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膜覆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0353发布日期:2018-08-29 00:42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铅酸蓄电池加工领域,具体涉及隔膜覆盖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移动电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解决能源问题,铅酸电池孕育而生,作为传统的蓄电池,铅酸电池有着可持续利用,电流大等优点,俨然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成功缓解了移动能源的压力,但事有利弊,铅酸电池是通过其内部的浓硫酸在极板处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且极板采用的是胶着状的膏体制成,因此铅酸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膏体会慢慢溶解在浓硫酸中,会出现极板膏体脱落,严重的影响了铅酸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增加了使用这类电池的风险。现有技术中往往通过在极板上覆盖一层玻璃纤维膜,通过玻璃纤维膜保护住极板上的膏体,缓解极板膏体脱落的问题,延长铅酸电池的实用年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膜覆盖设备,满足在制作电池极板过程中,在极板的外侧覆盖上一层玻璃纤维膜,将设置在极板上的极板膏体封锁在极板上,防止在实用过程中电极板上的膏体脱落,从而延长电极板的实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隔膜覆盖设备,包括下覆膜装置、操作台以及固定连接在操作台上的上覆膜装置,下覆膜装置包括平行且固定连接于操作台下部的下支架,下支架上垂直设有导向对辊,导向对辊外侧设有下玻璃纤维毡;上覆膜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操作台上方的上支架,上支架的上部活动连接有上玻璃纤维毡,上玻璃纤维毡下方设有活动连接于支架中部的拉力辊,拉力辊下方设有固定连接于支架下部的支撑板,支撑板靠近所述操作台侧边上连接有转向辊。

采用本技术方案:覆膜装置分成上覆膜装置和下覆膜装置,下覆膜装置主要是在电池极板生产过程中,在电池极板的下部铺上一层玻璃纤维膜,上覆膜装置主要是在电池极板完成涂膏后在膏体上再覆盖一层玻璃纤维膜,在生产电池极板的过程中,先在板栅上淋锡,将加工完成的板栅通过覆膜装置。在通过覆膜装置前,设置在操作台下方的玻璃纤维毡,通过设置在玻璃纤维毡内侧的导向双辊以及操作台的牵引,先在操作台上覆盖上一层玻璃纤维膜,在完成底膜铺设后,传动装置会将完成淋锡后的板栅传送至操作台上,此时的板栅下部已经完成玻璃纤维膜的覆膜,板栅在通过操作台时,由设置在操作台上方的涂料槽将电池膏体涂抹在淋锡的板栅上,在完成板栅涂膏后,在通过设置在操作台上方的玻璃纤维膜覆膜装置完成上玻璃纤维膜的覆盖。上玻璃纤维毡设置在支架的上部,通过设置在上支架的支部固定,上玻璃纤维膜通过设置在上玻璃纤维毡下方拉力辊牵引向下运动,最后通过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支撑板底部一侧的转向辊将上玻璃纤维膜覆盖至板栅上,完成电池极板的覆膜操作。

采用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操作台上下的覆膜装置,能在加工铅酸电池极板的时,就能完成电池极板的覆膜,通过设置在下玻璃纤维毡内侧的导向双辊,能为下玻璃纤维膜提供动力,同时能完成下玻璃纤维的压平,避免在铺设下玻璃纤维膜时出现褶皱的情形,提高电池生产的可靠性,其次通过设置在拉力辊下方的支撑板以及转向辊,能以更小的角度将上玻璃纤维膜覆盖至电池极板上,避免覆膜过程中出现气泡,并且能减小后续压合装置对玻璃纤维膜拉力,避免玻璃纤维膜断裂的可能性。

进一步,导向对辊以及所述拉力辊上设有摩擦垫,所述摩擦垫上设置有软质突起。

采用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导向对辊上以及拉力辊上的摩擦垫,能增加传送对辊以及拉力辊对玻璃纤维膜的摩擦力,进而对玻璃纤维膜产生一个较大的拉力,避免了因为拉力不足出现的覆膜卡段的情形,进一步通过设置在摩擦垫上的软质突起,能更好的抓住玻璃纤维膜,为覆膜的稳定性提供更好的保障。

