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平板电视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9550发布日期:2018-11-16 23:23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本专利涉及电视天线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平板电视的可折叠平板电视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平板电视的广泛使用,适用于平板电视的天线也随之发展,现在的平板电视天线主要有室外和室内两种方式。对于适用于平板电视的室内天线结构,现在有采用悬挂式的平板电视天线,如专利CN201210019482.6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平板电视的平板天线的平板电视天线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位于平板电视顶部上、支撑平板天线的平台,位于平台前端、挂于平板电视顶部前沿的悬挂部,以及与所述平台转动连接、支撑于平板电视背面的支撑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将长条形平板天线安装在平板电视的顶部,无需对平板天线或平板电视进行结构改变,适用于现有通用的长条形平板天线和平板电视。但是这种电视天线缺点在于长度过长,包装盒为了保护好电视天线的悬挂部以及支撑部需要一定高度,最终导致包装盒占用空间过大,不利于产品的运输。

因此,如何能够减少长条形的平板天线的占用空间,降低运输成本是目前迫切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平板电视的可折叠平板电视天线,以减少平板电视天线所占用的空间,降低运输成本。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平板电视天线,包括长条形主体,主体前沿设有用于挂于平板电视顶部前沿的前支撑部,所述主体下侧设有用于支撑于平板电视背面的后支撑部,所述主体还包括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所述主体由第二主体与第一主体旋转拼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主体对折折叠的设置,使得运输时人们可以通过旋转第一主体和/或第二主体来使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折叠在一起,减小平板电视天线的长度,再通过合理摆放来减小平板电视天线的占用空间,增大每批次的运输量,降低运输成本;特别是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比如要前往房车或游艇上外出游玩时,可折叠的平板电视天线更易于收纳携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的拼接处下侧设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分别与第一主体以及第二主体连接。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可以通过旋转机构相互旋转来实现主体的展开或者折叠,方便了人们操作。所述旋转机构可为合页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撑部从上往下向外延伸,且前支撑部前壁与主体前壁的最远水平距离L2小于前支撑部的底面宽度L1,使得在主体折叠时,前支撑部卡住第一主体和/或第二主体。这使得主体前壁相对于前支撑部的后壁向前突出一段。每次折叠时,通过主体前壁给前支撑部后壁施加一个力使得前支撑部后壁变形,而前支撑部产生一个要恢复原状的弹力,通过这两个力的相互作用前支撑部卡合在主体上,使得平板电视天线在折叠时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相对固定,避免了在运送期间由于振动导致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不断碰撞而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设有豁口,所述豁口用于在折叠时容纳前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豁口,以利于在主体折叠时放置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并使其分别贴合在第二主体和第一主体上,主体可以完全折叠,而且还能通过这个豁口提供一个施力点来方便用户展开主体。

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撑部包括设在第一主体前沿的第一支撑部,以及设在第二主体前沿的第二支撑部,在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折叠时,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相互错开设置。

通过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两个点挂于平板电视顶部前沿,稳定性更好,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在折叠时错开设置,使得在主体折叠时,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不会相互阻碍,主体能顺利地对折起来。

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撑部分为上下两截,处于上面的一截为上截部,处于下面的一截为下截部,所述下截部向外倾斜的角度小于上截部。所述前支撑部形成钩状。

通过将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分为上下两截,并减少下截部向外倾斜的角度,是为了在确保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不会妨碍到主体完全折叠的前提下,尽量地减少所述平板电视天线前后的总宽度,从而减少平板电视天线所占用的空间。而且通过将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形成钩状,使得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在折叠时能更好贴合在主体上而不容易断裂,而且也使得卡合得更加牢固,不容易脱离。

进一步地,前支撑部与主体底面之间所成角度a为95-105度。如果第一支撑部与主体之间的角度过小,那么平板电视天线难以挂在平板电视顶部前端,而且会阻碍折叠,如果角度过大,所述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就难以卡住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

进一步地,所述下截部为倒梯形的结构,下截部向下收缩。通过将下截部向下收缩,降低了下截部的刚度,使得其更容易变形,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掰开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将第一主体以及第二主体分开。

进一步地,所述下截部底面的前后宽度为1.5mm-2mm。主要考虑到如果下截部底面的宽度过高则难以变形,人们不好分开与第一主体以及第二主体卡合在一起的第二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如果宽度过低则材料的强度下降,一旦发生变形就无法恢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体上方设有突出部,所述第二主体上方设有与突出部相匹配的凹陷部,所述主体在完全展开时,所述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通过突出部和凹陷部配合拼接。

