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8470发布日期:2018-08-10 20:44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护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保护开关的操作机构一般包括手柄、轴、u型杆、压块、联动压板、支架、弹簧和动触板,支架通过螺钉固定在保护开关的基座上,手柄通过轴铰接在支架上,手柄转动通过u型杆和压块带动联动压板下压动触板,从而实现保护开关的分合闸。显然,现有技术的这种保护开关的操作机构所需零件繁多,成本高,且装配复杂,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实现产品小型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节省零件及简化传动关系的保护开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保护开关,包括本体、静触件、动触件和手柄,静触件、动触件分别设置于本体,手柄转动设置于本体;手柄上设有凸轮部,该凸轮部与动触件接触配合,手柄转动时,通过其凸轮部促使动触件运动以实现分闸或合闸。

进一步的,在分闸及合闸状态,所述手柄的凸轮部均与所述动触件形成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包括基座和上盖,所述静触件、动触件分别设置于基座,动触件与基座或上盖之间抵设有复位弹性件;所述手柄转动设置于基座,上盖设置在基座上,且上盖上设有供手柄局部活动穿过的容让孔。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上设有转轴和位于转轴下侧的倒钩,所述基座上设有容置槽和位于容置槽下侧的卡钩,手柄的转轴活动配合在基座的容置槽中,在合闸状态,倒钩与卡钩挂靠在一起,以限制手柄向上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上还设有一外凸的圆弧壁,所述上盖的容让孔相对的两内端缘分别呈圆弧形,与手柄的圆弧壁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动触件一端设有动触头,与所述静触件上设置的静触头配合;所述动触件另一端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基座,所述上盖向下延伸有限位部,用以在分闸状态限制动触件另一端向上运动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弹性件为弹簧,该弹簧抵设在所述动触件底面与所述基座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与基座卡扣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外罩,该外罩罩设在所述基座上,且该外罩具有供所述上盖全部或局部外露的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静触件、动触件的数量分别为至少两个,并一一配合;所述手柄的数量为一个,该手柄设有至少两个并列分布的凸轮部,各凸轮部分别与各动触件一一接触配合。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手柄通过设置凸轮部,直接与动触件接触配合,大大简化了手柄与动触件的传动关系,并节省了零件,使产品的成本更低,装配更加简单,节省占用空间,有利于实现产品的小型化。

2、在分闸及合闸状态,手柄的凸轮部均与动触件形成面接触,可以使手柄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减小,从而有利于提高保护开关的使用寿命。

3、手柄上转轴、倒钩与基座上容置槽、卡钩的配合设计,使手柄的装配非常简便、可靠。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一种保护开关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本发明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本发明的动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本发明的手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实施例一本发明的手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实施例一本发明在分闸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一本发明在合闸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实施例一本发明在合闸状态手柄与基座的装配示意图(剖视);

图8是实施例一图7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静触件与基座在组装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静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二本发明的动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二本发明在合闸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是实施例二本发明在分闸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图10所示,本发明的一种保护开关,包括本体、静触件6、动触件5、复位弹性件和手柄4,静触件6(又可称为静触片或静触板)、动触件5(又可称为动触片或动触板)分别设置于本体。动触件5与本体之间抵设有复位弹性件,以为手柄4和动触件5提供复位力,除此,动触件5也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作而成,使其本身带有复位能力,从而无需设置所述复位弹性件。手柄4转动设置于本体,该手柄4一端设有凸轮部41,该凸轮部41与动触件5接触配合,手柄转动时,通过其凸轮部促使动触件运动以实现分闸或合闸。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触件5上设有拱起部51,该拱起部51顶面对应其顶端转角相对的两侧的部位分别具有第一坡面511和第二坡面512,第一坡面511和第二坡面512分别为斜面,且第一坡面511的坡度(又称为斜度)大于第二坡面512的坡度。在分闸状态,手柄的凸轮部41触靠于拱起部51的第一坡面511,在合闸状态,手柄的凸轮部41触靠于拱起部51的第二坡面512。

