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9535发布日期:2018-12-22 08:05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连接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说明书所公开技术涉及一种连接模块。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专用的蓄电模块,为了增大输出,采用具备由排列多个蓄电元件而成的蓄电元件组的蓄电模块。在这样的蓄电模块中,连接模块具备对连接部件进行保持的绝缘保护器,通过将连接模块安装于蓄电元件组,并用连接部件将相邻的蓄电元件的电极端子间连接,从而多个蓄电元件连接在一起。用于检测单电池的电压的电压检测用的检测端子重叠于连接部件,与该检测端子连接的电线被收纳于在绝缘保护器设置的电线收纳槽内,并向电池ecu导出。

作为上述的连接模块的一个例子,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连接模块中,通过将检测端子倾斜地配置于收纳部件(绝缘保护器)的保持部内,并使与检测端子连接的电线的延伸方向相对于连接部件的延伸方向倾斜,从而节省电线连接部的配置空间、使电线折弯的空间,实现小型化。在此,在保持部设置有将保持部包围的分隔壁,检测端子以呈大致长方形的平板状的主体部的四个角部中的至少三个角部与分隔壁交叉的方式配置。并且,通过这些角部的一部分嵌入于在保持部的分隔壁设置的凹部而被定位,通过剩余的角部嵌入于在分隔壁内表面设置的穿通凹部内而被防止脱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638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从结构上的制约等来看,有时在保持部中,难以在适合于进行检测端子等的定位以及防脱的位置设置分隔壁。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是基于上述事情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在连接模块中对连接部件、检测端子等导电部件进行保持的保持部的设计自由度。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连接模块,其从第1方向安装于蓄电元件组,所述蓄电元件组通过排列多个具备电极端子的蓄电元件而成,所述连接模块具备:导电部件,其与所述电极端子连接;以及绝缘保护器,其设置有保持部,所述保持部对所述导电部件进行保持,所述导电部件具有主体部和突设部,所述主体部由大致长方形的平板状的金属板材构成,所述突设部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缘向与所述主体部的板面交叉的方向突出设置,在所述保持部设置有卡止片,所述卡止片具备第1卡止部和第2卡止部,所述第1卡止部限制所述导电部件向与所述主体部的板面正交的方向移动,所述第2卡止部限制所述导电部件向与所述主体部的板面平行的方向移动。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第1卡止部,从而使得导电部件以向连接模块的安装方向、即第1方向的移动(所谓的浮起)被抑制的状态被保持于保持部。同时,通过第2卡止部,从而使得导电部件向与主体部的板面平行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由此,因为通过卡止片来限制导电部件向两个方向的移动,所以能减少为了稳定地保持导电部件所需要的结构。其结果,提高保持部的设计自由度。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连接模块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1卡止部从所述第1方向将所述主体部的板面或所述突设部卡止,所述第2卡止部从与所述主体部的板面平行的方向将所述突设部卡止。根据这样的构成,能确实地抑制导电部件向与主体部的板面正交的方向以及与主体部的板面平行的方向移动。

另外,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连接模块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导电部件具有多个所述突设部,并且进一步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一端缘相连并与电线的末端连接,所述连接部在所述一端缘设置于所述突设部之间。根据这样的构成,因为具有连接部的导电部件以突设部在连接部的两侧被卡止的状态被保持于保持部内,所以能抑制由在连接部或者与连接部连接的电线上作用的力而导致的导电部件的旋转等,能对导电部件进行稳定地保持。

另外,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连接模块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保持部设置有基端壁,所述基端壁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端缘对置,所述卡止片作为能挠曲变形的弹性片形成于所述基端壁。根据这样的构成,能通过基端壁来限制检测端子向一端缘侧移动的同时,以简易的结构来设置卡止片。其结果,仅仅通过设置于基端壁附近的结构,就能够限制导电部件向各方向移动,从而进行定位以及防脱。由此,在保持部,在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端缘对置的对顶端缘侧进行保持的部分,不需要设置用于保持检测端子的结构,能提高保持部的设计自由度。

