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82210发布日期:2019-05-28 21:08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使具有第一接点部的第一电路板和具有第二接点部的第二电路板重叠而将第一接点部和第二接点部彼此电连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使两个平板状的电路板重叠而将它们彼此连接的连接器,例如,如图16所示,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用于对布置在柔性印刷电路板(fpc)1上的多个电路导体2和扁平电缆3内的多个扁平导体4进行连接的连接器。该连接器由以夹持着fpc1和扁平电缆3的重叠部的方式而彼此对向的连接器主体5和板部件6构成。如图17所示,连接器主体5具有多个金属制的扎透片7,在板部件6上形成有多个容纳凹槽8。

将扁平电缆3设置在fpc1上的表面上,以多个扎透片7和多个容纳凹槽8分别与fpc1的多个电路导体2和扁平电缆3的多个扁平导体4对应的方式,使连接器主体5和板部件6相对于fpc1和扁平电缆3定位。在该状态下,如果将连接器主体5的多个扎透片7扎透fpc1与扁平电缆3的重叠部,则fpc1的电路导体2和扁平电缆3内的扁平导体4被扎透片7剪断,伴随着扎透片7的插入,电路导体2的被剪断部分和扁平导体4的被剪断部分与金属制的扎透片7接触。从而,fpc1的电路导体2和扁平电缆3的扁平导体4经由扎透片7而电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5-122901号公报

然而,如果搞错了将fpc1和扁平电缆3重叠的顺序,将fpc1设置在扁平电缆3的表面上,则即使连接器主体5的多个扎透片7刺入fpc1和扁平电缆3的重叠部,也存在fpc1的电路导体2和扁平电缆3的扁平导体4不能彼此电连接的风险。

特别是在将形状类似的两个电路板重叠并进行连接的情况下,容易搞错电路板重叠的顺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现有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可靠地以正确的顺序使两个电路板重叠并电连接。

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是一种使具有第一接点部的第一电路板和具有第二接点部的第二电路板在连接方向重叠并将第一接点部和第二接点部彼此电连接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具备平板部、和从平板部的表面突出形成的一个以上的引导销,引导销具有设置在引导销的根部侧且与第一电路板嵌合的第一嵌合部、设置在引导销的末端侧且与第二电路板嵌合的第二嵌合部。在与连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第一嵌合部的尺寸比第二嵌合部的尺寸大。

优选地,第一嵌合部嵌合到形成于第一电路板上的第一开口部,第二嵌合部嵌合到形成于第二电路板上的第二开口部,在与连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第一嵌合部的尺寸比第二开口部的尺寸大。

在此情况下,优选地,在与连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第一嵌合部的尺寸s1、第二嵌合部的尺寸s2、第一开口部的尺寸t1、第二开口部的尺寸t2满足s2<t2<s1<t1的关系。

而且,连接器可以构成为:具备分别从平板部的表面突出形成的两个引导销,两个引导销的第一嵌合部在与连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具有彼此不同的尺寸。

在此情况下,优选地,两个引导销的第一嵌合部嵌合到形成于第一电路板的两个第一开口部,两个引导销的第二嵌合部嵌合到形成于第二电路板的两个第二开口部。

另外,优选地,在与连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两个引导销的第一嵌合部f1a和f1b的尺寸s1a和s1b、两个引导销的第二嵌合部f2a和f2b的尺寸s2a和s2b、与第一嵌合部f1a和f1b对应的第一开口部g1a和g1b的尺寸t1a和t1b、与第二嵌合部f2a和f2b对应的第二开口部g2a和g2b的尺寸t2a和t2b满足s2a<t2a<s1a<t1a<s2b<t2b<s1b<t1b的关系。

可以构成为:第一电路板具有排列的多个第一接点部,第二电路板具有与多个第一接点部对应排列的多个第二接点部,在相互连接的多个第一接点部和多个第二接点部的排列方向上,两个引导销被设置在平板部的两端部。

两个引导销在与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也可以被设置在相互不同的位置上。

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可以分别由贯穿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孔或切口构成。

优选地,在将第二嵌合部嵌合到第二电路板时,引导销的末端被设置在第二电路板的厚度范围内。

可以是:第一电路板具有设置有第一接点部的第一通孔,第二电路板具有设置有第二接点部的第二通孔,并且具备突起,通过插入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通孔和第二电路板的第二通孔,该突起将第一接点部和第二接点部彼此连接。