本实施例中,在分闸及合闸状态,所述手柄4的凸轮部41分别与所述第一坡面511、第二坡面512形成面接触。具体,所述手柄4的凸轮部41设有用以触靠于所述第一坡面511的第一配合面411和用以触靠于所述第二坡面512的第二配合面412,第一配合面411与手柄4转动轴线的间距小于第二配合面412与手柄4转动轴线的间距,且第一配合面411和第二配合面412之间以外凸的圆弧面过渡。所述第一坡面511和第二坡面512之间以上凸的圆弧面过渡,亦即,所述拱起部51的顶端转角的表面为上凸的圆弧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基座1和上盖2,所述静触件6、动触件5分别设置于基座1,所述复位弹性件抵设在动触件5与基座1之间。所述手柄4转动设置于基座1,上盖2设置在基座1上,具体,上盖2与基座1卡扣连接,上盖2设有供手柄4另一端穿过并可实现转动的容让孔21。具体,所述手柄4上设有转轴42和位于转轴42下侧的倒钩43,所述基座1上设有容置槽12和位于容置槽12下侧的卡钩13,手柄4的转轴42活动配合在基座1的容置槽12中,在合闸状态,倒钩43与卡钩13挂靠在一起,以限制手柄4向上运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触件5一端设有动触头52,该动触头52与静触件6上设置的静触头63对应配合。动触件5另一端连接接线端子,并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1,具体,所述动触头52另一端相对的两侧分别延伸有凸部53,所述基座1设有与动触头52的两凸部53一一配合的导槽11,凸部53被限位于导槽11中,并可沿导槽11上下移动。所述拱起部51位于动触件5的两端之间,所述动触件5在其拱起部51和另一端之间的部位的底面与基座1之间抵设有所述复位弹性件,并且,所述动触件5在其拱起部51和另一端之间的部位的底面设有用以定位复位弹性件的定位凸粒54,所述复位弹性件具体为弹簧7。所述上盖2向下延伸有限位部22,用以在分闸状态限制动触件5另一端向上运动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静触件6、动触件5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但不局限于此。两静触件6与两动触件5一一配合。所述手柄4的数量为一个,该手柄4一端设有并列分布的两个凸轮部41,该两个凸轮部41与两个动触件5的拱起部51一一接触配合。手柄4上的转轴42和倒钩43位于两凸轮部41之间。所述手柄4上在转轴42上侧还具有一外凸的圆弧壁44,手柄4伸出上盖2外的部分45连接在该圆弧壁44外表面,所述上盖2的容让孔21相对的两内端缘分别呈圆弧形,以与手柄4的圆弧壁44配合,既限制手柄4脱出,又可对手柄4的转动进行导向。

本实施例中,如图9、图10所示,所述静触件6具体通过接线组件设置在基座1上,接线组件包括接线框8和旋接在接线框8上的接线螺钉9,接线框8设有接线孔81。基座1设有第一安装槽14和通向该第一安装槽14并用于拧接线螺钉9的第一开口17;接线组件置入第一安装槽14中,接线螺钉9的头部对准第一开口17,且接线螺钉9被限制从该第一开口17退出;静触件6的接线部61伸入接线框8的接线孔81中,并由接线螺钉9尾部抵紧于导线(图中未体现)的连接部,该导线的连接部位于接线孔81中。如此,既便于安装接线组件,又便于拧接线螺钉,并阻止接线螺钉从第一开口退出,保证接线螺钉被拧松时不会脱落,从而避免接线螺钉丢失,有利于用户对保护开关的静触件及接线组件的维修、使用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17相对的第二开口18,所述接线组件从该第二开口18置入第一安装槽14中。所述接线螺钉9与第一安装槽14之间配合有用以阻止接线螺钉9从第一开口17退出的止退结构。具体,该止退结构包括所述接线螺钉9头部外周设置的外凸缘91和所述第一安装槽14内壁在靠近所述第一开口17处设置的卡台141,外凸缘91配合在卡台141内侧,且二者可触靠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线的连接部从所述接线孔81的一端(接线孔81的一端在下)伸入接线孔81中,所述静触件6的接线部61从所述接线孔81的另一端(接线孔81的另一端在上)伸入接线孔81中,所述基座1在与接线孔81另一端对应的部位设有挡壁16,阻止所述导线的连接部伸出第一安装槽14外,并有效控制导线伸入接线孔81的长度,从而可以在不增加额外零件的情况下防止导线接触到保护开关的动触件5。所述基座1底端设有通向所述第一安装槽14并与所述接线孔81一端对应的过线口19,该过线口19用以供所述导线的连接部穿过。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还设有第二安装槽15,该第二安装槽15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4上侧,并通向所述第一安装槽14,所述静触件6设置于该第二安装槽15。具体,所述静触件6与第二安装槽15配合有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静触件6上的倒钩641,该倒钩641卡在所述第二安装槽15的槽壁。所述静触件6的结构如图10所示,其除了包括所述接线部61,还包括设有静触头63的主体部62,该主体部62与接线部61一体相连成l字形,且主体部62相对的两侧分别向下延伸有定位片64,各定位片64上分别设有所述倒钩641。具体,各定位片64相对的两外侧分别所述倒钩241。安装时,静触件6的各定位片64伸入第二安装槽15中,且其上的倒钩641卡在第二安装槽15的槽壁上,以此限制静触件6脱落。