另外,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连接模块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保持部设置有基端壁和侧壁,所述基端壁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端缘对置,所述侧壁与所述主体部的和所述一端缘的两侧相连的两个侧缘对置,所述卡止片作为能挠曲变形的弹性片形成于所述侧壁。根据这样的构成,能通过侧壁进一步限制导电部件向两侧缘侧移动,能以简易的结构对导电部件进行更加稳定地保持。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技术,能够提高在连接模块中对检测端子进行保持的保持部的设计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装有连接模块的蓄电模块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蓄电元件组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连接模块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检测端子保持部分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5是示出沿图4的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模块中的检测端子保持部分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7是示出检测端子保持部分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8是示出沿图6的b-b线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模块中的检测端子保持部分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10是示出沿图9的c-c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5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装有连接模块1的电池模块m1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的纸面跟前侧(图5等的z方向)设为上侧、将左侧(y方向)设为左侧、将下侧(x方向)设为前侧。另外,对于多个相同部件,有时只对一部分的部件赋予符号,对其他部件省略符号。

〔电池模块m1〕

图1所示的电池模块m1(蓄电模块的一个例子)搭载于例如未予图示的电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并作为用于驱动车辆的动力源而使用。电池模块m1大体由单电池组6(蓄电元件组的一个例子。参照图2)和连接模块1(参照图3)构成,单电池组6通过排列多个单电池60(蓄电元件的一个例子)而成,连接模块1安装于单电池组6的上表面。

〔单电池组6〕

如图2所示,单电池组6通过多个单电池6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五个)沿左右方向排列成一列而构成。

(单电池60)

在图2等中示出的各单电池60形成为外形呈扁平的长方体状,在一面中的靠两端部的位置形成有一对电极端子65、65。一对电极端子65、65中的一方是正极端子65a,另一方是负极端子65b。在本实施方式的各电极端子65设置有能与螺栓(未图示)的螺纹螺合的螺纹孔,螺栓用于将后述的母线40和检测端子20紧固。多个单电池60以电极端子65配设于上表面且在左右相邻的两个单电池60中不同极性的电极端子65彼此相邻的方式(即、以在一个单电池60的正极端子65a的左侧或者右侧配设与其相邻的另一个单电池60的负极端子65b的方式)沿左右方向排列成一列,并被未予图示的固定部件固定。

〔连接模块1〕

如图1等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模块1在单电池组6中从上方安装于各单电池60的上表面。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方为第1方向d1。如图3所示,连接模块1具备多个母线40、多个检测端子20(导电部件的一个例子)以及绝缘保护器10,母线40与电极端子65连接,检测端子20重叠于母线40或者电极端子65并检测单电池60的电压,绝缘保护器10对母线40以及检测端子20进行保持。

(母线40)

母线40能通过对由例如、铜、铜合金、铝、铝合金、不锈钢(sus)等制成的金属板材进行冲裁加工而形成。如图1等所示,母线40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平板状,长边方向的尺寸根据相邻的单电池60的电极端子65a、65b间的尺寸进行设定。母线40以沿左右方向延伸出的姿势被收纳于绝缘保护器10的保持部30内,母线40的靠左右两端部形成的一对圆形的插通孔42、42重叠于相邻的两个单电池60的电极端子65a、65b,在一对圆形的插通孔42、42插通被紧固于电极端子65a、65b的螺栓。

(检测端子20)

检测端子20能通过将由例如冲裁加工而成的铜、铜合金、铝、铝合金、不锈钢(sus)等制成的金属板材冲压加工成预定的形状而形成。如图3至图5所示,检测端子20具有主体部21和筒部25(连接部),主体部21由形成为平板状的金属板材构成,筒部25(连接部)与主体部21的端缘中的一方相连并与检测电线w1的末端连接。

如图4等所示,主体部21形成为以沿长边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为轴l1,具备大致长方形的板面21a,板面21a具有呈大致直角的四个角部。检测端子20以轴l1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的姿势被保持于后述的绝缘保护器10的保持部30内。在主体部21的成为大致中心的位置形成有圆形的贯穿孔29,贯穿孔29与母线40的插通孔42或者电极端子65重叠,在其中插通用于将这些紧固的螺栓。筒部25以与主体部21的四个端缘中的、短边侧的端缘中的一方相连的方式形成。以下,如图4所示,在主体部21中,将形成有筒部25的端缘设为基端缘22(一端缘),将与基端缘22对置的端缘设为顶端缘23,将基端缘22以及顶端缘23之间相连且相互对置的两个端缘设为侧缘24、24。

