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组件及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1230发布日期:2018-08-29 00:52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结构,特别是一种可用于控制总线连接的连接组件及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CAN总线协议已经成为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和嵌入式工业控制局域网的标准总线。在实现CAN总线连接时,需要相应的连接组件。如何提升连接组件的稳定连接则成为了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制造便利、连接稳定的连接组件及电连接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电阻器及一对连接端子。所述电阻器具有一对引脚。所述连接端子为冲压端子并包括彼此连接的对配部及连接部。所述对配部用于与对应的对配端子电连接。一对所述连接部与一对所述引脚一一对应电连接。

优选地,一对所述连接部与一对所述引脚一一对应压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一凹槽壁形成的弯折结构。当所述引脚设置在所述凹槽壁围成的凹槽内时,所述凹槽壁弯折至压接在所述引脚上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凹槽壁包括至少一对横向延伸的压接翼。当所述引脚设置在所述凹槽壁围成的凹槽内时,所述压接翼弯折压接在所述引脚上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引脚具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连接部压接接触。

优选地,所述引脚具有引脚本体。所述引脚本体的至少部分横截面与所述折弯部的至少部分横截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引脚本体与所述连接部压接接触。所述折弯部自所述引脚本体连续延伸设置。

优选地,部分所述折弯部与所述引脚本体反向延伸设置。

优选地,所述电阻器为碳膜电阻器。

优选地,所述连接端子为母端子,用于与公端子对配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用于CAN总线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安装壳体及根据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所述安装壳体具有容腔壁;所述容腔壁围成一容腔。部分或全部所述连接组件容置在所述容腔内。

优选地,所述容腔壁的内表面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电阻器与所述限位部阻挡限位配合。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具有限位槽。所述电阻器的引脚延伸至所述限位槽内。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壁。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所述限位壁上。所述电阻器的引脚可与所述限位壁阻挡配合。

优选地,一对所述限位壁间隔设置。所述电阻器还包括电阻本体。所述电阻本体设置在一对所述限位壁之间,并可与一对所述限位壁阻挡配合。一对所述引脚分别与所述电阻本体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壳体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容腔自所述安装壳体的第一端贯穿至第二端而呈一通腔。

优选地,所述连接端子自所述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安装至所述容腔内。

优选地,所述的电连接器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容置在所述容腔内,并与所述容腔壁的内表面密封接触,以密封所述安装壳体的第一端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密封件的底面与所述电阻器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容腔壁的内表面设置有卡接孔。所述密封件具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容置在所述卡接孔内。

优选地,所述容腔壁的内表面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电阻器阻挡限位配合。所述限位部的顶端可与所述密封件的底面阻挡配合。

优选地,所述电连接器为CAN总线连接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连接组件通过连接端子的连接部能够实现与电阻器的引脚的稳定压接电连接,通过连接端子的对配部能够实现与对配端子的接触电连接。所述连接组件整体制造便利于、能够实现稳定的电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引脚通过折弯部能够增加与连接部压接接触的面积,从而增强电连接的稳定性能。作为又一优选,连接端子可以为成型的冲压端子,避免重复开发、设计,从能够进一步节省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连接组件在连接部未与引脚压接接触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电阻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电连接器自安装方向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图4中的安装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安装壳体自安装方向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组件101。所述连接组件101 包括电阻器10及一对与该电阻器10电连接的连接端子30、30b。

所述电阻器10为限流元件,也即是用于限制电流的大小。所述电阻器10 包括一对引脚12、12b。所述一对引脚12、12b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电连接端子 30、30b电连接。具体地,所述引脚12与所述电连接端子30电连接。所述引脚 12b与所述电连接端子30b电连接。所述电阻器10还包括电阻本体14。所述电阻本体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一对引脚12、12b连接。具体地,所述电阻器10 为一体件。作为优选,所述电阻器10为碳膜电阻器。

为了增强所述电阻器10与所述连接端子30、30b的稳固连接性能,所述引脚12、12b包括折弯部121、121b。进一步地,所述引脚12、12b还包括引脚本体125、125b。一对所述引脚本体125、125b自所述电阻本体14的两端连续延伸。作为优选,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所述引脚本体125、125b自所述电阻本体 14连续延伸呈字母“L”形。所述电阻本体14延伸呈柱形。相应地,所述电阻器10大致呈字母“U”形。所述折弯部121、121b自所述引脚本体125、125b 连续延伸设置。所述折弯部121、121b与所述连接端子30、30b压接接触。

