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向拉弧式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2762发布日期:2018-10-09 20:46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定向拉弧式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作为电路中的“自动开关”,是各种机械设备中必不可少的配件之一;继电器的种类多种多样,继电器大都包括驱动机构及输出机构,输出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端子,经由驱动机构的驱动,进而实现两个端子的导通或断开,两个端子导通、断开时会产生电弧,电弧会损伤两个端子,降低两个端子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向拉弧式继电器,利用第一磁铁用于吸引第一静端子与动端子通断时所产生的电弧,使得电弧被拉长而熄灭,降低电弧对第一静端子、动端子的损伤,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定向拉弧式继电器,包括本体,设置于本体的驱动机构、动端子及第一静端子,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动端子相对本体移动进而实现动端子与第一静端子的通断;还包括设置于本体的第一磁铁,本体设置有容置腔,第一静端子的一端、动端子的一端均突伸入容置腔内,第一静端子的另一端、动端子的另一端均突伸出本体,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动端子突伸入容置腔内的一端移动;第一磁铁位于容置腔内,第一磁铁用于吸引第一静端子与动端子之间通断时所产生的电弧,使电弧定向转移且被拉长而熄灭。

优选地,所述第一静端子设有位于容置腔内的第一触头,动端子设有位于容置腔内的第二触头,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动端子移动进而实现第一触头与第二触头的通断,第一磁铁用于拉长第一触头与第二触头之间通断时所产生的电弧;第一触头、第二触头均位于容置腔的一端,第一磁铁位于容置腔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动端子包括动簧片及设置于本体的第二静端子,动簧片的一端连接于第二静端子突伸入容置腔内的一端,动簧片的另一端用于导通或断开第一静端子突伸入容置腔内的一端,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动簧片的另一端相对本体移动,第一磁铁临近动簧片与第二静端子的连接处设置。

优选地,所述继电器还包括推片及弹性件,推片滑动设置于本体,驱动机构经由推片驱动动端子相对本体来回移动;弹性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本体或/和驱动机构,弹性件抵触推片,弹性件的弹性力使得动端子抵触导通第一静端子。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本体的电磁铁、转动设置于本体的塑胶块、装设于塑胶块的衔铁及第二磁铁,第二磁铁贴设于衔铁;推片设有凹孔,塑胶块的一端活动容设于凹孔内,弹性件装设于电磁铁。

优选地,所述电磁铁设有与衔铁配合使用的轭铁,弹性件设有弹性片及两个弹性夹臂,弹性片用于抵触推片,两个弹性夹臂用于夹持轭铁,轭铁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槽,轭铁两侧的限位槽用于分别容设两个弹性夹臂。

优选地,所述轭铁设有贯穿轭铁的穿孔,穿孔与限位槽连通,弹性夹臂设有突伸入穿孔内的防脱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驱动机构驱动动端子移动进而实现第一静端子与动端子之间的通断时,第一静端子与动端子之间会产生电弧,第一磁铁用于吸引电弧并使得电弧朝靠近第一磁铁的方向被拉长而熄灭,防止电弧对继电器其它方向的元件造成损伤,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隐藏部分本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推片、弹性片及轭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本体 2—驱动机构 3—动端子

4—第一静端子 5—第一磁铁 6—容置腔

7—第一触头 8—第二触头 9—动簧片

11—第二静端子 12—推片 13—弹性件

14—电磁铁 15—塑胶块 16—衔铁

17—凹孔 18—弹性片 19—弹性夹臂

21—轭铁 22—限位槽 23—穿孔

24—防脱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定向拉弧式继电器,包括本体1,本体1采用绝缘塑料制成,设置在本体1上的驱动机构2、动端子3及第一静端子4,驱动机构2用于驱动动端子3相对本体1来回移动进而实现动端子3与第一静端子4的导通或断开;还包括设置在本体1上的第一磁铁5,本体1上设置有容置腔6,第一静端子4的一端、动端子3的一端均突伸入容置腔6内,第一静端子4的另一端、动端子3的另一端均突伸出本体1,驱动机构2用于驱动动端子3突伸入容置腔6内的一端移动,动端子3的一端移动时即可接触导通第一静端子4或者与第一静端子4分离;第一磁铁5位于容置腔6内,第一磁铁5用于吸引第一静端子4与动端子3之间通断时所产生的电弧,使电弧定向转移且被拉长而熄灭,降低电弧对动端子3及第一静端子4的损伤。