可以构成为:具备第一连接器部和第二连接器部,第一连接器部由其上形成有与突起对应的嵌合孔的嵌合板构成,第二连接器部在底板的表面上突出形成有突起。第一接点部和第二接点部分别能够弯曲,突起和嵌合孔中至少一个具有弹性。通过将被插入第一电路板的第一通孔和第二电路板的第二通孔的第二连接器部的突起嵌入到第一连接器部的嵌合孔,第一电路板的第一接点部和第二电路板的第二接点部在突起的侧面和嵌合孔的内表面之间相互弹性挤压并电连接。引导销被设置在第一连接器部和第二连接器部中的任一个上。

而且,也可以以下述方式构成,即,突起突出形成在平板部的表面上且具有弹性;第一接点部能够弯曲;第二电路板的第二通孔由在内表面形成有第二接点部的通孔构成;通过将突起嵌入到通孔,第一电路板的第一接点部被弹性挤压在通孔的内表面上,第一接点部和第二接点部彼此电连接。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突出形成在平板部的表面上的引导销具有设置在引导销的根部侧且嵌合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嵌合部、和设置在引导销的末端侧且嵌合到第二电路板的第二嵌合部,在与连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第一嵌合部的尺寸比第二嵌合部的尺寸大,所以能够可靠地以正确的顺序将两个电路板重叠并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上方观察的、使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位于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部和第二连接器部之间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从斜下方观察的、使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位于实施方式1涉及的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部和第二连接器部之间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第一电路板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4是第二电路板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5是显示第一连接器部的俯视图。

图6是显示第一连接器部的主视图。

图7是显示第一连接器部的侧视图。

图8是显示第一电路板的表面的图。

图9是显示第二电路板的背面的图。

图10是显示将第一电路板定位在第一连接器部上的状态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11是显示将第二电路板定位在已嵌合于第一电路板的第一连接器上的状态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12是显示第一连接器部已嵌合到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状态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13是显示使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定位在实施方式2涉及的连接器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显示在实施方式3涉及的连接器中所使用的第一连接器部的俯视图。

图15是显示在变形例涉及的连接器中所使用的第一电路板的局部立体图。

图16是显示对fpc和扁平电缆进行连接的现有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7是显示对fpc和扁平电缆进行连接的现有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

1fpc2电路导体3扁平电缆4扁平导体5连接器主体6板部件7扎透片8容纳凹槽11,61连接器21,91第一连接器部22,92嵌合板(平板部)23,93嵌合孔24a,24b,64,94a,94b引导销31第二连接器部32底板33,63突起41,71,91第一电路板42,72第一基板43,73第一加强板44,54开口45,75第一通孔46,76第一突出片47a,47b,77a,77b第一接点部48,58导电部49,59焊盘51,81第二电路板52,82第二基板53第二加强板55第二通孔56第二突出片57a,57b,87a,87b第二接点部62底板(平板部)85通孔g1a,g1b,g1,91a,91b第一开口部g2a,g2b,g2第二开口部f1a,f1b,f1第一嵌合部f2a,f2b,f2第二嵌合部s1a,s1b,s2a,s2b,t1a,t1b,t2a,t2by方向的宽度sxx方向的厚度tx1,tx2x方向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和图2显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连接器11、以及通过连接器11彼此连接的第一电路板41和第二电路板51在组装前的状态。

连接器11由具有可彼此拆卸结构的第一连接器部21和第二连接器部31构成。第一连接器部21、第二连接器部31、第一电路板41和第二电路板51都是平板状的部件,并且彼此平行地设置,第一电路板41和第二电路板51依次被设置在第一连接器部21和第二连接器部31之间。

连接器11的第一连接器部21包括具有绝缘性的嵌合板(平板部)22和贯穿嵌合板22的多个嵌合孔23。嵌合孔23等间隔布置,八个为一列,布置成两列,形成总共十六个嵌合孔23。

另外,第一连接器部21具有从嵌合板22的两端部分别垂直于嵌合板22突出形成的两个引导销24a和24b。

如图2所示,连接器11的第二连接器部31包括具有绝缘性的底板32和突出形成在底板32的表面上的多个突起33。突起33由金属弹簧形成并具有弹性,对应于第一连接器部21的十六个嵌合孔23,等间隔布置,八个为一列,布置成两列,形成总共十六个突起33。