本实施例中,所述静触件6的接线部61设有可与其配合的导线侧面嵌合的防脱结构,该防脱结构具体为凸筋611。由于导线质软,因而,当静触件6的接线部61被接线螺钉8尾部抵紧于导线的连接部时,导线的连接部与接线部61接触的侧面会被凸筋611压出与之适配的凹槽,二者嵌合在一起,使静触件6的接线部61与导线的连接部接合更牢固,避免导线的连接部因受到内部应力或外部拉力而产生松脱。另外,凸筋611的设计还可以使静触件6的接线部与导线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减小二者的接触电阻,使载流温升减小。所述静触件6的接线部61的接线面上分布有若干凹陷式条纹612,有利于减小静触件6与导线的接触电阻。若将条纹设为外凸式,则还有利于增加静触件6的接线部61与导线的连接部的摩擦力。

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还包括外罩3,该外罩3罩设在所述基座1上,且该外罩具有供所述上盖2局部外露的开口31。

手柄4装配时,先将手柄4置于合闸位置,在弹簧7的作用下,动触件5会推动手柄4的转轴42沿基座1的容置槽12向上运动,此时,手柄4的倒钩43会卡在基座1的卡钩13处,阻止手柄4向上运动,从而使得开关装配方便、可靠。

当保护开关处于分闸状态时,如图5所示,凸轮部41的第一配合面411和动触件5的第一坡面511为面接触,而当保护开关处于合闸状态时,如图6所示,凸轮部41的第二配合面412和动触件5的第二坡面512为面接触,从而使得手柄4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减小,有利于提高保护开关的使用寿命。动触件5的第一坡面511的斜度较大,是为了在相同的手柄运动速度下,使动触件5的合闸速度更快,从而实现开关的快速合闸,而动触件5的第二坡面512斜度较小,与手柄的凸轮部41配合,使得手柄的凸轮部41沿着动触件的第二坡面512运动时,可以减小动触件5的运动量,从而保证开关的稳定性。

工作时,只需操作手柄4,即可切换保护开关的上述两种状态。具体,当保护开关处于图5所示的分闸状态时,逆时针转动手柄4,使其凸轮部41跟着逆时针转动并作用于动触件5的拱起部51,从而推动动触件5向下运动,并压缩弹簧7,使动触件5的动触头52与静触件6的静触头63接触,实现保护开关合闸。在此过程中,凸轮部41越过拱起部51顶端,最终到达拱起部51的第二坡面512,且凸轮部的第二配合面412与第二坡面512触靠在一起。当保护开关处于图6所示的合闸状态时,顺时针转动手柄4,手柄的凸轮部41跟着顺时针转动并取消对动触件5向下的作用力,同时,动触件5在弹簧7的回复力作用下向上运动,使其动触头52与静触件6的静触头63分开,实现保护开关分闸。在此过程中,凸轮部41越过拱起部51顶端,最终到达拱起部51的第一坡面511,且凸轮部的第一配合面411与第一坡面511触靠在一起。动触件5上拱起部51的设计,能够有效缩短手柄4的凸轮部41与动触件5的配合行程,从而降低对保护开关内部空间尺寸的要求,使保护开关尺寸可以做得更小,真正实现产品小型化。

实施例二

请参见图11-图1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保护开关,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动触件5与手柄的凸轮部接触配合的部位并未设计所述拱起部,而是呈平板状。

工作时,只需转动手柄4,即可使其凸轮部41直接作用于动触件5,从而切换保护开关的分闸和合闸状态。具体,当逆时针转动手柄时,手柄的凸轮部41跟着逆时针转动和推动动触件5向下运动,并压缩弹簧7,使动触件5的动触头52与静触件6的静触头63接触,如图12所示,从而实现保护开关合闸。当顺时针转动手柄,手柄的凸轮部41跟着顺时针转动,并取消对动触件5向下的作用力,同时,动触件5在弹簧7的回复力作用下向上运动,使动触件5的动触头52与静触件6的静触头63分开,如图13所示,实现保护开关分闸。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相比,手柄与动触件的配合行程较长,因此,从实现产品小型化的角度考虑,上述实施例一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均为具有预设坡度的圆弧面,且优选上凸的圆弧面。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一种保护开关,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