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41834发布日期:2018-11-14 03:16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核心技术环节,其中正极材料的优劣更是制约动力电池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增加以及国家补贴的逐渐降低,对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2016年6月,科技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等10个重点专项,在新能源汽车专项中,对于动力锂电池的考核指标如下:

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考核指标:2020年,电池单体能量密度≥300wh/kg,循环寿命≥1500次,成本≤0.8元/wh,安全性等达到国标要求;年生产能力≥2亿瓦时,产品累计销售≥3000万瓦时或装车数量≥1000套。

如今,高克容量、高电压正极材料是动力电池市场的需求。正极材料也从最初的ncm111向ncm523、ncm622,以及ncm811、nca方向发展。提高正极材料中镍含量,同时降低钴含量,能够在提高材料克容量同时降低原材料成本,因此,高镍正极材料是提升正极材料企业附加值的关键,也是正极材料企业的竞争高地。

高镍正极材料主要存在循环性能差、存储能力差、压实密度低等问题。目前,行业内普遍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三元前驱体材料,然后高温固相掺杂降低材料阳离子混排程度,提高晶体结构的稳定性和首次充放电效率;以及中低温包覆的方法,减少材料和电解液之间的界面反应,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存储能力。

本发明专利针对“高镍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差、存储能力差、成本高的特点,探究一种高效的、低成本的方法,改善高镍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存储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开发一种低成本、高容量、长循环的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采用共沉淀法合成球形高镍锰二元前驱体,然后通过低温烧结掺杂、湿法包覆、高温烧结修复工艺,获得循环性能好、长存储的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镍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可溶性镍盐、锰盐、碱金属氢氧化物与氨水搅拌混合,在反应釜中进行恒温共沉淀反应,然后经过固液分离、陈化,离心分离、烘干得到球形高镍锰二元前驱体;

s2.将氢氧化锂、球形高镍锰二元前驱体、氧化物添加剂混合,在富氧气氛条件下,进行高温烧结,得到球形高镍锰酸锂二元正极材料;

s3.将可溶性钴盐与磷酸盐溶解在去离子水中,进行机械搅拌直至有浅红色沉淀产生,然后加入高镍锰酸锂二元正极材料继续搅拌、过滤、烘干,即为包覆后的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

s4.在氧气氛条件下,将包覆后的正极材料进行中低温烧结,获得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所述可溶性镍离子与锰离子的摩尔比为1:1~10:1;球形高镍锰二元前驱体的平均粒径d50:8~12um。

具体地,所述s1中氨水浓度:0.1~0.6mol/l;所述镍离子、锰离子的总浓度为0.5~2.0mol/l;所述碱金属氢氧化物为naoh;搅拌速度:500~2000r/min;共沉淀反应温度:20℃~60℃,反应ph值:10~13;陈化时间:10~48h;烘干温度:100℃~150℃,烘干时间:2~24h。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所述富氧气氛的体积浓度:50%~99%;所述高温烧结的条件:温度500℃~900℃,保温时间10~30h。

具体地,在步骤s2中,氧化物添加剂为zro、mgo、cr2o3、al2o3、fe2o3、zno和cuo等过渡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高温烧结过程的升温速率:1~10℃/min。

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所述可溶性钴盐包括:硝酸钴、氯化钴和硫酸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磷酸盐包括:磷酸氢铵、磷酸氢钾、磷酸氢钠、磷酸铵、磷酸钠和磷酸钾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所述步骤s3中第三元co以湿法、原位合成的形式包覆在基材表面,包覆层均匀,使得材料的循环、存储性能提高;所述包覆条件:钴离子、磷酸根离子的摩尔比为3:2,混合溶剂中钴离子、磷酸根离子的总浓度为0.01~0.1mol/l;搅拌速度:500~2000r/min;搅拌时间:0.5~10h;搅拌温度:10℃~50℃;烘干温度:100℃~150℃;烘干时间:2~24h。

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所述氧气氛的体积浓度:20%~99%;所述中低温烧结的条件:温度300℃~900℃,保温时间10~30h。

具体地,所述中低温烧结过程的升温速率:1~10℃/min。

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所述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化学式:linixmnyo2·cozpo4,其中:0.6<x≤1,0.01<y≤0.4,0.01<z≤0.2,x+y+z=1。

