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拧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5301发布日期:2018-09-14 23:17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电力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拧线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导线线缆由外到内分别由外皮、导线线芯组成,在需要接线时,在去除外皮后,需要将若干根导线导线线缆的导线线芯线芯拧成一股,目前,这种操作都是采用手工操作,工作效率低、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拧线装置,实现自动拧线,提高了拧线效率,省时省力,节省了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支架、设于支架前部的线缆夹紧机构和设于机架中部的拧线机构,所述线缆夹紧用于夹紧导线线缆,所述拧线机构包括用于夹紧导线线缆的导线的线芯的拧线夹、用于驱动所述拧线夹夹紧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用于带动所述拧线夹转动将导线线缆的线芯拧紧的第二驱动装置。

使用时将需要拧在一起的导线线缆的端部去除外皮,然后将需要拧在一起的线缆并在一起,将并在一起的导线线缆的导线线芯放入拧线夹,启动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拧线夹夹紧并在一起的导线线缆的导线线芯,然后使用线缆夹紧机构夹紧线缆,然后启动第二驱动装置转动并带动拧线夹转动,即可将并在一起的导线线缆的导线线芯拧在一起,不需要手工拧线,提高了拧线效率,省时省力,节省了人工成本。

进一步,所述线缆夹紧机构包括上夹合部和下夹合部,所述上夹合部设于支架的上端,所述下夹合部设于支架的下端,所述上夹合部包括上夹板和用于驱动上夹板上下运动的第一气缸,所述下夹合部包括下夹板和用于驱动下夹板上下运动的第二气缸,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配合夹紧线缆。

进一步,所述支架包括下固定板和通过支撑杆支撑在下固定板上方的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的上端面设有第一滑动板和用于驱动第一滑动板前后滑动的第三气缸,所述第一滑动板滑动式设于固定板上,所述第三气缸固设于上固定板上,所述第一气缸固设于第一滑动板的前部;所述下固定板的下端面设有第二滑动板和用于驱动第二滑动板前后滑动的第四气缸,所述第二滑动板滑动式设于固定板上,所述第四气缸固设于下固定板上,所述第二气缸固设于第一滑动板的前部。

进一步,所述拧线夹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体、连接杆、拉簧和筒腔呈向前扩大的喇叭形的套筒,两个所述夹体的后部分别铰接于连接杆的两端,所述拉簧设于两个夹体之间,所述拉簧用于将两个夹体的前部相互拉近并夹紧,两个所述夹体的后端均固设有弯折杆,所述的后端相互靠近形成一个开口向前的“八”字形结构,两个所述弯折杆从套筒的筒腔的开口较大端插入套筒。

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五气缸和第一连接板,所述套筒嵌设于连接板上,所述第五气缸驱动第一连接板前后运动,所述连接板带动所述套筒前后运动。

进一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向前穿过所述套筒的内腔后固接于连接杆的中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与所述套筒的轴心线相同。

进一步,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设有第三滑动板,所述第三滑动板滑动式连接在上固定板的下端面,所述上固定板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滑动板前后滑动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电机固设于第三滑动板的后部,所述第三滑动板的下端面固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五气缸的上端面,所述第二连接板用于支承第五气缸,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从第二连接板的中部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端固定在第三滑动板的下端面。

进一步,所述上固定板沿前后方向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三滑动板的上端面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轨相适配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为第二电机,所述凸块上设有螺孔,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的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螺孔内的内螺纹相适配,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穿过所述螺孔,所述第二电机的正向或反向转动带动所述第三滑动板前后滑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的优点,不需要手工拧线,提高了拧线效率,省时省力,节省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拧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未套套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套筒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设于支架前部的线缆夹紧机构和设于机架中部的拧线机构,所述线缆夹紧用于夹紧导线线缆,所述拧线机构包括用于夹紧导线线缆的导线线芯的拧线夹1、用于驱动所述拧线夹1夹紧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用于带动所述拧线夹1转动并将导线线缆的线芯拧紧的第二驱动装置。

使用时将需要拧在一起的导线线缆的端部去除外皮,然后将需要拧在一起的线缆并在一起,将并在一起的导线线缆的导线线芯放入拧线夹1,启动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拧线夹1夹紧并在一起的导线线缆的导线线芯,然后使用线缆夹紧机构夹紧线缆,然后启动第二驱动装置转动并带动拧线夹1转动,即可将并在一起的导线线缆的导线线芯拧在一起,不需要手工拧线,提高了拧线效率,省时省力,节省了人工成本。

如图1所示,线缆夹紧机构包括上夹合部和下夹合部,上夹合部设于支架的上端,下夹合部设于支架的下端,上夹合部包括上夹板2 和用于驱动上夹板2上下运动的第一气缸4,下夹合部包括下夹板3 和用于驱动下夹板3上下运动的第二气缸5,上夹板2和下夹板3配合夹紧线缆。通过驱动第一气缸4和第二气缸5的活塞杆相向运动,带动上夹板2和下夹板3相向运动,以此将导线线缆夹紧在上夹板2 和下夹板3之间。

