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电阻器、电机启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87720发布日期:2019-01-14 18:42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可变电阻器、电机启动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可变电阻器,具体涉及一种可变电阻器及其集群、电机启动器。



背景技术:

一种可变电阻器可以用于电机的启动控制,减少电机的起动浪涌,现有的电机利用离心力控制液体内电极距离的启动器,大多具有复杂的机械结构,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发明了一种可变电阻器及其集群、电机启动器,结构简单、造价低、不易损坏。

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内容。

1、一种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容腔、至少2个电极、电阻液、漂浮导电体构成;

容腔具有固定形状不易发生变形,容腔具有至少一个对称轴,以容腔的一个对称轴作为旋转轴;

电阻液装载在容腔内,电阻液的体积小于容腔的有效容积;

漂浮导电体的平均密度小于电阻液,漂浮导电体的外表面全部或部分为良导电性外表面;

漂浮导电体装载在容腔内,漂浮导电体漂浮或悬浮在电阻液中,漂浮导电体的良导电性外表面与电阻液相接触,漂浮导电体在旋转轴轴向方向上具有运动自由度;

至少2个电极与电阻液相接触;

至少有2个与电阻液相接触的电极各自在电阻液中到达有效漂浮导电体的良导电性外表面的两条最短路径的长度的总和会因这个漂浮导电体在旋转轴轴向方向上的运动而变化。

2、一种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容腔、至少2个电极、电阻液、漂浮导电体、易形变导线构成;

容腔具有固定形状不易发生变形,容腔具有至少一个对称轴,以容腔的一个对称轴作为旋转轴;

电阻液装载在容腔内,电阻液的体积小于容腔的有效容积;

漂浮导电体的平均密度小于电阻液,漂浮导电体的外表面全部或部分为良导电性外表面;

漂浮导电体装载在容腔内,漂浮导电体漂浮或悬浮在电阻液中,漂浮导电体的良导电性外表面与电阻液相接触,漂浮导电体在旋转轴轴向方向上具有运动自由度;

至少1个电极与电阻液相接触;至少1个电极与漂浮导电体的导电性外表面之间通过易形变导线连接;

至少有1个与电阻液相接触的电极在电阻液中到达有效漂浮导电体的与易形变导线相连的良导电性外表面的最短路径的长度的会因这个漂浮导电体在旋转轴轴向方向上的运动而变化。

3、如技术内容1或2所述的一种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至少有1个与电阻液相接触的电极位于容腔下底面。

4、如技术内容1或2所述的一种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腔界面具有用于加速电阻液旋转的以容腔对称轴为中心轴的流体驱动结构面。

5、如技术内容1或2所述的一种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腔界面具有导向结构面;至少1个漂浮导电体与容腔的导向结构面为可动连接;与容腔的导向结构面构成可动连接的的漂浮导电体可沿导向结构面的引导方向滑动。

6、如技术内容1-5中任意一条技术内容所述的一种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容腔界面和至少1个漂浮导电体之间具有至少1个磁力或弹力的力学通路。

7、一种可变电阻器集群,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在技术内容1-6中单选或多选种类至少两个的可变电阻器、支承实体构成;支承实体具有至少一个对称轴,以支承实体的一个对称轴作为可变电阻器集群的旋转轴;以可变电阻器集群的旋转轴为中心将选取的可变电阻器圆周阵列并固定在支承实体上,可变电阻器集群所包含的各个可变电阻器的旋转轴全都与可变电阻器集群的旋转轴平行。

8、一种可变电阻器集群,其特征在于:在技术内容1-6中单选或多选种类至少两个的可变电阻器,将选取的可变电阻器进行合理的共旋转轴的固定串联(实体的串联而不是电学上的串联,参见附图20及其对应实施实例),公共旋转轴即为可变电阻器集群的旋转轴。

9、一种电机启动器,其特征在于:根据电机需求在技术内容1-8中选取的1种或多种的至少1个可变电阻器或可变电阻器集群作为电机启动器;以可变电阻器的旋转轴或可变电阻器集群的旋转轴作为电机启动器的旋转轴;将电机启动器以电机启动器的旋转轴垂直水平面的姿态放置;将电极启动器包含的可变电阻器的电极合理的连接在电机的线圈或电路上;电机转子驱动电机启动器绕其旋转轴自转。

