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抗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空心电抗器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大型电力电子设备在各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功率等级也越来越高,对设备体积的限制也越来越多。
磁性元件是电力电子设备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机的性能、效率以及尺寸。电抗器尤其是空心电抗器在牵引变流器中扮演者的重要的角色,因此系统功率的增加和体积的限制给磁性元件的设计带来很大的挑战,磁性元件的散热问题成为一个瓶颈。
现有的空心电抗器散热装置存在结构复杂,散热不充分不均匀的问题,电抗器容易出现局部过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心电抗器散热装置,结构简单,且散热更充分更均匀,不易出现局部过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空心电抗器散热装置,包括机柜、风机以及空心电抗器,所述空心电抗器位于所述机柜内部;
所述机柜的一个侧面设有风道口,所述风机连接于所述侧面,并用于通过所述风道口向所述机柜内部吹风。
进一步地,所述空心电抗器的数目大于一个,所述风机的数目大于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空心电抗器包括支撑组件以及绕组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用于固定所述绕组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紧固件;所述第一夹板抵接于所述绕组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二夹板抵接于所述绕组组件的另一端;所述紧固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板。
进一步地,所述绕组组件包括多个管状的线圈层,各线圈层由内而外依次套设,且内层线圈层的外径小于外层线圈层的内径;相邻线圈层之间设有撑条,内层撑条沿所述绕组组件径向的长度大于外层撑条沿所述绕组组件径向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绕组组件的中心线分别与相应风机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为轴流式风机,所述轴流式风机远离所述机柜的一端设有引风管。
进一步地,所述撑条靠近相应线圈层的端部宽于所述撑条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撑条靠近相应线圈层的端部向所述撑条的中部平滑过渡。
进一步地,相邻撑条沿所述绕组组件径向的长度相差1mm-5mm。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风机向机柜内部提供空气对流,空心电抗器内部的空气流动以及机柜与空心电抗器之间的空间的空气流动都可以将空心电抗器线圈产生的热量带出,空心电抗器散热装置结构简单,散热更充分更均匀,因此体积可以做的更小;
进一步可以通过将绕组组件内部线圈层之间的空隙设计的更大,增强绕组组件内部的散热能力,因此绕组组件整体散热更均匀,可以避免温度局部过高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心电抗器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机柜、风机以及空心电抗器一角度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机柜、风机以及空心电抗器另一角度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空心电抗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绕组组件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绕组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00、空心电抗器散热装置;110、机柜;120、风机;10、第一风道;20、第二风道;200、空心电抗器;210、支撑组件;211、第一夹板;212、第二夹板;213、紧固件;300、绕组组件;310、线圈层;320、撑条;321、端部;322、中部;330、绕组引出线;331、绕组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空心电抗器散热装置100,包括机柜110、风机120以及空心电抗器200,各部分相对位置如图2和图3所示。
空心电抗器200位于机柜110内部。如图2所示,机柜110的一个侧面设有风道口(图未注),风机120连接于该侧面,并用于通过风道口向机柜110内部吹风。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空心电抗器200包括如图5所示的支撑组件210以及如图6和图7所示的绕组组件300;支撑组件210用于固定绕组组件300。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支撑组件210包括第一夹板211、第二夹板212和紧固件213;第一夹板211抵接于绕组组件300的一端,第二夹板212抵接于绕组组件300的另一端;紧固件21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夹板211,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夹板212。从而简化了支撑组件210和绕组组件300组装的流程工艺。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6和图7所示,绕组组件300包括多个管状的线圈层310,各线圈层310由内而外依次套设,且内层线圈层310的外径小于外层线圈层310的内径。相邻线圈层310之间设有撑条320,撑条320的一侧抵接于内层线圈层310的外表面,另一侧抵接于外层线圈层310的内表面,起支撑散热风道的作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撑条320沿绕组组件300轴向的长度大于线圈层310轴向的长度,撑条320两端均延伸出线圈层310一段长度,因此,第一夹板211、第二夹板212可以夹紧在撑条320的两端,而不会直接与线圈层310抵接,因此可以避免绕组组件300线圈与支撑组件210的磨损,避免短路的风险。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内层撑条320沿绕组组件300径向的长度大于外层撑条320沿绕组组件300径向的长度。因此,绕组组件300内部各线圈层310之间的空隙比外部各线圈层310之间的空隙宽。
由于绕组组件300内部的线圈相对更致密,更易积聚热量,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绕组组件300内部线圈层310之间的空隙设计的更大,增强绕组组件300内部的散热能力,因此绕组组件300整体散热更均匀,可以避免温度局部过高的情况。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相邻撑条320沿绕组组件300径向的长度相差1mm-5mm。例如,最里层撑条320沿绕组组件300径向的长度为15mm,外层的撑条320沿绕组组件300径向的长度分别为14mm、12mm、10mm、8mm、7mm。
在另一实施例中,相邻撑条320沿绕组组件300径向的长度之比为1.1-1.7,即内层撑条320沿绕组组件300径向的长度为相邻外层的撑条320沿绕组组件300径向的长度的1.1-1.7倍。
因此,在生产绕组组件300时,只需要将相应宽度的撑条320放置在相邻的线圈层310就可以实现绕组组件300内部各线圈层310之间的空隙比外部各线圈层310之间的空隙宽。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撑条320靠近相应线圈层310的端部321宽于撑条320的中部322。因此撑条320与内层线圈层310的外表面,以及外层线圈层310的内表面的接触面积增大了,撑条320的稳定作用更好,在线圈绕制时不易偏移位置。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撑条320靠近相应线圈层310的端部321向撑条320的中部322平滑过渡,在保证撑条320强度和稳定作用的同时可以减小撑条320材料的消耗,而且进一步增加了线圈层310之间风道的截面积,改善了散热效果。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绕组组件300还包括绕组引出线330,绕组引出线330的一端连接于线圈层310,另一端设有绕组端子331。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绕组组件300的中心线与风机120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因此,风机120产生的风可以直接吹向绕组组件300线圈层310之间的空隙,即第一风道10,完成第一次降温;从绕组组件300另一端吹出的气流在机柜110的限制下从绕组组件300的外侧,即第二风道20流动,完成第二次降温,因此对绕组组件300的降温效果更好。通过这种散热系统来降低温升,从而可以使空心电抗器200体积更小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心电抗器散热装置100通过风机120向机柜110内部提供空气对流,空心电抗器200内部的空气流动以及机柜110与空心电抗器200之间的空间的空气流动都可以将空心电抗器200线圈产生的热量带出,空心电抗器散热装置100结构简单,散热更充分更均匀,因此体积可以做的更小;进一步可以通过将绕组组件300内部线圈层310之间的空隙设计的更大,增强绕组组件300内部的散热能力,因此绕组组件300整体散热更均匀,可以避免温度局部过高的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机柜110内可以设置多于一台的空心电抗器200,相应的,机柜110上设有多个风道口和多个风机120。从而实现了多台空心电抗器200的集中散热。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各空心电抗器200绕组组件300的中心线分别与相应风机120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风机120为轴流式风机,风机120远离机柜110的一端设有引风管(图未示)。引风管可以将风口延伸至空阔的地方,以避免风机120将异物输入至机柜110内部引起短路等故障。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