如图1所示,支架包括下固定板6和通过支撑杆7支撑在下固定板6上方的上固定板8,上固定板8的上端面设有第一滑动板9和用于驱动第一滑动板9前后滑动的第三气缸10,第一滑动板9滑动式设于固定板上,第三气缸10固设于上固定板8上,第三气缸10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在第一滑动板9上,第一气缸4固设于第一滑动板9的前部;下固定板6的下端面设有第二滑动板11和用于驱动第二滑动板11前后滑动的第四气缸12,第二滑动板11滑动式设于固定板上,第四气缸12固设于下固定板6上,第四气缸12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在第二滑动板11上,第二气缸5固设于第一滑动板9的前部。上固定板8和下固定板6相互平行,上固定板8的上端面设有前后方向的滑轨23,第一滑动板9上设有与滑轨23相适配的滑槽,以此第三气缸 10驱动第一滑动板9前后滑动;第一滑动板9的前部支出上固定板8 的前端,第一气缸4固设于第一滑动板9的前部,以此使上夹板2保持在支架的前方;下固定板6的下端面设有前后方向的滑轨23,第二滑动板11上设有与滑轨23相适配的滑槽,以此第四气缸12驱动第二滑动板11前后滑动,第二滑动板11的前部支出下固定板6的前端,第二气缸5固设于第二滑动板11的前部,以此使下夹板3保持在支架前方的位置;驱动第三气缸10和第四气缸12的前后滑动,带动第一滑动板9和第二滑动板11的前后滑动,可以调节上夹板2和下夹板3离支架和拧线夹1之间的距离,以满足拧不同长度的导线线芯的需求,使用起来十分灵活。

如图2-4所示,拧线夹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体13、连接杆 14、拉簧15和筒腔呈向前扩大的喇叭形的套筒16,两个夹体13的后部分别铰接于连接杆14的两端,拉簧15设于两个夹体13之间,拉簧15用于将两个夹体13的前部相互拉近并夹紧,两个夹体13的后端均固设有弯折杆17,的后端相互靠近形成一个开口向前的“八”字形结构,两个弯折杆17从套筒16的筒腔的开口较大端插入套筒 16。两个夹体13的前端为夹合端,能以连接杆14为支撑进行开合,拉簧15设于两个夹体13之间,其位置比连接杆14的位置靠前,两个夹体13的前部在拉簧15的拉力作用下保持相互夹合的趋势,两个夹体13的后端则保持相互张开的趋势,进而使两个弯折杆17也有张开的趋势,两个弯折杆17插在套筒16的筒腔内,在弯折杆17与套筒16的筒壁的接触位置位于筒壁的前部时两个夹体13的前端夹合,在套筒16向前运动过程中,弯折杆17与套筒16筒壁的接触位置相对于套筒16向后运动,由于套筒16的筒腔越靠后部越小,两个弯折杆17在套筒16的筒壁的约束效果下逐渐靠近,拉簧15被拉伸,两个夹体13的前部则逐渐张开,反之,在套筒16向后运动的过程中弯折杆17与套筒16筒壁的接触位置相对于套筒16向前运动,两个弯折杆17在套筒16的筒壁的约束效果下逐渐远离,在拉簧15的拉力作用下两个夹体13的前部逐渐闭合夹紧,以此实现拧线夹1对导线线芯的松开和夹紧。

如图1所示,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五气缸18和第一连接板19,套筒16嵌设固定于连接板上,第五气缸18驱动第一连接板19前后运动,连接板带动所述套筒16前后运动。以此来实现套筒16的前后运动。

如图1所示,第二驱动装置为第一电机20,第一电机20的转轴向前穿过所述套筒16的内腔后固接于连接杆14的中部,第一电机 20的转轴与所述套筒16的轴心线相同。第一电机20的转轴转动带动连接杆14以第一电机20的转轴为轴心转动,两个夹体13随着连接杆14以电机的转轴的轴心线为轴心转动,以此实现转动拧线夹1 将导线线缆的导线线芯拧紧。

如图1所示,上固定板8和下固定板6之间设有第三滑动板21,第三滑动板21滑动式连接在上固定板8的下端面,上固定板8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滑动板21前后滑动的第三驱动装置,第一电机 20固设于第三滑动板21的后部,第三滑动板21的下端面固设有第二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22的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五气缸18的上端面,第二连接板22用于支承第五气缸18,第一电机20的转轴从第二连接板22的中部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板19的上端固定在第三滑动板21的下端面。第一电机20固定连接在第三滑动板21的下端面,第五气缸18通过第二连接板22固定连接在第三滑动板21上,套筒 16通过第一连接板19固定连接在第三滑动板21上,拧线夹1通过连接杆14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转轴上,以此第三滑动板21前后滑动即可带动第一电机20、第五气缸18、第一连接板19、第二连接板22、套筒16和拧线夹1整体前后运动。在导线线缆夹在上夹板2和下夹板3之间、导线线缆的导线线芯夹在拧线夹1上后,方便调节导线线缆被夹住的位置与导线线缆的导线线芯被夹住的位置之间的导线线缆和导线线芯的绷直的松紧度,防止过松时拧出的导线线芯不规则,不美观;减少了过紧时将导线线芯拧断的情况。

如图1所示,上固定板8沿前后方向设有第一滑轨23,第三滑动板21的上端面设有凸块24,凸块24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轨23相适配的第一滑槽,第三驱动装置为第二电机25,凸块24上设有螺孔,第二电机25的转轴的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螺孔内的内螺纹相适配,第二电机25的转轴穿过所述螺孔,第二电机25的正向或反向转动带动所述第三滑动板前后滑动。第二电机25转动,第二电机 25的转轴上的外螺纹和螺孔内的内螺纹的相对转动,实现将第三滑动板向前推进或向后拉退,调节速度慢,调节精度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