技术内容说明及其有益效果。

核心原理:说本发明是利用容腔旋转带动电阻液旋转时液面呈抛物面的特性调整漂浮导电体与电极的相对位置来调整电极之间电阻值;本发明的可变电阻的变化特性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本发明的恰当的设计可以用于电机控速;本发明的恰当的设计可用于电机的启动。

‘容腔’是指具有容纳能力的空间,它可以是单一容器的内腔,也可以是由多个元件配合而成的容纳空间,容腔界面可以全部由绝缘物构成也可以部分由绝缘物部分由导电物构成,当容腔界面的构成物部分为导体是需要谨慎的配置和设计;‘容腔的有效容积’即容腔可以装载电阻液的空间部分,即原容腔容积减去介入物、装载物(非导电液)的空余部分;‘小于容腔的有效容积’说明容腔内部没有完全装满。

‘漂浮导电体’是指表面导电可以在电阻液中漂浮的实体;‘漂浮导电体’可以是单一整体也可以是多结构体;‘漂浮导电体’的表面可以全部由导电材料构成,也可以由绝缘材料和导电材料合理的共同构成;‘漂浮导电体’可以是空心的也可以是实心的;‘漂浮导电体’的外部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不光滑;‘漂浮导电体’的外部可以依照设计需求选择不同形状;不排除使用外力将漂浮导电体强制置于悬浮状态(比如使用一根与容腔地面相连的柔性线拉住漂浮导电体使其无法浮出电阻液液面)的情况。

‘电阻液’是指可以导电但具有较强电流阻碍能力的液体(比如:电解质、具有电阻功能的混合液体),其中‘较强电流阻碍能力‘是相对电极的导电电性能而言的(比如:铜、银、铝、铁、石墨等高导电性的导体制成的电极)。

‘电极’是指构成电流通路的电学连接物,电极一般采用良导体制作但作为劣质方案也可以采用电阻材料制作,电极和导线可以是一体的,电极和容腔的构成物可以是一体的,存在容腔构成物主要为电极的情况;电极可以具有柔性触头端;也可以结合公知常识为电极配置缓冲弹簧。

‘至少有2个与电阻液相接触的电极各自在电阻液中到达有效漂浮导电体的良导电性外表面的两条最短路径的长度的总和会因这个漂浮导电体在旋转轴轴向方向上的运动而变化’,其中‘在电阻液中的’说明最短路径从起点到终点都在电阻液之中;‘两条最短路径长度的总和’比如电学接入点a、b有效漂浮导电体x,两条路径的总和等于a到x的在电阻液中最短路径长度加上b到x在电阻液中最短路径长度(即ax+bx);由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漂浮半导体的与接入点之间距离变化有关,漂浮导电体导电表面到电阻液电学接入点发生变化就会导致电阻液在电学通路中的阻值变化;本限定排除了漂浮导电体随电阻液液面变化而运动时/漂浮导电体表面到电阻液的具有串联关系的任意两个有效电学接入点的最短距离的总和全都一直无变化的情况(比如:‘漂浮导电体为圆柱形只能在旋转轴轴向滑动、两个电极设置在圆柱形的容腔的圆柱面的壁上且都指向漂浮导电体的圆柱面、漂浮导电体以旋转轴轴向滑动时两个电极一直都处于指向漂浮导电体的圆柱面的状态’)。

‘所述的容腔界面具有用于加速电阻液旋转的以容腔对称轴为中心轴的流体驱动结构面’是指容腔界面具有在转动时能够对液体施加一个推动力的结构面(比如螺旋的凸线的表面、凹槽的表面、扇叶的表面),流体驱动结构面可以位于容腔底部(即不与对称轴平行的面)也可以位于侧面(即与对称轴平行的面)。

‘容腔界面具有导向结构面’是指能够对漂浮导电体的运动方向进行限制的结构面(比如与漂浮导电体尺寸相配的不影响运行的圆柱形容腔的圆柱面;比如介入容腔内的绝缘导向杆的表面);值得注意的是导向结构面是高导电导体表面时应该注意配置,防止导电结构面将容腔底部所有电极短路,并结合公知常识合理的配置结构面与电极的距离;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导向结构面的结构设计时应该结合公知常识和需求进行设置。

