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电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38029发布日期:2018-11-07 08:06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电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感器,尤其是指一种组合式电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组装式电感器所采用生产方法是在软磁铁氧体磁芯,dr磁芯中柱上卷绕线圈,所卷绕线圈一致性不好,导致线包饱满度有大有小,在dr磁芯与rh磁芯组装时,dr磁芯置中十分难控制,最终导致电感器件电性一致性差(主要是电感器电感l与电感器饱和电流isat)。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的组合式电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式电感器的制备方法,它包括有以下步骤:磁芯点胶—自动化绕线、组装软磁磁芯、点焊线圈并除线头—点胶—组装磁芯—烘胶—外观—测试—包装,即成,烘胶温度为130℃,时间为90分钟;其中,

所述的磁芯由杯状软磁磁芯和片状软磁磁芯构成,或者由杯状软磁磁芯和“t”形软磁磁芯构成,

当磁芯由杯状软磁磁芯和片状软磁磁芯时,在杯状软磁磁芯上成型中柱,杯状软磁磁芯与片状软磁磁芯材质为镍锌铁氧体、锰锌铁氧体、合金磁芯中的一种,组装时先于杯状内点胶水,通过自动设备将卷绕好的线圈组装于杯状磁芯中柱上,并点焊切线头,最后再点胶并组装片状软磁磁芯,从而组装成电感器,由于杯状磁芯中柱上有一凹槽,片状软磁磁芯上有凸点,这样可以精准定位杯状软磁磁芯与片状磁芯之间的气隙距离,从而精准有效控制了电性的一致性与稳定性;

当磁芯由杯状软磁磁芯和“t”形软磁磁芯构成时,在杯状软磁磁芯下面壁厚上设有一凹槽,杯状软磁磁芯与“t”型软磁磁芯材质为镍锌铁氧体、锰锌铁氧体、合金磁芯中的一种,组装时先于杯状磁芯内点胶水,通过自动设备将卷绕好的线圈组装于“t”磁芯中柱上,最后将组装好线圈的“t”型磁芯反扣于杯状磁芯中,并点焊切线头,从而组装成电感器,由于杯状磁芯底部上设有一凹槽,“t”型软磁磁芯上精准插入杯装磁芯凹槽中,这样可以精准定位杯状软磁磁芯与“t”磁芯之间的气隙距离,从而精准有效控制了电性的一致性与稳定性。

所述的磁芯表面通过耐高电压的绝缘材料涂覆,再经过水镀或pvd真空溅射镀膜方式进行电极处理;所述耐高压绝缘材料层是将二氧化矽,乙基纤维素并添加微量金属元素溶于二乙二醇丁醚制成浆料,将该浆料涂覆于整个软磁磁芯本体外表面,烘烤烧结后形成所述耐高压绝缘材料层,耐高压绝缘材料层耐温范围在700℃~900℃,是一种无机绝缘层;所述二氧化矽:乙基纤维素:二乙二醇丁醚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50-70%:2-20%:15-40%;或者所述耐高压绝缘材料层是将高温树脂.氮甲基吡咯烷酮并加入少量特殊树脂溶于甲基异丁酮制成浆料,将该浆料涂覆整个软磁磁芯本体外表面,烘烤烧结后形成所述耐高压绝缘材料层,耐高压绝缘材料层耐温范围在350℃~450℃,是一种有机绝缘层;所述耐高温树脂:氮甲基吡咯烷酮:甲基异丁酮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2-15%:50-75%:15-41%;

所述的pvd真空溅射镀膜,先在耐高压绝缘材料层上真空溅射铬材料层、再在铬材料层上真空溅射镍材料层,最后在镍材料层上真空溅射银材料层;或者于耐高压绝缘材料层上真空溅射铝材料层,位于铝材料层上真空溅射镍材料层,位于镍材料层上真空溅射锡材料层。

