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耦合器领域,具体是新型手动复位结构的档位开关耦合器。
背景技术:
目前,耦合器多应用在电加热器具上,当感应到温度等于或超过温度预设值时,双金属片受热变形并推动防干烧开关动作,以断开导电线路,实现防干烧的作用,但是,传统的耦合器中双金属片具备自动复位功能,双金属片在自身温度低于复位温度预设值时,双金属片形变自动复位,如:复位温度预设值为50℃,双金属片因干烧(过热)断开导电线路,若用户没有及时处理干烧问题,双金属片经过一段时间的散热降温后,自身温度低于50℃,双金属片复位,导电线路再次接通,双金属片又会因干烧断开导电线路,如此重复干烧断电、降温复位通电,耦合器连同使用该耦合器的电器容易老化,以致寿命降低,而且极易造成安全事故。
另外,现有的带温控可调温控结构,其作用是使加热后的保持在需要的设定温度,达到保温功能,现有的保温结构一般是有电子式控制,即通过复杂的电路设置对加热体进行温控调节,因为只能通过电子式控制才能够对电加热装置进行精准定温,而另一种是通过外置一个可调温控器,温控器的结构如中国专利号ZL201120090066.6,通过单独的温控结构,装配后在电加热器的上耦合器,具体结构如中国专利号ZL201310041541.4,与上耦合器装配,来达到调温效果,其缺陷是,制造成本高,安装结构复杂,该结构的温控结构采用无级调节,不能对电加热器进行十分精准的定温,而且现有的温控结构的档位和温控器分开的单独零件,从而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新型手动复位结构的档位开关耦合器,其作用是解决电加热器双金属片降温后反复复位通电和保温切换不准确等问题。
新型手动复位结构的档位开关耦合器,包括上耦合器以及安装在上耦合器上方的连接支架,连接支架上安装有双金属片,上耦合器底部开设有插接腔,插接腔内固定有火线导电体和零线导电体,上耦合器上安装有与火线导电体连接的两端子片,以及至少两个与零线导电体连接的第一动触片,每个第一动触片与对应的第一静触片构成电性连接,双金属片下方设置有压抵其中一端子片的绝缘件,所述上耦合器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弹性连接有呈不同方向安装的复位驱动块和防复位滑块,复位驱动块一端延伸入插接腔内,防复位滑块的一端延伸出安装腔外设置有防复位隔离块,防复位隔离块在双金属片高温变形后将两端子片绝缘隔离,复位驱动块在双金属片复原后提壶解除复位驱动块受压状态下推动防复位隔离块离开两端子片绝缘之间,实现复位,该结构在电加热器出现干烧,双金属片热变触发端子片断开导电线路后,避免由于用户长时间未对电加热器进行处理,使双金属片降温后复位造成反复干烧等问题,通过用户必须通过手动提起装置进行复位,从而使电器重新投入使用,能防止电加热器或因干烧而损坏,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在耦合器正常状态下,上耦合器安装在下连接器上时,下连接器压抵复位驱动块,顶起复位驱动块,此时双端子片电接触连接,此时防复位隔离块在弹性作用力下压抵在一端子片的外侧,当双金属片高温变形后,通过绝缘件向下压抵端子片,使防复位隔离块失去阻力,在弹性作用下将防复位隔离块推到两端子片之间,当安装有结构的装置在长时间未进行处理时,双金属片降温后复位,防复位隔离块将两者绝缘隔离,避免两端子片再次接触接通电源,使装置重复干烧,当用户需要重新使用电加热装置时,只需要提起上耦合器,使复位驱动块失去受压状态向下位移,在位移过程去推动不同方向安装的防复位滑块,从而防复位隔离块离开两端子片绝缘之间,使耦合器复位再次使用。
还包括调节杆,调节杆上延伸有与第一动触片接触配合的调节部,以及一个通断部,该结构的耦合器结构简单紧凑,装配快捷,降低生产成本,使耦合器能够在多种保温功能上快速切换,能够精准切换到指定保温值,解决无级调温造成指定保稳值不准确等情况。
所述调节杆还设有一通断部,通过驱动调节杆,使调节部择一接触对应的第一动触片,使该第一动触片与对应的第一静触片接触或者分离,或驱动调节杆使通断部同时与全部的第一动触片接触配合,使全部第一动触片与第一静触片连接通电或分离断电。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防复位滑块一端与安装腔内壁之间安装有隔离弹簧,防复位滑块通过隔离弹簧在安装腔内弹性横向滑动,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故障率低。
所述复位驱动块包括复位柱,复位柱的底部穿过上耦合器延伸入插接腔内,复位柱的顶部设有定位凸块和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套接在定位凸块上,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支架底部相抵,复位驱动块通过复位弹簧在安装腔内弹性纵向滑动,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所述复位柱的一侧延伸有与防复位滑块的另一端限位配合的限位凸块,复位柱的另一侧延伸有滑动块,滑动块的底部设有驱动倾斜面,限制复位驱动块上下滑动的幅度,避免过度位移造成复位驱动块与防复位滑块配合失败。