在形成于基端缘22的筒部25通过压接等连接导体部,导体部在由包覆电线构成的检测电线w1的末端部通过剥离绝缘包覆部(绝缘层)而露出。如图4等所示,筒部25形成于主体部21的轴l1上,检测电线w1沿与轴l1一致的方向被导出。检测电线w1被收集于后述的电线收纳槽50,并被引导到电池模块m1外部的未予图示的电池ecu(electroniccontrolunit)。电池ecu是搭载有微型计算机、元件等公知的装置,具备用于进行单电池60的电压·电流·温度等的检测、各单电池60的充放电控制等的功能。

那么,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端子20具有从基端缘22突出设置的一对突设部27、27。如图4以及图5等所示,突设部27以在基端缘22中的隔着筒部25的两侧从主体部21的板面21a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突设部27能通过将例如形成主体部21的金属板材的基端缘22侧的端缘的一部分延伸出且折弯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设部27在与主体部21的板面21a垂直地交叉的方向突出设置,突设部27具备与轴l1正交的板面27a,且形成为上端缘27u与板面21a平行。一对突设部27、27以相对于轴l1成对称的尺寸以及形状的方式形成。以下,将沿轴l1的方向(与板面21a平行的方向)设为第2方向d2。

(绝缘保护器10)

绝缘保护器1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制成,如图3所示,绝缘保护器10具有多个保持部30和电线收纳槽50,多个保持部30保持各母线40以及/或者检测端子20,检测电线w1被收纳于电线收纳槽50。在本实施方式的绝缘保护器10中,多个保持部30以沿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绝缘保护器10的前缘以及后缘分别排列成一列的方式设置,在前列的保持部30的后侧以及后列的保持部30的前侧分别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有一个电线收纳槽50。

另外,如图1等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绝缘保护器10由五个连结单元构成(图1的d-d线示出连结单元的边界线),五个连结单元形成为在俯视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形的外形,一个连结单元与一个单电池60对应。各连结单元通过使卡合部和被卡合部卡合而相互连结,卡合部设置于各连结单元,被卡合部设置于与卡合部相邻的连结单元。若连结单元在左右被连结,则在各连结单元的上表面形成的结构组合在一起,构成后述的连结保持部30a,从而电线收纳槽50连通。

(电线收纳槽50)

如图3等所示,各电线收纳槽50设置为在绝缘保护器10的上表面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槽状。如后述所示,在该电线收纳槽50中导出有与检测端子20连接的检测电线w1。被收集到电线收纳槽50内的多个检测电线w1被在电线收纳槽50的上部设置的爪片51卡止并向左方延伸出,被设置于左端部的电线固定部52固定,并向连接模块1的外部导出。

(保持部30)

如图3等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后列的靠右侧的两个保持部30以及前列的靠左侧的两个保持部30设为连结保持部30a,连结保持部30a形成为在俯视时大体形状呈大致长方形。连结保持部30a具备底板31和收纳壁32a,母线40等被载置于底板31,收纳壁32a以整体呈方筒状地竖立设置于底板31的周缘。收纳壁32a以在绝缘保护器10安装于单电池组6的上表面的状态下将沿左右相邻的两个单电池60的电极端子65a、65b一并包围的方式形成。收纳壁32a以防止工具等接触的高度将母线40包围的方式竖立设置,从而防止工具等与电极端子65以及母线40接触而发生短路。底板31在与各电极端子65对应的位置开口,母线40以两个插通孔42重叠于电极端子65a、65b的方式载置于底板31上,从而被收纳保持于连结保持部30a内。接着,一个检测端子20以使母线40的两个插通孔42、42中的一方与贯穿孔29匹配的方式重叠于母线40并被保持。

前列右端以及后列左端的保持部30设为末端保持部30b,末端保持部30b形成为在俯视时大体形状呈大致正方形。末端保持部30b具备载置板33、柱部34以及收纳壁32b,检测端子20被载置于载置板33,柱部34在绝缘保护器10的角部从载置板33竖立设置,收纳壁32b以形成为朝柱部34开口的大体形状为大致l字形的方式从载置板33竖立设置。载置板33在与电极端子65对应的位置朝下方开口,检测端子20以将贯穿孔29重叠于电极端子65的方式载置于载置板33上,并被收纳保持于末端保持部30b内。另外,在图3中如用虚线所示,也能使输出母线b等以一个端部从绝缘保护器10突出的状态保持于末端保持部30b。