具体地,将获得的正极材料组装成扣式电池,具体方法为:正极材料、乙炔黑、聚偏氟乙烯(pvdf)按照95:2.5:2.5的质量比进行称重、混合均匀、加入nmp搅拌4h,制成浆料,然后均匀涂覆在铝箔上,接着80℃真空烘烤、压片、裁切为直径14mm的正极片。另外,配以直径16mm的锂片作为负极片,针筒滴加5滴1mol/llipfo4+dec/ec(体积比为1)混合溶液为电解液,聚丙烯微孔膜为隔膜,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进行扣式电池的组装。

将组装后的扣式电池,进行容量测试(3.0~4.3v,0.1c/0.1c)和循环测试(3.0~4.3v,0.5c/0.5c)。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球形高镍锰二元前驱体,然后通过中低温烧结掺杂、湿法包覆、高温烧结修复工艺,获得循环性能好、长存储的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具体地:

(1)采用共沉淀法合成球形高镍锰二元前驱体,大大降低了前驱体的原材料成本;从而降低终产品的成本;

(2)第三元co以湿法、原位合成的形式,包覆在基材表面,包覆层均匀,提高材料的循环、存储性能;

(3)在高温烧结过程中,基材表面的磷酸钴容易形成磷酸钴锂,具备快离子导体的性能,提高容量。此外,生成的磷酸锂可以有效阻止电解液对正极材料的侵蚀,从而降低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颗粒/电解液界面副反应的发生,大幅提升了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以及减少循环过程中的电压衰降。

附图说明

图1: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工艺流程;

图2: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显微形貌图;

图3: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克容量;

图4: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循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照镍离子:锰离子摩尔比为9:1的溶液,配制金属离子浓度总和为1.5mol/l;配制naoh溶液浓度:8mol/l;配制氨水溶液浓度:120g/l;将三种溶液分别以30ml/min、10ml/min和8ml/min同时通入反应釜中,控制ph值为11.5,温度为45℃,连续反应20h,分别经过陈化、洗涤、烘干、得到d50为10um的球形二元前驱体材料ni0.9mn0.1(oh)2。

将上述前驱体与氢氧化锂、氧化锆混合,其中锂:金属离子摩尔比为1:1,氧化锆的加入量占总物料的质量分数为5000ppmw,在富氧气条件下,进行烧结,温度为750℃,保温20h,冷却后、鄂破、对辊、粉碎后得到基体材料。

分别配制0.03mol/l硝酸钴和0.02mol/l磷酸氢铵溶液,将两种溶剂进行混合、搅拌1h,搅拌过程中会产生粉红色沉淀;然后,按照固液质量比为1:10加入基体材料,继续搅拌2h,进行过滤、烘干,得到包覆后的基体材料。

将上述包覆后的基体材料,在氧气条件下,进行二次烧结,温度为450℃,保温20h,获得高容量、长存储性的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

将获得的正极材料进行电池组装,具体方法为:正极材料、乙炔黑、聚偏氟乙烯(pvdf)按照95:2.5:2.5的质量比进行称重、混合均匀、加入nmp搅拌4h,制成浆料,然后均匀涂覆在铝箔上,接着80℃真空烘烤、压片、裁切为直径14mm的正极片。另外,配以直径16mm的锂片作为负极片,针筒滴加5滴1mol/llipfo4+dec/ec(体积比为1)混合溶液为电解液,聚丙烯微孔膜为隔膜,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进行扣式电池的组装。将所得电池进行扣电测试,经过测试,该材料的使用压实密度:3.57g/cm3;3.0~4.3v,0.1c条件下,首次放电容量:212mah/g;3.0~4.3v,0.5c/0.5c条件下,50周容量保持率为:97%。

实施例2

按照镍离子:锰离子摩尔比为8:2的溶液,配制金属离子浓度总和为1.5mol/l;配制naoh溶液浓度:8mol/l;配制氨水溶液浓度:120g/l;将三种溶液分别以25ml/min、8ml/min和8ml/min同时通入反应釜中,控制ph值为11.2,温度为50℃,连续反应20h,分别经过陈化、洗涤、烘干、得到d50为10.5um的球形二元前驱体材料ni0.8mn0.2(oh)2。

