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固型的MicroUSB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7776发布日期:2018-08-04 17:32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USB连接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5pin的Micro USB连接器。



背景技术:

Micro USB(微USB)型连接器(plug and receptacle)于2007年正式公布,并于2009年在欧盟成为了手机充电器标准。随着越来越多的知名电话制造商参与并签署欧盟的这项协议,Micro-USB口应用在终端领域越来越广泛。

中国专利CN203707453公开了一种Micro USB插座,该插座的上盖体具有至少两个定位槽,定位槽中填充了塑胶层,塑胶层在壳体表面形成塑胶壳。该结构使塑胶壳与壳体紧紧贴合,防止塑胶壳与壳体的连接处出现缝隙。

然而,Micro USB插座除了壳体以外,还包括本体,上述结构紧紧促使壳体的无缝连接,却并未针对壳体与本体之间的连接关系作出改进。目前的Micro USB插座由于USB插头插拔时的作用力,在使用18-24个月以后,壳体与本体之间会产生缝隙,导致破裂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紧固型的Micro USB连接器,所述Micro USB连接器包括:外壳、主体和多个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呈中空体形状,所述外壳具有:内凸筋条、两个限位框、钩爪和焊脚,所述内凸筋条从所述外壳的顶壁往下凸起,所述限位框呈“匚”字形,两个限位框的缺口相向设置,所述钩爪呈L形,具有两个支臂,所述钩爪的一个支臂位于所述外壳的顶壁,另一个支臂位于所述外壳的后端,所述焊脚从所述外壳的底壁往下凸起;所述主体具有:基座、两个定位凸台、舌部和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台从所述基座的后端凸起,所述舌部从所述基座的前端凸起,所述定位凹槽从所述基座的上端凹陷,所述内凸筋条插入所述定位凹槽中,所述限位框包围所述定位凸台,所述钩爪的两个支臂分别与所述基座的上端和后端抵接;所述端子具有:引脚部分和接触部分,所述引脚部分从所述基座的下端凸起,所述接触部分嵌在所述舌部的下端。

优选地,两个限位框分别位于所述外壳的两个侧壁上并且靠近所述外壳后端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外壳还具有:四个斜板,四个斜板位于外壳1前端,且分别与所述外壳的顶壁、底壁和两个侧壁形成固定。

优选地,所述外壳还具有:支撑筋条,所述支撑筋条从所述外壳的顶壁往上凸起。

优选地,所述主体还具有:缓冲室,所述缓冲室位于所述基座的下端,所述引脚部分位于缓冲室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具有上述结构的Micro USB连接器,由于外壳一体成型,因此不会出现外壳结合不牢的情况,而且外壳与主体之间具有三级定位,固定牢靠,不易分离或破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连接器的另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连接器的正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特别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定义Micro USB连接器的一个前后方向41、一个左右方向42和一个上下方向43。前后方向41、左右方向42与一个上下方向43之间两两垂直。Micro USB连接器包括:外壳1、主体2和多个端子3,多个端子3嵌在主体2上,主体2位于外壳1内部。在Micro USB连接器使用时,USB插头插入外壳1中,与主体2接合,USB插头的电极与端子3形成电连接,从而实现数据传输。

结合图2所示,外壳1呈中空体形状,包括一个顶壁、一个底壁和两个侧壁,顶壁和底壁沿高度方向43相互分离,两个侧壁沿左右方向42相互分离,外壳1沿前后方向41的前端和后端均为开口。

外壳1具有:内凸筋条11、两个限位框12、钩爪13、两个焊脚14、四个斜板15和两个支撑筋条16。内凸筋条11从外壳1的顶壁沿上下方向43往下凸起;两个限位框12呈“匚”字形(即半包围形状),两个限位框12的缺口相向设置,两个限位框12分别位于外壳1的两个侧壁上并且沿前后方向41靠近外壳1后端的位置;钩爪13呈L形,具有两个支臂,钩爪13的一个支臂位于外壳1的顶壁,另一个支臂位于外壳1的后端,且沿上下方向43往下延伸;两个焊脚14沿上下方向43从外壳1的底壁往下凸起,用于与电子产品的电路板焊接,从而使Micro USB连接器固定在电路板上;四个斜板15位于外壳1前端,且分别与外壳1的顶壁、底壁和两个侧壁形成固定,斜板15可以在USB插头插入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一方面防止USB插头插偏,另一方面对USB插头插入时产生的作用力起到缓冲作用,防止损坏Micro USB连接器;支撑筋条16从外壳1的顶壁沿上下方向43往上凸起,支撑筋条16可以与电子产品的内壁抵接,在USB插头插入过程中防止焊脚14与电路板相互分离。

结合图3所示,主体2具有:基座21、两个定位凸台22、舌部23、缓冲室24和定位凹槽25。定位凸台22沿前后方向41从基座21的后端往后凸起,舌部23沿前后方向41从基座21的前端往前凸起,缓冲室24沿上下方向43位于基座21的下端,定位凹槽25沿上下方向43从基座21的上端凹陷。

内凸筋条11插入定位凹槽25中,从而使外壳1与主体2之间在前后方向41和左右方向42上形成第一级定位;限位框12包围定位凸台22,从而使外壳1与主体2之间在左右方向42和上下方向43形成第二级定位;钩爪13的两个支臂分别与基座21的上端和后端抵接,从而使外壳1与主体2之间在前后方向41和上下方向43形成第三级定位。通过上述三级的定位可以使外壳1与主体2更加紧密地固定在一起,Micro USB连接器的插拔次数达到2万次以上也不会出现松动或破裂的情况。

端子3具有:引脚部分31和接触部分32,引脚部分31从基座21的下端凸起,接触部分32嵌在舌部23的下端。引脚部分31通过焊锡操作与电路板的电路形成电连接,接触部分32与USB插头的电极形成电连接。具体地,引脚部分31位于缓冲室24中,在焊锡过程中,引脚部分31存在活动的空间,可以适应布线不同的电路的焊锡操作,降低工艺难度。

可见,具有上述结构的Micro USB连接器,由于外壳一体成型,因此不会出现外壳结合不牢的情况,而且外壳与主体之间具有三级定位,固定牢靠,不易分离或破裂。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