具体地,所述折弯部121与所述连接端子30的下述连接部33压接电连接。所述折弯部121b与所述连接端子30b的下述连接部33b压接电连接。所述折弯部121、121b的具体折弯形状根据需要而选择。譬如,所述折弯部121、121b 可以为波浪形曲折结构或多边形结构。作为优选,为了便利于制造,所述折弯部121、121b的至少横截面与至少部分所述引脚本体125、125b的横截面处于同一平面。也即是,部分延伸长度的所述折弯部121、121b与所述引脚本体125、 125b平行且正对设置。更具体地,为了充分节省空间,所述引脚本体125、125b 与所述折弯部121、121b反向延伸设置。也即是,一整根引脚12通过弯折形成彼此平行的引脚本体125及折弯部121。

请参阅图2,其为连接端子30’、30’b的连接部33’、33’b还没有折弯时构造的连接组件101’。此时,连接部33’、33’b包括凹槽壁40、40b。所述凹槽壁 40、40b围成凹槽42、42b。当所述引脚12、12b容置在所述凹槽42、42b内时,所述凹槽壁40、40b弯折至与所述引脚12、12b压接接触,从而实现稳定的电接触。作为优选,所述凹槽壁40、40b通过冲压形成弯折至与所述引脚12、12b 压接接触的结构。所述凹槽壁40包括一对横向延伸的压接翼45、46。当所述引脚12延伸至所述凹槽40内时,一对相对间隔设置的压接翼45、46彼此靠近,并抵接在所述引脚12上。相应地,另一端横向延伸的压接翼47、48同时压接在所述引脚12上。相应地,所述凹槽壁40b具有一对横向延伸的压接翼。图中示出了一个压接翼46b。相应地,当引脚12b沿甚至所述凹槽40b内时,该一对压接翼压接在该引脚12b上。优选地,所述凹槽壁40b还包括另一对压接翼。图中示出了一个压接翼48b。相应地,该另一对压接翼可同时压接在该引脚12b。所述压接翼45、46、47、48、46b、48b可以为自横向突出设置的翅膀状的板状结构。

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电阻器10的具体规格、种类根据需要而选择。作为优选,为了充分节省空间、提升性能,所述电阻器10为碳膜电阻器。

所述一对连接端子30、30b分别与所述电阻器10的引脚12、12b压接电连接。也即是,所述一对连接端子30、30b分别与所述电阻器10的引脚12、12b 压配接触,从而实现电连接。所述连接端子30、30b具有对配部31、31b及连接部33、33b。相应地,所述连接端子30具有对配部31及连接部33。所述连接端子30b具有对配部31b及连接部33b。所述对配部31、31b用于与对配端子 (图中未示出)电连接。所述对配部31、31b的具体形状只要能够形成相应的电连接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一对连接端子30、30b为母端子。相应地,所述对配部30、30b形成用于容置相应的公端子的插接腔。也即是,相应地,所述连接部33为压接部。

所述连接部33、33b与所述对配部31、31b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 33、33b与所述对配部31、31b连接呈一体件。所述连接部33、33b与所述引脚 12、12b压配电连接。也即是,所述连接部33、33b抵接在所述引脚12、12b上。所述连接部33、33b的具体形状、结构根据需要而选择。作为优选,为了提升所述连接端子30、30b与所述电阻器10的稳固连接性能,所述连接部33、33b 为一凹槽壁40、40b形成的弯折结构。

相应地,所述凹槽壁40、40b围成一凹槽42、42b。所述凹槽壁40、40b与所述引脚12、12b压配电接触。也即是,在所述连接组件101组装一体时,所述引脚12、12b设置在所述凹槽42、42b内,然后所述凹槽壁40、40b弯折至与所述引脚12、12b压接接触。