按上述所述方法制备的一种组合式电感器,它包括有杯状软磁磁芯、绕线软磁磁芯,其中,绕线软磁磁芯为片状软磁磁芯或t”形软磁磁芯,杯状软磁磁芯中心处设有下凹的线圈安装室,线圈安装室相对的两侧设有线头导槽,线头导槽顶部的杯状软磁磁芯上设有下凹的极脚槽;绕线软磁磁芯表面涂覆有绝缘层,线圈通过绕线软磁磁芯安装在线圈安装室内,安装后的杯状软磁磁芯与绕线软磁磁芯之间预留有气隙距离。

所述的绕线软磁磁芯为片状软磁磁芯,杯状软磁磁芯的线圈安装室内腔中心处设有中柱,中柱顶部设有下凹的定位沉孔,片状软磁磁芯中心处设有凸起的凸点,线圈套装在中柱上,片状软磁磁芯倒扣在中柱顶部,倒扣后凸点嵌合在定位沉孔内。

所述的绕线软磁磁芯为“t”形软磁磁芯,杯状软磁磁芯的线圈安装室内腔底部设有下凹的定位槽,t”形软磁磁芯的竖臂为中柱,线圈套装在“t”形软磁磁芯的中柱上,中柱底部嵌插在定位槽内。

本方案的选择锰锌铁氧体材料制作磁芯本体原因在于,锰锌铁氧体材料相对于半导体软磁材料,其初始导磁率约是镍锌铁氧体材料5倍以上,品质因素好,矫顽力低.涡流损耗低,锰锌铁氧体材料制成的绕线式电感器,由于锰锌磁芯al值(电感系数)正比于ui(初始导磁率)值,依l=al*n²,l为电感,n为漆包线圈数,可知,锰锌铁氧体材料制作磁芯本体,可减少线包绕线圈数,降低漆包线长度,从而降低了电感器件直流阻抗,最终减小产品在工作时的发热量,提高产品效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技术优势在于:

一、改变传统电感器生产模式,本方案通过各材料组装,从而提高电感器性能(电感l与饱和电流isat)的一致性与良率;

二、降低电感器生产难度,由半自动化转变成全自动化生产,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三、使用经过耐高压绝缘材料涂覆后的锰锌铁氧体软磁磁芯,可以大幅减少圈数,降低直流阻抗,同时增加dr磁芯中柱外径,增加了电感器承载电流的能力(isat)。

附图说明

图1、图2、图3、图4为本发明的杯状软磁磁芯和“t”形软磁磁芯结构示意图。

图5、图6、图7、图8、图8、图9、图10为本发明的杯状软磁磁芯和片状软磁磁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为:

实施例1

参见附图1至附图4,本实施例所述的组合式电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磁芯点胶—自动化绕线、组装软磁磁芯、点焊线圈并除线头—点胶—组装磁芯—烘胶—外观—测试—包装,即成,烘胶温度为130℃,时间为90分钟;其中,

所述的磁芯由杯状软磁磁芯和片状软磁磁芯构成,或者由杯状软磁磁芯和“t”形软磁磁芯构成,

当磁芯由杯状软磁磁芯和片状软磁磁芯时,在杯状软磁磁芯上成型中柱,杯状软磁磁芯与片状软磁磁芯材质为镍锌铁氧体、锰锌铁氧体、合金磁芯中的一种,组装时先于杯状内点胶水,通过自动设备将卷绕好的线圈组装于杯状磁芯中柱上,并点焊切线头,最后再点胶并组装片状软磁磁芯,从而组装成电感器,由于杯状磁芯中柱上有一凹槽,片状软磁磁芯上有凸点,这样可以精准定位杯状软磁磁芯与片状磁芯之间的气隙距离,从而精准有效控制了电性的一致性与稳定性,提高产品的良率,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目的。磁芯表面通过耐高电压的绝缘材料涂覆,再经过水镀或pvd真空溅射镀膜方式进行电极处理;所述耐高压绝缘材料层是将二氧化矽,乙基纤维素并添加微量金属元素溶于二乙二醇丁醚制成浆料,将该浆料涂覆于整个软磁磁芯本体外表面,烘烤烧结后形成所述耐高压绝缘材料层,耐高压绝缘材料层耐温范围在700℃~900℃,是一种无机绝缘层;所述二氧化矽:乙基纤维素:二乙二醇丁醚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50-70%:2-20%:15-40%;或者所述耐高压绝缘材料层是将高温树脂.氮甲基吡咯烷酮并加入少量特殊树脂溶于甲基异丁酮制成浆料,将该浆料涂覆整个软磁磁芯本体外表面,烘烤烧结后形成所述耐高压绝缘材料层,耐高压绝缘材料层耐温范围在350℃~450℃,是一种有机绝缘层;所述耐高温树脂:氮甲基吡咯烷酮:甲基异丁酮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2-15%:50-75%:15-41%;

