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压电陶瓷片大版面印刷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8267发布日期:2018-09-11 22:46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电陶瓷片印刷定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圆形压电陶瓷片大版面印刷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压电陶瓷片是压电器件的核心元件。制作时,需要通过印刷模板在其表面印刷一层电极材料。由于压电陶瓷片体积小、重量轻、厚度薄,因此在进行印刷之前需要将若干压电陶瓷片先固定在定位模板上,并保证压电陶瓷片的位置与分布于印刷模板上的印刷区域位置对应;否则便会出现电极层与压电陶瓷片发生错位的情况,影响产品质量。

目前,通常采用表面分布有若干定位沉孔的定位模板来完成上述定位工作,并通过真空负压的方式来实现工件固定。由于该装置以压电陶瓷片的外圆为定位基准,当压电陶瓷片的外径存在偏差(烧结温度均匀性、陶瓷生坯干湿程度等都会造成外径尺寸发生变化)时,即会导致部分压电陶瓷片不能顺利进入定位孔中、造成报废。为了避免造成浪费,通常以压电陶瓷片的最大外径来设计定位孔。但这又会导致最小外径的压电陶瓷片定位不精确的缺陷;在印刷电极层的过程中无法控制电极层与压电陶瓷片同心度,同样会造成废品、次品。另外,采用上述结构还存在工件脱模困难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圆形压电陶瓷片大版面印刷定位装置,利用该装置能够有效克服产品定位不准确,电极层同心度难以控制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表面分布有若干定位孔的定位模板;定位孔为倒圆锥通孔,定位模板的下方有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由顶板、分布在该顶板表面并与对应所述倒圆锥通孔小口直径相适配的若干圆形顶柱、位于各圆形顶柱中的负压气道构成,圆形顶柱的高度与定位模板的厚度相等。

定位模板通过两根导柱与顶板连接;负压气道的上端口为喇叭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将原来沉孔状的定位孔改为了倒圆锥通孔结构;因此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外径尺寸工件(压电陶瓷片)的定位要求,而且还能实现自动准确定心,从而保证电极层与压电陶瓷片的同心度要求。另外,由于定位孔采用了倒圆锥通孔,对工件有引导作用,因此定位方便快捷。第三,由于在各倒圆锥通孔中安装了可上下移动的圆形顶柱、并在各圆形顶柱中设置了负压气道,因此既可避免工件发生移位、又便于工件脱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传统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定位模板1、圆形顶柱2、负压气道3、定位孔4、工件5、顶板6、导柱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定位模板1的表面分布有呈倒圆锥通孔状的若干定位孔4,定位模板1的下方有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由顶板6、分布在该顶板表面并与对应所述倒圆锥通孔小口直径相适配的若干圆形顶柱2、位于各圆形顶柱2中的负压气道3构成,圆形顶柱2的高度与定位模板1的厚度相等。

为了避免错位,定位模板1通过两根导柱7与顶板6连接。

为了能够更加可靠的吸附工件5,负压气道3的上端口采用喇叭状结构(其作用相当于吸盘)。

使用时,工件通过上料装置(即上料槽板,图中未示出)被转移至各定位孔4中时,顶板6缓慢下降,不同直径的工件5在倒圆锥通孔的引导下也随之下降、并实现自动定心;当各圆形顶柱2与对应的工件5完全脱离接触时,负压气道3接通负压、并且顶板6缓慢上升(此时,工件5在被牢固吸附于顶板6随之上升),直至圆形顶柱2的顶面与定位模板1的表面平齐;然后将印刷模板定位于定位模板1的表面、保证印刷模板上的各印刷区域与对应的定位孔4同心即可。印刷完毕后断开负压即可将工件5脱模取出。

比较图1、图3可以看出,当工件5外径处于处于最小值时,传统定位装置的定位孔4内壁与工件5的外圆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印刷时容易造成电极层与压电陶瓷片偏心;当工件5外径处于处于最大值时,有存在定位和脱模困难等缺陷。而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孔4采用倒圆锥通孔、可引导工件入位,因此定位方便快捷;由于工件5不受定位孔4内壁的约束,当断开负压后即可实现取出工件5,脱模方便快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