所述防复位滑块另一端开设有通孔,复位柱穿插于通孔内,通孔的一侧开设有复位倾斜面,复位驱动块通过驱动倾斜面和复位倾斜面与防复位滑块驱接配合,通过复位倾斜面和驱动倾斜面配合,使纵向运动的复位驱动块能够驱动防复位滑块横向移动。
所述复位隔离块底部开设有滑动倾斜面,使复位隔离块在插入两端子片之间时一边将两端子片隔开,一边通过滑动倾斜面推开一面的端子片,确保绝缘成功。
所述第一动触片包括有本体,本体的一端向两侧分别延伸有接触部和压抵部,接触部与对应的第一静触片电性连接,压抵部沿调节杆的长度方向前后排列,并与调节部或通断部接触配合,使第一动触片一体式连接并与导电体连接,结构牢固稳定,防止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动触片长时间使用造成与导电体分离的问题,而且接触部与压抵部工作互不干扰,当调节部或者通断部压抵顶起压抵部时,能够带动接触部与对应的第一静触片分离。
所述调节杆设置有通断部和调节部,每个调节部沿调节杆对应压抵部的圆周面前后交错设置,使耦合器能够通过转动调节杆控制通断部和调节部分别压抵不同位置的压抵部,实现多种保温功能的切换。
所述上耦合器安装有调节杆支架,调节杆支架上开设有与调节杆转动配合的调节孔,调节孔内开设有弧形滑槽,对应的调节杆上延伸有与弧形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
弧形滑槽与滑块配合,能够控制调节杆转动的范围,避免调节杆过度转动造成压抵位置絮乱,造成通断部和调节部撞击第一动触片,造成第一动触片损坏,弧形滑槽的长度能够使调节杆实现所有第一动触片和第一静触片通断、所有第一动触片和第一静触片通接,或者择一第一动触片与对应的第一静触片连接。
所述调节杆的圆周面设有多个限位平面,调节杆支架上安装有压抵限位平面的弹性压条。
通过弹性压条压抵限位平面,能够避免调节杆由于圆柱截面形状造成容易转动的问题,使调节杆准确停留在对应保温功能位移,当调节杆需要转动时,相邻的两限位平面之间的夹角在转动时顶起弹性压条,当到指定保温功能的位置时,弹性压条再次压抵该限位平面,使调节杆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不会转动移位。
所述接触部安装有动触头,第一静触片上对应设有与动触头接触配合的静触头,结构简单,便于接触连通。
所述通断部的长度大于调节部的长度,由于压抵部为前后设置,较长的通断部能够一次压抵所有第一动触片的压抵部,使耦合器实现通断断电的功能。
所述两端子片包括第二动触片和第二静触片,绝缘件压抵在第二动触片的上方,第二动触片的活动端上安装有动触点,对应的第二静触片上安装有与动触点弹性接触的静触点,防复位隔离块在双金属片高温变形后将动触点和静触点绝缘隔离,结构简单,接触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手动复位结构的档位开关耦合器,结构简单,安装装配方便,使档位控制和温控器整合安装,生产成本降低,其结构简单、安排合理,该结构在电加热器出现干烧,双金属片热变触发端子片断开导电线路后,避免由于用户长时间未对电加热器进行处理,使双金属片降温后复位造成反复干烧等问题,通过用户必须通过手动提起装置进行复位,从而使电器重新投入使用,能防止电加热器或因干烧而损坏,甚至造成安全事故,使耦合器能够在多种保温功能上快速切换,能够精准切换到指定保温值,解决无级调温造成指定保稳值不准确等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常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干烧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复位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三。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四。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一。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二。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三。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四。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复位驱动块结构示意图。