当驱动机构2驱动动端子3移动进而实现第一静端子4与动端子3之间的通断时,第一静端子4与动端子3之间会产生电弧,第一磁铁5用于吸引电弧并使得电弧朝靠近第一磁铁5的方向被拉长,使电弧定向转移且被拉长而熄灭,消除稳定燃烧点,防止电弧对继电器其它方向的元件造成损伤,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所述第一静端子4设置有位于容置腔6内的第一触头7,动端子3设置有位于容置腔6内的第二触头8,驱动机构2用于驱动动端子3移动进而实现第一触头7与第二触头8的导通或断开,第一磁铁5用于拉长第一触头7与第二触头8之间通断时所产生的电弧;第一触头7、第二触头8均位于容置腔6的一端,第一磁铁5位于容置腔6的另一端,被第一磁铁5拉长的电弧在容置腔6内冷却降温,辅助提升电弧熄灭的效率,同时拉长后的电弧在容置腔6内亦不会损伤继电器的其它元件。

所述动端子3包括动簧片9及设置在本体1上的第二静端子11,动簧片9容置在容置腔6内,动簧片9的一端连接在第二静端子11突伸入容置腔6内的一端上,动簧片9的另一端用于导通或断开第一静端子4突伸入容置腔6内的一端,第二触头8铆接在动簧片9的另一端上,驱动机构2用于驱动动簧片9的另一端相对本体1移动,第一磁铁5临近动簧片9与第二静端子11的连接处设置,即第一磁铁5位于容置腔6内远离触头的一端,当第一磁铁5拉长第一触头7与第二触头8之间的电弧时,确保电弧具有足够的行程路径。

所述继电器还包括推片12及弹性件13,推片12滑动设置在本体1上,驱动机构2经由推片12驱动动端子3相对本体1来回移动,推片12来回移动时即可驱动动簧片9导通第一静端子4或与第一静端子4断开;弹性件13可拆卸地设置在本体1上或/和驱动机构2上,弹性件13用于抵触在推片12上,弹性件13的弹性力使得动端子3抵触导通第一静端子4。当动簧片9上的第二触头8导通第一触头7时,此时弹性件13处于弹性变形状态,弹性变性后的弹性件13的弹性力经由推片12使得第一触头7、第二触头8稳稳抵触在一起,防止继电器因遭受碰撞或震动而导致第一触头7、第二触头8彼此分离,提升继电器导通的稳定性。

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设置在本体1上的电磁铁14、转动设置在本体1上的塑胶块15、装设在塑胶块15上的衔铁16及第二磁铁(图中未示出),第二磁铁贴设在衔铁16上;推片12上设置有凹孔17,塑胶块15的一端活动容设在凹孔17内,即塑胶块15容设在凹孔17内的一端的外径小于容置孔的孔径,弹性件13装设在电磁铁14上。当第一触头7与第二触头8彼此分离后,弹性件13在弹性力作用下使得塑胶块15容设在凹孔17内的一端抵触在容置孔一端的侧壁上,防止继电器因遭受碰撞或震动而导致推片12发生移动。

所述电磁铁14设置有与衔铁16配合使用的轭铁21,弹性件13设有弹性片18及两个弹性夹臂19,弹性片18用于抵触在推片12上,两个弹性夹臂19用于夹持在轭铁21的外侧,轭铁21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槽22,轭铁21两侧的限位槽22用于分别容设两个弹性夹臂19。利用限位槽22的侧壁挡止弹性夹臂19,防止弹性件13与轭铁21之间发生相对移动。

所述轭铁21设置有贯穿轭铁21的穿孔23,穿孔23与限位槽22连通,弹性夹臂19上设置有突伸入穿孔23内的防脱片24,利用穿孔23的侧壁挡止防脱片24,防止弹性件13从轭铁21上脱落。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