在此,为方便起见,第一连接器部21、第二连接器部31、第一电路板41和第二电路板51分别沿xy平面延伸,并且将第一连接器部21的每列八个嵌合孔23和第二连接器部31的每列八个突起33排列的方向称作x方向,将在xy平面上与x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作y方向,将从第一连接器部21朝向第二连接器部31的方向称作+z方向。

在第一连接器部21中,引导销24a从嵌合板22的+x方向端部沿+z方向突出,并且引导销24b从嵌合板22的-x方向端部沿+z方向突出。

而且,第二连接器部31的多个突起33分别从底板32的-z方向侧的表面沿-z方向突出。

第一电路板41包括具有绝缘性的柔性第一基板42、与第一基板42的-z方向侧表面接合的第一加强板43。在第一加强板43的+y方向端部附近形成有贯穿第一加强板43并且第一连接器部21的嵌合板22可插入其中的开口44。而且,在第一基板42上以位于第一加强板43的开口44内部的方式形成有多个h字形状的第一通孔45。第一通孔45在x方向上等间隔布置,八个为一列,在y方向上布置两列,从而形成总共十六个第一通孔45。

另外,在第一电路板41上,在第一加强板43的开口44的+x方向端部和-x方向端部,分别形成有由贯穿第一基板42和第一加强板43的孔构成的第一开口部g1a和g1b。

如图3所示,在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通孔45内形成有由柔性的第一基板42的一部分构成的一对第一突出片46。在第一电路板41的朝向+z方向的表面41a上,在一对第一突出片46上形成有一对第一接点部47a和一对第一接点部47b,一对第一接点部47a通过被形成在第一通孔45的+x方向侧的边缘上的导电部48彼此电连接,一对第一接点部47b通过被形成在第一通孔45的-x方向侧的边缘上的导电部48彼此电连接。另外,连接一对第一接点部47a的导电部48和连接一对第一接点部47b的导电部48上分别连接有焊盘49。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电路板51具有:具有绝缘性的柔性的第二基板52、与第二基板52的+z方向侧表面接合的第二加强板53。在第二加强板53的-y方向端部附近形成有贯穿第二加强板53并且第二连接器部31的底板32可插入其中的开口54。而且,在第二基板52上以位于第二加强板53的开口54内部的方式形成有多个h字形状的第二通孔55。第二通孔55在x方向上等间隔布置,八个为一列,在y方向上布置两列,从而形成总共十六个第二通孔55。

另外,在第二电路板51上,在第二加强板53的开口54的+x方向端部和-x方向端部,分别形成有由贯穿第二基板52和第二加强板53的孔构成的第二开口部g2a和g2b。

如图4所示,在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通孔55内形成有由柔性的第二基板52的一部分构成的一对第二突出片56。在第二电路板51的朝向-z方向的表面51a上,在一对第二突出片56上形成有一对第二接点部57a和一对第二接点部57b,一对第二接点部57a通过被形成在第二通孔55的+x方向侧的边缘上的导电部58彼此电连接,一对第二接点部57b通过被形成在第二通孔55的-x方向侧的边缘上的导电部58彼此电连接。另外,连接一对第二接点部57a的导电部58和连接一对第二接点部57b的导电部58上分别连接有焊盘59。

如图5~图7所示,从第一连接器部21的嵌合板22的+x方向端部沿+z方向突出的引导销24a具有y方向的宽度随着朝向+z方向分两段变化的形状。引导销24a具有被设置在引导销24a的根部侧即-z方向侧的第一嵌合部f1a、和被设置在引导销24a的末端侧即+z方向侧的第二嵌合部f2a,在垂直于z方向的y方向上,第一嵌合部f1a的宽度s1a比第二嵌合部f2a的宽度s2a大。

当使用连接器11连接第一电路板41和第二电路板51时,第一连接器部21的引导销24a插入到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开口部g1a和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开口部g2a。引导销24a的第一嵌合部f1a嵌合到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开口部g1a中,并且引导销24a的第二嵌合部f2a嵌合到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开口部g2a中。

同样,从嵌合板22的-x方向端部沿+z方向突出的引导销24b也具有y方向的宽度随着朝向+z方向分两段变化的形状。引导销24b具有被设置在引导销24b的根部侧即-z方向侧的第一嵌合部f1b、和被设置在引导销24b的末端侧即+z方向侧的第二嵌合部f2b,在垂直于z方向的y方向上,第一嵌合部f1b的宽度s1b比第二嵌合部f2b的宽度s2b大。