进一步,下支架内套接有位置调节支架。

采用本技术方案:在下支架内套接位置调节支架,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下支架的长度,可以以更好的角度安装下玻璃纤维毡,提高设备的适应性,并且可以调节导向对辊与操作台之间的高度,使下玻璃纤维膜能更好的进入操作台。

进一步,支撑板与所述操作台转动方向成45°夹角。

采用本技术方案:支撑板以45°角与操作台面保持倾斜,既能保证以较小的角度将上玻璃纤维膜覆盖至电池极板上,同时能减小支撑板对玻璃纤维膜的拉力,避免将玻璃纤维膜拉断。

进一步,导向对辊外侧设置有容纳凹槽,容纳凹槽上设置有卡合件。

采用本技术方案:通过在下支架上设置容纳槽,通过容纳槽将设置在下支架上的下玻璃纤维毡固定,然后通过设定在容纳槽上方的卡合件将下玻璃纤维毡的滚轮卡和做,进一步提高了下玻璃纤维毡的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创作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1、下玻璃纤维毡,2、下导向辊,3、上导向辊,4、操作台,5、涂料槽,6、转向辊,7、支撑板,8、拉力辊,9、支架,10、上玻璃纤维毡,11、电源,12、下支架。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含了下覆膜装置、操作台4以及上覆膜装置;

下覆膜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操作台4下方的下支架12,下支架12平行于操作台4,下支架12内套接有小支架,下支架能根据生产的需要自行调节下支架的长度,下支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导向双辊,分别为上导向辊3以及下导向辊2,上导向辊3以及下导向辊2之间留有空隙,用于通过玻璃纤维膜,上导向辊3和下导向辊2的表面设置有摩擦件,此处的摩擦件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摩擦件,摩擦件的表面上设置有软质的小突起用于抓持住通过双辊的玻璃纤维膜,位于导向双辊外侧,设置有下玻璃纤维毡1,下玻璃纤维毡1与下支架12采用活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下支架12上开有固定下玻璃纤维毡1的槽口,槽口上设置有扣合件,用于扣合活动连接在其中的下玻璃纤维毡1。

位于操作台4上方的包含涂料槽5以及上覆膜装置,完成在板栅下部铺设下玻璃纤维膜后,通过涂料槽5在板栅上涂抹极板膏体,完成膏体涂抹后,在膏体上覆盖一层上玻璃纤维膜;上覆膜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操作台4上的支架9,支架9的上部设置有上玻璃纤维毡10,上玻璃纤维毡10与支架之间通过活动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上玻璃纤维支架10的下方设置有拉力辊8,拉力辊8主要起到将上玻璃纤维辊向下拉伸以及导向的作用,拉力辊8设置在支架9的中部且与其转动连接,拉力辊8表面覆盖有一层摩擦件,摩擦件可以为软质橡胶套能,位于摩擦件的表面设置有软质突起,用于抓持上玻璃纤维膜,提供一个更强的拉力,防止上玻璃纤维膜因为拉力不足而出现无法覆膜的问题。位于拉力辊8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板7,支撑7倾斜向下,沿操作台4转动方向成45°角,位于支撑板靠近操作台4的侧边上转动连接有转向辊6,转向辊6的表面设置有摩擦件,摩擦件可以为软质橡胶套能,位于摩擦件的表面设置有软质突起,用于抓持上玻璃纤维膜,提供一个更强的拉力,防止上玻璃纤维膜因为拉力不足而出现无法覆膜的问题。为了保证加工流程的完整进行:上导向辊3做逆时针旋转,下导向辊2做顺时针旋转,转向辊6做逆时针旋转,操作台做顺时针旋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改变,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