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密度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2730发布日期:2018-10-09 20:46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体密度继电器。



背景技术:

六氟化硫气体密度继电器是用来检测六氟化硫电气开关中的六氟化硫气体密度的变化,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六氟化硫电气开关的可靠安全运行。安装于现场的六氟化硫气体密度继电器因不经常动作,经过一段时期后常出现动作不灵活或触点接触不良的现象,有的还会出现温度补偿性能变差,当环境温度变化时容易导致六氟化硫气体密度继电器误动作。因此试验规程规定:各六氟化硫电气开关使用单位应定期对六氟化硫气体密度继电器进行校验。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对现场的六氟化硫气体密度继电器进行定期校验是防患于未然,保障电力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必要手段之一。图1为现有技术的气体密度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气体密度继电器的接头座是采用逆止阀的连接形式,校验或者更换采用逆止阀的密度继电器就只能卸下三通接头座,使它与开关本体脱离,即:使逆止阀和逆止阀分开,然后开始校验或更换继电器。由于六氟化硫电气开关上因逆止阀是自动封闭的,因此不会漏气。但是由于在拆卸过程中会存在损坏密封圈的风险,因此还是会存在漏气的风险。另外,为了配合校验密度继电器,市场上还有一种阀门式三通接头密度继电器,通过加装三通接头解决校验不拆卸问题,但是现场改造复杂,成本很高,有的地方根本没有空间加装阀门式三通接头,因此难以实施。

基于上述问题,如何提供一种免拆卸就能校验的气体密度继电器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密度继电器,以实现无须拆卸就能校验气体密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体密度继电器,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包括:

密度继电器本体、多通接头、设备连接接头、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阀座、校验端、阀门、自封阀;在所述阀座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组件;

所述密度继电器本体与所述多通接头的第一接头相连,所述多通接头的第二接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设备连接接头相连,所述多通接头的第三接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阀座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管紧密穿过阀座的第一通孔,所述多通接头的第四接头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管与阀座相连,自封阀设置在所述阀座的内腔,校验端位于自封阀的端部,且设置在所述阀座上;

所述自封阀包括:密封件、阀芯、弹簧、阀芯座、阀体;所述阀芯座设置在所述阀体上,所述弹簧缠绕在所述阀芯的外侧,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阀芯座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阀芯上,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阀芯上,所述阀芯穿过所述阀芯座的通孔与所述阀门相连接,所述阀门与所述阀座的第二通孔对应设置。

可选的,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还包括:

封堵件,设置在所述校验端,用于加强密封,防止气体外漏。

可选的,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还包括:

自锁连接机构,设置在所述校验端。

可选的,所述阀门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阀座的第二通孔直径,且小于所述阀座的端部内腔直径。

可选的,在所述封堵件与所述校验端之间设有多个封堵密封件。

可选的,所述封堵密封件为橡胶圈、橡胶垫或O形圈中任意一种。

可选的,所述多通接头、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设备连接接头之间为一体结构。

可选的,所述校验端与所述阀体为一体结构。

可选的,所述阀门采用截断阀或止回阀。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为金属毛细管;所述第三连接管为金属管;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管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密度继电器与普通的密度继电器的大小基本相同,能够安装在任何场合,在进行密度继电器校验时,无需加装阀门式三通接头就能对气体密度进行校验,不但具有节省材料、节约成本、安全环保、利于推广应用的优点,还具有其结构简单,工艺性非常好等优点,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难以批量生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现有气体密度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体密度继电器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体密度继电器校验状态结构示意图。

其中,1、密度继电器本体,2、多通接头,3、第一连接管,4、设备连接接头,5、校验端,6、阀门,601、阀杆,602、阀门主体,7、封堵件,8、自封阀,801、密封件,802、阀芯,803、弹簧,804阀芯座,805阀体,9、第二连接管,10、第三连接管,11、阀座,1101、第二通孔,1102、组件,12、开关设备通气道,13、继电器通气道,14、校验过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密度继电器,以实现无须拆卸就能校验气体密度。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体密度继电器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体密度继电器校验状态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体密度继电器,所述气体密度继电器包括:密度继电器本体1、多通接头2、设备连接接头4、第一连接管3、第二连接管9、第三连接管10、阀座11、校验端5、阀门6、自封阀8;所述自封阀8包括:密封件801、阀芯802、弹簧803、阀芯座804、阀体805;在所述阀座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1101和组件1102。