当使用连接器11连接第一电路板41和第二电路板51时,第一连接器部21的引导销24b插入到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开口部g1b和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开口部g2b。引导销24b的第一嵌合部f1b嵌合到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开口部g1b中,并且引导销24b的第二嵌合部f2b嵌合到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开口部g2b中。

而且,被形成在嵌合板22的-x方向端部的引导销24b的第二嵌合部f2b的y方向的宽度s2b也比形成在嵌合板22的+x方向端部的引导销24a的第一嵌合部f1a的y方向的宽度s1a大,并且这些宽度s1a、s1b、s2a和s2b满足以下式(1)。

s2a<s1a<s2b<s1b…(1)

而且,如图6所示,引导销24a和24b具有相同的x方向的厚度sx。

如图8和图9所示,形成在第一电路板41的+x方向端部的第一开口部g1a的y方向的宽度t1a比形成在第二电路板51的+x方向端部的第二开口部g2a的y方向的宽度t2a大。而且,形成在第一电路板41的-x方向端部的第一开口部g1b的y方向的宽度t1b也比形成在第二电路板51的-x方向端部的第二开口部g2b的y方向的宽度t2b大。

另外,形成在第一电路板41的+x方向端部的第一开口部g1a的y方向的宽度t1a比形成在第二电路板51的-x方向端部的第二开口部g2b的y方向的宽度t2b小,并且这些宽度t1a、t1b、t2a和t2b满足以下式(2)。

t2a<t1a<t2b<t1b…(2)

而且,形成在第二电路板51的+x方向端部的第二开口部g2a的y方向的宽度t2a大于等于被设置在嵌合板22的+x方向端部的引导销24a的第二嵌合部f2a的y方向的宽度s2a,并比被设置在嵌合板22的+x方向端部的引导销24a的第一嵌合部f1a的y方向的宽度s1a小。

形成在第一电路板41的+x方向端部的第一开口部g1a的y方向的宽度t1a大于等于被设置在嵌合板22的+x方向端部的引导销24a的第一嵌合部f1a的y方向的宽度s1a,并比被设置在嵌合板22的-x方向端部的引导销24b的第二嵌合部f2b的y方向的宽度s2b小。

而且,形成在第二电路板51的-x方向端部的第二开口部g2b的y方向的宽度t2b大于等于被设置在嵌合板22的-x方向端部的引导销24b的第二嵌合部f2b的y方向的宽度s2b,并比被设置在嵌合板22的-x方向端部的引导销24b的第一嵌合部f1b的y方向的宽度s1b小。

另外,形成在第一电路板41的-x方向端部的第一开口部g1b的y方向的宽度t1b大于等于被设置在嵌合板22的-x方向端部的引导销24b的第一嵌合部f1b的y方向的宽度s1b。

也就是说,在引导销24a的第一嵌合部f1a的宽度s1a和第二嵌合部f2a的宽度s2a、引导销24b的第一嵌合部f1b的宽度s1b和第二嵌合部f2b的宽度s2b、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开口部g1a的宽度t1a和第一开口部g1b的宽度t1b、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开口部g2a的宽度t2a和第二开口部g2b的宽度t2b之间,式(3)成立。

s2a≤t2a<s1a≤t1a<s2b≤t2b<s1b≤t1b…(3)

而且,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开口部g1b和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开口部g2b的x方向的宽度tx1略大于引导销24a和24b在x方向上的厚度sx。另一方面,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开口部g1a和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开口部g2a的x方向的宽度tx2也比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开口部g1b和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开口部g2b的x方向的宽度tx1大。

接下来,对使用实施方式1涉及的连接器11来连接第一电路板41和第二电路板51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0所示,使第一电路板41位于第一连接器部21的+z方向侧,并使第一连接器部21和第一电路板41对正。此时,对第一连接器部21和第一电路板41进行设置,使得第一电路板41的、其上形成有第一接点部47a和47b的表面41a朝向+z方向,并且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开口部g1a和g1b位于第一连接器部21的引导销24a和24b的正上方。

而且,为了容易看见第一连接器部21的引导销24b的第一嵌合部f1b和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开口部g1b之间的关系,图10显示第一电路板41的-x方向端部被yz面切断的状态。

