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模扼流线圈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324199发布日期:2019-08-03 10:4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共模扼流线圈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各种电子设备中使用的具备磁性芯体和线缆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电源线的不必要辐射噪声对策、高频信号的共模噪声对策等,已知利用卷线型共模扼流线圈。

该共模扼流线圈由以下部件构成:在卷芯的两侧形成有凸缘部的铁氧体磁性芯体;由在磁性芯体的卷芯通过双线卷等而卷绕几匝~几十匝的多个绝缘包覆导线构成的线缆;具有与磁性芯体几乎相同的透磁率并且通过粘合剂来将磁性芯体的两方的凸缘部间接合的磁性板。磁性芯体以及磁性板未在铁氧体粉末混合粘结剂并压制成型,通过对此进行烧制而得到。进一步地,在至少一个凸缘部形成多个电极,线缆的卷绕开始的端部和卷绕结束的端部分别通过焊接、热压等而相对于这些电极导电连接。在这样的共模扼流线圈中,通过适当地设定卷绕于芯体的卷芯的线缆的匝数来得到所希望的阻抗值。在该情况下,需要在一个一个的磁性芯体卷绕绝缘包覆导线,生产性不良。与此相对地,提出了在引线框粘合磁性芯体的状态下卷绕绝缘包覆导线。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与上述共模扼流线圈类似的现有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制造方法。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平7-16156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磁性芯体具有卷芯部、与卷芯部的端部连结的第1和第2凸缘部。在引线框连结第1和第2端子电极。在第1和第2端子电极粘合磁性芯体的第1凸缘部。在第2凸缘部粘合第3和第4端子电极。在卷芯部卷绕第1和第2绝缘包覆导线。在第1、第2、第3和第4端子电极连接第1和第2绝缘包覆导线。将引线框弯曲以使得将磁性芯体相对于引线框旋转90°。在磁性芯体粘合磁性板。通过将第1和第2端子电极从引线框切除从而将磁性芯体从引线框切除,由此制造共模扼流线圈。

通过该方法,能够高效地生成电性能稳定的共模扼流线圈。

附图说明

图1a是实施方式中的共模扼流线圈的侧面图。

图1b是实施方式中的共模扼流线圈的电路图。

图2是实施方式中的共模扼流线圈的磁性芯体的立体图。

图3是对实施方式中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4是对实施方式中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5是对实施方式中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6是对实施方式中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7是对实施方式中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8是对实施方式中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9是对实施方式中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10是对实施方式中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11是实施方式中的其他共模扼流线圈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是实施方式中的共模扼流线圈1001的侧面图。图1b是共模扼流线圈1001的电路图。共模扼流线圈1001具备:磁性芯体11、卷绕于磁性芯体11的绝缘包覆导线18a、18b、与磁性芯体11粘合的端子电极16a、16b、17a、17b。绝缘包覆导线18a的一端118a与端子电极16a连接,绝缘包覆导线18a的另一端218a与端子电极16b连接。绝缘包覆导线18b的一端118b与端子电极17a连接,绝缘包覆导线18b的另一端218b与端子电极17b连接。绝缘包覆导线18a、18b相互磁耦合。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共模扼流线圈100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2至图10是对共模扼流线圈100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首先,准备磁性芯体11。图2表示磁性芯体11。磁性芯体11具有:具有在长边方向d12相互为相反侧的端部12a、12b的卷芯部12、与卷芯部12的端部12a连结的凸缘部13、与卷芯部12的端部12a连结的凸缘部14。凸缘部13、14的长边方向即宽度方向的长度13w约为3.2mm,凸缘部13、14的外侧尺寸13d约为4.5mm,凸缘部13、14的高度13h约为2.2mm。磁性芯体11通过将混合有铁氧体粉末的粘结剂压制成型后进行烧制而得到。