为了避免用户从平板电视上拿起天线时由于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旋转自由度大而不好折叠收纳,在主体上方设置相匹配的突出部和凹陷部,限制旋转自由度,使得第一主体相对于第二主体,或第二主体相对于第一主体不能向上翻折,只能向下翻折,也即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间不会因上下乱晃而难以折叠,提高折叠便利度的同时也通过配合拼接的结构增强了结构稳定性;如果第一主体相对于第二主体,或第二主体相对于第一主体向上翻折,则前支撑部会突出在外,影响美观的同时也增大了占用空间,也不利于收纳携带。

进一步地,后支撑部通过滑动锁紧机构安装在主体上,后支撑部通过滑动锁紧机构前后调节。通过滑动锁紧机构可以锁紧带动后支撑部,调节后支撑部与前支撑部的距离,使得本平板电视天线可以适应不同的厚度的电视,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所述后支撑部包括成一定角度交接的后支撑板和滑动固定板,滑动固定板开有前后延伸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中安装有用于前后调节滑动固定板的滑动锁紧机构。所述滑动锁紧机构包括穿过第一滑槽的第一螺栓及固定在第一螺栓底端的第一旋帽,相应地,主体下侧开有与第一螺栓相适应的螺孔。

通过第一旋帽可将第一螺栓往上旋转,将滑动固定板旋紧固定在主体之下,也可以通过第一旋帽可将第一螺栓往下不断旋转,将滑动固定板松开,人们可以推动滑动固定板沿着第一滑槽前后滑动。也可以通过第一旋帽将第一螺栓往下旋转,使得第一旋帽与第一螺栓脱离螺孔,那么滑动固定板也能脱离主体。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下侧设有不止一块的定位片,所述定位片形成与后支撑部相匹配的定位滑道,所述定位滑道用于固定导向后支撑部。优选地,所述定位片用于固定导向滑动固定板。当人们要将滑动固定板固定在主体上时,为了避免安装的位置不对,导致平板电视天线无法固定在平板电视上,所以设置定位片来确保滑动固定板能正确地安装在主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下侧分别设有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所述第二主体与第一主体下侧分别设有与第一突起相匹配的第一凹槽以及与第二突起相匹配的第二凹槽,在主体折叠时,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通过相互配合的突起与凹槽固定在一起。为了让主体折叠时,更加平稳,不会出现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错位的情况,所以设置突起与相匹配的凹槽,使得折叠后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可以通过其来固定在一起,避免了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在折叠时发生错位,导致展开后的主体无法恢复为长条形,而且在运输颠簸时,这些突起和凹槽分担旋转机构的受力,使旋转机构不易损坏。而设置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是考虑到当平板电视天线放置在平板电视上时,需要对称设置两个突起来平衡受力,否则只有一边有突起的话,平板电视天线就很难平稳地放置在平板电视上。所述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为凸台结构。由于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需要旋转进入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中,所以需要将其设置为凸台结构,否则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就会卡在凹槽外面,无法完全进入到凹槽中。

进一步地,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设置在前支撑部后面。由于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的出现会导致整个平板电视天线不够美观,所以将其设置在前支撑部的后面,通过前支撑部挡住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让整个平板电视天线更加美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主体对折的设置,减小平板电视天线的长度,再通过合理摆放来减小平板电视天线的占用空间,增大每批次的运输量,降低运输成本;特别是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比如要前往房车或游艇上外出游玩时,可折叠的平板电视天线更易于收纳携带。

(2)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可以通过旋转机构相互旋转来实现主体的展开或者折叠,方便了人们操作,减少人为的错误。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豁口,以利于在主体折叠时放置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并使其分别贴合在第二主体和第一主体上,主体可以完全折叠,而且还能通过这个豁口提供一个施力点来方便用户展开主体。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让设置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在主体折叠时错开设置,那么在主体折叠时,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不会相互阻碍,主体能顺利地对折起来。而且主体折叠后的占用空间更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A截面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展开时的背面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B截面的示意图。

图中标识:1、第一主体;2、第二主体;3、后支撑部;4、第一支撑部;5、第二支撑部;6、上截部;7、下截部;11、第一突起;12、第二凹槽;13、豁口;21、第二突起;22、第一凹槽;31、后支撑板;32、滑动固定板;33、定位片;34、第一旋帽;a、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与主体之间所成角度;L1、前支撑部的底面宽度;L2、前支撑部前壁与主体前壁的最远水平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可折叠平板电视天线,包括长条形主体,主体前沿设有用于挂于平板电视顶部前沿的前支撑部,所述主体下侧设有用于支撑于平板电视背面的后支撑部3,所述主体还包括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所述主体由第二主体2与第一主体1旋转拼接而成。所述后支撑部3与主体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的拼接处下侧设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分别与第一主体1以及第二主体2连接。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可以通过旋转机构相互旋转来实现主体的展开或者折叠,方便了人们操作。所述旋转机构可为合页结构。