在此状态下,使第一电路板41朝向第一连接器部21沿-z方向相对平行移动,如图11所示,形成在第一连接器部21的引导销24a和24b的根部侧上的第一嵌合部f1a和f1b分别嵌合到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开口部g1a和g1b中。此时,如上述式(3)所示那样,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开口部g1a和g1b的y方向的宽度t1a和t1b分别大于等于引导销24a和24b的第一嵌合部f1a和f1b的y方向的宽度s1a和s1b,所以可以将第一嵌合部f1a和f1b平滑地嵌合到第一开口部g1a和g1b。

而且,为了容易看见第一连接器部21的引导销24b的第一嵌合部f1b和第二嵌合部f2b、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开口部g1b与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开口部g2b之间的关系,图11显示第一电路板41和第二电路板51的-x方向端部被yz面切断的状态。

在此,假设搞错第一电路板41和第二电路板51的顺序,并且使第二电路板51从+z方向侧朝向第一连接器部21平行移动,如果将第一连接器部21的引导销24a和24b插入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开口部g2a和g2b,则如上述式(3)所示那样,由于第二开口g2a和g2b的y方向的宽度t2a和t2b分别小于形成于引导销24a和24b的根部侧上的第一嵌合部f1a和f1b的y方向的宽度s1a和s1b,因此不能使第一嵌合部f1a和f1b嵌合到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开口部g2a和g2b中。

另外,假设在xy平面上的第一电路板41的朝向错误,在第一开口部g1a位于-x方向端部侧且第一开口部g1b位于+x方向端部侧的状态下,如果使第一电路板41朝向第一连接器部21平行移动,将第一连接器部21的引导销24b和24a插入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开口部g1a和g1b中,则如上述式(3)所示那样,由于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开口部g1a的y方向的宽度t1a比形成在引导销24b的根部侧上的第一嵌合部f1b的y方向的宽度s1b小,因此不能使引导销24b的第一嵌合部f1b嵌合在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开口部g1a中。

如上所述,能够防止第一电路板41和第二电路板51以错误的顺序设置在第一连接器部21上,并且能够防止第一电路板41以错误的朝向被设置在第一连接器部21上。

而且,通过将引导销24a和24b的第一嵌合部f1a和f1b嵌合到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开口部g1a和g1b中,第一连接器部21的嵌合板22被插入到形成在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加强板43上的开口44中。

另外,此时引导销24a和24b的第一嵌合部f1a和f1b被收容在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开口部g1a和g1b中,并且不从第一电路板41的表面41a沿+z方向突出,而被形成在引导销24a和24b的末端侧上的第二嵌合部f2a和f2b穿过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开口部g1a和g1b,变成从第一电路板41的表面41a沿+z方向突出的状态。

因此,如图11所示,使第二电路板51位于第一电路板41的+z方向侧,并且使第一连接器部21和第二电路板51对正。此时,相对于第一连接器部21设置第二电路板51,使得第二电路板51的、其上形成有第二接点部57a和57b的表面51a朝向-z方向,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开口部g2a和g2b位于第一连接器部21的引导销24a和24b的正上方。

在此状态下,使第二电路板51朝向第一连接器部21和第一电路板41沿-z方向相对平移,如图12所示,使形成在第一连接器部21的引导销24a和24b的末端侧上的第二嵌合部f2a和f2b分别嵌合到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开口部g2a和g2b中。此时,如上述式(3)所示那样,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开口部g2a和g2b的y方向的宽度t2a和t2b分别大于等于引导销24a和24b的第二嵌合部f2a和f2b的y方向的宽度s2a和s2b,所以第二嵌合部f2a和f2b能够平滑地嵌合到第二开口部g2a和g2b。

而且,为了容易看到第一连接器部21的引导销24b的第二嵌合部f2b与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开口部g2b之间的关系,图12显示第一电路板41和第二电路板51的-x方向端部被yz面剖切的状态。

在此,假设在第二电路板51在xy平面上的朝向错误,第二开口部g2a位于-x方向端部侧且第二开口部g2b位于+x方向端部侧的状态下,如果第二电路板51朝向第一连接器部21平行移动,将第一连接器部21的引导销24b和24a插入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开口部g2a和g2b,如上述式(3)所示那样,由于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开口部g2a的y方向的宽度t2a比形成在引导销24b的末端侧的第二嵌合部f2b的y方向的宽度s2b小,所以不能使引导销24b的第二嵌合部f2b嵌合到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开口部g2a中。

