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2797发布日期:2018-10-09 20:46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电器,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



背景技术:

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集控制与保护功能于一体,相当于将断路器、接触器、过载继电器和辅助电器融为一体,很好的解决了分离元件不能或很难解决的元件之间的保护与控制特性匹配问题,使保护与控制特性配合更完善合理,具有反时限、定时限和瞬时三段保护特性,只要根据负载功率或电流即可正确选择单一产品,代替以往的包括自电源进线端至负载端的各种电器,不需降容。

目前,公告号为CN20239477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器旋钮的锁定装置,它包括有壳体,壳体的面板上设有旋钮,旋钮上具有指示箭头,壳体内设有集成电路,位于指示箭头尾端的旋钮的外边沿上具有延伸杆,位于延伸杆两侧的壳体面板上分别设有凹腔并弹性安装有挡块,挡块在按下时,与壳体的面板相齐平,延伸杆与挡块上设有相贯通的销孔,有销栓穿过销孔并与销孔螺纹配合。

这种控制与保护开关器旋钮的锁定装置,通过设置穿过销孔的销栓来对旋钮的位置进行定位,但在工人需要转动旋钮时,工人需要先将销栓从销孔中取出,接着才能对旋钮进行转动,而且销栓的体积较小容易丢失,工人还需对销栓进行较为有效的保管,使工人的操作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方便工人操作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包括互相插接的控制装置和动力底座,所述动力底座包括互相插接的开关传动装置和触头组件,所述开关传动装置包括插接在所述触头组件上的容纳壳体、固定连接在所述容纳壳体上切与所述触头组件抵触的辅助触头、铰接在所述容纳壳体上且与所述辅助触头抵触的接触头、驱动所述接触头转动且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旋钮,所述旋钮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容纳壳体内的旋转杆、固定连接在所述旋转杆的旋帽,所述旋转杆与所述容纳壳体之间设置有限制所述旋转杆位置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路异常时,控制组件对传动组件进行控制,传动组件带动接触头移动,使接触头不再与辅助触头抵触,此时触头组件与开关传动装置之间的连接断开,此时整个电路处于短路状态,当工人维修完成电路后,工人转动旋帽,旋帽转动带动旋转杆转动,旋转杆转动后通过限位件对旋转杆的位置进行限制,工人不必再对旋帽的位置进行固定,方便了工人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包括开设在所述容纳壳体内的滑移槽、开设在所述滑移槽两端的嵌合槽、固定连接在所述旋转杆上且与所述嵌合槽配合的嵌合块,所述嵌合块沿所述滑移槽的长度方向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转动旋转杆,旋转杆转动带动嵌合块移动,嵌合块沿滑动槽的长度方向滑动并嵌合到嵌合槽内,由于嵌合块与嵌合槽之间的摩擦力,旋转杆不易转动,工人在转动旋帽后即可对旋帽的位置进行定位,方便了工人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铰接在所述容纳壳体内且一端与所述接触头抵触的摆动杆、铰接在所述容纳壳体内且与所述摆动杆远离所述接触头的一端抵触的驱动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容纳壳体内的电磁铁、滑动连接在所述容纳壳体内的滑动铁芯、设置在所述旋钮与所述驱动板之间的复位件,所述滑动铁芯上铰接有连动杆,所述连动杆远离滑动铁芯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板远离所述电磁铁的一端铰接,所述电磁铁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路异常时,控制装置对电磁铁发出信号电磁铁产生磁力,并吸引滑动铁芯滑动,滑动铁芯滑动带动连动杆移动,连动杆移动带动驱动板转动,驱动板转动带动摆动杆转动,摆动杆转动带动接触头转动,接触头转动后离开辅助触头,使整体电路断开,使电路中不易发生危险,提高了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位件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容纳壳体内且与所述驱动板靠近所述电磁铁一端铰接的复位杆、固定连接在所述容纳壳体内的固定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复位杆与固定架之间的弹性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旋转杆上的推动杆、开设在所述推动杆与所述复位杆上的推动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路发生异常时,驱动板转动带动复位杆移动,同时弹性件也推动复位杆移动,复位杆移动后通过推动斜面带动推动杆移动,推动杆移动带动旋转杆转动,旋转杆转动带动旋钮转动,当工人维修完成电路后,工人转动旋帽,旋帽转动带动旋转杆转动,旋转杆转动带动推动杆转动,推动杆转动后通过推动斜面带动复位杆移动,复位杆移动带动驱动板转动,使驱动板复位,使电路重新导通,方便了工人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触头与所述摆动杆之间设置有抵触件,所述抵触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接触头上的接触片、开设在所述接触片上的接触槽、固定连接在所述摆动杆远离所述驱动板一端的接触块,所述接触块与所述接触槽嵌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摆动杆转动后带动接触块与嵌合至接触槽内,使接触块能够较为稳定的位于接触片内,使摆动杆与接触头之间的位置较为固定,减小外力对摆动杆与接触头之间位置的影响,使得线路能够持续导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触头组件包括插接在所述容纳壳体上的触头基座、安装在所述触头基座两端的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述辅助触头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抵触,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所述驱动板之间连接有导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触头与第一接线端子抵触,驱动板通过导线与第二接线端子连接,电流能够在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之间流动,通过使接触头与辅助触头分离即可切断电路,使保护过程反应较为快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壳体和所述触头基座之间通过插接件互相插接,所述插接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触头基座上的插接块、开设在所述容纳壳体上的插接孔,所述插接孔与所述插接块嵌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将容纳壳体朝触头基座移动,插接孔在移动过程中与插接块抵触并发生弯曲,在插接块到达插接孔处时,插接块进入到插接孔中与插接孔嵌合,使容纳壳体和触头基座的位置得到确定,方便了工人对容纳壳体和触头基座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块的朝向所述容纳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引导斜面,所述插接块远离所述容纳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引导斜面,所述第二引导斜面的斜率大于所述第一引导斜面的斜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引导斜面的斜率大于第一引导斜面的斜率,使工人在推动容纳壳体移动时能够较为快速的使插接块与插接孔嵌合,使工人在将容纳壳体拔出触头基座较为难以拔出,在方便工人安装的同时又提高了稳固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开关传动装置和触头组件,当电路发生异常时,开关传动装置能够较为快速的将电路进行切断,使电路中不易发生危险,当工人维修好电路时,工人能够较为快速的将电路复位,使电路能够较为快速的重新导通,同时使工人能够较为便捷的对旋钮的位置进行固定,方便了工人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触头基座与第一接线端子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体现摆动杆与驱动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处放大图,体现抵触片与接触槽的连接结构;