〔检测端子20的保持结构〕

接着,对本发明的主要部分所涉及的用于将检测端子20保持于预定的位置以及姿势的结构进行说明。

检测端子20载置于在连结保持部30a的底板31上载置的母线40上或者末端保持部30b的载置板33上,并以主体部21的板面21a成水平的姿势、即与第1方向d1正交的姿势被保持到保持部30内。另外,如图3等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模块1中,除了位于前列左端的连结保持部30a以外,检测端子20基本上被同样的保持结构保持,但是以下,作为一个例子,对位于前列右端的末端保持部30b中的保持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在前列右端的末端保持部30b中,柱部34竖立设置于载置板33的右前角部,收纳壁32b竖立设置于左缘及后缘。以下,将收纳壁32b中的配设于左缘的收纳壁32b设为左壁35b,将配设于后缘的收纳壁32b设为后壁36b。在左壁35b与后壁36b的中间、即在末端保持部30b的左后角部形成有间断部37。

间断部37设置为将末端保持部30b以及设置于末端保持部30b的后侧的电线收纳槽50连通。检测端子20以轴l1配设于将该间断部37与电极端子65连结的线上的方式以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的姿势被保持。由此,与沿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出的筒部25连接的检测电线w1从相对于电线收纳槽50倾斜的方向贯通间断部37并合流,边平缓地弯曲边被收纳到电线收纳槽50内。

如图4等所示,在左壁35b的靠后侧的部分、以及、后壁36b的靠左侧的部分、即收纳壁32b的隔着角部的两侧的预定的位置设置有凹部70,检测端子20的主体部21的基端缘22侧的角部从上方嵌入于凹部70。凹部70包含基端壁71和侧壁72,在检测端子20被嵌入的状态下,基端壁71以与基端缘22对置的方式配设,侧壁72以在靠近基端缘22的位置与侧缘24对置的方式配设。由此,检测端子20在预定位置被定位(防止转动)并被保持。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侧壁72的内表面形成有能向外方弹性变形的卡止片80。卡止片80形成为在从侧壁72的下端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形成的两个狭缝之间以下端为自由端的悬臂状。在卡止片80的靠下端的位置形成有爪部81,爪部81以在俯视时呈大致长方形,在侧视时呈大致梯形的方式向末端保持部30b的内侧突出。并且,检测端子20的主体部21能配置于该爪部81的下侧,突设部27能配设于基端壁71侧。

为了使检测端子20保持于末端保持部30b内,从末端保持部30b的上方推压检测端子20,以便将基端缘22侧的角部嵌入到凹部70、70。于是,通过主体部21与爪部81抵接,从而卡止片80向侧壁72的外侧弹性变形。若检测端子20进一步被压入以至到达比爪部81靠下方的位置,则卡止片80弹性复位,检测端子20配置于板面21a的上侧且板面27a的顶端缘23侧。

在上述构成中,爪部81的下表面81l将主体部21的板面21a卡止,下表面81l作为限制检测端子20向上方(第1方向d1)移动的第1卡止部发挥作用。另外,爪部81的基端壁侧的侧面81b将突设部27的板面27a卡止,侧面81b作为限制检测端子20向沿轴l1的方向(第2方向d2)移动的第2卡止部发挥作用。此外,如图5所示,卡止片80中的在爪部81的下侧铅垂的下端80l沿检测端子20的主体部21的侧缘24配设,能将检测端子20稳定地保持。

〔电池模块m1的组装方法〕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m1的组装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当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m1进行组装时,预先将多个单电池60以电极端子65配设于上表面的方式沿左右方向排列固定,从而制作单电池组6(图2)。

当进行组装本实施方式的连接模块1时,首先,将五个连结单元组合从而形成绝缘保护器10。接着,将母线40收纳到绝缘保护器10的连结保持部30a内。接着,将连接有检测电线w1的检测端子20配置到连结保持部30a内的预定位置而与母线40重合。或者,配置于末端保持部30b的载置板33的预定位置。在此,如前述所示,检测端子20通过从上方压入到连结保持部30a或末端保持部30b的预定位置,从而能以防止脱离以及被定位的状态进行保持。其次,将与检测端子20的筒部25连接的检测电线w1通过收纳壁32a或收纳壁32b的间断部37导出到电线收纳槽50,边被爪片51卡止边向左方延伸出。并且,检测电线w1被在连接模块1的左端部设置的电线固定部52固定并向外部导出。

