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杆塔接地网用多适用型榫卯式间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0630发布日期:2019-02-01 19:06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杆塔接地网用多适用型榫卯式间隔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杆塔接地网用多适用型榫卯式间隔装置,属于电力系统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网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网是输电线路雷害防护的基本电力设施,其接地特性是防止塔顶过电压和绝缘子闪络的重要影响因素。现行杆塔接地网通常采用碳钢或者镀锌圆钢等钢材质金属接地材料,这些接地材料在埋地时通常容易发生腐蚀和断裂,因此,近年来杆塔接地网开始采用柔性石墨复合接地材料这种非金属导电材料作为接地体。柔性石墨复合接地材料在接地施工时往往需要埋设在已经投运的线路杆塔,原有的线路杆塔镀锌钢接地网虽然已经发生不同程度的腐蚀,但大部分镀锌钢接地体还未达到腐蚀断裂,仍然可以继续发挥散流作用。因此,电力系统为了减少资源浪费,一般性的处理方法是在保留原有镀锌钢接地网的基础上再进行柔性石墨复合接地材料的敷设,这使得两种材质的接地体构成了多材质组合接地网。

实际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网在采用多种接地材料进行接地施工时,往往面临着不同接地材料之间的间隔问题。一方面,如果平行埋设在接地沟中的石墨与钢材质接地体之间发生接触,那么两种接地体之间在接触之后容易形成回流,影响杆塔接地网的整体散流效果。另一方面,若两种材料的接地体在交叉重叠时,在交叉点也容易发生垂直方向上的接触。现场施工人员往往临时采用石块、树枝、泥土等物隔离不同的接地材料,但这种方式可靠性较差,不容易控制距离,且极易松弛让两接地体接触。在目前虽然也存在有一些间隔件可以实现接地材料的间隔,并且通常采购螺栓等紧固件进行紧固,由于需要实现接地材料的间隔,因此间隔件不能使用任何金属材质实现,因此常规的紧固件在使用过程中,其出现磨损的情况将为严重,可靠性较差,而采用各种非金属材质且耐磨损的新材料实现时,往往会大大提高间隔件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通过设置平行间隔组件和垂直间隔组件,实现了第一接地网与第二接地网之间处于平行及垂直状态下的接地材料的间隔,实现了第一接地网与第二接地网之间的间隔,且平行间隔组件和垂直间隔组件均采用卯榫结构,大大提高了间隔可靠性的杆塔接地网用多适用型榫卯式间隔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杆塔接地网用多适用型榫卯式间隔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接地网和第二接地网,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地网与第二接地网中处于平行状态的接地材料由平行间隔组件进行间隔,第一接地网与第二接地网中处于垂直状态的接地材料由垂直间隔组件进行间隔;

平行间隔组件包括相互插接的第一间隔件以及第二间隔件,第一间隔件和第二间隔件互为榫卯结构,第一间隔件和第二间隔件插接之后在平行间隔组件两端分别形成用于容纳不同接地材料的间隔孔;

垂直间隔组件包括相互插接的第一间隔件以及第三间隔件,第一间隔件和第三间隔件互为榫卯结构,第一间隔件和第三间隔件插接之后在垂直间隔组件两端分别形成用于容纳不同接地材料的间隔孔。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间隔件包括第一间隔件本体,第一间隔件本体的两端分布设置有第一间隔件弯钩和第一间隔件榫头,第一间隔件榫头位于第一间隔件本体的下方并与所述的第二间隔件或第三间隔件配合插接;

第一间隔件弯钩平行设置在第一间隔件本体的上方并与所述的第二间隔件或第三间隔件间隔形成所述的间隔孔;在第一间隔件弯钩的端部中心处开设有用于与第二间隔件或第三间隔件配合插接的第一间隔件榫槽。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间隔件本体相对于第一间隔件弯钩的另一端形成高于第一间隔件本体的第一间隔件凸台,在第一间隔件凸台的下表面端部两侧分别开设凹槽,所述的第一间隔件榫头由两凹槽间隔形成。

