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ype-C2.0接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0313发布日期:2018-07-04 06:50阅读:1064来源:国知局
一种Type-C 2.0接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Type-C 2.0接口。



背景技术:

Type-C接口应用于数据传输连接上,一端为Type-C接口,另一端为USB AM,所述Type-C接口与USB AM通过导线连接;其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其用作数据传输、充电及影像传输等功能。

现有技术中,该Type-C接口将各功能管脚与一PCB板连接,如图1所示,先将Type-C接口的各功能管脚焊接在PCB板上,然后通过PCB板整合后连接到PCB板的焊盘上,该焊盘再通过一导线与USB AM连接,从而形成一数据传输线。但是,现有技术工序复杂,物料增加,导致人工与物料成本较高,且降低生产效率,不利于市场竞争。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ype-C 2.0接口,旨在使导线与各功能管脚组直接相连,降低人工与物料成本,及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Type-C 2.0接口,包括:功能管脚组,及用于定位所述功能管脚组的塑胶后塞与塑胶护套,所述塑胶后塞与塑胶护套上套设有一外壳;

所述功能管脚组包括用于电源传输的负极管脚组与正极管脚组,用于数据传输的数据线管脚组,及用于主/从设备识别的ID管脚组;

所述负极管脚组、正极管脚组、数据线管脚组、ID管脚组相互隔离,且均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导线连接的焊盘。

进一步的,所述负极管脚组一体成型设置,包括4个对称的负极管脚,4个所述负极管脚通过一负极端子连接有一负极焊盘。

进一步的,所述负极端子上还设置有一与所述外壳抵接的地线端子。

进一步的,所述负极端子靠近所述负极焊盘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口,所述卡接口内适配的卡接有接地卡勾。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管脚组一体成型设置,包括4个对称的正极管脚,4个所述正极管脚通过一正极端子连接有一正极焊盘。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线管脚组包括相互隔离的D+管脚组与D-管脚组;

所述D+管脚组一体成型设置,包括D+管脚,所述D+管脚通过一D+端子连接有一D+焊盘;所述D-管脚组一体成型设置,包括D-管脚,所述D-管脚通过一D-端子连接有一D-焊盘。

进一步的,所述ID管脚组一体成型设置,包括ID管脚,所述ID管脚通过一ID端子连接有一ID焊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各功能管脚组上分别一体化设置有焊盘,使导线可通过该焊盘直接与各功能管脚组连接,从而降低了人工与物料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负极管脚组、正极管脚组分别为对称设置,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可适配正面插入与反面插入,方便了用户。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Type-C 2.0接口较佳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Type-C 2.0接口较佳实施例功能管脚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Type-C 2.0接口较佳实施例负极管脚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Type-C 2.0接口较佳实施例负极管脚组与接地卡勾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Type-C 2.0接口较佳实施例正极管脚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Type-C 2.0接口较佳实施例数据线管脚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Type-C 2.0接口较佳实施例ID管脚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Type-C 2.0接口较佳实施例功能管脚组、塑胶后塞与塑胶护套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Type-C 2.0接口较佳实施例塑胶后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Type-C 2.0接口较佳实施例塑胶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Type-C 2.0接口,请参见图2-11,如图所示,所述Type-C 2.0接口包括:

功能管脚组20,及用于定位所述功能管脚组20的塑胶后塞10与塑胶护套30,所述塑胶后塞10与塑胶护套30上套设有一外壳40;

所述功能管脚组20包括用于电源传输的负极管脚组21与正极管脚组22,用于数据传输的数据线管脚组23,及用于主/从设备识别的ID管脚组24;

所述负极管脚组21、正极管脚组22、数据线管脚组23、ID管脚组24相互隔离,且均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导线连接的焊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功能管脚组20自带有焊盘,所述焊盘与导线连接,该导线的另一端则连接有一USB AM,则形成一数据传输线;本实施例中,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必须使用一PCB转接的过程,从而减少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物料成本,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负极管脚组21一体成型设置,包括4个对称的负极管脚(21a、21b、21c、21d,下同),4个所述负极管脚通过一负极端子211连接有一负极焊盘21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4个所述负极管脚上、下镜像对称,左、右镜像对称,以实现Type-C 2.0接口正、反插功能;4个所述负极管脚处于所述功能管脚组20的最外两侧;

4个所述负极管脚通过负极端子211相互连接,形成功能短路,再将功能合并到一与负极端子211相连的负极焊盘212上,从而实现了通过一个负极焊盘212连接4个所述负极管脚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负极端子211上还设置有一与所述外壳40抵接的地线端子21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地线端子213与外壳40相抵接,形成外壳40与负极管脚组21的短路,以起到地线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负极端子211靠近所述负极焊盘212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口214,所述卡接口214内适配的卡接有接地卡勾2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接地卡勾25主要起到地线的作用,通过卡接在卡接口214上,从而使接地卡勾25与负极管脚组21形成短路。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管脚组22一体成型设置,包括4个对称的正极管脚(22a、22b、22c、22d,下同),4个所述正极管脚通过一正极端子221连接有一正极焊盘22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4个所述正极管脚上、下镜像对称,左、右镜像对称,以实现Type-C 2.0接口正、反插功能;4个所述正极管脚处于所述负极管脚组21的内侧;

4个所述正极管脚通过正极端子221相互连接,形成功能短路,再将功能合并到一与正极端子221相连的正极焊盘222上,从而实现了通过一个正极焊盘222连接4个所述正极管脚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线管脚组23包括相互隔离的D+管脚组(23a、231、232,下同)与D-管脚组(23b、233、234,下同);

所述D+管脚组一体成型设置,包括D+管脚23a,所述D+管脚23a通过一D+端子231连接有一D+焊盘232;所述D-管脚组一体成型设置,包括D-管脚23b,所述D-管脚23b通过一D-端子233连接有一D-焊盘23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D+管脚组与D-管脚组均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导线连接的焊盘。

进一步的,所述ID管脚组24一体成型设置,包括ID管脚24a,所述ID管脚24a通过一ID端子241连接有一ID焊盘24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ID管脚组24设置有用于与导线连接的ID焊盘24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Type-C 2.0接口,包括:功能管脚组,及用于定位所述功能管脚组的塑胶后塞与塑胶护套,所述塑胶后塞与塑胶护套上套设有一外壳;所述功能管脚组包括用于电源传输的负极管脚组与正极管脚组,用于数据传输的数据线管脚组,及用于主/从设备识别的ID管脚组;所述负极管脚组、正极管脚组、数据线管脚组、ID管脚组相互隔离,且均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导线连接的焊盘。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各功能管脚组上分别一体化设置有焊盘,使导线可通过该焊盘直接与各功能管脚组连接,从而降低了人工与物料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负极管脚组、正极管脚组分别为对称设置,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可适配正面插入与反面插入,方便了用户。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