‘磁力或弹力的力学连接’是指以磁力或弹力的为施力受力途径的力学连接(比如:在容腔界面外部或内部设置一个磁铁,并在漂浮导电体中设置顺磁物或磁体,并保证容腔界面不具备磁屏蔽功能,最终满足在‘漂浮导电体与容腔界面之间形成磁力连接’的技术条件;又比如:在容腔界面和漂浮导电物之间正确设置弹性物<如弹簧(拉簧或压簧)、气囊、橡胶、海绵等>使容腔界面与漂浮导电物之间具有一个弹力的力学连接,这个弹性物可以是设置在容腔界面以内的也可以是从外界穿透容腔界面介入容腔内的),值得注意的是该力学连接的端点可以不是容腔的构成物(比如:实施实例15);值得注意的磁力或弹力的力学连接的设计应该满足结合漂浮导电体重力浮力后在容腔不运动的情况下不会把漂浮导电体变成沉底的导电体(可以是悬浮<不沉底的>或漂浮),这是阅读技术内容1及本说明核心原理后结合公知常识可以理解的。

‘易形变导线’整体上容易体现出伸缩或形变的导线,比如:易发生类似弹簧的弹性形变的呈螺旋状细导线、柔性导线等。

‘底面’主要是指不与旋转轴平行的面,可以是垂直旋转轴的面,也可以是和旋转轴具有夹角的面。

‘支承实体’指具有支承作用的实体,可以是单一原件也可以是多个原件的组合物体。

本发明的实施应用时应该结合公知常识、现有技术来再不违背‘创建一个可良性运行的依靠容器旋转时液面表面形态变化改变漂浮导电体与电极间电阻液连接面积、体积、距离从而改变电极之间电阻值’的技术目的进行合理的设计,而不要故意将其设置为无法运行或背离技术目的的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寿命长、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实例1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实例2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实例3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实例4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实例5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实例6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实例7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实例8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实例9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实例10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实例11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实例12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实例13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实例14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实例15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实例16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实例17的容器元件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实例18的容器元件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实例19的容器元件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实例20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实例21的剖切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实例21的外形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实例23的外形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实例24的外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实例1、如图1所示,一种可变电阻器,主要由绝缘容器100、电极101、电极1012、导电体103、电阻液102、浮力体104、弹簧105、旋转轴106构成;绝缘容器100外形为圆环形;绝缘容器100中央具有孔柱(导向作用,其早容腔内的表面为导向结构面);绝缘容器100中央的孔柱与旋转轴固定相连;导电体103中央具有圆孔,导电体103可滑动的套在绝缘容器100中央的孔柱上;导电体103与绝缘容器100之间具有弹簧105;导电体103与浮力体104共同构成漂浮导电体;弹簧105构成绝缘容器100与漂浮导电体之间的弹力力学连接;电极101、电极1012穿透绝缘容器100底部介入绝缘容器100的容腔内;图1中a是本实施实例静止时的状态,b是本实施实例绕旋转轴106旋转时的最终状态,因为水面变化浮力变化,漂浮导电体在重力、弹力作用下下降最终与电极直接接触;值得注意的是图中电阻液102看似被分成几份实际未被隔开是一个整体。。

实施实例2、如图2所示,一种可变电阻器,主要由绝缘容器200、电极201、电极2012、导电体203、电阻液202、浮力体204、旋转轴206构成;绝缘容器200外形为圆环形;绝缘容器200中央具有孔柱(导向作用,其早容腔内的表面为导向结构面);绝缘容器200中央的孔柱与旋转轴固定相连;导电体203中央具有圆孔,导电体203可滑动的套在绝缘容器200中央的孔柱上;导电体203与浮力体204共同构成漂浮导电体;电极201、电极2012穿透绝缘容器200底部介入绝缘容器200的容腔内;图1中a是本实施实例静止时的状态,因为浮力漂浮导电体和电极不直接接触;b是本实施实例绕旋转轴806旋转时的最终状态,因为水面变化浮力变化,漂浮导电体在重力作用下下降最终与电极直接接触;值得注意的是图中电阻液202看似被分成几份实际未被隔开是一个整体。