图1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动触片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5所示,新型手动复位结构的档位开关耦合器,包括上耦合器1以及安装在上耦合器1上方的连接支架2,连接支架2上安装有双金属片3,上耦合器1底部开设有插接腔4,插接腔4内固定有火线导电体5 和零线导电体6,上耦合器1上安装有与火线导电体5连接的两端子片7,以及至少两个与零线导电体6连接的第一动触片8,每个第一动触片8与对应的第一静触片9构成电性连接,双金属片3下方设置有压抵其中一端子片7的绝缘件10,所述上耦合器1设有安装腔11,安装腔11内弹性连接有呈不同方向安装的复位驱动块12和防复位滑块13,复位驱动块12一端延伸入插接腔11内,防复位滑块13的一端延伸出安装腔11外设置有防复位隔离块14,防复位隔离块14在双金属片3高温变形后将两端子片7绝缘隔离,复位驱动块12在双金属片3复原后提壶解除复位驱动块12受压状态下推动防复位隔离块14离开两端子片7绝缘之间,实现复位,该结构在电加热器出现干烧,双金属片3热变触发端子片7断开导电线路后,避免由于用户长时间未对电加热器进行处理,使双金属片3降温后复位造成反复干烧等问题,通过用户必须通过手动提起装置进行复位,从而使电器重新投入使用,能防止电加热器或因干烧而损坏,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如图2至图4所示,在耦合器正常状态下,上耦合器1安装在下连接器上时,下连接器压抵复位驱动块12,顶起复位驱动块12,此时双端子片7电接触连接,此时防复位隔离14块在弹性作用力下压抵在一端子片7的外侧,当双金属片3 高温变形后,通过绝缘件10向下压抵端子片7,使防复位隔离块14失去阻力,在弹性作用下将防复位隔离块14推到两端子片7之间,当安装有结构的装置在长时间未进行处理时,双金属片3降温后复位,防复位隔离块14将两者绝缘隔离,避免两端子片7再次接触接通电源,使装置重复干烧,当用户需要重新使用电加热装置时,只需要提起上耦合器1,使复位驱动块12失去受压状态向下位移,在位移过程去推动不同方向安装的防复位滑块13,从而防复位隔离块14 离开两端子片7绝缘之间,使耦合器复位再次使用。
还包括调节杆15,调节杆15上延伸有与第一动触片8接触配合的调节部16,以及一个通断部17,该结构的耦合器结构简单紧凑,装配快捷,降低生产成本,使耦合器能够在多种保温功能上快速切换,能够精准切换到指定保温值,解决无级调温造成指定保稳值不准确等情况。
所述调节杆15还设有一通断部17,通过驱动调节杆15,使调节部16择一接触对应的第一动触片8,使该第一动触片8与对应的第一静触片9接触或者分离,或驱动调节杆15使通断部17同时与全部的第一动触片8接触配合,使全部第一动触片8与第一静触片9连接通电或分离断电。
实施例二,如图6至图9所示,所述调节部16为调节凸部1601,通过驱动调节杆15,使调节凸部1601择一压抵对应的第一动触片8,使该第一动触片8 与对应的第一静触片9分离。
所述通断部17为通断凸部1701,通过驱动调节杆15使通断凸部1601同时压抵全部的第一动触片8,使全部第一动触片8与第一静触片9分离断电。
当第一静触片9设置有两个时(如:一第一静触片9连接加温100°,另一第一静触片9连接保温50°),对应的第一动触片8同样设置为两个,一体式连接的两个第一动触片8与零线导电体6接通,此时调节杆15沿逆时针方向分别延伸有一通断凸部1701,两调节凸部1601,两调节凸部1601的前后排列顺序根据对应的第一动触片8的压抵部设置。
首先,通断凸部1701顶起两第一动触片8的压抵部803,使两第一动触片4 的接触部802与第一静触片9分离,此时耦合器整体断电,此位置为调节杆15 的初始位置,当用户转动调节杆15顺时针转动时,通断凸部1701离开两压抵部803,然后依次顺序的第一个调节凸部1601转动到一第一动触片8底部,并顶起该第一动触片8,使该第一动触片8与对应第一静触片9(连接保温50°) 分离,此时另一第一动触片8与第一静触片9(连接加温100°)保持电性连接,并对电加热装置进行加热100°,当电加热装置达到指定温度后,用户需要保温50°时,继续转动调节杆15顺时针转动,使第一个调节凸部1601离开对应的压抵部803,然后依次顺序的第二个调节凸部1601转动到另一第一动触片8 底部,并顶起该第一动触片8,使该第一动触片8与对应第一静触片9(连接加温100°)分离,此时另一第一动触片8与第一静触片9(连接保温50°)保持电性连接,对电加热器进行保温功能,最后当用户需要对电加热装置进行直接加热100°且不需要保温功能时,用户转动调节杆15顺时针转动。使第二个调节凸部1601同样离开对应的压抵部803,此时两压抵部803同时直接压抵在调节杆15上,使两第一动触片8与对应的第一静触片9连接通电,使电加热装置直接加热到100°后通过温控装置对电加热装置断电。