将通过以上方式组装而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连接模块1从上方(第1方向d1)安装于预先制作好的单电池组6的上表面。具体地讲,将连接模块1载置于单电池组6的上表面,使连接用的螺栓(未图示)插通母线40的插通孔42以及/或者检测端子20的贯穿孔29,从而将电极端子65、母线40、检测端子20电气连接。根据需要,以将输出母线b朝所需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安装于各末端保持部30b,从而完成电池模块m1。

〔作用效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模块1中,通过主体部21的板面21a被卡止于卡止片80的爪部81的下表面81l(第1卡止部),从而检测端子20以向绝缘保护器10的安装方向、即上方(第1方向d1)的移动、即向与板面21a正交的方向的移动(所谓的浮起)被抑制的状态被保持到保持部30内。同时,通过突设部27的板面27a被卡止于爪部81的侧面81b(第2卡止部),从而限制检测端子20向沿轴l1的方向(第2方向d2)的移动、即向与板面21a平行的方向的移动。因为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利用卡止片80同时限制检测端子20向两个方向移动,所以能减少用于稳定地保持检测端子20所需要的结构。其结果,能提高保持部30的设计自由度。具体地讲,在例如前列右端的末端保持部30b中无需在前缘和右缘设置收纳壁32b,能以向前方、右方突出的方式安装输出母线b。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模块1中,检测端子20具有筒部25,筒部25与主体部21的基端缘22相连并与检测电线w1的末端连接。并且,在主体部21的基端缘22的隔着该筒部25的两侧设置有突设部27,在绝缘保护器10的末端保持部30b的形成于左壁35b以及后壁36b的各侧壁72设置有卡止片80,卡止片80具有爪部81。根据这样的构成,因为检测端子20在筒部25的两侧被卡止片80卡止于绝缘保护器10,所以能有效地抑制由在筒部25或检测电线w1上作用的力而导致检测端子20发生旋转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模块1中,在保持部30的收纳壁32a或收纳壁32b形成有凹部70,检测端子20的基端缘22的角部嵌入到凹部70。凹部70形成为具有基端壁71和侧壁72,基端壁71以与突设部27的基端缘22侧的板面对置的方式配设,侧壁72以与主体部21的侧缘24对置的方式配设。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基端壁71限制检测端子20向基端缘22侧移动,并且通过侧壁72限制检测端子20向侧缘24侧移动。其结果,只是通过卡止片80以及设置于基端缘22侧的结构,就能够进行检测端子20的定位以及防止脱离。因此,在检测端子20的顶端缘23侧没有必要设置用于保持检测端子20的结构,能显著地提高保持部30的设计自由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模块1中,卡止片80作为能挠曲变形的弹性片,形成于侧壁72的内表面,能以简易的结构对检测端子20进行稳定地保持。

<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6~8对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连接模块201中的检测端子20的保持结构与实施方式1不同。以下,作为一个例子,对前列右端的末端保持部230b中的保持结构进行说明,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末端保持部230b设置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凹部70,在侧壁72的内表面设置有卡止片280。与实施方式1的卡止片80同样,卡止片280形成为以下端为自由端的悬臂状。如图6至图8所示,在卡止片280的下端形成有爪部281,爪部281以在俯视时呈大致梯形、在侧视时呈大致l字形地向末端保持部230b的内侧突出。检测端子20的突设部27的上端缘27u能配置于形成为台阶状的爪部281的下表面281l中的靠基端壁71的下表面281lr的下侧,突设部27的板面27a能配置于爪部281的台阶部281s的基端壁71侧。

与实施方式1的末端保持部30b的情况相同,通过将检测端子20从上方压入到末端保持部230b,从而将检测端子20保持于预定的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爪部281的下表面281lr将突设部27的上端缘27u卡止,作为限制检测端子20向上方(第1方向d1)的移动、即向与板面21a正交的方向的移动的第1卡止部发挥作用。另外,爪部281的台阶部281s将突设部27的板面27a卡止,作为限制检测端子20向沿轴l的方向(第2方向d2)的移动、即向与板面21a平行的方向的移动的第2卡止部发挥作用。此外,如图7以及图8所示,爪部281的位于比下表面281l靠下方的位置的下表面281lf以与检测端子20的主体部21的板面21a对置的方式配设,能确实地抑制检测端子20的浮起。