所述第一主体1上方设有突出部,所述第二主体2上方设有与突出部相匹配的凹陷部,所述主体在完全展开时,所述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通过突出部和凹陷部配合拼接。

所述前支撑部从上往下向外延伸,且前支撑部前壁与主体前壁的最远水平距离L2小于前支撑部的底面宽度L1,使得在主体折叠时,前支撑部卡住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

所述主体设有豁口13,所述豁口13用于在折叠时容纳前支撑板。

所述前支撑部包括设在第一主体1前沿的第一支撑部4,以及设在第二主体2前沿的第二支撑部5,在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折叠时,第一支撑部4和第二支撑部5之间相互错开设置。

所述第一支撑部4和第二支撑部5分为上下两截,处于上面的一截为上截部6,处于下面的一截为下截部7,所述下截部7向外倾斜的角度小于上截部6。所述前支撑部形成钩状。

前支撑部与主体底面之间所成角度a为95-105度

所述下截部7为倒梯形的结构,下截部7向下收缩。

后支撑部3通过滑动锁紧机构安装在主体上,后支撑部3通过滑动锁紧机构前后调节。通过滑动锁紧机构可以锁紧带动后支撑部3,调节后支撑部3与前支撑部的距离,使得本平板电视天线可以适应不同的厚度的电视,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所述后支撑部3包括成一定角度交接的后支撑板31和滑动固定板32,滑动固定板32开有前后延伸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中安装有用于前后调节滑动固定板32的滑动锁紧机构。所述滑动锁紧机构包括穿过第一滑槽的第一螺栓及固定在第一螺栓底端的第一旋帽34,相应地,主体下侧开有与第一螺栓相适应的螺孔。

通过第一旋帽34可将第一螺栓往上旋转,将滑动固定板32旋紧固定在主体之下,也可以通过第一旋帽34可将第一螺栓往下不断旋转,将滑动固定板32松开,人们可以推动滑动固定板32沿着第一滑槽前后滑动。也可以通过第一旋帽34将第一螺栓往下旋转,使得第一旋帽34与第一螺栓脱离螺孔,那么滑动固定板32也能脱离主体。

所述主体下侧设有不止一块的定位片33,所述定位片33形成与后支撑部3相匹配的定位滑道,所述定位滑道用于固定导向后支撑部3。优选地,所述定位片33用于固定导向滑动固定板32。

所述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下侧分别设有第一突起11与第二突起21,所述第二主体2与第一主体1下侧分别设有与第一突起11相匹配的第一凹槽22以及与第二突起21相匹配的第二凹槽12,在主体折叠时,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通过相互配合的突起与凹槽固定在一起。

第一突起11与第二突起21设置在前支撑部后面。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面所有实施例均设置如下:后支撑板31的高度为2至6cm,进一步为2.5至5cm;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的高度为0.5至1.5cm,进一步为0.5至1.0cm;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与主体之间所成角度a为95-105度;主体的宽度为5至20cm,进一步为15至20cm;主体长度为30至120cm,进一步为50至80cm。所述前支撑部前壁与主体前壁的最远水平距离L2为1-1.5mm,前支撑部的底面宽度L1为1.5-2mm即所述下截部7底面的前后宽度为1.5mm-2mm。

上述实施例的安装方法可总结如下:当需要折叠平板电视天线时,通过第一旋帽34可将第一螺栓往下不断旋转,使得第一旋帽34与第一螺栓脱离螺孔,相应地也能将后支撑部3从主体上卸除出来。然后通过旋转机构,将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向下翻转,由于第一突起11与第二突起21分别与其相对应的第一凹槽22与第二凹槽12卡合固定在一起,使得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不容易出现错位,电视天线主体能稳定的保持折叠的状态。此时,设置在第一主体1的第一支撑部4与设置在第二主体2的第二支撑部5也相互错开,避免了第一支撑部4与第二支撑部5相互阻碍,使得主体不能顺利折叠。而折叠后的第一突起11与第二突起21分别隐藏在第一支撑部4与第二支撑部5的后面,从正面,没法看到第一突起11与第二突起21。而第一支撑部4与第二支撑部5也挡在在主体的前面。

当需要展开平板电视天线时,首先人们可以抓取主体前沿下端部的向内凹陷的区域,施力来展开平板电视天线,而且由于主体展开时是通过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卡合拼接而成,因此在主体完全展开时,由于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相互卡合,人们无法再将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继续翻折,只能翻折到主体完全展开的角度。接着将固定滑板块滑入到定位片33形成的定位滑道中,使得第一滑槽与主体下侧的螺孔相对应,第一螺栓可以穿过第一滑槽插入到主体下侧的螺孔中,通过旋转第一螺帽带动第一螺栓将滑动固定板32固定在主体下侧。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