凸缘部13具有:与卷芯部12连接的表面213、在长边方向d12位于表面213的相反的一侧的表面113、与表面113、213连结的端面313、413、513、613。端面313、413位于相互相反的一侧,端面513、613位于相互相反的一侧。表面113实质具有被4条边113a~113d包围的矩形形状。即,4条边113a~113d构成表面113的外缘113p。端面313~613通过表面213和边113a~113d来分别连结。边113a、113b相互平行。边113c、113d相互平行,与边113a、113b为直角。同样地,凸缘部14具有:与卷芯部12连接的表面214、在长边方向d12位于表面214的相反的一侧的表面114、与表面114、214连结的端面314、414、514、614。端面314、414位于相互相反的一侧,端面514、614位于相互相反的一侧。

接下来,准备图3所示的带状的引线框15。引线框15具有连结为带状的多个框部15a。在引线框15连结端子电极16a、16b。详细地,分别在框部15a,引线框15还具有:从框部15a延伸并与端子电极16a连结的部分116a、216a、从框部15a延伸并与端子电极16b连结的部分116b、216b。端子电极16a、16b所连接的引线框15将包含厚度约0.1mm的磷青铜的金属板穿孔加工以及弯曲加工而得到。端子电极16a、16b分别被设置于磁性芯体11的凸缘部13、14。端子电极16a通过2个部分116a、216a来连结于引线框15,端子电极16b通过2个部分116b、216b来连结于引线框15。

接下来,如图4所示,在磁性芯体11的凸缘部13的端子电极16a、16b所被配置的部分涂敷粘合剂,配置磁性芯体11以使得磁性芯体11通过凸缘部13来与端子电极16a、16b粘合。这之后以约150℃加热约1分钟,从而经由端子电极16a、16b来将磁性芯体11临时固定于引线框15。由此,磁性芯体11通过4个部分116a、116b、216a、216b被引线框15支撑。

接下来,如图5所示,通过粘合剂来在磁性芯体11的凸缘部14贴付2个端子电极17a、17b。另外,端子电极17a、17b为了形成引线框15而对金属板进行穿孔时,将穿孔的部分穿孔为端子电极17a、17b的形状,用作为端子电极17a、17b,从而能够减少金属板的材料损耗。这之后也同样地,以约150℃加热约1分钟从而将端子电极17a、17b临时固定于凸缘部14。

接下来,如图6所示,在磁性芯体11的卷芯部12卷绕一对绝缘包覆导线18a、18b。在端子电极16a、16b分别连接绝缘包覆导线18a的端118a、218a。在端子电极17a、17b分别连接绝缘包覆导线18b的端118b、218b(参照图1b)。在卷芯部12卷绕一对绝缘包覆导线18a、18b时,图2所示的磁性芯体11通过在凸缘部13的表面113的外缘113p的不存在于一条直线上的3个部分即3条边113a、113c、113d而与引线框15连结,因此能够稳定绝缘包覆导线18a、18b并卷绕于卷芯部12。

接下来,如图7所示,通过切断部19a、19b来将与端子电极16a、16b连结的引线框15的部分216a、216b切断。此时,将引线框15的部分216a、216b切断以使得端子电极16a、16b从凸缘部13的端面413(参照图2)突出。在实施方式中,端子电极16a、16b从凸缘部13的端面413突出约0.1mm。

接下来,如图8所示,通过部分116a、116b的折弯部21a、21b来将引线框15弯曲以使得将固定于引线框15的磁性芯体11相对于引线框15在规定的旋转方向r1旋转90°。这里,所谓旋转90°,不是指精确的意思的90°,而是经过旋转的结果,包含凸缘部13、14的端面413、414的平面p1001(参照图1a)几乎成为水平。

接下来,如图9所示,在凸缘部13、14的端面413、414涂敷粘合剂,贴合磁性板23,以约150℃加热约1分钟从而临时固定。此时,端子电极16a、16b从凸缘部13的端面413突出约0.1mm,因此能够容易将磁性板23相对于磁性芯体11对位。另外,在该情况下,端子电极17a、17b(参照图5)不从凸缘部14的端面414突出为宜。由此,即使磁性板23的大小偏差,也能够容易将磁性板23对位。这样,凸缘部13、14的端面413、414作为通过粘合剂来与磁性板23粘合的粘合面而发挥功能。图1a表示被涂敷于磁性芯体11的凸缘部13、14的端面413、414(粘合面)并分别粘合于磁性板23的粘合剂413a、414a。粘合剂413a达到从包含凸缘部13的端面413的平面p1001突出的端子电极16a、16b的部分。通过该结构,能够更加增强磁性芯体11与磁性板23的接合强度。

