涂碳铝箔12,主电极1内部位于涂碳铝箔12正下方设置有粘合剂层13,主电极1内部位于粘合剂层13正下方设置有导电剂层14,主电极1内部位于导电剂层14正下方设置有正极活性材料15,主电极1底端设置有滑槽4,主电极1底端设置有副电极3,副电极3两端均设置有滑块5,滑块5一端开设有固定孔7,滑槽4一侧安装有固定板6。

为了更好的将主电极1与极耳8紧密结合,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主电极1与极耳8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为了密封连接的作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滑槽4与滑块5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为了更好的调节副电极3长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固定孔7的数量为4个。

为了更好的使电解液与主电极1接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无纺布层11表面设置有微米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主电极1外侧设置有凹槽2,能够有效的增大主电极1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使电池反应更加迅速,充电效率更快,主电极1与极耳8连接处设置有绝缘胶带10,绝缘胶带10能够有效的防止极耳8处出现漏电的现象,主电极1与极耳8在安装孔9处通过焊接连接,极耳8在焊接过程中会出现金属毛刺,为了使毛刺不会刺破锂电池的电池隔膜,绝缘胶带10有效的将金属毛刺进行包裹防止刺破电池隔膜造成电池损坏,减少使用寿命,主电极1底端设置有副电极3,副电极3能够有效的增大正电极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使正电极在电解反应中更加迅速,增强电池的使用效率,主电极1与副电极3通过滑槽4和滑块5连接,电极1与副电极3通过固定板6和固定孔7进行调节和固定,有效的使正电极在大小不同的使用环境中都能够得到最大的利用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