<第3实施方式>

参照图9至图10对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连接模块301也在检测端子20的保持结构上与实施方式1不同。以下,作为一个例子,对前列右端的末端保持部330b中的保持结构进行说明,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赋予同一符号且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末端保持部330b中,在与实施方式1的凹部70相同的位置形成有凹部370,凹部370具备基端壁371以及侧壁372。凹部370以将收纳壁32b的左壁35b以及后壁36b挖通的方式形成,在凹部370的内部以从基端壁371突出的方式设置有能向保持部30外侧弹性变形的卡止片380。卡止片380以在对检测端子20进行保持的状态下在与侧缘24对置的位置向沿轴l1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卡止片380的突出端形成有爪部381,爪部381以在俯视时以及侧视时呈大致梯形地向末端保持部330b的内侧突出。并且,检测端子20的主体部21能配置于爪部381的下表面381l的下侧,突设部27d的板面27a能配置于爪部381的基端壁371侧。

为了使检测端子20保持于末端保持部330b内,以使顶端缘23稍微浮起的方式从柱部34的斜上方向基端壁371推压检测端子20。于是,通过突设部27(主体部21的基端缘22)从前方与爪部381抵接,从而卡止片380向侧壁372的外侧弹性变形。若检测端子20进一步被压入以至突设部27到达比爪部381的侧面381b靠基端壁371侧的位置,则卡止片380弹性复位,从而爪部381配设于板面21a的上侧且板面27a的顶端缘23侧。

根据本实施方式,爪部381的下表面381l将主体部21的板面21a卡止,作为限制检测端子20向上方(第1方向d1)的移动、即向与板面21a正交的方向的移动的第1卡止部发挥作用。另外,爪部381的基端壁371侧的侧面381b将突设部27的板面27a卡止,作为限制检测端子20向沿轴l1的方向(第2方向d2)的移动、即向与板面21a平行的方向的移动的第2卡止部发挥作用。此外,如图9所示,卡止片380的内侧面380i将检测端子20的主体部21的侧缘24卡止,能确实地抑制检测端子20的旋转等。

<其他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并非限定于根据上述记载以及附图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技术范围内。

(1)卡止片80等不限定于具备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爪部81等,只要兼具第1卡止部和第2卡止部即可。通过第1卡止部进行的卡止以及通过第2卡止部进行卡止并不限定于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面卡止,也可以以线、点抵接的方式进行卡止。

(2)导电部件不限定于检测端子20。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母线40中的一端缘形成突设部,也可以在连结保持部30a设置卡止片80等。

(3)只要突设部27向与主体部21的板面21a交叉的方向突出设置即可,并不限定于像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具备板面27a,或者该板面27a与板面21a垂直地交叉的情况。例如,也可以以板面27a与板面21a交叉成锐角的方式形成突设部27,并以具备能插入到该内角部的爪部81的方式形成卡止片80。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绝缘保护器10的保持部30内以相对于连接部件的延伸方向倾斜的角度保持检测端子20的构成进行了记载,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能以将检测端子20的轴l1沿前后方向配置,将检测电线w1从在后壁36b的适当位置设置的间断部37导出,将卡止片380从后壁36b(作为基端壁371发挥作用)直接突出的方式设置。

附图标记说明

m1:电池模块(蓄电模块)

1:连接模块

6:单电池组(蓄电元件组)

10:绝缘保护器

20:检测端子(导电部件)

21:主体部

21a:板面

22:基端缘(一端缘)

23:顶端缘

24:侧缘

25:筒部(连接部)

27:突设部

27a:板面

30、230、330:保持部

30a:连结保持部

30b、230b、330b:末端保持部

40:母线(连接部件)

50:电线收纳槽

60:单电池(蓄电元件)

65:电极端子

71、371:基端壁

72、372:侧壁

80、280、380:卡止片

81、281、381:爪部

81l、281l、381l:下表面(第1卡止部)

81b:侧面(第2卡止部)

281s:台阶部(第2卡止部)

381b:侧面(第2卡止部)

w1:检测电线

l1:轴

d1:第1方向

d2:第2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