接下来,如图10所示,将被固定于引线框15的磁性芯体11相对于引线框15返回90°。即通过引线框15的部分116a、116b的折弯部22a、22b来将引线框15弯曲以使得向旋转方向r1的相反的旋转方向r2旋转。

接下来,将带状的引线框15以规定的长度切断,分别收纳于贮藏箱,以约150℃加热约30分钟,从而使将端子电极16a、16b、17a、17b临时固定于磁性芯体11的粘合剂固化。

接下来,如图10所示,通过切断部20a、20b来将与端子电极16a、16b连结的引线框15的部分116a、116b切断,得到单片的共模扼流线圈1001。如图10所示,由于引线框15通过引线框15的部分116a、116b的折弯部22a、22b而被折弯以使得向旋转方向r2旋转,因此容易通过切断部20a、20b来将部分116a、116b在与通过引线框15的切断部19a、19b(参照图7)而将引线框15切断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切断。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共模扼流线圈的制造方法中,在仅一个凸缘部的底面侧与引线框粘合的状态下卷绕绝缘包覆导线。因此,磁性芯体活动,难以稳定地卷绕,电性能难以稳定。若进一步由于降低直流电阻值导致绝缘包覆导线的直径变大,则进一步难以稳定地卷绕。

在实施方式中的共模扼流线圈1001的制造方法中,如图2所示,在磁性芯体11通过在凸缘部13的表面113的不存在于一条直线上的部分即3条边113a、113c、113d而与图6所示的引线框15连结的状态下,能够将绝缘包覆导线18a、18b稳定并卷绕于卷芯部12。由此,能够高效地制造具有稳定的电特性的共模扼流线圈1001。

图11是实施方式中的其他共模扼流线圈1002的电路图。在图11中,对与图1a至图10所示的共模扼流线圈1001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参照编号。图11所示的共模扼流线圈1002的绝缘包覆导线18a与端子电极16a、16b、17a、17b的连接不同于图1a至图10所示的共模扼流线圈1001。具体而言,在图11所示的共模扼流线圈1002中,绝缘包覆导线18a的一端118a与端子电极16a连接,绝缘包覆导线18a的另一端218a与端子电极17a连接。绝缘包覆导线18b的一端118b与端子电极16b连接,绝缘包覆导线18b的另一端218b与端子电极17b连接。绝缘包覆导线18a、18b相互磁耦合。即使是图11所示的共模扼流线圈1002,也能够与图1a至图10所示的共模扼流线圈1001同样地得到稳定的电特性。

如上述那样,在实施方式中的共模扼流线圈1001中,绝缘包覆导线18a连接于端子电极16b、17a之中的一个端子电极16b和端子电极16a并且不连接于端子电极16b、17a之中的另一个端子电极17a和端子电极17b。绝缘包覆导线18b连接于端子电极16b、17a之中的另一个端子电极17a和端子电极17b并且不连接于端子电极16b、17a之中的一个端子电极16b和端子电极16a。

在实施方式中的共模扼流线圈1002中,绝缘包覆导线18a连接于端子电极16b、17a之中的一个端子电极17a和端子电极16a并且不连接于端子电极16b、17a之中的另一个端子电极16b和端子电极17b。绝缘包覆导线18b连接于端子电极16b、17a之中的另一个端子电极16b和端子电极17b并且不连接于端子电极16b、17a之中的一个端子电极17a和端子电极16a。

-符号说明-

11磁性芯体

12卷芯部

13凸缘部(第1凸缘部)

14凸缘部(第2凸缘部)

15引线框

16a端子电极(第1端子电极)

16b端子电极(第2端子电极)

17a端子电极(第3端子电极)

17b端子电极(第4端子电极)

18a绝缘包覆导线(第1绝缘包覆导线)

18b绝缘包覆导线(第2绝缘包覆导线)

19a、19b切断部

20a、20b切断部

21a、21b折弯部

22a、22b折弯部

23磁性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