实施实例3、如图3所示,一种可变电阻器,主要由绝缘容器300、电极301、电极3012、电阻液302、导电体303(顺磁性的)、浮力体304、磁铁305、旋转轴306构成;绝缘容器300外形为圆环形;绝缘容器300中央具有孔柱(导向作用,其早容腔内的表面为导向结构面);绝缘容器300中央的孔柱与旋转轴固定相连;导电体303中央具有圆孔,导电体303可滑动的套在绝缘容器300中央的孔柱上;导电体303与绝缘容器300之间(物理连接路径(固体接触和磁连接),非空间路径)具有磁铁305;导电体303与浮力体304共同构成漂浮导电体;磁铁305构成绝缘容器300与漂浮导电体之间的磁力力学连接;电极301、电极3012穿透绝缘容器300底部介入绝缘容器300的容腔内;图3中a是本实施实例静止时的状态,因为浮力、磁力作用漂浮导电体和电极不直接接触;b是本实施实例绕旋转轴806旋转时的最终状态,因为水面变化浮力变化,漂浮导电体在重力作用下下降最终与电极直接接触;值得注意的是图中电阻液302看似被分成几份实际未被隔开是一个整体。

实施实例4、如图4所示,一种可变电阻器,主要由绝缘容器400、电极401、电极4012、电阻液402、导电体403(顺磁性的)、浮力体404、磁铁405、旋转轴406构成;绝缘容器400外形为圆环形;绝缘容器400中央具有孔柱(导向作用,其早容腔内的表面为导向结构面);绝缘容器400中央的孔柱与旋转轴固定相连;导电体403中央具有圆孔,导电体403可滑动的套在绝缘容器400中央的孔柱上;导电体403与绝缘容器400之间(物理连接路径(固体接触和磁连接),非空间路径)具有磁铁405;导电体403与浮力体404共同构成漂浮导电体;磁铁405构成绝缘容器400与漂浮导电体之间的磁力力学连接;电极401、电极4012穿透绝缘容器400底部介入绝缘容器400的容腔内;图4中a是本实施实例静止时的状态,因为浮力漂浮导电体和电极不直接接触;b是本实施实例绕旋转轴806旋转时的最终状态,因为水面变化浮力变化,漂浮导电体在重力作用下下降最终与电极直接接触;值得注意的是图中电阻液402看似被分成几份实际未被隔开是一个整体。

实施实例5、如图5所示,一种可变电阻器,主要由绝缘容器500、电极501、电极5012、电阻液502、导电体503(顺磁性的)、浮力体504、磁铁505、旋转轴506构成;绝缘容器500外形为圆环形;导电体503与绝缘容器500之间(物理连接路径(固体接触和磁连接),非空间路径)具有磁铁505;导电体503与浮力体504共同构成漂浮导电体;磁铁505构成绝缘容器500与漂浮导电体之间的磁力力学连接;电极501、电极5012穿透绝缘容器500底部介入绝缘容器500的容腔内;图5中a是本实施实例静止时的状态,因为浮力漂浮导电体和电极不直接接触;b是本实施实例绕旋转轴806旋转时的最终状态,因为水面变化浮力变化,漂浮导电体在重力作用下下降最终与电极直接接触。

实施实例6、如图6所示,一种可变电阻器,主要由绝缘容器600、电极601、电极6012、导电体603(顺磁性的)、电阻液602、浮力体604、磁铁605、旋转轴606构成;绝缘容器600外形为圆环形;导电体603与绝缘容器600之间(物理连接路径(固体接触和磁连接),非空间路径)具有磁铁605;导电体603与浮力体604共同构成漂浮导电体;磁铁605构成绝缘容器600与漂浮导电体之间的磁力力学连接;电极601、电极6012穿透绝缘容器600底部介入绝缘容器600的容腔内;图6中a是本实施实例静止时的状态,因为浮力漂浮导电体和电极不直接接触;b是本实施实例绕旋转轴806旋转时的最终状态,因为水面变化浮力变化,漂浮导电体在重力作用下下降最终与电极直接接触。

