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插入式排线端子插壳方法及其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79240发布日期:2019-03-09 00:03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二次插入式排线端子插壳方法及其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线缆生产加工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二次插入式排线端子插壳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排线已被广泛应用于电脑、家用电器、通讯设备、数码设备的信号传输或电源连接中,排线的端部压合有端子,通过,排线端子需要插入胶壳内以形成排线端掊的连接件,以方便排线与电子设备或电子部件之间的插接式连接。

现有技术中,排线端子在插壳时,存在诸多不足,例如:1、排线端子插壳不到位,出现插壳位置偏差等,影响后续连接稳定性及可靠性;2、排线端子插壳是容易出现部分导线端子未插入胶壳的现象,导致排线端子和/或胶壳受损,出现产品不良。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次插入式排线端子插壳方法及其装置,其通过第一次软插入和第二次硬插入,实现排线端子插壳,二次插入方式,其插壳更加精准,避免对排线端子和/或胶壳造成损伤,降低了插壳不良率,提高了排线端子插壳组装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二次插入式排线端子插壳方法,自排线的端子端沿排线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排线夹、第二排线夹,第一排线夹位于排线端子与第二排线夹之间;

插壳步骤一:第一排线夹张开,由第二排线夹定位排线,将胶壳于排线的端子端朝向排线延伸方向位移,形成第一次软插入;

插壳步骤二:第一排线夹闭合以定位排线,将胶壳于排线的端子端朝向排线延伸方向位移,形成第二次硬插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插壳步骤二之后,第一排线夹张开,同时,释放胶壳,由第二排线夹住排线向外旋转以将插壳后的排线下料。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插壳步骤一之前,进行排线端子预插壳步骤,其包括有如下步骤

预插壳步骤一:将胶壳尾部的插端口斜向上放置;

预插壳步骤二:将胶壳尾部的插端口的开口内底壁搭于排线端子的底部;

预插壳步骤三:以胶壳尾部与排线端子的搭接部位作为旋转支点,将胶壳头部向上旋转,以使排线端子预插于胶壳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预插壳步骤一中,胶壳尾部的插端口是由水平方向旋转变换为斜向上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预插壳步骤二中,胶壳是先水平位移至排线端子下方,再向上位移至排线端子的底部形成搭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胶壳处于震动状态,以对排线端子于胶壳内的位置进行微调。

一种二次插入式排线端子插壳装置,包括有第一排线夹、第二排线夹及胶壳夹持机构;其中,所述胶壳夹持机构还连接有胶壳平移机构,所述胶壳平移机构驱动胶壳夹持机构水平位移;所述第一排线夹位于第二排线夹及胶壳夹持机构之间区域。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排线夹连接有第一夹持气缸,第一夹持气缸控制第一排线夹张合;所述第二排线夹连接有第二夹持气缸,第二夹持气缸控制第二排线夹张合;所述第二排线夹连接有旋转下料机构,所述旋转下料机构控制第二排线夹水平旋转动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胶壳夹持机构连接有胶壳旋转机构,所述胶壳旋转机构驱动胶壳夹持机构旋转动作;所述胶壳夹持机构还连接有胶壳升降机构,所述胶壳升降机构驱动胶壳夹持机构上下位移。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胶壳夹持机构配置有震动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第一次软插入和第二次硬插入,实现排线端子插壳,二次插入方式,其插壳更加精准,避免对排线端子和/或胶壳造成损伤,降低了插壳不良率,提高了排线端子插壳组装质量。

其次是,在第一次软插入之前,先进行预插壳步骤,将排线端子于胶壳内有预定位,该种预插壳方法,是以“搭接-旋转”的方式实现,确保排线端子能够于胶壳内形成很好预定位,有利于后续插壳步骤的顺利进行;

再者是,通过使胶壳处于震动状态,以对排线端子于胶壳内的位置进行微调,这样,在预插壳、插壳过程中,都可以对排线端子起到校正作用,从而,进一步改善排线端子插壳质量;

本发明中,其整个装置结构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可靠,后续设备维护简单方便,如此,使得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可控性均很好。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第一组装立体示图;

图2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第二组装立体示图(未示震动料盘);

