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极片的叠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22984发布日期:2018-12-19 05:46阅读:1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电池极片的叠片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电池极片的叠片工艺。

背景技术

锂电池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锂电池极片进行叠片。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叠片工艺在上料时不能直接对接极片成型设备,需要中转料盒进行中转料,因为传统叠片工艺由于叠片效率远低于前段的制片工艺,所以需要中转料盒存储前段制片工艺多生产的极片。然而,中转料盒在运输极片的过程中对极片容易造成二次损伤。

另外,现有技术中,对锂电池极片的叠片设备进行叠片时存在精度低的缺陷。并且,现有的叠片工艺在对锂电池极片进行叠片时,一次只能叠片一个极片,由于现有的叠片设备对极片来料是有一定要求的,来料极片不能太散乱,否则叠片设备不能实现自动化运转,所以装极片的料盒在水平方向的空间只允许放下一个极片,相应的使用料盒上料的叠片设备一次只能叠一个极片,因此存在生产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锂电池极片的叠片工艺,该锂电池极片的叠片工艺能够直接对接极片成型设备,避免了传统叠片工艺上料时需要中转料盒进行中转,进而避免了中转料盒在运输过程中对极片造成二次损伤的缺点,另外,该叠片工艺具有高精度和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提供一种锂电池极片的叠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传送正极片和负极片:在正极片供料工位上利用正极送料皮带传送正极片,同时在负极片供料工位上利用负极送料皮带传送负极片;

步骤二,机械手分别抓取正极片和负极片到拍照工位:正极取料机械手将正极片从正极片供料工位上抓取若干个正极片到正极ccd拍照工位,同时负极取料机械手将负极片从负极片供料工位上抓取若干个负极片到负极ccd拍照工位;

步骤三,ccd系统拍照记录坐标位置:ccd系统对正极ccd拍照工位上的正极片和负极ccd拍照工位上的负极片进行拍照记录其坐标位置,并将各极片的坐标位置传送给四轴机器人;

步骤四,极片定位:四轴机器人在收到ccd系统传送的极片坐标位置后,将正极ccd拍照工位的正极片精确移动到正极定位工位,以及将负极ccd拍照工位上的负极片精确移动到负极定位工位以完成极片的定位;

步骤五,叠片:正极片和负极片分别在正极定位工位与负极定位工位完成定位后,正极叠片机械手将正极定位工位上的正极片移动到叠片工位,同时负极叠片机械手将负极定位工位的负极片移动到叠片工位以完成叠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二中,所述正极取料机械手将正极片从正极片供料工位上抓取4个~10个正极片到正极ccd拍照工位,同时负极取料机械手将负极片从负极片供料工位上抓取4个~10个负极片到负极ccd拍照工位。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所述正极取料机械手将正极片从正极片供料工位上抓取5个正极片到正极ccd拍照工位,同时负极取料机械手将负极片从负极片供料工位上抓取5个负极片到负极ccd拍照工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正极片供料工位与所述正极ccd拍照工位之间相互平行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负极片供料工位与所述负极ccd拍照工位之间相互平行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正极片供料工位与所述负极片供料工位之间相互平行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正极ccd拍照工位与所述负极ccd拍照工位之间相互平行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正极定位工位、所述负极定位工位和所述叠片工位均设置于同一水平线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锂电池极片的叠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传送正极片和负极片;步骤二,机械手分别抓取正极片和负极片到拍照工位;步骤三,ccd系统拍照记录坐标位置;步骤四,极片定位;步骤五,叠片。该锂电池极片的叠片工艺能够直接对接极片成型设备,避免了传统叠片工艺上料时需要中转料盒进行中转,进而避免了中转料盒在运输过程中对极片造成二次损伤的缺点。另外,由于该叠片工艺使用ccd系统拍照记录坐标位置以及采用四轴机器人系统,进而能够实现高精度,高速度的运转。并且该叠片工艺一次能叠片若干个极片,相对传统叠片设备一次叠片一个极片,效率上具有巨大的优势。因此,该叠片工艺具有高精度和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锂电池极片的叠片工艺的工艺流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正极片供料工位1;

正极ccd拍照工位2;

负极ccd拍照工位3;

负极片供料工位4;

正极定位工位5;

负极定位工位6;

叠片工位7;

正极片8;

负极片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锂电池极片的叠片工艺,结合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传送正极片和负极片:在正极片供料工位1上利用正极送料皮带传送正极片8,同时在负极片供料工位4上利用负极送料皮带传送负极片9;