实施实例7、如图7所示,一种可变电阻器,主要由绝缘容器700、电极701、电极7012、导电体703(顺磁性的)、电阻液702、浮力腔704、磁铁705、旋转轴706构成;绝缘容器700外形为圆环形;导电体703与绝缘容器700之间(物理连接路径(固体接触和磁连接),非空间路径)具有磁铁705;导电体703与浮力体704共同构成漂浮导电体;磁铁705构成绝缘容器700与漂浮导电体之间的磁力力学连接;电极701、电极7012穿透绝缘容器700底部介入绝缘容器700的容腔内;图7中a是本实施实例静止时的状态,因为浮力漂浮导电体和电极不直接接触;b是本实施实例绕旋转轴806旋转时的最终状态,因为水面变化浮力变化,漂浮导电体在重力作用下下降最终与电极直接接触。

实施实例8、如图8所示,一种可变电阻器,主要由绝缘容器800、电极801、电极8012、导电体803、电阻液802、浮力腔804、旋转轴806构成;绝缘容器800外形为圆环形;导电体803与浮力腔804共同构成漂浮导电体;电极801、电极8012穿透绝缘容器800底部介入绝缘容器800的容腔内;图8中a是本实施实例静止时的状态,因为浮力漂浮导电体和电极不直接接触;b是本实施实例绕旋转轴806旋转时的最终状态,因为水面变化浮力变化,漂浮导电体在重力作用下下降最终与电极直接接触。

实施实例9、如图9所示,一种可变电阻器,主要由绝缘容器900、电极901、电极9012、电极9013、电阻液902、导电体903、浮力腔904、旋转轴906、导向柱909构成;绝缘容器900外形为圆环形;导电体903与浮力腔904共同构成漂浮导电体;导电体903可滑动的穿在导向柱909(圆柱)上;电极901、电极9012、电极9013穿透绝缘容器900底部介入绝缘容器900的容腔内;图8中a是本实施实例静止时的状态,因为浮力漂浮导电体和电极不直接接触;b是本实施实例绕旋转轴806旋转时的最终状态,因为水面变化浮力变化,漂浮导电体在重力作用下下降最终与电极直接接触;值得注意的是图中电阻液902看似被分成几份实际未被隔开是一个整体。

实施实例10、如图10所示,一种可变电阻器,主要由绝缘容器190、电极191、电极1912、导电体193、电阻液192、浮力腔194、旋转轴196、导向柱199、弹簧195构成;绝缘容器190外形为圆环形;导电体193与浮力腔194共同构成漂浮导电体;导电体193可滑动的穿在导向柱199上;弹簧195在漂浮导电体与绝缘容腔190之间构成弹力力学连接;电极191、电极1912穿透绝缘容器190底部介入绝缘容器190的容腔内;图8中a是本实施实例静止时的状态,因为浮力、弹力漂浮导电体和电极不直接接触;b是本实施实例绕旋转轴806旋转时的最终状态,因为水面变化浮力变化,漂浮导电体在重力作用下下降最终与电极直接接触;值得注意的是图中电阻液192看似被分成几份实际未被隔开是一个整体。

实施实例11、如图11所示,一种可变电阻器,主要由绝缘容器110、电极111、电极1112、导电体113、电阻液112、浮力腔114、旋转轴116构成;绝缘容器110外形为圆环形,底部为锥形;导电体113与浮力腔114共同构成漂浮导电体;电极111、电极1112穿透绝缘容器110底部(侧底面)介入绝缘容器110的容腔内;图8中a是本实施实例静止时的状态,因为浮力漂浮导电体和电极不直接接触;b是本实施实例绕旋转轴806旋转时的最终状态,因为水面变化浮力变化,漂浮导电体在重力作用下下降最终与电极直接接触。

实施实例12、如图12所示,一种可变电阻器,主要由绝缘容器120、电极121、电极1212、导电体123、电阻液122、浮力腔124、旋转轴126构成;绝缘容器120外形为圆环形,底部为锥形;导电体123与浮力腔124共同构成漂浮导电体;电极121、电极1212穿透绝缘容器120底部(侧底面)介入绝缘容器120的容腔内;漂浮导电体与绝缘容器120之间具有弹簧145;图8中a是本实施实例静止时的状态,因为浮力漂浮导电体和电极不直接接触;b是本实施实例绕旋转轴806旋转时的最终状态,因为水面变化浮力变化,漂浮导电体在重力、弹力作用下下降最终与电极直接接触。