图3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第三组装立体示图(未示震动料盘);

图4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俯视图(未示震动料盘);

图5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图(主要体现胶壳夹持机构等)

图6是5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示图;

图7是本发明之实施例中预插步骤的动作变化状态示图;

图8是本发明之实施例中二次插壳步骤的动作变化状态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201、胶壳202、排线

203、第一排线夹204、第二排线夹

205、震动源206、第一夹持气缸

207、第二夹持气缸208、下料电机

209、胶壳旋转电机210、胶壳旋转轴

211、胶壳夹持臂212、胶壳夹持气缸

213、胶壳夹持基座214、胶壳升降电机

215、胶壳升降丝杆216、胶壳升降滑动座

217、胶壳平移电机218、胶壳平移丝杆

219、胶壳平移滑动座220、震动料盘。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一种二次插入式排线端子插壳方法,自排线202的端子端沿排线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排线夹203、第二排线夹204,第一排线夹203位于排线端子与第二排线夹204之间;插壳步骤一:第一排线夹203张开,由第二排线夹204定位排线,将胶壳201于排线202的端子端朝向排线202延伸方向位移,形成第一次软插入;插壳步骤二:第一排线夹203闭合以定位排线202,将胶壳201于排线202的端子端朝向排线延伸方向位移,形成第二次硬插入;如此,通过第一次软插入和第二次硬插入,实现排线端子插壳更加精准,避免对排线端子和/或胶壳造成损伤,降低了插壳不良率,提高了排线端子插壳组装质量。本实施例中,在插壳步骤二之后,第一排线夹203张开,同时,释放胶壳201,由第二排线夹204住排线向外旋转,再将第二排线夹204张开释放排线202,以将插壳后的排线下料(如图8所示),可以设置一个成品料盒,以用于承接收集第二排线夹204所释放掉落的排线。

如图7所示,在第一次软插入之前,可以先进行预插壳步骤,将排线端子于胶壳内有预定位,该种预插壳方法,是以“搭接-旋转”的方式实现,确保排线端子能够于胶壳内形成很好预定位,有利于后续插壳步骤的顺利进行;具体而言:

预插壳步骤一:将胶壳尾部的插端口斜向上放置;此处,预插壳步骤一中,胶壳尾部的插端口是由水平方向旋转变换为斜向上设置。

预插壳步骤二:将胶壳尾部的插端口的开口内底壁搭于排线端子的底部;具体操作时,胶壳是先水平位移至排线端子下方,再向上位移至排线端子的底部形成搭接。

预插壳步骤三:以胶壳尾部与排线端子的搭接部位作为旋转支点,将胶壳头部向上旋转,以使排线端子预插于胶壳内。如图7所示,此次旋转,可以是旋转至水平,即将胶壳旋转至与排线端子处于同一平面;在实际操作时,也可以采用第二种旋转动作方式:将胶壳头部向上旋转至超出排线端子所在平面位置,此时,胶壳于排线端子形成钝角关系,再将胶壳头部反向下旋转恢复至排线端子所在平面(此处也指水平面),因此,第二种旋转动作方式,胶壳头部会经过“初始位于排线端子下方---向上旋转至与排线端子齐平---向上旋转至位于排线端子上方--反向向下旋转复位至与排线端子齐平”多个动作变化状态。

在前述预插壳、二次插壳步骤中,可以使胶壳一直处于震动状态,以对排线端子于胶壳内的位置进行微调,也就是,在预插壳、插壳过程中,都可以对排线端子起到校正作用,从而,进一步改善排线端子插壳质量;

接下来,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介绍一种可以实现前述预插壳及二次插入式排线端子插壳方法的装置,当然,本发明中,着重强调该预插壳及二次插入式排线端子插壳方法,所能实现该种预插壳及二次插入式排线端子插壳方法的装置,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述之装置。