优选的,所述的第二间隔件包括矩形条状的第二间隔件本体,在第二间隔件本体的两端分布设置有第二间隔件榫头和第二间隔件弯钩,第二间隔件榫头位于第二间隔件本体的上端并与所述的第一间隔件配合插接;

第二间隔件弯钩位于第二间隔件本体的下方并与所述的第一间隔件间隔形成所述的间隔孔,在第二间隔件弯钩的端部中心处开设有用于与第一间隔件配合插接的第二间隔件榫槽。

优选的,在所述的第二间隔件本体的两侧分布设置有高于第二间隔件本体表面的第二间隔件凸台和低于第二间隔件本体表面的第二间隔件凹槽,所述的第二间隔件弯钩自第二间隔件凹槽一侧向下垂直弯折形成,在第二间隔件凸台的上表面端部两侧分别开设凹槽,第二间隔件榫头由两侧凹槽间隔形成。

优选的,所述的第三间隔件包括矩形条状的第三间隔件本体,在第三间隔件本体两端分布设置有第三间隔件榫头和第三间隔件容纳槽,第三间隔件榫头位于第三间隔件本体的上端并与所述的第一间隔件配合插接,第三间隔件容纳槽上下贯穿且端部开口,第三间隔件挡板安装在该开口处形成所述的间隔孔;

在第三间隔件容纳槽的内侧形成第三间隔件弯钩,第三间隔件弯钩位于第三间隔件本体的下方,在第三间隔件弯钩的端部中心处开设有用于与第一间隔件配合插接的第三间隔件榫槽。

优选的,在所述的第三间隔件本体相对于第三间隔件容纳槽的另一端形成高于第三间隔件本体的第三间隔件凸台,在第三间隔件凸台的上表面端部两侧分别形成凹槽,所述的第三间隔件榫头由两侧凹槽间隔形成。

优选的,在所述第三间隔件容纳槽的端部开口处两侧开设有与第三间隔件挡板配合安装的第三间隔件卡槽。

优选的,在所述第二间隔件或第三间隔件与插接后,在第一间隔件与第二间隔件或第三间隔件的结合面处形成销孔,在该销孔内放置有间隔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杆塔接地网用多适用型榫卯式间隔装置中,通过设置平行间隔组件和垂直间隔组件,实现了第一接地网与第二接地网之间处于平行及垂直状态下的接地材料的间隔,实现了第一接地网与第二接地网之间的间隔,且平行间隔组件和垂直间隔组件均采用卯榫结构,大大提高了间隔可靠性的。

通过设置间隔销,使得组成平行间隔组件和垂直间隔组件第一间隔件、第二间隔件、第三间隔件之间不会发生松脱,同时避免了常规间隔装置之间出现磨损的情况。

本杆塔接地网用多适用型榫卯式间隔装置中的平行间隔组件和垂直间隔组件将广泛应用于建筑及家具领域的榫卯结构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对接地网进行间隔,与目前本领域常规的接地网间隔件相比,提出了一种全新构思的技术方案,并且其得到的技术效果好于本领域常规的间隔方式及间隔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杆塔接地网用多适用型榫卯式间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杆塔接地网用多适用型榫卯式间隔装置平行间隔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杆塔接地网用多适用型榫卯式间隔装置第一间隔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杆塔接地网用多适用型榫卯式间隔装置第一间隔件正视图。

图5为杆塔接地网用多适用型榫卯式间隔装置第一间隔件仰视图。

图6为杆塔接地网用多适用型榫卯式间隔装置第一间隔件右视图。

图7为杆塔接地网用多适用型榫卯式间隔装置第二间隔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杆塔接地网用多适用型榫卯式间隔装置第二间隔件正视图。

图9为杆塔接地网用多适用型榫卯式间隔装置第二间隔件仰视图。

图10为杆塔接地网用多适用型榫卯式间隔装置第二间隔件左视图。

图11为杆塔接地网用多适用型榫卯式间隔装置垂直间隔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杆塔接地网用多适用型榫卯式间隔装置第三间隔件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杆塔接地网用多适用型榫卯式间隔装置第三间隔件正视图。

