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5374发布日期:2019-03-05 19:33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屏蔽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为了抑制电磁噪声从设备向外部的辐射、或抑制从其他设备接受电磁噪声的影响,使用具备围绕内部导体的电磁屏蔽壳体(外部导体)的电连接器(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备与电线连接的内部导体、收容内部导体的内部绝缘体、围绕内部绝缘体的外部导体、及设置在外部导体的外侧的外部绝缘体的屏蔽连接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6061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若设置沿板厚方向贯通屏蔽壳体的窗,并使绝缘体的矛形部等卡扣到该窗,则能够将屏蔽壳体保持在绝缘体。然而,希望回避窗成为电磁屏蔽的间隙而降低电磁屏蔽性能。

在专利文献1的屏蔽连接器中,由于在外部导体没有设置窗,所以难以将外部导体保持在内部绝缘体或外部绝缘体。

由于以上情况,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将屏蔽壳体保持在绝缘体并且能够充分得到电磁屏蔽性能的屏蔽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屏蔽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收容接触部的外壳;以及从外面围绕外壳的屏蔽壳体,外壳具有从里面插入贯通屏蔽壳体的开口的卡扣突起,屏蔽壳体具有:形成有开口的壳体主体;以及盖片,被壳体主体支撑,并且一边从卡扣突起向外面退避一边覆盖开口。

在本发明的屏蔽连接器中,优选壳体主体以筒状形成,并具有沿着轴线方向的接缝,盖片以悬臂状态被以接缝合在一起的壳体主体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中任一个一侧支撑,沿着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比开口更向外面延伸。

在本发明的屏蔽连接器,优选还具备从外面围绕屏蔽壳体的外侧外壳,在外侧外壳与壳体主体之间夹着盖片,从而盖片的一部分与壳体主体接触而导通。

在本发明的屏蔽连接器中,优选外侧外壳具有与盖片卡扣的卡扣部。

在本发明的屏蔽连接器中,优选盖片以悬臂状态被壳体主体支撑,盖片的自由端部具有向壳体主体突出的接点部。

在本发明的屏蔽连接器中,优选盖片以悬臂状态被壳体主体支撑,在外侧外壳形成有向盖片的自由端部向里面突出的第1突起,自由端部被按压在第1突起与壳体主体之间。

在本发明的屏蔽连接器中,优选在外侧外壳,沿着屏蔽壳体插入外侧外壳的内侧的插入方向,形成有能够引导沿与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盖片的导向槽,在导向槽的内侧形成有第1突起和在比第1突起更靠盖片的支撑端侧与盖片卡扣的卡扣部。

在本发明的屏蔽连接器中,优选盖片在自由端部具有比覆盖开口的部分更向外面突出的第2突起,通过第2突起与外侧外壳接触,自由端部被按压在外侧外壳与壳体主体之间。

【发明效果】

依据本发明,由于屏蔽壳体所具备的盖片一边从外壳的卡扣突起向外面退避一边覆盖开口,所以虽然在屏蔽壳体形成开口,但能够避免穿过开口的电磁噪声的入射或辐射。因此,通过卡扣突起对开口的插入,能够一边维持将屏蔽壳体保持在绝缘体外壳的构造,一边提高连接器的电磁屏蔽性能。

附图说明

【图1】(a)~(c)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屏蔽连接器的图。(a)是从前方示出屏蔽连接器的图,(b)是从后方示出屏蔽连接器的图。(c)是(a)的ic-ic线截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屏蔽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示出内侧外壳及屏蔽壳体的立体图。(b)是示出屏蔽壳体的盖片的立体图。

【图4】(a)是图1(b)的iv部的放大图。(b)是图1(c)的部分放大图。

【图5】(a)是示出外侧外壳的内侧的立体图。(b)是示出外侧外壳的内侧的平面图。

【图6】(a)及(b)是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屏蔽连接器的图。(a)是从后方示出变形例所涉及的屏蔽连接器的图。(b)是(a)的vib部放大图。