实施实例13、如图13所示,一种可变电阻器,主要由绝缘容器130、电极131、电极1312、导电体133、电阻液132、浮力体134、旋转轴136构成;绝缘容器110外形为圆环形,底部为锥形;导电体113与浮力体114共同构成漂浮导电体;漂浮导电体的直径接近绝缘容器130的直径,浮力体位于导电体113两端的下方;电极111、电极1112穿透绝缘容器110底部(侧底面)介入绝缘容器110的容腔内;图8中a是本实施实例静止时的状态,因为浮力漂浮导电体和电极不直接接触;b是本实施实例绕旋转轴806旋转时的最终状态,因为绝缘容器110容腔靠外的部分液面升高,漂浮导电体随外侧液面升高而升高,电极之间电阻变大;可以用于减慢电机加速时放缓加速度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图中电阻液132看似被分成几份实际未被隔开是一个整体。

实施实例14、如图14所示,一种可变电阻器,主要由绝缘容器140、电极141、电极1412、电极1413、电阻液142、导电体143、浮力体144、弹簧145、旋转轴146构成;绝缘容器140外形为圆环形;绝缘容器140中央具有孔柱(导向作用,其早容腔内的表面为导向结构面);绝缘容器140中央的孔柱与旋转轴固定相连;导电体143中央具有圆孔,导电体143可滑动的套在绝缘容器140中央的孔柱上;导电体143与绝缘容器140之间具有弹簧145;导电体143与浮力体144共同构成漂浮导电体;弹簧145构成绝缘容器140与漂浮导电体之间的弹力力学连接;电极141、电极1412穿透绝缘容器140底部介入绝缘容器140的容腔内;电极1413与导电体143之间具有以易形变导线147为导线的电学连接;图1中a是本实施实例静止时的状态,b是本实施实例绕旋转轴106旋转时的最终状态,因为水面变化浮力变化,漂浮导电体在重力、弹力作用下下降最终与电极直接接触;值得注意的是图中电阻液142看似被分成几份实际未被隔开是一个整体。

实施实例15、如图15所示,一种可变电阻器,主要由绝缘容器150、电极151、电极1512、导电体153(顺磁性的)、电阻液152、浮力体154、电磁铁155、旋转轴156构成;绝缘容器150外形为圆环形;绝缘容器150中央具有孔柱(导向作用,其早容腔内的表面为导向结构面);绝缘容器150中央的孔柱与旋转轴固定相连;导电体153中央具有圆孔,导电体153可滑动的套在绝缘容器150中央的孔柱上;导电体153与绝缘容器150之间(物理连接路径(固体接触和磁连接),非空间路径)具有点磁铁155;导电体153与浮力体154共同构成漂浮导电体;磁铁155构成绝缘容器150与漂浮导电体之间的磁力力学连接;电极151、电极1512穿透绝缘容器150底部介入绝缘容器150的容腔内;图4中a是本实施实例静止时的状态,因为浮力漂浮导电体和电极不直接接触;b是本实施实例绕旋转轴156旋转时的最终状态,因为水面变化浮力变化,漂浮导电体在重力作用下下降最终与电极直接接触;将旋转轴156固定连接在绕组式电机转子上,将电极合理的连接到转子线圈上(结合现有技术、公知常识),调节电磁铁155的通电时间和通电电流可以调整电极间电阻的大小从而实现电机运动时的转动速度;值得注意的是图中电阻液152看似被分成几份实际未被隔开是一个整体。

实施实例16、如图16所示,一种可变电阻器,主要由绝缘容器160、电极161、电极1612、导电体163、电阻液162、浮力体164、弹簧165、旋转轴166构成;绝缘容器160外形为圆环形;绝缘容器160中央具有孔柱(导向作用,其早容腔内的表面为导向结构面);绝缘容器160中央的孔柱与旋转轴固定相连;导电体163中央具有圆孔,导电体163可滑动的套在绝缘容器160中央的孔柱上;导电体163与绝缘容器160之间具有弹簧165;导电体163与浮力体164共同构成漂浮导电体;弹簧165构成绝缘容器160与漂浮导电体之间的弹力力学连接;电极161、电极1612穿透绝缘容器160底部介入绝缘容器160的容腔内;图1中a是本实施实例静止时的状态,b是本实施实例绕旋转轴166旋转时的最终状态,因为水面变化浮力变化,漂浮导电体在重力、弹力作用下下降最终与电极直接接触;本实施实例中电极是穿透绝缘容器160的侧壁介入容腔内部;值得注意的是图中电阻液162看似被分成几份实际未被隔开是一个整体。

