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火线圈高压端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3270发布日期:2018-10-16 20:47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假笔式点火线圈中次级线圈与高压铜头的连接。



背景技术:

假笔式点火线圈中,次级线圈一端与初级线圈联接,另一端通过高压插片与高压铜头联接输出高压电。现有技术中,假笔式点火线圈的次级线圈与高压铜头的连接存在如下弊端:

1.在高压插片上缠一根镀锡线再将次级漆包线缠在镀锡线上进行焊接,不但操作繁琐并且在焊接的过程中还容易产生锡珠、焊油等杂物,从而导致产品存在性能隐患;

2.高压插片与高压铜头接触时经常出现错位或者接触不充分的现象,导致产品内部放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弊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假笔式点火线圈的次级线圈与高压头的连接结构,防止产品出现内部放电现象,并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点火线圈高压端的连接结构,包括安装在点火线圈外壳上的高压铜头和安装在次级线圈插针孔内的高压插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根部和弹性杆体组成的高压弹簧丝;高压弹簧丝的根部插入在所述次级线圈插针孔内与高压插片紧贴;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装入点火线圈外壳后,高压弹簧丝的弹性杆体受压迫与外壳内的高压铜头紧密贴合;次级线圈的进线和出线缠绕并焊接在高压插片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上述结构的假笔式点火线圈中,次级线圈与高压铜头的连接紧密可靠,可以有效防止产品内部放电现象,并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高压插片结构示意图;

图2为高压弹簧丝结构示意图;

图3为次级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高压铜头在外壳内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装入外壳后,高压弹簧丝与高压铜头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1-高压插片;201-(高压弹簧丝的)根部;202-(高压弹簧丝的)弹性杆体;3-次级线圈;4-初级线圈;5-铁芯;6-插针孔;7-外壳;8-高压铜头。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反映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结构,所述点火线圈高压端的连接结构包括安装在点火线圈外壳7上的高压铜头8和安装在次级线圈3的插针孔6内的高压插片1。还包括由根部201和弹性杆体202组成的高压弹簧丝;高压弹簧丝的根部201插入在所述插针孔6内与高压插片1紧密贴合。初级线圈4、次级线圈3和铁芯5装入外壳7后,高压弹簧丝的弹性杆体202受压迫与外壳7内的高压铜头8紧密贴合;次级线圈3的进线和出线(漆包线)缠绕并焊接在高压插片1上。

所述高压端连接结构的加工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高压插片1装到次级线圈3的插针孔6内;

第二步:将高压弹簧丝的根部201装到插针孔6内与高压插片1贴紧,再将次级线圈3的进线和出线缠绕在高压插片1上,并用恒温烙铁焊接;

第三步:将组装合格的初、次级线圈(含铁芯)装入外壳7中,使高压弹簧丝的弹性杆体202受压迫与外壳7内的高压铜头8紧密贴合。

采用上述方法制得的产品与传统工艺结构的产品对比试验数据见下表:

上述的实现方式仅是为了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做出任何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技术领域具有公知的多种替代或者变形,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意义的前提下,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