从而,能够防止第二电路板51以错误的朝向被设置在第一连接器部21上。

通过使引导销24a和24b的第二嵌合部f2a和f2b嵌合到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开口部g2a和g2b中,以第二电路板51的表面51a与第一电路板41的表面41a对向的方式,第二电路板51重叠在第一电路板41上。

而且,此时,引导销24a和24b的末端被设置在第二电路板51的厚度范围内,并且引导销24a和24b的第二嵌合部f2a和f2b以不从第二电路板51沿+z方向突出的方式被构成。藉此能够实现连接器11的薄型化。

如图12所示,在第一电路板41和第二电路板51重叠在第一连接器部21上之后,使图1和图2所示的第二连接器部31朝向第一连接器部21沿-z方向相对移动,将第二连接器部31的多个突起33依次穿过第二电路板51的多个第二通孔55和第一电路板41的多个第一通孔45,并嵌入第一连接器部21的多个嵌合孔23。由此,第一连接器部21和第二连接器部31嵌合在一起。

通过将第二连接器部31的突起33通过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通孔45和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通孔55而嵌入到第一连接器部21的嵌合孔23中,在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通孔45中突出的一对第一突出片46和在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通孔55中突出的一对第二突出片56被突起33向-z方向推压,在第一连接器部21的嵌合孔23内沿-z方向弯曲。而且,形成在第一电路板41的一对第一突出片46的表面上的一对第一接点部47a、和形成在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第二突出片56的表面上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7a彼此相对且重叠,通过具有弹性的突起33而在突起33的侧面和嵌合孔23的内表面之间弹性地彼此挤压,并电连接。

同样,形成在第一电路板41的一对第一突出片46上的一对第一接点部47b、和形成在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第二突出片56上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7b彼此相对且重叠,通过具有弹性的突起33而在突起33的侧面和嵌合孔23的内表面之间弹性地彼此挤压,并电连接。

这样一来,第一电路板41和第二电路板51建立相互连接状态。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连接器11,第一电路板41和第二电路板51可以可靠地以正确的顺序叠加并且彼此电连接。

而且,如上所述,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开口部g1b和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开口部g2b的x方向的宽度tx1略大于引导销24a和24b在x方向上的厚度sx,所以通过将引导销24b嵌合到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开口部g1b和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开口部g2b中,第一电路板41和第二电路板51相对于第一连接器部21在x方向上对正。

而且,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开口部g1a和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开口部g2a的x方向的宽度tx2比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开口部g1b和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开口部g2b的x方向的宽度tx1大。因此,即使第一连接器部21、第一电路板41和第二电路板51具有预定的制造公差,也能使引导销24a嵌合到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开口部g1a和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开口部g2a。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虽然第一连接器部21具有两个引导销24a和24b,但即使具有一个引导销,也能防止第一电路板41和第二电路板51以错误的顺序重叠在第一连接器部21上。

也就是说,例如,第一连接器部21仅有一个引导销,第一电路板41具有一个第一开口部,第二电路板51具有一个第二开口部,与上述式(3)相同,引导销的根部侧的第一嵌合部和末端侧的第二嵌合部的y方向的宽度s1和s2、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开口部的y方向的宽度t1、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开口部的y方向的宽度t2满足式(4)的关系。

s2≤t2<s1≤t1…(4)

在此情况下,即使搞错第一电路板41和第二电路板51的顺序,将第一连接器部21的引导销插入到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开口部,由于第二开口部的y方向的宽度t2比形成在引导销的根部侧的第一嵌合部的y方向的宽度s1小,所以不能将第一嵌合部嵌合到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开口部。

从而,可以防止第一电路板41和第二电路板51以错误的顺序叠加在第一连接器部21上。

而且,在第一连接器部21的引导销24a和24b的+z方向端部,也可以具备用于锁定第二连接器部31的锁定机构。一旦具备这种锁定机构,即使施加外力,第一连接器部21和第二连接部31的嵌合状态被锁定,可以维持第一电路板41和第二电路板51之间的连接状态。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虽然引导销24a和24b被形成在第一连接器部21,但并不局限于此,即使引导销24a和24b被形成在第二连接器部31,同样,第一电路板41和第二电路板51也能够可靠地以正确的顺序重叠并且彼此电连接。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虽然第二连接器部31的突起33具有弹性,但并不局限于此,即使第一连接器部21的嵌合孔23具有弹性,第二连接器部31的突起33的刚性优异,通过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通孔45和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通孔55,将第二连接器部31的突起33嵌合到第一连接器部21的嵌合孔23,也能将第一连接器部21和第二连接器部31嵌合到一起,能在第一电路板41和第二电路板51之间建立连接状态。