实施实例17、在实施实例11的基础上改进,在绝缘容器350(如图17)的侧壁内侧增加螺旋槽3501(如图17),增加旋转轴旋转时液体在侧壁的爬升速度。

实施实例18、在实施实例1的基础上改进,在绝缘容器36(如图18)的底面内侧增加螺旋形突起3601(如图18)增加旋转轴旋转时液体在侧壁的爬升速度,如图17。

实施实例19在实施实例1的基础上改进,在绝缘容器37(如图19)的底面内侧增加螺旋形沟槽3701(如图19)增加旋转轴旋转时液体在侧壁的爬升速度。

实施实例20、如图20,一种电机启动器,选取实施实例1的可变电阻器390三个,将三个可变电阻器390共轴的固定串联起来,将三个可变电阻器390的轴与双绕组电机的转子轴396共轴的固定连接起来;将三个可变电阻器390的电极合理的连接到双绕组电机的转子的转子线圈399上;图中398为定子线圈;值得注意的是图中电阻液看似被分成几份实际未被隔开是一个整体。

实施实例21、如图21、22的一种可变电阻器集群,主要有绝缘容器210、6个电极211、3个导电体213、3个浮力腔214、导向杆219、带旋转轴的上盖216构成;上盖216位导电物质制成;浮力腔214位于导电体213内部;导电体213可滑动的套在导向杆上;上盖216语绝缘容器210共同构成电阻液容腔;图中电阻液未画出。

实施实例22、在实施实例5的基础上修改、将磁铁的安装在绝缘容器的容腔内、或容器壁中。

实施实例23、如图23,一种电机启动器,选取实施实例9的可变电阻器239,将可变电阻器239的轴与双绕组电机的转子轴236共轴的固定连接起来;将可变电阻器239的电极合理的连接到双绕组电机的转子的转子线圈299上;图中298为双绕组电机的定子线圈;值得注意的是图中电阻液看似被分成几份实际未被隔开是一个整体。

实施实力24、如图24,一种可变电阻器,主要由绝缘容器240、电极241、电极2412、导电体243、电阻液242、浮力体244、弹簧245、旋转轴246构成;绝缘容器240外形为圆环形;绝缘容器240中央具有孔柱(导向作用,其早容腔内的表面为导向结构面);绝缘容器240中央的孔柱与旋转轴固定相连;导电体243中央具有圆孔,导电体243可滑动的套在绝缘容器240中央的孔柱上;导电体243与绝缘容器240之间具有弹簧245;导电体243与浮力体244共同构成漂浮导电体;弹簧245构成绝缘容器240与漂浮导电体之间的弹力力学连接;电极241、电极2412穿透绝缘容器240底部介入绝缘容器240的容腔内;图1中a是本实施实例静止时的状态,b是本实施实例绕旋转轴246旋转时的最终状态,因为水面变化浮力变化,漂浮导电体在重力、弹力作用下下降远离电极,最终与绝缘容器240底部接触;本实施实例中电极是穿透绝缘容器240的侧壁介入容腔内部;本实施实例旋转轴246转动时电极241和电极2412之间电阻相对静止时是增大的;值得注意的是图中电阻液242看似被分成几份实际未被隔开是一个整体。

实施实例25、在实施实例5的基础上修改载漂浮导电体内增加一个磁体的安装。

以上实施实例是本发明的典型设计但不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定,以上实施实例中为了说明的简单清晰,没有详述诸如容器的释荷点(如排气孔、防爆孔、防爆刻纹等)、磁铁与导电体(顺磁性的、磁性的)的磁连接细节、弹力重力浮力磁力的大小方向以及他们的合力、紧固结构、密封结构等结合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简单推导即可得出的技术细节。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的附图中液体部分是以均匀分布的黑色小点填充的,由于黑白相邻像素的光(发射或反射)散射交叉(尤其是电脑屏幕显示时)在肉眼中叠加产生灰度错觉,但实际上图片没有灰度也不影响印刷,这种错觉也不影响阅读者识图,阅读者不相信的话请放大图片观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