【图7】(a)是图6所示的屏蔽连接器的屏蔽壳体的立体图,(b)是相当于(a)的viib-viib线的位置上的屏蔽连接器的纵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及图2所示的连接器1是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屏蔽连接器。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可以适当使用于搭载到车辆的设备。

通过连接器1的电磁屏蔽功能,能够抑制电磁噪声从设备向外部的辐射、或抑制从其他设备接受电磁噪声的影响。

连接器1沿着设定于连接器1的轴线a(图1(c)),与跟设备的基板等连接的未图示的对象连接器嵌合。以下,将轴线a的周围称为“轴周围”。

连接器1(图1及图2)具备:绝缘体的内侧外壳10;导体的屏蔽壳体20;以及绝缘体的外侧外壳30。

内侧外壳10沿着轴周围被屏蔽壳体20所围绕。屏蔽壳体20沿着轴周围被外侧外壳30所围绕。

内侧外壳10保持具有导电性的两个接触部(未图示)。

内侧外壳10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经注射模塑成形而形成为在轴周围的四方具有壁的大致长方体状。

连接器1也可以具备单一或3个以上的接触部。

在内侧外壳10(图2)形成有收容接触部的空腔12、12。在内侧外壳10的前端部10a嵌合未图示的对象连接器。各图中,将连接器1的前端侧表示为f,将连接器1的后端侧表示为r。

空腔12、12沿着连接器1相对于对象连接器插拔的方向贯通内侧外壳10。在空腔12、12的后方分别引出经由接触部的压接部连接的未图示的电线。

连接器1中,将接触部所处的中心(轴线a)侧称为“里面”,将从轴线a沿与轴线a正交的方向离开的外周侧称为“外面”。

在内侧外壳10的一个侧壁13设置有与屏蔽壳体20的一部分卡扣的卡扣梁14。

卡扣梁14被支撑于内侧外壳10的前端部10a附近,并向后方延伸。在卡扣梁14的自由端部形成有向外面突出的卡扣突起14a。卡扣突起14a的前端14b(图4(b))相对于轴线方向d1倾斜,以在内侧外壳10从后方插入屏蔽壳体20时使得卡扣梁14因较小的力而挠曲。另一方面,卡扣突起14a的后端14c(图4(b))相对于轴线方向d1大致垂直立起。

接着,屏蔽壳体20(图2、图3)从外面围绕保持接触部的内侧外壳10。屏蔽壳体20与跟内侧外壳10所保持的接触部连接的未图示的电线、和设置有对象连接器的设备的框体接地。通过该屏蔽壳体20,向连接器1赋予电磁屏蔽功能。

屏蔽壳体20由具有导电性及弹性的材料而一体地具有壳体主体21和被壳体主体21支撑的盖片22。本实施方式的屏蔽壳体20通过沿板厚方向对由金属材料形成的板材进行冲裁并以方管状(角筒状)折弯而形成为矩形截面状。

在壳体主体21,形成有沿连结外面和里面的方向贯通屏蔽壳体20的开口210。从开口210所处的壳体主体21的侧壁23起到对置的侧壁24为止的尺寸,被设定为当内侧外壳10沿着轴线a的方向(轴线方向d1)从屏蔽壳体20的后方向屏蔽壳体20的内侧插入时,利用壳体主体21的侧壁23卡扣梁14被向里面按压而挠曲。

如图1(c)所示,若将内侧外壳10插入到屏蔽壳体20的前端20a,则卡扣突起14a从里面插入到开口210。此时,如图4(b)所示,卡扣突起14a的后端14c与跟它对置的开口210的后方的端缘卡扣。这样,因卡扣梁14而屏蔽壳体20被保持在内侧外壳10。

方管状的壳体主体21如图3(a)所示,具有沿着轴线方向d1的接缝(seam)21s。接缝21s位于壳体主体21的侧壁23的宽度方向中央。

壳体主体21使板材的一端部211和另一端部212的端面彼此在接缝21s对接而形成为筒状。从另一端部212突出的舌片212a嵌合到一端部211的缺口211a,从而防止一端部211和另一端部212的分离。