实施方式2

在图13显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连接器61、被连接器61连接的第一电路板71和第二电路板81。

连接器61包括具有绝缘性的底板(平板部)62、在朝向+z方向的底板62的表面突出形成的多个突起63。突起63由诸如绝缘性橡胶等绝缘体形成,并至少在y方向具有弹性。

另外,连接器61具有从底板62的端部沿+z方向突出的引导销64。

引导销64具有设置在引导销64的根部侧即-z方向侧的第一嵌合部f1、以及设置在引导销64的末端侧即+z方向侧的第二嵌合部f2,在与z方向垂直的y方向上,第一嵌合部f1的宽度比第二嵌合部f2的宽度大。

第一电路板71具有与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第一电路板41相同的结构。也就是说,第一电路板71包括具有绝缘性的柔性第一基板72、与第一基板72的-z方向侧表面接合的第一加强板73。在第一基板72中,形成多个h字形状的第一通孔75。在第一通孔75内形成有由柔性的第一基板72的一部分构成的一对第一突出片76。一对第一接点部77a和一对第一接点部77b被形成在第一电路板71的朝向+z方向的表面71a上的一对第一突出片76上。

另外,在第一电路板71的端部形成有由贯穿第一基板72和第一加强板73的孔构成的第一开口部g1。

第二电路板81包括具有刚性的绝缘性的第二基板82、在z方向贯穿第二基板82的多个通孔85。通孔85具有几乎矩形的平面形状,在通孔85的内表面,形成有相互电绝缘的一对第二接点部87a和87b。

另外,在第二电路板81的端部形成有由贯穿第二基板82的孔构成的第二开口部g2。

第一电路板71的第一开口部g1在y方向的宽度大于等于引导销64的第一嵌合部f1在y方向的宽度,第二电路板81的第二开口部g2在y方向的宽度大于等于引导销64的第二嵌合部f2在y方向的宽度,并比第一嵌合部f1在y方向的宽度小。

在使用连接器61来连接第一电路板71和第二电路板81时,首先,如图13所示,使第一电路板71位于连接器61的+z方向侧,并使第二电路板81位于第一电路板71的+z方向侧。此时,第一电路板71被设置成形成有第一接点部77a和77b的表面71a朝向+z方向。

在此状态下,使第一电路板71和第二电路板81朝向连接器61沿-z方向相对平行移动,使形成在连接器61的引导销64的根部侧的第一嵌合部f1嵌合到第一电路板71的第一开口部g1,使形成在引导销64的末端侧的第二嵌合部f2嵌合到第二电路板81的第二开口部g2,此时,由于第一电路板71的第一开口部g1在y方向的宽度大于等于引导销64的第一嵌合部f1在y方向的宽度,第二电路板81的第二开口部g2在y方向的宽度大于等于引导销64的第二嵌合部f2在y方向的宽度,所以能够将引导销64的第一嵌合部f1和第二嵌合部f2分别平滑地嵌合到第一电路板71的第一开口部g1和第二电路板81的第二开口部g2。

在引导销64的第一嵌合部f1和第二嵌合部f2嵌合到第一电路板71的第一开口部g1和第二电路板81的第二开口部g2的同时,连接器61的突起63沿+z方向通过第一电路板71的第一通孔75内,并嵌入到第二电路板81的通孔85内。

通过将连接器61的突起63沿+z方向穿过第一电路板71的第一通孔75内,在第一通孔75内突出的一对第一突出片76沿+z方向弯曲,并被夹持在连接器61的突起63的侧面和第二电路板81的通孔85的内表面之间,由此,形成在第一突出片76的表面上的第一接点部77a和77b分别弹性压紧到形成在第二电路板81的通孔85的内表面上的第二接点部87a和87b,并彼此接触且电连接。

在此,假设搞错第一电路板71和第二电路板81的顺序,使第二电路板81从+z方向侧朝向连接器61平行移动,将连接器61的引导销64插入第二电路板851的第二开口部g2,由于第二开口部g2的y方向的宽度比在引导销64的根部侧上形成的第一嵌合部f1在y方向的宽度小,所以不能使第一嵌合部f1嵌合到第二电路板81的第二开口部g2。