实施例三,如图10至图13所示,所述调节部16为调节凹部1602,通过驱动调节杆15,使择一的第一动触片8压入对应的调节凹部1602,使该第一动触片8与对应的第一静触片9接通。
所述通断部17为通断凹部1702,通过驱动调节杆15使全部的第一动触片8 压入通断凹部1702,使全部第一动触片8与第一静触片9连接通电。
另外通过驱动调节杆15使全部的第一动触片8压抵在调节杆15的外侧壁,使全部第一动触片8与第一静触片9分离断电。
如图14至图17所示,所述防复位滑块13一端与安装腔11内壁之间安装有隔离弹簧18,防复位滑块13通过隔离弹簧18在安装腔11内弹性横向滑动,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故障率低。
所述复位驱动块12包括复位柱1201,复位柱1201的底部穿过上耦合器1 延伸入插接腔4内,复位柱1201的顶部设有定位凸块1202和复位弹簧19,复位弹簧19的一端套接在定位凸块1202上,复位弹簧19的另一端与连接支架2 底部相抵,复位驱动块12通过复位弹簧19在安装腔11内弹性纵向滑动,复位柱1201的一侧延伸有与防复位滑块13的另一端限位配合的限位凸块1203,复位柱1201的另一侧延伸有滑动块1204,滑动块1204的底部设有驱动倾斜面 1205,结构简单,装配方便,限制复位驱动块12上下滑动的幅度,避免过度位移造成复位驱动块12与防复位滑块13配合失败。
所述防复位滑块13另一端开设有通孔1301,复位柱1201穿插于通孔1301 内,通孔1301的一侧开设有复位倾斜面1302,复位驱动块12通过驱动倾斜面 1205和复位倾斜面1302与防复位滑块13驱接配合,通过复位倾斜面1302和驱动倾斜面1205配合,使纵向运动的复位驱动块12能够驱动防复位滑块13 横向移动。
所述复位隔离块14底部开设有滑动倾斜面1401,使复位隔离块14在插入两端子片7之间时一边将两端子片7隔开,一边通过滑动倾斜面1401推开一面的端子片7,确保绝缘成功。
如图15所示,所述第一动触片8包括有本体801,本体801的一端向两侧分别延伸有接触部802和压抵部803,接触部802与对应的第一静触片9电性连接,压抵部803沿调节杆15的长度方向前后排列,并与调节部16或通断部 17接触配合,使第一动触片8一体式连接并与零线导电体6连接,结构牢固稳定,防止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动触片8长时间使用造成与导电体分离的问题,而且接触部802与压抵部803工作互不干扰,当调节部16或者通断部17压抵顶起压抵部803时,能够带动接触部802与对应的第一静触片9分离。
所述调节杆15设置有通断部17和调节部16,每个调节部16沿调节杆15 对应压抵部803的圆周面前后交错设置,使耦合器能够通过转动调节杆15控制通断部17和调节部16分别压抵不同位置的压抵部803,实现多种保温功能的切换。
所述上耦合器1安装有调节杆支架20,调节杆支架20上开设有与调节杆15 转动配合的调节孔2001,调节孔2001内开设有弧形滑槽2002,对应的调节杆 15上延伸有与弧形滑槽2002滑动配合的滑块21。
弧形滑槽2002与滑块21配合,能够控制调节杆15转动的范围,避免调节杆15过度转动造成压抵位置絮乱,造成通断部17和调节部16撞击第一动触片 8,造成第一动触8损坏,弧形滑槽2002的长度能够使调节杆15实现所有第一动触片8和第一静触片9通断、所有第一动触片8和第一静触片9通接,或者择一第一动触片8与对应的第一静触片9连接。
所述调节杆15的圆周面设有多个限位平面22,调节杆支架20上安装有压抵限位平面22的弹性压条23。
通过弹性压条23压抵限位平面22,能够避免调节杆15由于圆柱截面形状造成容易转动的问题,使调节杆15准确停留在对应保温功能位移,当调节杆 15需要转动时,相邻的两限位平面22之间的夹角在转动时顶起弹性压条23,当到指定保温功能的位置时,弹性压条23再次压抵该限位平面22,使调节杆 15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不会转动移位。
所述接触部802安装有动触头804,第一静触片9上对应设有与动触头804 接触配合的静触头901,结构简单,便于接触连通。
所述通断部17的长度大于调节部16的长度,由于压抵部803为前后设置,较长的通断部17能够一次压抵所有第一动触片9的压抵部803,使耦合器实现通断断电的功能。
所述两端子片7包括第二动触片7a和第二静触片7b,绝缘件10压抵在第二动触片7a的上方,第二动触片7a的活动端上安装有动触点7a-1,对应的第二静触片7b上安装有与动触点7a-1弹性接触的静触点7b-1,防复位隔离块14 在双金属片3高温变形后将动触点7a-1和静触点7b-1绝缘隔离,结构简单,接触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