切出盖片22而使形成在一端部211的缺口和形成在另一端部212的缺口合在一起,从而开口210作为整体而形成为大致矩形状。

盖片22以使贯通屏蔽壳体20的开口210的位置不会成为电磁屏蔽的间隙的方式电磁封闭开口210。该盖片22不位于开口210的内侧,而偏移到比开口210更靠外面。

关于盖片22,将形成屏蔽壳体20的板材的一部分切出而以悬臂状态被支撑在壳体主体21。关于盖片22,从壳体主体21向外面切出,所以一边从插入在壳体主体21的开口210的卡扣突起14a退避,一边从外面覆盖开口210。

盖片22与壳体主体21的一端部211连成一体,且沿着与壳体主体21的轴线方向(轴线方向d1)正交的方向(宽度方向)比开口210更向外面延伸。盖片22的前端部达到开口210的外面的侧壁23。盖片22在俯视下形成为矩形状。

盖片22具有从壳体主体21向外面立起的支撑端部22a、和从支撑端部22a大致沿着侧壁23延伸的自由端部22b。在自由端部22b的前端附近,形成有向壳体主体21的侧壁23突出的接点部22c(图3(b)、图4(a))。

关于盖片22,在开口210卡扣了卡扣突起14a的状态下,从外面覆盖开口210。

关于接点部22c,通过压力加工从盖片22的表面侧锻造,从而形成为向里面突出。

关于自由端部22b的接点部22c,在图3(b)所示的无负荷的状态下,即便从壳体主体21的表面离开,若对屏蔽壳体20安装外侧外壳30,则如图4(a)所示与壳体主体21接触而导通。

接着,外侧外壳30(也称为外壳)如图1(c)所示,从外面围绕屏蔽壳体20。若屏蔽壳体20从外侧外壳30的后方插入到形成在外侧外壳30的内侧的收容空间的前端,则夹在外侧外壳30与壳体主体21之间的盖片22因被外侧外壳30的一部分按压而向里面挠曲。于是,盖片22的自由端部22b的接点部22c,如图4(a)所示与壳体主体21接触而导通。

此外,也可以取代在盖片22具备接点部22c的结构,而在壳体主体21具备向盖片22的自由端部22b的背面侧突出的接点部。

外侧外壳30通过注射模塑成形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为具有与壳体主体21四方的侧壁分别对应的侧壁的长方体状的外观。

此外,外侧外壳30也可以由具有导电性的树脂或金属形成。

在外侧外壳30的一个侧壁33的内侧(背面侧),设置有与屏蔽壳体20的盖片22卡扣的卡扣梁34。该卡扣梁34,在比被外侧外壳30的一部分向壳体主体21按压的盖片22的部位更靠支撑端部22a侧的位置与盖片22卡扣。

卡扣梁34从后方向前方延伸。在卡扣梁34的自由端侧形成有向里面突出的卡扣突起34a。如图1(c)所示,卡扣突起34a从后方与盖片22卡扣。

卡扣突起34a的后端34b(图4(b))相对于轴线方向d1倾斜,以在屏蔽壳体20从后方插入外侧外壳30时使得卡扣梁34因较小的力而挠曲。另一方面,卡扣突起34a的前端34c(图4(b))相对于轴线方向d1大致垂直立起。

图5(a)及(b)示出卡扣梁34和按压盖片22的自由端部22b的按压突起35(第1突起)。

这些卡扣梁34及按压突起35形成在沿着屏蔽壳体20的轴线方向(轴线方向d1)在外侧外壳30的侧壁33的背面侧延伸的导向槽36的内侧。导向槽36从侧壁33的背面侧向外面凹陷,从后方接受从壳体主体21立起的盖片22。若屏蔽壳体20沿着轴线方向d1(插入方向)插入外侧外壳30的内侧,则在导向槽36的内侧盖片22从图5(a)中以单点划线示出的位置移位到以双点划线示出的位置。