步骤二,机械手分别抓取正极片和负极片到拍照工位:正极取料机械手将正极片8从正极片供料工位1上抓取5个正极片8到正极ccd拍照工位2,同时负极取料机械手将负极片9从负极片供料工位4上抓取5个负极片9到负极ccd拍照工位3;

步骤三,ccd系统拍照记录坐标位置:ccd系统对正极ccd拍照工位2上的正极片8和负极ccd拍照工位3上的负极片9进行拍照记录其坐标位置,并将各极片的坐标位置传送给四轴机器人;

步骤四,极片定位:四轴机器人在收到ccd系统传送的极片坐标位置后,将正极ccd拍照工位2的正极片8精确移动到正极定位工位5,以及将负极ccd拍照工位3上的负极片9精确移动到负极定位工位6以完成极片的定位;

步骤五,叠片:正极片8和负极片9分别在正极定位工位5与负极定位工位6完成定位后,正极叠片机械手将正极定位工位5上的正极片8移动到叠片工位7,同时负极叠片机械手将负极定位工位6的负极片9移动到叠片工位7以完成叠片。

其中,正极片供料工位1与正极ccd拍照工位2之间相互平行设置。负极片供料工位4与负极ccd拍照工位3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正极片供料工位1与负极片供料工位4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正极ccd拍照工位2与负极ccd拍照工位3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正极定位工位5、负极定位工位6和叠片工位7均设置于同一水平线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锂电池极片的叠片工艺,结合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传送正极片和负极片:在正极片供料工位1上利用正极送料皮带传送正极片8,同时在负极片供料工位4上利用负极送料皮带传送负极片9;

步骤二,机械手分别抓取正极片和负极片到拍照工位:正极取料机械手将正极片8从正极片供料工位1上抓取4个正极片8到正极ccd拍照工位2,同时负极取料机械手将负极片9从负极片供料工位4上抓取4个负极片9到负极ccd拍照工位3;

步骤三,ccd系统拍照记录坐标位置:ccd系统对正极ccd拍照工位2上的正极片8和负极ccd拍照工位3上的负极片9进行拍照记录其坐标位置,并将各极片的坐标位置传送给四轴机器人;

步骤四,极片定位:四轴机器人在收到ccd系统传送的极片坐标位置后,将正极ccd拍照工位2的正极片8精确移动到正极定位工位5,以及将负极ccd拍照工位3上的负极片9精确移动到负极定位工位6以完成极片的定位;

步骤五,叠片:正极片8和负极片9分别在正极定位工位5与负极定位工位6完成定位后,正极叠片机械手将正极定位工位5上的正极片8移动到叠片工位7,同时负极叠片机械手将负极定位工位6的负极片9移动到叠片工位7以完成叠片。

其中,正极片供料工位1与正极ccd拍照工位2之间相互平行设置。负极片供料工位4与负极ccd拍照工位3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正极片供料工位1与负极片供料工位4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正极ccd拍照工位2与负极ccd拍照工位3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正极定位工位5、负极定位工位6和叠片工位7均设置于同一水平线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锂电池极片的叠片工艺,结合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传送正极片和负极片:在正极片供料工位1上利用正极送料皮带传送正极片8,同时在负极片供料工位4上利用负极送料皮带传送负极片9;

步骤二,机械手分别抓取正极片和负极片到拍照工位:正极取料机械手将正极片8从正极片供料工位1上抓取10个正极片8到正极ccd拍照工位2,同时负极取料机械手将负极片9从负极片供料工位4上抓取10个负极片9到负极ccd拍照工位3;

步骤三,ccd系统拍照记录坐标位置:ccd系统对正极ccd拍照工位2上的正极片8和负极ccd拍照工位3上的负极片9进行拍照记录其坐标位置,并将各极片的坐标位置传送给四轴机器人;

步骤四,极片定位:四轴机器人在收到ccd系统传送的极片坐标位置后,将正极ccd拍照工位2的正极片8精确移动到正极定位工位5,以及将负极ccd拍照工位3上的负极片9精确移动到负极定位工位6以完成极片的定位;

步骤五,叠片:正极片8和负极片9分别在正极定位工位5与负极定位工位6完成定位后,正极叠片机械手将正极定位工位5上的正极片8移动到叠片工位7,同时负极叠片机械手将负极定位工位6的负极片9移动到叠片工位7以完成叠片。

其中,正极片供料工位1与正极ccd拍照工位2之间相互平行设置。负极片供料工位4与负极ccd拍照工位3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正极片供料工位1与负极片供料工位4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正极ccd拍照工位2与负极ccd拍照工位3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正极定位工位5、负极定位工位6和叠片工位7均设置于同一水平线上。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