因此,即使使用实施方式2涉及的连接器61,也能防止第一电路板71和第二电路板81以错误的顺序设置在连接器61上,并能在第一电路板71和第二电路板81之间建立连接状态。

而且,实施方式2也能够以下述方式构成,即像实施方式1那样,连接器61具备在底板62的x方向的两个端部突出形成的两个引导销64,第一电路板71具有在x方向的两个端部形成的两个第一开口部g1,第二电路板81具有在x方向的两个端部形成的两个第二开口部g2。而且,两个引导销64的第一嵌合部f1和第二嵌合部f2、两个第一开口部g1、两个第二开口部g2具有满足上述式(3)所示那样的大小关系的y方向的宽度,因而不仅能防止第一电路板71和第二电路板81的设置顺序错误,也能防止第一电路板71和第二电路板81的设置朝向的错误。

实施方式3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如图5所示,虽然第一连接器部21的两个引导销24a和24b位于嵌合板22的、沿x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即,引导销24a的中心和引导销24b的中心在y方向上设置在彼此相同的位置,但并不局限于此。

图14是从z方向看到的在实施方式3中使用的第一连接器部91的俯视图。第一连接器部91具有嵌合板92,在嵌合板92中,八个嵌合孔93在x方向排成一列,并在y方向设置两个这样的列。在嵌合板92的x方向的两个端部形成引导销94a和94b。

两个引导销94a和94b在与八个嵌合孔93的排列方向垂直的y方向上被设置在相互不同的位置,被设置在嵌合板92的+x方向端部的引导销94a位于嵌合板92的比较靠近-y方向侧的位置,被设置在嵌合板92的-x方向端部的引导销94b位于嵌合板92的比较靠近+y方向侧的位置。

虽然未图示,但在由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连接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上,在与第一连接器部91的引导销94a和94b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

从而,如果使用在y方向上被设置在相互不同的位置的两个引导销94a和94b,则在将第一电路板或第二电路板的表面和背面搞错的情况下,第一电路板的两个第一开口部或第二电路板的两个第二开口部的位置与两个引导销94a和94b的位置不同,不能将两个引导销94a和94b嵌合到两个第一开口部或两个第二开口部。

因此,不仅能防止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设置顺序出错及设置朝向出错,还能防止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表面和背面出错,并能够在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建立连接状态。

而且,在实施方式2中,在底板62的x方向的两个端部具备两个引导销64的情况下,也能将两个引导销64在y方向上设置在不同的位置上。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虽然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开口部g1a和g1b、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开口部g2a和g2b、第一电路板71的第一开口部g1、第二电路板81的第二开口部g2均由通孔构成,但例如,也可以像图15所示的第一电路板91的第一开口部91a和91b那样,由切口形成开口部。

而且,虽然第一连接器部21的引导销24a和24b、连接器61的引导销64、第一连接器部91的引导销94a和94b均是在y方向延伸的板状的部件,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这些引导销在z方向突出,并具有被设置在根部侧的第一嵌合部和被设置在末端侧的第二嵌合部,则也可以是在x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或在相对于x方向和y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板状部件。

另外,作为引导销,也可以使用具有z方向的中心轴的圆柱形部件,该圆柱形部件在根部侧设置直径较大的第一嵌合部,在末端侧设置直径比第一嵌合部的直径小的第二嵌合部。在使用这种圆柱状的引导销的情况下,第一电路板的第一开口部和第二电路板的第二开口部最好使用圆形通孔。

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虽然在一个嵌合孔23内,形成第一接点部47a和47b与第二接点部57a和57b的双电路系统,在一个通孔85内,形成第一接点部77a和77b与第二接点部87a和87b的双电路系统,但同样,在一个嵌合孔23内或一个通孔85内,也可以形成一个或三个以上的电路系统。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1和3中,第一连接器部21、91的嵌合孔23、93的数量、第二连接器部31的突起33的数量、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通孔45的数量、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通孔55的数量分别不局限于十六个,具有一个以上的嵌合孔23、93、突起33、第一通孔45和第二通孔55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虽然第一电路板41和71由具备具有绝缘性的柔性第一基板42、72的电路板构成,第二电路板51由具备具有绝缘性的柔性第二基板52的电路板构成,但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使具有第一接点部的第一电路板和具有第二接点部的第二电路板重叠并将第一接点部和第二接点部彼此电连接的连接器,也能用印刷电路板或刚性板构成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中的一方和双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