所述的pvd真空溅射镀膜,先在耐高压绝缘材料层上真空溅射铬材料层、再在铬材料层上真空溅射镍材料层,最后在镍材料层上真空溅射银材料层;或者于耐高压绝缘材料层上真空溅射铝材料层,位于铝材料层上真空溅射镍材料层,位于镍材料层上真空溅射锡材料层。

按上述所述方法制备的一种组合式电感器包括有杯状软磁磁芯4、绕线软磁磁芯1,其中,绕线软磁磁芯1为t”形软磁磁芯,杯状软磁磁芯4中心处设有下凹的线圈安装室7,线圈安装室7相对的两侧设有线头导槽5,线头导槽5顶部的杯状软磁磁芯1上设有下凹的极脚槽8;绕线软磁磁芯1表面涂覆有绝缘层2,线圈3通过绕线软磁磁芯1安装在线圈安装室7内,安装后的杯状软磁磁芯4与绕线软磁磁芯1之间预留有气隙距离,本实施例的杯状软磁磁芯4的线圈安装室7内腔底部设有下凹的定位槽,t”形软磁磁芯的竖臂为中柱,线圈3套装在“t”形软磁磁芯的中柱上,中柱底部嵌插在定位槽内。

实施例2

参见附图5至附图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当磁芯由杯状软磁磁芯和“t”形软磁磁芯构成时,在杯状软磁磁芯下面壁厚上设有一凹槽,杯状软磁磁芯与“t”型软磁磁芯材质为镍锌铁氧体、锰锌铁氧体、合金磁芯中的一种,组装时先于杯状磁芯内点胶水,通过自动设备将卷绕好的线圈组装于“t”磁芯中柱上,最后将组装好线圈的“t”型磁芯反扣于杯状磁芯中,并点焊切线头,从而组装成电感器,由于杯状磁芯底部上设有一凹槽,“t”型软磁磁芯上精准插入杯装磁芯凹槽中,这样可以精准定位杯状软磁磁芯与“t”磁芯之间的气隙距离,从而精准有效控制了电性的一致性与稳定性;,提高产品的良率,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目的。

按上述所述方法制备的一种组合式电感器包括有杯状软磁磁芯4、绕线软磁磁芯1,其中,绕线软磁磁芯1为片状软磁磁芯,杯状软磁磁芯4中心处设有下凹的线圈安装室7,线圈安装室7相对的两侧设有线头导槽5,线头导槽5顶部的杯状软磁磁芯1上设有下凹的极脚槽8;绕线软磁磁芯1表面涂覆有绝缘层2,线圈3通过绕线软磁磁芯1安装在线圈安装室7内,安装后的杯状软磁磁芯4与绕线软磁磁芯1之间预留有气隙距离;本实施例的杯状软磁磁芯4的线圈安装室7内腔中心处设有中柱,中柱顶部设有下凹的定位沉孔,片状软磁磁芯中心处设有凸起的凸点,线圈3套装在中柱上,片状软磁磁芯倒扣在中柱顶部,倒扣后凸点嵌合在定位沉孔内。

以上实施例仅为充分公开而非限制本发明,凡基于本发明的创作主旨、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等到的等效技术特征的替换,应当视为本申请揭露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