图5为体现嵌合槽与嵌合块的连接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6为体现复位杆与驱动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体现复位杆与固定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动力底座;11、触头组件;111、触头基座;112、第一接线端子;113、第二接线端子;12、开关传动装置;121、容纳壳体;122、辅助触头;123、接触头;124、滑动板;2、控制装置;3、传动组件;31、摆动杆;32、驱动板;321、导线;33、电磁铁;34、滑动铁芯;341、连动杆;35、旋钮;351、旋转杆;352、旋帽;36、复位件;361、复位杆;362、固定架;363、弹性件;364、推动杆;365、推动斜面;4、插接件;41、插接块;411、第一引导斜面;412、第二引导斜面;42、插接孔;5、抵触件;51、接触片;52、接触槽;53、接触块;531、支撑部;532、接触部;6、限位件;61、滑移槽;62、嵌合槽;63、嵌合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包括动力底座1和插接在动力底座1上的控制装置2,动力底座1包括触头组件11和插接在触头组件11上的开关传动装置12。触头组件11包括触头基座111、第一接线端子112和第二接线端子113,第一接线端子112和第二接线端子113插接在触头基座111的两端。如图2和图3所示,开关传动装置12包括容纳壳体121、辅助触头122、接触头123和传动组件3,容纳壳体121通过插接件4与触头基座111插接,辅助触头122固定连接容纳壳体121的两侧内壁之间且与第一接线端子112抵触,呈L形的接触头123铰接在容纳壳体121的两侧内壁上且与辅助触头122抵触,插接件4包括插接块41和插接孔42,插接块41固定连接在触头基座111的两侧,呈长方形的插接孔42开设在容纳壳体121的两侧,插接块41卡接在插接孔42内。插接块41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引导斜面411和第二引导斜面412,第一引导斜面411的斜率小于第二引导斜面412的斜率。