所述密度继电器本体1与所述多通接头2的第一接头相连,所述多通接头2的第二接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3与所述设备连接接头4相连,所述多通接头2的第三接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9与所述阀座11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管9紧密密封穿过阀座11的第一通孔,所述多通接头2的第四接头通过所述第三连接管10与阀座11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管9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管10内部;自封阀8设置在所述阀座11上,校验端5位于自封阀8的端部,且设置在所述阀体805上。

所述阀芯座804设置在所述阀体805上,或设置在所述阀座11的内腔的组件1102上,所述弹簧803缠绕在所述阀芯802的外侧,所述弹簧80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阀芯座804上,所述弹簧803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密封件801上,所述密封件801设置在所述阀芯802上,所述阀芯802穿过所述阀芯座804的通孔与所述阀门6相连接,所述阀门6与所述阀座11的第二通孔1101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的开关设备通气道12为第三连接管10内部的通气道;继电器通气道13为第二连接管9内部的通气道。

本实用新型中的设备连接接头4、第一连接管3、多通接头2的第二接头、开关设备通气道12、阀座11的第二通孔1101在气路上始终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度继电器本体1、多通接头2的第一接头、继电器通气道13在气路上始终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正常工作时,密度继电器本体1、多通接头2的第一接头、继电器通气道13、阀座11的第二通孔1101、开关设备通气道12、多通接头2的第二接头、第一连接管3、设备连接接头4在气路上是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校验时,校验过渡接头14、继电器通气道13、多通接头2的第一接头、密度继电器本体1在气路上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补气或测试微水时,密度继电器本体1、多通接头2的第一接头、继电器通气道13、补气或测试微水过渡接头、阀座11的第二通孔1101、开关设备通气道12、多通接头2的第二接头、第一连接管3、设备连接接头4在气路上是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卸掉封堵件7后,在校验端5插入校验过渡接头14,校验过渡接头14有一内管从自封阀8的后端插入内腔对准阀芯802,推动自封阀8的阀芯802向前移动设定距离,由于自封阀8的阀芯802与阀门6是相连的,进而推动阀门6向前移动设定距离。当阀门6达到设定距离后,阀门6封堵阀座11的第二通孔1101,进而封堵开关设备通气道12,此时校验过渡接头14与继电器通气道13、密度继电器本体1相互连通,实现不用拆卸密度继电器,就能对该密度继电器进行校验,具体详见图3。而当校验完毕后,缓慢撤出校验过渡接头14,弹簧803推动密封件801恢复原状,同时阀芯802带动阀门6也恢复原状,打开阀座11的第二通孔1101,进而开通开关设备通气道12,保证设备连接接头4、第一连接管3、开关设备通气道12、阀座11的第二通孔1101、继电器通气道13、继电器本体1相连通。缓慢撤出校验过渡接头14,直至自封阀8恢复到原位置,卸下校验过渡接头14,然后将封堵件7安装到校验端5,使气体密度继电器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利用校验过渡接头14,通过操作校验端5内部的自封阀8,进而带动阀门6控制开关设备通气道12开通和封堵,实现气体密度继电器现场不用拆卸就能校验气体密度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利用校验过渡接头14,通过直线和/或旋转运动操作校验端5的自封阀8,进而带动阀门6控制开关设备通气道12开通和封堵。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直接通过直线和/或旋转运动操作校验端5的自封阀8,进而带动操作阀门6控制开关设备通气道12开通和封堵,再此不一一举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度继电器本体1用于监测电气设备的气体密度。密度继电器本体1包括壳体101,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温度补偿元件104、压力检测元件103、机芯105、指针106、刻度盘107、信号发生器109及基座102,具体详见图1。