图14为杆塔接地网用多适用型榫卯式间隔装置第三间隔件俯视图。

图15为杆塔接地网用多适用型榫卯式间隔装置第三间隔件仰视图。

其中:1、第一接地网2、第二接地网3、垂直间隔组件4、平行间隔组件5、第一间隔件6、接地材料7、第二间隔件8、间隔销9、第一间隔件弯钩10、第一间隔件榫槽11、第一间隔件本体12、第一间隔件凸台13、第一间隔件榫头14、第二间隔件榫头15、第二间隔件凸台16、第二间隔件本体17、第二间隔件凹槽18、第二间隔件榫槽19、第二间隔件弯钩20、第三间隔件21、第三间隔件挡板22、第三间隔件榫头23、第三间隔件凸台24、第三间隔件本体25、第三间隔件容纳槽26、第三间隔件卡槽27、第三间隔件弯钩28、第三间隔件榫槽。

具体实施方式

图1~15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15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杆塔接地网用多适用型榫卯式间隔装置,包括将第一接地网1和第二接地网2进行间隔的垂直间隔组件3和平行间隔组件4,防止第一接地网1和第二接地网2之间发生接触。平行间隔组件4将第一接地网1和第二接地网2之间相互平行的接地材料6进行间隔,垂直间隔组件3将第一接地网1和第二接地网2之间相互垂直的接地材料6进行间隔。

如图2所示,垂直间隔组件3由第一间隔件5和第二间隔件7上、下交错、插接而成,在第一间隔件5和第二间隔件7插接完成之后,在垂直间隔组件3的两端形成一组同向的间隔通孔,第一接地网1和第二接地网2的接地材料6分别置于相应的间隔通孔内实现间隔。在第一间隔件5和第二间隔件7之间形成榫卯结构,在插接完成之后,在第一间隔件5和第二间隔件7的结合面处形成销孔,间隔销8置于该销孔内,防止第一间隔件5和第二间隔件7之间出现松脱。

如图3~6所示,第一间隔件5包括矩形条状的第一间隔件本体11,第一间隔件本体11的一端垂直弯折后在第一间隔件本体11的上方形成平行设置的第一间隔件弯钩9,在第一间隔件弯钩9的端部中心处开设有第一间隔件榫槽10,第一间隔件榫槽10用于与第二间隔件7配合插接。

在第一间隔件本体11的另一端形成高于第一间隔件本体11的第一间隔件凸台12,在第一间隔件凸台12的下表面端部两侧分别形成凹槽,在凹槽之间间隔形成第一间隔件榫头13,第一间隔件榫头13同样用于与第二间隔件7配合插接。

如图7~10所示,第二间隔件7包括矩形条状的第二间隔件本体16,在第二间隔件本体16的下表面一端形成高于第二间隔件本体16表面的第二间隔件凸台15,另一端形成低于第二间隔件本体16表面的第二间隔件凹槽17。

第二间隔件本体16中第二间隔件凹槽17的一端垂直弯折后在第二间隔件本体16的下方形成平行设置的第二间隔件弯钩19,在第二间隔件弯钩19的端部中心处开设有第二间隔件榫槽18,第二间隔件榫槽18用于与第一间隔件5中的第一间隔件榫头13配合插接。在第二间隔件凸台15的上表面端部两侧分别形成凹槽,在凹槽之间间隔形成第二间隔件榫头14,第二间隔件榫头14用于与第一间隔件5中的第一间隔件榫槽10配合插接。

在进行第一间隔件5和第二间隔件7的组合时,第一间隔件本体11的上表面与第二间隔件本体16的下表面相对贴合,第一间隔件5和第二间隔件7贴合之后,将第一间隔件5和第二间隔件7同时相内侧推动,推动到位之后,第二间隔件榫槽18与第一间隔件榫头13对应插接,同时第二间隔件榫头14与第一间隔件榫槽10对应插接,且此时第一间隔件凸台12与第二间隔件凸台15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间隔销8的销孔,在将间隔销8装入销孔之后,第一间隔件5和第二间隔件7之间无法同时向外侧移动从而避免了出现松脱。