如图3和图4所示,传动组件3包括摆动杆31、驱动板32、电磁铁33、滑动铁芯34、旋钮35和复位件36,呈H形的摆动杆31铰接在容纳壳体121的两侧内壁之间,摆动杆31与接触头123之间设置有抵触件5,抵触件5包括接触片51、接触槽52和接触块53,接触片51固定连接在接触头123远离辅助触头122的一侧,呈U形的接触槽52开设在接触片51上,接触块53包括一体化设置的支撑部531和接触部532,呈长方体状的支撑部531固定连接在摆动杆31靠近接触头123的一端,支撑部531竖直设置,水平设置的呈圆柱状的接触部532固定连接在支撑部531远离摆动杆31的一端且位于在接触槽52内。

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板32铰接在容纳壳体121的两侧内壁之间,驱动板32与摆动杆31远离接触头123的一端抵触,驱动板32远离摆动杆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线321,导线321与第二接线端子113固定连接。容纳壳体121包括固定连接在容纳壳体121内壁上的滑动板124,滑动铁芯34位于滑动板124上且沿滑动板124的长度方向滑动,滑动铁芯34上铰接有连动杆341,连动杆341远离滑动铁芯34的一端与驱动板32铰接。电磁铁33固定连接在滑动板124上,电磁铁33与控制装置2电连接。

如图3和图5所示,旋钮35包括旋转杆351和旋帽352,旋转杆351转动连接在容纳壳体121内,旋帽352固定连接在旋转杆351远离容纳壳体121的一端。旋转杆351与容纳壳体121之间设置有限位件6,限位件6包括滑移槽61、嵌合槽62和嵌合块63,呈长条状的滑移槽61开设在容纳壳体121的两侧内壁上,呈长条状的嵌合槽62开设在滑移槽61的两端,嵌合槽62的宽度小于滑移槽61的宽度,呈圆柱状的嵌合块63固定连接在旋转杆351的两侧,嵌合块63嵌合在嵌合槽62内。

如图6和图7所示,复位件36包括复位杆361、固定架362、弹性件363和推动杆364,截面呈回形的固定架362固定连接在容纳壳体121的内壁上,复位杆361穿设在固定架362内且滑动连接在固定架362内,复位杆361的下端与驱动板32铰接,固定架362的内壁与复位杆361的外壁抵触,弹性件363固定连接在固定架362的上表面且套设在复位杆361上,弹性件363位于固定架362的一端与复位杆361固定连接,弹性件363为弹簧。推动杆364固定连接旋转杆351的下表面,推动杆364和复位杆361互相朝向的一侧开设有推动斜面365。

综上所述,当电路发生异常的时候,控制装置2对电磁铁33进行控制,电磁铁33对滑动铁芯34进行吸附,滑动铁芯34移动带动连动杆341移动,连动杆341移动带动驱动板32转动,驱动板32转动带动摆动杆31转动,摆动杆31转动带动接触头123转动,使接触头123离开辅助触头122,此时第二接线端子113上的电流难以传递至第一接线端子112上,使电路断路,对电路上的器件进行保护;当工人对线路维修完毕后,工人转动旋帽352,旋帽352转动带动旋转杆351转动,旋转杆351转动带动推动杆364和嵌合块63移动,嵌合块63嵌合在嵌合槽62内,推动杆364通过推动斜面365带动复位杆361移动,复位杆361移动带动驱动板32转动,驱动板32转动使摆动杆31在接触块53的重力下转动,接触块53同时带动接触头123转动,接触头123转动后与辅助触头122抵触,使电路连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