卡扣梁34及按压突起35形成在导向槽36中沿着轴线方向d1的内壁361、362间。内壁361、362连续至外侧外壳30的后端30b(图1(c))。

卡扣梁34被从导向槽36的底部36a凹陷的槽341、341划分在导向槽36的内壁361、362的内侧。卡扣梁34的卡扣突起34a比导向槽36周围的侧壁33的内表面更向里面突出。以能够在注射模塑成形时从模具沿轴线方向d1拔出卡扣突起34a的方式,形成有超过导向槽36的前壁363而连续至外侧外壳30的前端30a的槽37(图1(c)、图2)。

按压突起35在与盖片22的自由端部22b对应的位置,从导向槽36的底部36a向里面突出。按压突起35位于卡扣突起34a的旁边。按压突起35的一侧面与槽341的壁面共面地延伸。

按压突起35具有与壳体主体21的侧壁23大致平行的平坦的顶部35a。顶部35a在与盖片22的接点部22c对应的位置,以与接点部22c对应的大小形成。为了对按压突起35提供足以按压接点部22c的充分的刚性,按压突起35的侧面35d从顶部35a向导向槽36的底部36a扩展。

与卡扣突起34a同样,按压突起35的后端35b相对于轴线方向d1倾斜,并且按压突起35的前端35c(图5(b))相对于轴线方向d1大致垂直立起。

如图4(a)所示,按压突起35的顶部35a停留在导向槽36的内部。通过在组装屏蔽壳体20和外侧外壳30时的屏蔽壳体20与外侧外壳30的尺寸关系,在导向槽36的内部,盖片22的自由端部22b被顶部35a向壳体主体21按压到里面。

当对外侧外壳30的内侧插入屏蔽壳体20时,盖片22因导向槽36的内壁361、362从外侧外壳30的后端30b(图1(c))沿着轴线方向d1而被引导。若屏蔽壳体20插入到外侧外壳30内的收容空间的前端,则盖片22一边使卡扣梁34向外面挠曲一边使卡扣突起34a从后方越到前方,配置在图5(a)中以双点划线示出的位置。

此时,如图4(b)所示,卡扣突起34a的前端34c卡扣在盖片22的后端22d。因此,通过卡扣梁34,屏蔽壳体20保持在外侧外壳30,并且盖片22的自由端部22b被按压在按压突起35(图4(a))与壳体主体21之间,从而接点部22c与壳体主体21接触而导通。盖片22被按压突起35向壳体主体21按压,因此在盖片22与壳体主体21之间确保充分的接触压力。

如图1(c)及图4(a)所示,内侧外壳10的卡扣突起14a位于开口210的内侧。因此,即便已经组装屏蔽壳体20和内侧外壳10,内侧外壳10的卡扣突起14a和外侧外壳30的卡扣突起34a也不会干涉。

如图4(b)所示,若卡扣突起34a的顶部34d与壳体主体21的表面接触,且卡扣梁34的前端部34e与盖片22的表面接触,则通过卡扣梁34能将屏蔽壳体20稳定地保持在外侧外壳30,因此是优选的。

依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屏蔽壳体20所具备的盖片22,一边从内侧外壳10的卡扣突起14a向外面退避一边覆盖开口210。因此,虽然在屏蔽壳体20形成开口210,但能够避免穿过开口210的电磁噪声的入射或辐射。

因此,通过卡扣突起14a向开口210的插入,一边能够维持将屏蔽壳体20保持在内侧外壳10的构造,一边能够提高连接器1的电磁屏蔽性能。而且,避免电磁噪声混入到在具备连接器1及对象连接器等的设备或电线传输的信号,而能够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盖片22不只覆盖开口210,还将外侧外壳30的卡扣突起34a卡扣,从而还起到将屏蔽壳体20保持在外侧外壳30的作用。

而且,被按压在外侧外壳30与壳体主体21之间的盖片22的自由端部22b,与壳体主体21接触而导通,因此能够避免电磁噪声对盖片22的入射或电磁噪声从盖片22的辐射。