一种二次插入式排线端子插壳装置,包括有第一排线夹203、第二排线夹204及胶壳夹持机构;其中,所述胶壳夹持机构还连接有胶壳平移机构,所述胶壳平移机构驱动胶壳夹持机构水平位移;所述第一排线夹203位于第二排线夹204及胶壳夹持机构之间区域。优选地,所述胶壳夹持机构配置有震动源205,所述震动源205可以提供高频低幅震动,从而,使胶壳在预插壳、二次插壳步骤中,可以一直处于震动状态,以对排线端子于胶壳内的位置进行微调。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线夹203连接有第一夹持气缸206,第一夹持气缸206控制第一排线夹张合;所述第二排线夹204连接有第二夹持气缸207,第二夹持气缸207控制第二排线夹204张合;所述第二排线夹204连接有旋转下料机构,所述旋转下料机构控制第二排线夹204水平旋转动作。此处,旋转下料机构包括有下料电机208,下料电机208驱动第二排线夹水平旋转动作(下料电机208经同步带联动第二排线夹旋转动作)。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胶壳夹持机构连接有胶壳旋转机构,所述胶壳旋转机构驱动胶壳夹持机构旋转动作;将排线端子插壳方向定义为水平面上的第一方向,所述胶壳旋转机构驱动胶壳夹持机构在第二平面上旋转动作,所述第二平面则为经过第一方向的竖直平面;所述胶壳夹持机构还连接有胶壳升降机构,所述胶壳升降机构驱动胶壳夹持机构上下位移。本实施例中,所述胶壳旋转机构包括有胶壳旋转轴210和驱动胶壳旋转轴210转动的胶壳旋转电机209,所述胶壳夹持机构安装于胶壳旋转轴210上。所述胶壳夹持机构包括有一对胶壳夹持臂211和用于控制该对胶壳夹持臂211张合的胶壳夹持气缸212,所述夹持气缸安装于一胶壳夹持基座213上,所述胶壳夹持基座213装设于旋转轴上,此处,胶壳旋转电机209经第一传动轮、同步带及第二传动轮连接于旋转轴,旋转电机水平布置,旋转轴水平延伸布置。所述胶壳升降机构包括有胶壳升降电机214和胶壳升降丝杆215,所述胶壳升降电机214驱动胶壳升降丝杆215转动,所述胶壳旋转电机209安装于胶壳升降滑动座216上,所述胶壳升降滑动座216适配于胶壳升降丝杆215上以沿胶壳升降丝杆215可上下位移式设置。所述胶壳平移机构包括有胶壳平移电机217和胶壳平移丝杆218,所述胶壳平移电机217驱动胶壳平移丝杆218转动,所述胶壳升降电机214安装于胶壳平移滑动座219上,所述胶壳平移滑动座219适配于胶壳平移丝杆218上以沿胶壳平移丝杆218可水平位移式设置。

以及,本实施例中,胶壳是通过震动料盘220来输送的,胶壳夹持机构可选择性衔接于震动料盘220的直线输出轨道,在直线输出轨道可以设置感应开关,以反馈信号至主控单元,从而,控制胶壳的间歇式输出,胶壳夹持机构是间歇式取胶壳动作;整个装置是全自动化,因此,各个自动机构是由主控单元来统一控制,主控单元依据相应反馈信号来协调控制各自动机构动作,从而,实现各个自动机构动作匹配,当然,对于自动化、智能化装置而言,电控部分已经是业内熟知技术,本发明中主要强调对排线端子插胶壳时的组装方法,以及,提供一种可实行该方法的装置结构,本文中不再对电控部分(例如程序、控制原理等)作赘述。

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第一次软插入和第二次硬插入,实现排线端子插壳,二次插入方式,其插壳更加精准,避免对排线端子和/或胶壳造成损伤,降低了插壳不良率,提高了排线端子插壳组装质量。

其次是,在第一次软插入之前,先进行预插壳步骤,将排线端子于胶壳内有预定位,该种预插壳方法,是以“搭接-旋转”的方式实现,确保排线端子能够于胶壳内形成很好预定位,有利于后续插壳步骤的顺利进行;

再者是,通过使胶壳处于震动状态,以对排线端子于胶壳内的位置进行微调,这样,在预插壳、插壳过程中,都可以对排线端子起到校正作用,从而,进一步改善排线端子插壳质量;

本发明中,其整个装置结构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可靠,后续设备维护简单方便,如此,使得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可控性均很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