将上述前驱体与氢氧化锂、氧化锆混合,其中锂:金属离子摩尔比为1.05,氧化锆的加入量占总物料的质量分数为3000ppmw,在富氧气条件下,进行烧结,温度为800℃,保温20h,冷却后、鄂破、对辊、粉碎后得到基体材料。

分别配制0.45mol/l硝酸钴和0.03mol/l磷酸氢铵溶液,将两种溶剂进行混合、搅拌1h,搅拌过程中会产生粉红色沉淀;然后,按照固液质量比为1:10加入基体材料,继续搅拌2h,进行过滤、烘干,得到包覆后的基体材料。

将上述包覆后的基体材料,在氧气条件下,进行二次烧结,温度为550℃,保温20h,获得高容量、长存储性的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

将获得的正极材料进行电池组装,具体方法为:正极材料、乙炔黑、聚偏氟乙烯(pvdf)按照95:2.5:2.5的质量比进行称重、混合均匀、加入nmp搅拌4h,制成浆料,然后均匀涂覆在铝箔上,接着80℃真空烘烤、压片、裁切为直径14mm的正极片。另外,配以直径16mm的锂片作为负极片,针筒滴加5滴1mol/llipfo4+dec/ec(体积比为1)混合溶液为电解液,聚丙烯微孔膜为隔膜,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进行扣式电池的组装。将所得电池进行扣电测试,经过测试,该材料的使用压实密度:3.53g/cm3;3.0~4.3v,0.1c条件下,首次放电容量:203mah/g;3.0~4.3v,0.5c/0.5c条件下,50周容量保持率为:97.5%。

实施例3

按照镍离子:锰离子摩尔比为7:3的溶液,配制金属离子浓度总和为1.5mol/l;配制naoh溶液浓度:8mol/l;配制氨水溶液浓度:120g/l;将三种溶液分别以30ml/min、10ml/min和8ml/min同时通入反应釜中,控制ph值为11.7,温度为55℃,连续反应20h,分别经过陈化、洗涤、烘干、得到d50为11um的球形二元前驱体材料ni0.7mn0.3(oh)2。

将上述前驱体与氢氧化锂、氧化锆混合,其中锂:金属离子摩尔比为1.02,氧化锆的加入量占总物料的质量分数为1000ppmw,在富氧气条件下,进行烧结,温度为850℃,保温20h,冷却后、鄂破、对辊、粉碎后得到基体材料。

分别配制0.06mol/l硝酸钴和0.04mol/l磷酸氢铵溶液,将两种溶剂进行混合、搅拌1h,搅拌过程中会产生粉红色沉淀;然后,按照固液质量比为1:10加入基体材料,继续搅拌2h,进行过滤、烘干,得到包覆后的基体材料。

将上述包覆后的基体材料,在氧气条件下,进行二次烧结,温度为650℃,保温20h,获得高容量、长存储性的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

将获得的正极材料进行电池组装,具体方法为:正极材料、乙炔黑、聚偏氟乙烯(pvdf)按照95:2.5:2.5的质量比进行称重、混合均匀、加入nmp搅拌4h,制成浆料,然后均匀涂覆在铝箔上,接着80℃真空烘烤、压片、裁切为直径14mm的正极片。另外,配以直径16mm的锂片作为负极片,针筒滴加5滴1mol/llipfo4+dec/ec(体积比为1)混合溶液为电解液,聚丙烯微孔膜为隔膜,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进行扣式电池的组装。将所得电池进行扣电测试,经过测试,该材料的使用压实密度:3.55g/cm3;3.0~4.3v,0.1c条件下,首次放电容量:195mah/g;3.0~4.3v,0.5c/0.5c条件下,50周容量保持率为:98%。

本发明所述的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合成球形高镍锰二元前驱体,大大降低了前驱体的原材料成本,从而降低终产品的成本;第三元co以湿法、原位合成的形式,包覆在基材表面,包覆层均匀,提高材料的循环、存储性能;在高温烧结过程中,基材表面的磷酸钴容易形成磷酸钴锂,具备快离子导体的性能,提高容量。此外,生成的磷酸锂可以有效阻止电解液对正极材料的侵蚀,从而降低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颗粒/电解液界面副反应的发生,大幅提升了高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以及减少循环过程中的电压衰降。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