在进行第一间隔件5和第二间隔件7组装之前,首先将第一接地网1和第二接地网2中的接地材料6装入第一间隔件弯钩9和第二间隔件弯钩19的内侧,在将第一间隔件5和第二间隔件7组装之后,由第一间隔件弯钩9与第二间隔件7之间以及第一间隔件5与第二间隔弯钩19之间分别形成用于放置接地材料6的间隔孔。

如图11所示,平行间隔组件4由第一间隔件5和第三间隔件20上、下交错、插接而成,在第一间隔件5和第三间隔件20插接完成之后,在平行间隔组件4的两端形成一组垂直的间隔通孔,第一接地网1和第二接地网2的接地材料6分别置于相应的间隔通孔内实现间隔。在第一间隔件5和第三间隔件20之间形成榫卯结构,在插接完成之后,在第一间隔件5和第三间隔件20的结合面处形成销孔,间隔销8至于该销孔内,防止第一间隔件5和第三间隔件20之间出现松脱。

如图12~15所示,第三间隔件20包括矩形条状的第三间隔件本体24,第三间隔件本体24的一端垂直弯折后在第三间隔件本体24的下方形成平行设置的第三间隔件弯钩27,在第三间隔件弯钩27的端部中心处开设有第三间隔件榫槽28,第三间隔件榫槽28用于与第一间隔件5中的第一间隔件榫头13配合插接。

在第三间隔件本体24的另一端形成高于第三间隔件本体24的第三间隔件凸台23,在第三间隔件凸台23的上表面端部两侧分别形成凹槽,在凹槽之间间隔形成第三间隔件榫头22,第三间隔件榫头22用于与第一间隔件5中的第一间隔件榫槽10配合插接。

在第三间隔件本体24中第三间隔件弯钩27的一侧设置有竖向贯穿的第三间隔件容纳槽25,第三间隔件容纳槽25的开口处两侧分别形成第三间隔件卡槽26,第三间隔件挡板21自上而下装入第三间隔件卡槽26中形成用于放置接地材料6的间隔孔。

在进行第一间隔件5和第三间隔件20的组合时,第一间隔件本体11的上表面与第三间隔件本体24的下表面相对贴合,第一间隔件5和第三间隔件20贴合之后,将第一间隔件5和第三间隔件20同时向内侧推动,推动到位之后,第三间隔件榫槽28与第一间隔件榫头13对应插接,同时第三间隔件榫头22与第一间隔件榫槽10对应插接,且此时第一间隔件凸台12与第三间隔件凸台23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间隔销8的销孔,在将间隔销8装入销孔之后,第一间隔件5和第三间隔件20之间无法同时向外侧移动从而避免了出现松脱。

在进行第一间隔件5和第三间隔件20组装之前,首先将第一接地网1或第二接地网2中的接地材料6装入第一间隔件弯钩9的内侧,在将第一间隔件5和第三间隔件20组装之后,由第一间隔件弯钩9与第三间隔件20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接地材料6的间隔孔。然后将另一个接地材料6装入第三间隔件容纳槽25中,然后第三间隔件挡板21自上而下装入第三间隔件卡槽26中形成用于放置接地材料6的间隔孔,从而实现了垂直状态的第一接地网1或第二接地网2间隔。

在本杆塔接地网用多适用型榫卯式间隔装置中,利用平行间隔组件4和垂直间隔组件3对处于平行状态和垂直状态的接地材料6分别实现了间隔,组成平行间隔组件4和垂直间隔组件3的各个间隔件单体之间采用榫卯结构进行组合,使接地单体之间实现了可靠间隔且不会出现松脱,同时避免了常规间隔装置之间出现磨损的情况。本杆塔接地网用多适用型榫卯式间隔装置中的平行间隔组件4和垂直间隔组件3将广泛应用于建筑及家具领域的榫卯结构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对接地网进行间隔,与目前本领域常规的接地网间隔件相比,提出了一种全新构思的技术方案,并且其得到的技术效果好于本领域常规的间隔方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