如图4(a)所示,盖片22从卡扣突起14a向外面退避,且以为了将卡扣突起34a卡扣所必要的限度以比板厚稍大的尺寸从壳体主体21立起。而且,自由端部22b被外侧外壳30的按压突起35按压而与壳体主体21接触。

于是,盖片22作为整体沿着壳体主体21延伸,且盖片22的两端侧与壳体主体21电连接,因此盖片22与壳体主体21大致一体地电磁耦合。

依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不与壳体主体21连续的区域仅停留在比盖片22的接点部22c更靠前端侧,因此能够极力避免盖片22自身成为电磁噪声的辐射源或接收源。

参照图6及图7,对本发明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连接器2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同样,具备内侧外壳10、屏蔽壳体20、和外侧外壳30。

屏蔽壳体20所具备的盖片42,如图7(a)所示,以悬臂状被壳体主体21支撑,并且在自由端部具有比从外面覆盖开口210的部分更向外面突出的被按压突起45(第2突起)。

如图6(b)所示,在外侧外壳30没有形成按压突起35(图4(a))。导向槽36的底部36a的卡扣梁34的旁边、即形成有按压突起35的部分形成为平坦。

盖片42(图7(a))中从外面覆盖开口210的部分即盖部42a,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盖片22(图3)同样地构成。盖片42由盖部42a和被按压突起45构成。被按压突起45由屏蔽壳体20的板材与盖部42a一体地冲裁,并且对于盖部42a向面外方向弯曲。

被按压突起45虽然从盖部42a的前端部(自由端部)向外面逐渐立起,但向与盖部42a正交的方向延伸。盖部42a沿着与轴线方向d1正交的方向延伸,与之相对被按压突起45沿着轴线方向d1延伸。

若从后方向外侧外壳30的内侧插入屏蔽壳体20,则因导向槽36而盖片42沿着轴线方向d1被导向。而且,如图6(b)及图7(b)所示,被按压突起45与导向槽36的底部36a接触,从而盖片42的自由端部被按压在外侧外壳30与壳体主体21之间,因此盖片42的接点部22c(图6(b))以充分的接触压力与壳体主体21接触。即,被按压突起45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按压突起35同样地发挥功能。

除上述以外,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也可对在上述实施方式列举的结构进行取舍选择或者适当变更为其他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内侧外壳10、屏蔽壳体20、及外侧外壳30以矩形截面状构成,但是这些也可以构成为圆截面形状。在此情况下,若盖片22仿照壳体主体21的形状从支撑端部弯曲到接点部,并沿着壳体主体21的外壁,则能够避免电磁噪声对盖片22的辐射或入射,因此是优选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盖片22沿与轴线方向d1正交的宽度方向延伸,但是本发明中的盖片也可以沿轴线方向d1延伸。

本发明的连接器并不限于车载设备,能够使用于各种设备。本发明的连接器具备保持接触部的外壳、和从外面围绕外壳的屏蔽壳体,只要在屏蔽壳体具备一边从由里面插入形成在屏蔽壳体的壳体主体的开口的外壳的卡扣突起向外面退避、一边覆盖该开口的盖片,就允许对构成要素进行适当取舍选择或变更。

本发明的连接器也可以不具备从外面围绕屏蔽壳体20的外侧外壳30。

标号说明

1、2连接器(屏蔽连接器);10内侧外壳(外壳);10a前端部;12空腔;13侧壁;14卡扣梁;14a卡扣突起;14b前端;14c后端;20屏蔽壳体;20a前端;21壳体主体;21s接缝;22盖片;22a支撑端部;22b自由端部;22c接点部;22d后端;23、24侧壁;30外侧外壳;30a前端;30b后端;33侧壁;34卡扣梁(卡扣部);34a卡扣突起;34b后端;34c前端;34d顶部;34e前端部;35按压突起(第1突起);35a顶部;35b后端;35c前端;35d侧面;36导向槽;36a底部;37槽;42盖片;42a盖部;45被按压突起(第2突起);210开口;211一端部;212另一端部;341槽;361、362内壁;363前壁;a轴线;d1轴线方向(插入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