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缘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请参考2009年6月17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01259938y号,其公开了一种卡缘连接器,其包括一座体及多个导电端子。所述座体上设有一纵长插槽供电子卡插入。所述纵长插槽的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第一收容槽和多个第二收容槽。所述多个导电端子包括多个分别容设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的第一端子和多个分别容设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宽松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中。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收容槽之间的配合不够稳定。
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更稳定的卡缘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更稳定的卡缘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卡缘连接器,其包括纵长的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以及位于第一、第二侧壁之间的卡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排列于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排端子,所述第一排端子包括彼次间隔交替排列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包括具有倒刺的第一固持部及自第一固持部一端延伸的第一弹性接触部,第二端子包括具有倒刺的第二固持部、自第二固持部一端延伸的连接部及自连接部继续延伸的第二弹性接触部,所述第一、第二弹性接触部排成一排且彼此对齐,所述第一、第二固持部彼此错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第二固持部彼此错位,使得其对应于绝缘本体的受力点彼此错位,减小对绝缘本体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卡缘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卡缘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卡缘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卡缘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3所示画圈部分及四根端子的放大图。
图6是图4所示画圈部分及四根端子的放大图。
图7至图10是图1所示卡缘连接器沿不同四根端子的剖视图。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6,其公开了本发明的一种卡缘连接器100,其包括纵长的绝缘本体10及固定于绝缘本体10的导电端子20,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以及位于第一、第二侧壁11、12之间的卡槽13。所述导电端子20包括排列于所述第一侧壁11的第一排端子21与排列于第二侧壁12的第二排端子22。所述第一排端子21包括彼次间隔交替排列的第一端子23与第二端子24。第一端子23包括具有第一倒刺231的第一固持部232、自第一固持部232一端延伸的第一弹性接触部233、自第一固持部232另一端延伸的第一连接部236以及自第一连接部236继续延伸的第一接脚234。第一接脚234的末端具有第一焊接部235。第一固持部232与其对应的第一连接部236彼此平行。第二端子24包括具有第二倒刺241的第二固持部242、自第二固持部242一端延伸的第二连接部246、自第二连接部246继续延伸的第二弹性接触部243及自第二固持部242另一端延伸的第二接脚244。第二接脚244的末端具有第二焊接部245。第二固持部242与其对应的第二连接部246彼此平行。所述第一、第二弹性接触部233、243排成一排且彼此对齐。所述第一、第二接脚234、244的第一、第二焊接部235、245排成一排且彼此对齐。所述第一、第二固持部232、242彼此错位。第一、第二固持部232、242彼此错位,使得其对应于绝缘本体10的受力点彼此错位,减小对绝缘本体10的伤害。所述第一、第二端子23、24拉直后的长度相同。
结合图7及图8,所述第一侧壁11设置有一一收容第一、第二端子23、24的第一、第二端子槽111、112。所述第一端子槽111与所述第二端子槽112一一间隔排列。第一端子槽111的相对两壁面上设置有水平对齐的第一干涉槽113。第二端子槽112的相对两壁面上设置有水平对齐的第二干涉槽114。所述第一干涉槽113所在位置高于所述第二干涉槽114所在位置。第一、第二倒刺231、241分别固持于所述第一、第二干涉槽113、114内。使第一、第二端子23、24更稳定地固定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槽111、112内。所述第一端子槽111的壁面向第一端子槽111内凸伸有第一凸块115。所述第二端子槽112的壁面向第二端子槽112内凸伸有第二凸块116。所述第二干涉槽114与所述第一凸块115在所述纵长方向上重合。所述第一干涉槽113与所述第二凸块116在所述纵长方向上重合。所述第一、第二凸块115、116分别使所述第二、第一干涉槽114、113相对应的壁面厚度增加,防止端子槽的壁面受力变形。
结合图9及图10,所述第二排端子22包括第三端子25与第四端子26。第三端子25包括具有第三倒刺251的第三固持部252、自第三固持部252一端延伸的第三弹性接触部253以及自第三固持部252另一端延伸的第三接脚254。第三接脚254的末端具有第三焊接部255。第四端子26包括具有第四倒刺261的第四固持部262、自第四固持部262一端延伸的第四连接部266、自第四连接部266继续延伸的第四弹性接触部263及自第四固持部262另一端延伸的第四接脚264。第四接脚264的末端具有第四焊接部265。所述第三、第四弹性接触部253、263排成一排且彼此对齐。所述第三、第四接脚254、264的第三、第四焊接部255、265排成一排且彼此对齐。所述第三、第四固持部252、262彼此错位。第三、第四固持部252、262彼此错位,使得其对应于绝缘本体10的受力点彼此错位,减小对绝缘本体10的伤害。所述第三、第四端子25、26拉直后的长度相同。
所述第二侧壁12设置有一一收容第三、第四端子25、26的第三、第四端子槽121、122。所述第三端子槽121与所述第四端子槽122一一间隔排列。第三端子槽121的相对两壁面上设置有水平对齐的第三干涉槽123,第四端子槽122的相对两壁面上设置有水平对齐的第四干涉槽124,所述第三干涉槽123所在位置高于所述第四干涉槽124所在位置。第三、第四倒刺251、261分别固持于所述第三、第四干涉槽123、124内。使第三、第四端子25、26更稳定地固定于所述第三、第四端子槽121、122内。所述第三端子槽121的壁面向第三端子槽121内凸伸有第三凸块125。所述第四干涉槽124与所述第三凸块125在所述纵长方向上重合。所述第三凸块125分别使所述第四干涉槽124相对应的壁面厚度增加,防止端子槽的壁面受力变形。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