作为优选,为了充分利用已有规格的端子,从而节省制造成本,所述连接端子30、30b为冲压端子。

所述连接组件101的具体应用场景根据需要而选择。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组件101用于CAN(英文全称为:Controller Area Network,其中文名称为: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连接器。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4及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连接器201。所述电连接器201 包括安装壳体200及根据实施例一记载的所述连接组件101。

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7,所述安装壳体200用于支撑所述连接组件101。所述安装壳体200具有容腔壁210。所述容腔壁210围成一容腔212。所述容腔212 用于容纳所述连接组件101。所述容腔212的具体形状、尺寸只要能够容纳所述连接组件101即可。为了便利于组装,所述容腔212沿所述连接组件101的安装方向贯穿设置呈一通腔。也即是,所述容腔212为沿所述安装方向延伸的管腔。

为了稳定地保持所述连接组件101,所述安装壳体200的第二端200b设置有阻挡部220。所述阻挡部220与所述对配部31、31b的前端312、312b阻挡配合,从而阻止所述连接端子30、30b自所述容腔212与所述安装壳体200分离。所述阻挡部220可以为任意结构。作为优选,所述阻挡部220为相对于所述容腔壁210突出设置的环状板。

为了将所述连接组件101稳定的保持在预设的位置,所述容腔壁210的内表面210a设置有限位部230。所述限位部230可与所述电阻器10阻挡配合,以将该电阻器10保持在预设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一对限位部230、230b包括凹槽232、232b。一对限位部230、230b分别用于对应的引脚12、12b。具体地,所述引脚12、12b延伸至对应的凹槽232、232b内。相应地,所述限位部230 可与所述引脚12沿安装方向阻挡配合,避免所述连接组件101安装过程中超越预设的位置。同时,所述限位部230的凹槽232,能够实现在垂直于所述安装方向的方向对所述连接组件101阻挡配合。一对限位部230、230b包括限位壁234、 234b。所述限位壁234、234b设置在所述容腔212内。所述凹槽232、232b相应设置在所述限位壁234、234b上。作为优选,一对限位壁234、234b间隔设置。当电阻本体14容置在所述一对限位壁232、234b之间的间隔时,所述一对限位壁232、234b可与所述电阻本体14阻挡配合,从而提升对所述电阻器10 的限位保持性能。为了提升对密封件300的支撑保持性能、节省空间,所述限位部230、230b的顶端235、235b与密封件300的下表面311接触设置。相应地,所述限位部230、230b的顶端235、235b可与密封件300的下表面311沿安装方向阻挡配合。

如前述,作为优选,所述容腔212设置成通腔,从而便利于所述连接组件 101的安装、对配。也即是,所述容腔212自所述安装壳体200的第一端200a 贯穿至第二端200b。相应地,为了进一步提升所述电连接器201的整体密封防护性能,所述电连接器201还包括密封件300。所述密封件300容置在所述容腔 212内。所述密封件300与所述容腔壁210的内表面210a密封接触地设置。作为优选,所述密封件300与所述电阻器10相对且间隔设置。具体地,所述密封件300与所述电阻器10的电阻本体14间隔设置。更具体地,所述密封件300 的底面311为平面,并与所述电阻本体14间隔设置。作为另外的优选,所述密封件300的底面311可以为连续延伸的弧面。所述密封件300的具体材质、形状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密封即可。作为优选,所述密封件300为橡胶一体件。为了进一步提升所述密封件300与所述容腔壁210的密封配合的稳固性,所述容腔壁210上设置有卡接孔214。具体地,四个卡接孔214、214b、214c、214d 呈矩形分布。所述密封件300具有卡接部320。图中示出了两个卡接部320、320b 容纳在对应的卡接孔214、214b内。所述卡接部320延伸至所述卡接孔214内,从而实现所述密封件300与所述容腔壁210的卡接配合。

所述电连接器201的具体应用场景根据需要而选择。作为优选,所述电连接器201为CAN总线连接器。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别指出,在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一、另一”、“第一、第二”等均为相对概念,用于结合附图以便利于说明各个部件的相对空间位置。其中,图7中的自上而下的方向即是第一端200a自第二端200b的方向,也即是连接组件101的安装方向。“纵向”可以参考图7中的上下方向。“横向”则与“纵向”垂直,可以参考图5中的左右方向。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