当电气设备漏气并且气体密度值下降到报警或闭锁值时,此时电气设备内的六氟化硫气体密度值与密度继电器设定的六氟化硫气体密度值的差在第一设定值范围内时,即电气设备内的六氟化硫气体压力值与设定的六氟化硫气体压力值的差在第二设定值范围内,密度继电器的接点接通并发出相应的报警或闭锁信号,实现控制和监视电气开关设备中的六氟化硫气体密度,使电气设备安全工作。

本实用新型中的信号发生器109可以是微动开关或磁助式电接点;所述压力检测元件103可以是巴登管或波纹管,或巴登管与波纹管复合的。

本实用新型中的气体密度继电器还包括:封堵件7,设置在所述校验端5,用于加强密封,防止气体外漏,还防止灰尘进到自封阀8。

本实用新型中的气体密度继电器还包括:自锁连接机构,设置在所述校验端5,用于确保校验的正确性,保证校验过程安全可靠。具体的,在校验完毕时,只有阀门6恢复原位置后,才能打开自锁连接机构,进而卸下校验接头,防止气体外漏。

本实用新型的密度继电器还包括:多个传感器接口,分别与带有气体密度变送器的气体密度传感器、带有气体微水变送器的气体微水传感器、气体分解物传感器传感器中的至少一者相连,带有气体密度变送器的气体密度传感器用于密度的在线监测,带有气体微水变送器的气体微水传感器用于微水的在线监测,气体分解物传感器用于分解物的在线监测;传感器接口还可以与其他传感器相连,再此不一一列举。

本实用新型中的校验端5是用来校验、补气、测试微水。

本实用新型中的阀门6用于控制开关设备通气路的开通和封堵。

本实用新型中的自封阀8用于补气、测试微水,以及进行校验气体密度,防止校验端5气体外漏。

本实用新型自封阀8中的密封件801是用来密封的,防止校验端5气体外漏或外部空气流入;阀芯802是用来连接阀门6与密封件801的;弹簧803是用来推动密封件801,使自封阀8恢复原位置,起到密封气体的作用;阀芯座804是用来固定自封阀8和弹簧803。

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密度继电器本体1与多通接头2的第一接头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或焊接密封连接,通过密封圈连接简单可靠,安全性高。

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阀门6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阀座11的第二通孔1101直径,且小于所述阀座11的端部内腔直径,用于在校验时完全封堵所述阀座11的第二通孔1101。

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阀门6既可以为一体结构;还可以由阀杆601与阀门本体602构成;阀杆601与阀芯802连接一起,可以通过操作阀芯802进而带动阀杆601,而阀门本体602主要作用是用来密封和控制开关设备通气路的开通和封堵。

本实用新型中的阀芯802采用硬密封材料。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封堵件7与所述校验端5之间设有多个封堵密封件,用于提高所述封堵件7与所述校验端5之间的气密性;所述封堵密封件为橡胶圈、橡胶垫或O形圈中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多通接头2、所述第一连接管3和所述设备连接接头4之间既可以为分体设置,还可以为一体结构设置;一体结构设置提高各器件连接的气密性;分体设置便于后期拆卸,可以方便更换。另外,可选的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第一连接管3和所述设备连接接头4之间既可以为一体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校验端5与所述阀体805、阀座11既可以为分体设置,还可以为一体结构设置;一体结构设置提高各器件连接的气密性;分体设置便于后期拆卸。

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阀门6采用截断阀或止回阀;所述截断阀包括:球阀、蝶阀、闸阀、截止阀、旋塞阀、针型阀或隔膜阀。在所述截断阀的截止阀芯上设有截断密封件,提高截断阀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第二连接管9为金属毛细管;所述第三连接管10为金属管。所述第二连接管9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管10内部,这样可以很好的保护第二连接管9(毛细管)不会损坏。

本实用新型阀门6和校验端5的设置位置、角度和方向相对于设备连接接头4的位置、角度和方向是多样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密度继电器的外形与普通的密度继电器基本一样,在进行校验时,无需加装阀门式三通接头就能进行校验气体密度,实现无须拆卸就能校验气体密度,彻底克服由于阀门式三通接头体积大在很多地方无法安装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简化了自封阀8的结构,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和体积,具有很高的环保价值。

(3)本实用新型经过改进后,提高了工艺性能,克服难以批量生产问题。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